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一顾茅庐

第37章 一顾茅庐

这不对.这剧本超级不对哈。

在前往卧龙岗的路上,张溪一路上心里嘀咕着。

他不明白,真的不明白,传说中的三顾茅庐,为啥刘备带的不是关张二将,而是徐庶和自己?!

现在的张溪,正是骑着马,跟在主公刘备和徐庶的身后,前往卧龙岗的路上。

刘备到底是怎么想的,拜访卧龙先生居然不带上自己的二弟三弟?!

其实刘备本来也没打算带什么人,只打算跟徐庶两个人一起前来。

卧龙岗在襄阳西北,这里已经算是刘表的实际控制范围内了,又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危险。

带上徐庶,纯粹是因为徐庶和卧龙先生是朋友,双方见面了,好互为引荐。

而张溪,纯粹是徐庶自作主张带上的。

一来呢,徐庶也想让张溪见见诸葛亮,他是认为,张溪的各方面能力都还不错,就是整体的大局观差了点,见见孔明,多聊聊,对张溪有好处。

这二来嘛张溪那一肚子奇奇怪怪的知识,有时候徐庶都不太能全部理解,这要是让孔明这个腹黑给帮着套套话,解析解析,说不得还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所以呢,今天徐庶带着主公,是来让主公求取贤才的,而带着张溪,是本着介绍给自己朋友认识的。

两不耽误。

三人一路上花了几天的时间,一边闲聊一边赶路,倒是很顺利的就到了卧龙岗。

前面的剧情张溪很熟悉,又是百姓唱歌,又是童子开门刘备自我介绍的,一切都跟演义线上描述的一模一样。

但紧接着的转折,就有点让张溪猝不及防了。

刘备自报家门,说了一长串自己的官名,那个开门的童子一脸为难的说什么记不清,刘备只好说“你只说刘备来访。”

然后张溪就等着了,等着那个童子说什么“今早我家先生外出了”,“不计时日,短则两三日,长则半个月”之类的台词。

一顾茅庐嘛,历史上有没有见到诸葛亮不好说,但演义上刘备就是连个影子都没摸着。

“既如此,待我入内禀报,请将军暂且稍歇。”

嗯.嗯?!

啥情况?!这剧本不对吧,喂!

诸葛亮你怎么能在家呢你怎么可以在家呢?!

第一次拜访伱就在的话,这多掉分啊?!

那童子进门没多久,就看见他领着一个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的青年出现了。

好吧,到了这个时候,张溪心里一紧,瞬间没有吐槽的欲望了,因为他见到了诸葛亮本人了。

不得不说,咱们的丞相是真的帅啊.要是再头戴通天冠,手里拿个鹅毛扇,那就更完美了。

刘备一见来人,顿时下拜道:“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

孔明也是一礼,说道:“南阳野人,疏懒性成,竟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

说完,两个人互相谦让着,一起进了正厅。

徐庶笑了一下,看看张溪,张溪也是笑笑,看看徐庶,两个人随即跟上。

徐庶是担心刚刚诸葛亮没理张溪,张溪会有意见。

可徐庶是真心想多了。

任何一个现代人,要是真见到了诸葛孔明本尊,哪会在意这些小事儿。

拜托,这位可是诸葛孔明啊,流芳千古第一相啊,他的《出师表》,可是当初张溪唯一的全文背诵时心里没有抵触的文章。

光孔明看张溪一眼,张溪都能傻乐半天呢。

反正徐庶是不可能理解张溪现在激动的心情的,但看到张溪没有啥不满的意思,也就放心了。

正厅里,刘备和诸葛亮分宾主落座,然后童子献茶,一番礼仪过后,诸葛亮便主动问起了刘备的来意。

刘备也是直言,说道,“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无所就。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

而诸葛亮也是诧异刘备一上来就这么直接,只好笑着,推辞一下,说道,“将军有元直之助,何愁大事不成?!且亮乃一耕夫耳,安敢谈天下事?”

这么说着,对着徐庶一点头,表示打了招呼。

再一偏头,看到了张溪,也是笑着致意。

当下把张溪乐的,都快找不到北了.丞相对我笑了嘿。

刘备却不管,当下把徐庶对诸葛亮的描述转述了一遍,然后说道,“此乃元直所荐,备信任元直,元直亦不会以大言诳备。请先生念在天下苍生,念在汉室恩情,出山相助。”

诸葛亮闻言,赶紧下拜。

刘备这个帽子扣的有点大,诸葛亮不拜不行。

毕竟诸葛亮这个人就是心念百姓,心系汉室之人,刘备说出这样的话,他没法反驳。

当然,心里还是有点不爽的,因此偷偷幽怨的看了徐庶一眼——你见不得我逍遥,非要把我拖下水么?!

闹得徐庶挺不好意思,转头装看不见。

“将军既志在匡扶汉室,心念百姓,亮岂可不助!”诸葛亮拜完起身,说道。

这话一出,刘备心里一喜,而张溪也是一愣。

不对啊,丞相,咱得三顾啊一请就出山,你以后《出师表》咋写?!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一顾臣于草庐之中.”说出去不好听啊。

诸葛亮看了下三个人的表情,却继续说道,“只是亮确实才疏学浅,当不得元直谬赞,亦不敢误了将军大事,还请将军恕罪,恕罪。”

刘备立刻脸色一灰,如丧考妣。

这时候的张溪,看看刘备的状态,心里默念:快哭,快哭,哭出来就万事大吉了。

但刘备根本没哭,却是收拾一下心态,起身微笑的对着诸葛亮说道,“既如此,备亦不强求,只是先生若是改变主意,备自当扫榻相迎,绝不负先生。”

这下张溪就有点看不懂了。

这到底是演义刘备,还是史实刘备啊。

你要是演义刘备,这会儿哭一场,说不得诸葛亮就心软跟你走了。

可你要是史实刘备,也不可能说出这等话来.说好的喜怒不形于色呢?!

事情到了这里,那么这次拜访应该就算结束了毕竟诸葛亮拒绝了刘备,而刘备也表达了不强求的态度。

至于之后还会不会有二请三请的,张溪也不知道。

可这时候,徐庶却说话了。

“孔明也莫要自谦,君之才,福知之!”徐庶笑着,对诸葛亮说道,“当今汉室倾颓,国贼当道,天下诸侯不以汉室百姓为念,却彼此纷争不断。今刘使君以仁义传于天下,为当世明主,百姓所望,却因一时蹉跎,困于新野,孔明安能不助?!”

“元直莫要取笑于我。”诸葛亮依然笑着摇头,说道。

徐庶却不放过这个家伙,继续说道,“孔明,你既不愿出山劳心劳力,福也不能强求。然刘使君心念百姓,立志匡扶汉室,以仁义布于天下,难道孔明也无有片言相告么?!”

诸葛亮一听,沉默了良久,这才说道,“既如此,亮便试言之。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

好家伙,张溪直呼好家伙。

一顾茅庐,徐庶随便两句话一激,诸葛亮就直接把《隆中对》给亮出来了么?!

这剧本走向偏的有些离谱。

到底是因为徐庶的一番话语相激,还是诸葛亮确实心软了,直接拿出了《隆中对》,给刘备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刘备听后大惊,一股豁然开朗的感觉涌现,顿时对自己的将来,有了明确的认知。

但对于《隆中对》的细节方面,刘备依然有很多不解,不得不当场请教起诸葛亮来。

接下来,就是刘备和诸葛亮的一问一答环节了。

张溪和徐庶也是安静的坐在一边倾听,听诸葛亮给刘备讲述《隆中对》的战略规划。

确实如张溪所想的那样,诸葛亮的《隆中对》只是一个战略大方向,而真正要实现这个战略大方向的方法,依然还是在诸葛亮的心里。

诸葛亮的方案,包括如何跟世家打好关系,如果获取他们的信任,又该如何在荆州站稳脚跟,又该怎么什么情况下对抗曹操的威胁,缓和和孙权的矛盾,同时还能图谋西川。

这些事儿,没个几天的功夫根本谈不完,而诸葛亮呢,显然也没有要留刘备三人过夜的打算。

才到下午,诸葛亮就借口有事,把三个人请出了茅庐这让三个听了一点点毛皮的人,心里痒痒的要死。

但三人也都知道,今天是极限了。

诸葛亮连《隆中对》都拿出来了,本身就说明了他对刘备的认可。

《隆中对》这个东西吧,理论上来说是最合适现在的荆州之主刘表的。

不论是“北据汉沔”,还是“进取西蜀”,前提条件是你得占据着荆州最不济也得是占据南郡和襄阳两个荆州重郡才行。

而现在能做到这点的,只有荆州牧刘表。

可诸葛亮却没有把《隆中对》献给刘表,而是交给刘备,本身就说明,诸葛亮觉得比起刘表,刘备更适合做荆州之主。

至于诸葛亮不肯出山相助.这事儿徐庶压根不着急。

徐庶当然了解诸葛亮,知道这家伙的脾气性格。

一个“自比管乐”的人,心里还能没点傲气不成?!

而且今天你连《隆中对》都拿出来了,以后打着“不解其意”的名头多来几次,还不怕这家伙不出山?!

而《隆中对》嘛这个东西好是好,比张溪和徐庶的袭取江夏要靠谱的多,但对刘备来说,同样面临一个可操作性的问题。

怎么取荆州?!

(本章完)

第434章 江东二连击第730章 领兵人选第577章 接应第287章 攻克宜城第665章 突围第759章 曹魏议事第856章 潼关之战(十一)第439章 张郃的突袭第694章 复设丞相第935章 互换第441章 退守街亭第1021章 周瑜的困境第144章 张机第55章 拜师第1094章 建言之功第1224章 贸易战(一)第286章 张郃战魏延第1047章 南征第828章 潼关失守第473章 退兵第463章 曹仁退兵第1108章 曹叡的困境第28章 兵法第836章 包围网内的苦战第556章 诸葛诞第170章 再次离家出走第25章 徐庶第284章 三路出击第535章 陈仓防务第930章 黄河水军第438章 等不来的张郃第719章 诸葛到来第1063章 局势明朗第94章 援兵到来第970章 御驾亲征第242章 杨仪第811章 前后夹击第636章 将军成长中第161章 出门在外皆不易第730章 领兵人选第25章 徐庶第492章 巡视汉中第1057章 调兵遣将第177章 等待和教学第960章 洛阳攻城第1127章 魏延的计划第422章 大雪第688章 雍州刺史部第666章 败退第237章 巴东郡保卫战(一)第342章 吕蒙的动摇和坚持第826章 北伐前哨站第813章 撤军第200章 涪城相会第362章 张溪的平南策第818章 凉州骑兵第125章 借将第854章 潼关之战(九)第46章 家内琐事第667章 劝降二将第1242章 应对第22章 寇封的“喜事”第994章 犹豫不决的张溪第946章 洛阳防备第84章 沉船截江第820章 骑兵对决第322章 疑兵计第954章 不对劲第974章 羊衜上任第899章 曹魏的盘算第601章 柳隐的压力第262章 应灾准备第134章 江陵决战(一)第1208章 投降?!第258章 朴刀和苗刀第634章 张辽决意第710章 成都议事第141章 箭伤复发第554章 南阳僵持第210章 山道肉搏战第709章 异动第1044章 议罪钱第619章 误判第715章 救灾第475章 三国时代第516章 长安的应对第1113章 失算第603章 张郃退兵第141章 箭伤复发第531章 冲阵对决第901章 战后处置第612章 撤退办法第21章 新官职,新工作第391章 调人第1229章 荆州世家的难处第629章 情势翻转第210章 山道肉搏战第486章 众议第66章 战后动态第405章 冀县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