第264章 再见面

第264章 再见面

话说,自从跟江东换地后,赵累的下雉县令应该是当不下去了的,也不知道后来主公给他安排到哪儿了。

张溪赶紧托人去查一下,很快就有了回复。

赵累就在南郡,官职依然还是县令,不过是从下雉县令换成了枝江县令。

张溪顿时大喜,就有了把赵累给弄过来,给自己帮忙的想法。

当然,张溪并不是要把赵累从一个县令一下子提拔成郡丞,这样并不合适。

一方面,这么升职速度太快,难免引起别人的非议。

另一方面,赵累虽然是荆州人,但他并不是世家出身,也是一个寒门子弟,突然身居高位的话,手下的那些掾史级官员也会不服气,并不会比外乡人李球的遭遇好到哪儿去。

要知道李球好歹是当过巴东郡郡丞的,是有资历和工作经验的,可赵累到目前为止的工作经验,只是一介县令而已。

张溪想了一下,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隔天,张溪就下达了公文,把邓艾从南郡主簿的位置往上提了一级,变成了代理南郡郡丞,同时调任枝江县令赵累为南郡主簿。

主簿这个位置,是郡守的秘书,这位置不用讲究出身和资历,只要郡守能看的上就行,有点私人任命的意思。

所以赵累被张溪看中当主簿,不会有人对此说三道四。

而郡丞呢,确实是一郡高官,张溪的副手,这个职位,是需要注意一下影响力的。

所以啊,张溪让邓艾,也只是当一下代理郡丞,是临时的,等到徐庶那边忙完了,把习家兄弟中的一位送来,邓艾就可以退下来继续当主簿了。

邓艾作为张溪的弟子,当一个代理的郡丞,相信下面的官员们应该也是可以理解的这是真心的自己人,代理一下都不让么?!

荆州的中下级官员,还没有那么头铁。

李球最大的问题,不是因为他没能力,只是因为他是外乡人.邓艾既是张溪的弟子,又是荆州本地人,下面的官员不会不给这个面子的。

只要邓艾说的话管用,下面的人愿意照做,那么南郡的政务就可以很顺利的展开,张溪也不用亲自兼职搞的那么累。

至于邓艾说的话是谁的主意,这个根本不重要,下面的人也不在乎。

所以嘛,张溪的意思,就是让邓艾在表面上当代理郡丞,私底下的公务交给赵累去负责,邓艾还是守着自己,继续学习,继续干主簿的活就好。

等到下半年,习家兄弟中随便有一位来当郡丞了,邓艾就可以退下来继续当主簿,而赵累呢,张溪会让他在自己的身边锻炼上几年,熬好了资历,等到合适的时机,再进行提拔。

这么一来,既可以培养自己夹袋里的人才,又可以渡过这段没有郡丞的空档期,两全其美。

因此,张溪专门下了调令,把赵累给调到江陵城来。

两个人也有好几年没见了,张溪还专门设宴款待了一下赵累。

但赵累吧不得不说,这些年他一直当县令,还真的不能怪别人。

赵累这个人,其实能力不差,也就是出身差了点,官场上没人帮忙。

可赵累本来是有这个资本的,他跟张溪还算熟悉,现在张溪又身居高位,在主公面前稍微挤挤,也是能排进前五的人。

这样的人,赵累居然从来没有想过要巴结一下,平日里一封问好的信件往来都没有,可不就一直在县令的任上蹉跎么。

也就是张溪这会儿实在忙的不行了,想起来还有这么一号人,否则赵累这辈子估计也就是在基层当个小官了。

现在张溪把赵累从枝江县令提拔为主簿,按理来说这就是恩主啊,可赵累见到张溪的第一件事,不是跟张溪叙旧,而是在酒桌上,直言劝谏张溪不该饮酒。

前几年荆州连年丰收,百姓家里总算有了一些存粮,但谁知道将来的年成如何?!

如果上位者不思节俭,饮酒取乐,民间必然效仿,到时候百姓可能就会把存粮酿酒卖了换钱,带动不好的风气,这不是一个上位者应该做的事情。

这种人,往好听了说是清直,但.好在张溪知道这是个什么样脾气的人。

当初在下雉,这位可是敢冒着杀头的风险开仓给流民派粮的人。

张溪赶紧的撤掉酒宴,向赵累认错赔罪.好不容易得来一个可以帮忙的人,可不能把人给气跑了。

赵累这个人吧,能力当然没法跟诸葛亮,张昭这类的内政大神相比,但他有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啊,本人也跟张溪合作过,互相之间有一定的默契,张溪用起来放心。

有点小脾气无所谓,只要是说的对,张溪这点度量还是有的。

再然后吧,张溪就可以跟赵累好好的聊聊,分别以后的事情了。

赵累只是清直,不是不近人情,既然张溪都撤了酒宴还认了错,他也不至于继续抓着不放。

赵累也跟张溪说了他跟张溪离别后的事情。

其实就是继续当县令嘛,处理下雉县的日常工作。

这里赵累还向张溪告罪,因为当初张溪结婚的时候,是邀请了赵累的,但赵累实在走不开,所以没能参加,只来了个礼到人不到。

现在见到本人了,赵累当然要跟张溪说明情况。

张溪真没在意这个,既然说到了继续当县令,张溪顺嘴的问起了赵累在枝江当县令的事情,包括一些政务上的事儿。

张溪这一说起政务,赵累立刻就又有话说了。

“郡守,累有一言,往郡守查纳!”赵累起身,先对着张溪拱手行礼,然后才开始说自己的谏言。

说到底,还是蝗灾那事儿。

枝江县,现在已经有了一些飞蝗的苗头了,赵累第一时间发现了,打算组织百姓扑杀飞蝗。

但百姓对此相当的惶恐,认为老天爷派来的惩罚使者,凡人怎么可以轻易扑杀呢?!

赵累解释了半天,上到乡老,下到百姓,都认为即使有蝗灾,那也是天命,他们不敢下田去扑杀蝗虫。

赵累实在没办法,只能找到驻扎在本县的郡掾,希望他出面组织百姓扑杀蝗虫。

结果郡掾直接给他来了一顿天人感应说,说这是天子失德之故,只有天子告罪上天方能免除灾难.赵累很想给他两个巴掌。

天子现在自身都难保呢,你跟我说他失德?!

他失德什么了?!

本来赵累就为了这事儿发愁呢,结果就接到了张溪的调令,让他去江陵城当主簿。

赵累本来还想留拒绝调令,留在枝江县继续劝说乡亲们扑杀蝗虫,但一想到自己说什么都没有用,倒不如去南郡城,说服张溪下令扑杀,这样效率更高一些。

所以赵累就来了。

赵累了解张溪啊,知道张溪不是那种读书读傻了的人,所以他希望劝说张溪能重视起飞蝗的事情。

张溪当然非常重视从二月份就一直提防到现在了。

眼看着就要五月份了,也没有得到任何一个县的掾史报告说有蝗灾迹象,张溪还以为这次只是判断错误了,其实根本没有蝗灾。

结果赵累说有,掾史给忽略了。

特么张溪当场砍人的心思都有了。

以前这帮混蛋跟李球对着干,自己忍了,退了一步,把李球给调走了。

现在这帮混球还在混日子是吧?!

张溪当即拉着赵累一起去了书房,写下文书命令,要求各县县令及掾史汇报蝗灾情况,同时下令,把枝江县的驻守掾史夺官下狱,押回江陵城发落。

至于枝江县,张溪立刻行文给枝江县的县丞,让他暂代县令之位,组织百姓扑杀蝗虫,准许他动用本县徭役份额。

做好了,他就是新的县令,做不好,他来跟这个倒霉掾史一起作伴。

再然后,就是等消息。

大概十天之后,枝江县的掾史被押解回江陵城,张溪当众宣布了他的罪责,然后直接处死。

严格来说,这位的罪责不该死,了不起罢官而已但现在的张溪,需要的是有人站出来给自己一个交代,这个掾史就是撞到枪口上了。

飞蝗的事情,从二月份就已经耳提面命的说到现在了,张溪把郡中掾史安排到地方,本来就是要他们随时关注飞蝗的事态的。

结果枝江县的飞蝗已经有苗头了,他不仅不上报,还拦着赵累不让赵累上报这就是找死了。

再加上之前李球的事,张溪已经退让了,不可能一直这么对荆州世家退让下去,他们只会越来越得寸进尺。

因此,张溪才非要重办这个掾史不可,目的也是为了震慑一下荆州的世家大族们,如果太过分的话,张溪不介意一拍两散。

别忘了,现在是乱世,有兵有粮的刘备集团,也不是好惹的。

(本章完)

第629章 情势翻转第74章 密谋第421章 张飞的遭遇第225章 处置第747章 叛乱始末第149章 约定第1191章 瞒天过海第1070章 和谈第1009章 虚实之战第580章 接应第954章 不对劲第898章 东吴的盘算第317章 武陵蛮动乱第738章 青储第194章 示范区第335章 徐庶在行动第944章 撤军准备第1108章 曹叡的困境第1227章 对外用兵第778章 舌辩第37章 一顾茅庐第137章 中箭第1236章 各方顾虑第162章 卖马第158章 送犁第325章 石苞献策第731章 雍州战事第111章 变调的智激周瑜第761章 争议第186章 周瑜病危第1213章第1107章 调整应对第337章 北方战场第56章 学艺第27章 论将第478章 争论第1075章 又是联姻第253章 岳麓山的由来第1103章 调整部署第733章 内政外交第29章 徐庶与张溪第1154章 鏖战第16章 豆腐的作用第410章 王异的挣扎第642章 两员老将第40章 运气极好的曹操第571章 失守第695章 祭祖前后第610章 前锋至第306章 形势再变第1036章 主帅心思第1123章 撤军第331章 烧营第1107章 调整应对第767章 安抚第264章 再见面第658章 投诚第627章 阶段性结束第1057章 调兵遣将第258章 朴刀和苗刀第1087章 应对第1005章 劝降第375章 战事渐平第97章 襄阳的反应第404章 姜冏和梁绪第861章 潼关之战(十六)第728章 东吴出兵第1131章 兵力调整第854章 潼关之战(九)第812章 击溃第287章 攻克宜城第227章 和谈第979章 出使变故第122章 夏口军议第422章 大雪第1213章第906章 安抚第735章 决议第431章 诡异的南阳战事第584章 失败第343章 调整第193章 诸葛亮视察第425章 寻仇第802章 援兵第662章 张溪骂阵第234章 蒋琬第1089章 阴差阳错第658章 投诚第1134章 贾充的谋略第475章 三国时代第569章 留守的文钦第102章 长坂坡之战(一)第331章 烧营第146章 回府第165章 朋友第650章 大雪第676章 迁都之议第65章 攻击和防守第228章 战与和第1171章 一请司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