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南中规划

第380章 南中规划

刘备的这一系列封赏,其实都是有目的的。

王伉和吕凯两人,在南中叛乱期间,坚守忠义,阻挡叛军,在三郡皆反的情况下还能坚守州县,打退叛军的进攻,忠勇可嘉,因此是因功封赏。

当然,这里面也有一些其他因素的考量。

王伉和吕凯两人,其实都是永昌郡世家大族出身,刘备也是因为看中了这点,希望通过重用两人来维护永昌郡的安定。

毕竟,永昌郡太过于偏远了,如果不这么做,很难保证永昌郡归属于刘备集团。

而马忠升任牂牁郡太守,一方面是褒奖马忠平定牂牁郡叛乱有功,并且平叛中展现出了不俗的统军和治理地方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马忠是张溪举荐的,刘备给了张溪这个面子。

同样的道理,李恢在南下平叛中,是立下了仅次于张溪的战功,本身又是建宁人,再加上早期投靠刘备,能力不俗的同时,早年还有说降马超的功劳,算是半个自己人,所以刘备不仅给了建宁太守的职位,又拜李恢为安汉将军。

至于孟获,本来刘备是不打算给孟获什么封赏的,毕竟孟获是叛乱的一方,虽然后来反正了,但能给他和他的家族参与铜矿分配权已经算是法外开恩了,还用的着给什么封赏么?!

但后来,因为张溪把十几万夷人安置在了原本的建宁郡西南部,为了稳定起见,诸葛亮建议刘备就此拆分建宁郡,新成立一个兴古郡来安置管理这些夷人。而为了安抚这些夷人,在夷人中声望极高的孟获,就成了最合适的兴古郡太守。

基于这样的考虑,刘备不得不接受诸葛亮的建议,把孟获任命为兴古郡太守。

而马谡嘛,依然是诸葛亮的建议,因为在越巂郡境内的泸水附近,发现了大量的铁矿,也就是后世的攀枝花铁矿区。

再加上泸水上下游大量的金矿和银矿,这要是没个自己人看着,谁能放心?!

而马谡这次随张溪南下有建言之功,而且张溪上书给刘备,也对马谡的治政能力表达了肯定,再加上马谡是马良的弟弟,是荆州世家出身,综合考虑下来后,刘备虽然对马谡的印象不太好,但还是任命了马谡为越巂郡太守。

至于张溪,刘备对张溪还是很信任的,不仅快速的平定了南中叛乱,同时还给刘备集团带去了足够大的利益,因此让张溪以兴汉将军衔出任庲降都督,总理南中军政,刘备再放心不过了。

这就是刘备对南中的安排,一顿封赏之后,暂时保证了南中的安定,同时也派遣了诸葛亮亲临南中,主持矿产分配的事情。

不过诸葛亮到了南中,张溪跟诸葛亮商量的时候,第一时间并没有说这些矿产的事儿,而是把自己心中对南中的定义,拿出来跟诸葛亮商量。

张溪打算,把南中打造成刘备集团的矿产和原材料提供基地。

矿产这个不用说,南中这么大一块地方,这年头值钱的矿产基本都有分布,只是储量多少和开采难易度的问题。

这个地方,肯定是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开发的。

再一个,张溪觉得,南中的开发度不够,可耕种面积不高,而且地形复杂,大部分是丘陵山地,如果走传统的耕种和小农园林种植的道路,连自给自足的可能性都做不到。

毕竟,随着矿山的开发,南中人口肯定会有一个比较大幅度的增加,再加上张溪打算在接下来实行一系列的措施,诱导还藏在山中的夷人百姓出山。

以南中现在的耕地面积,要养活这么多的人口,实在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必须要从蜀中等地调粮救济,才能让南中的百姓有生活下去的可能。

可长时间让蜀中补贴南中,别说刘备集团要考虑粮食调配的问题,就是蜀中的世家们也不会接受,时间长了,南中和蜀中之间的矛盾,就会慢慢增加。

所以张溪觉得,只有让蜀中世家们心甘情愿的支援南中,这种事情才能长久下去。

铜矿是一个好东西,蜀中世家为了开采铜矿,短时间内是会愿意主动投入人手,支援南中建设的。

但一个铜矿是不够的,这东西总有开采完的时候,或者说当铜矿的收益不足以让蜀中世家满意的时候,蜀中世家是绝对不会再贴钱贴粮的支援南中的。

因此,张溪觉得,一方面得给南中再找一个长久的经济来援,另一方面,也不能把目光只局限在蜀中世家的身上。

长久的经济来源,张溪本来是看中油菜花的,毕竟这年头,到处都缺油。

可诸葛亮的到来,让张溪意识到,油菜花这玩意儿,又不是只有南中能种,其他地方也可以种啊这玩意儿虽然是一个不错的经济作物,但对南中不具备唯一性。

所以,张溪就只能把目光放在种甘蔗,获取蔗糖上了。

蔗糖这东西,这年头就有,以前叫石蜜,但后来也有叫沙饴的,也就是类似于颗粒类的糖.张机就曾经用沙饴入药,熬制成药丸。

士燮也曾经给孙权进贡过“甘蔗饧”,就是一种明确的蔗糖产物。

不过这东西确实稀少,只有在南中和交趾的一小部分地区才有产出,因此大多数时候,是只有贵族才能享用的东西。

但这东西之所以稀少,实在是因为这东西就没什么人刻意去种植,毕竟糖这玩意儿,虽然很不错,但并不是粮食,也不是盐,吃不吃的都可以。

但糖这个东西,能成为后世的大宗经济商品,本身就说明了它潜在的价值。

谁会不喜欢甜丝丝的糖呢?!

以前不是不需要,是接触不到.接触过的贵族,有几个不喜欢糖这个东西的?!

所以啊,张溪相信,只要在南中大规模的种植甘蔗,获取蔗糖,根本不用愁蔗糖的销路。

在如今的时代,虽然因为甘蔗甜度不够,制糖工艺落后,蔗糖注定了不可能完全走平民路线,最多只能在成都等大城市能有所普及,一些偏远地区的普通平民,依然是无法买得起蔗糖这种昂贵调味品的。

但正因如此,一旦白糖走的是高端路线,那就不是靠量来取胜的了白糖的价格一旦上去,仅凭一个益州的市场,也足够这些益州世家豪强们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干这个事儿。

更别说刘备手里还有荆州,荆州那边的世家豪强和富户,总不能在荆州种甘蔗吧?!

更别说大汉幅员辽阔,现在只是因为战乱所以三家分立,一旦能重新统一,那这个市场大的,益州世家都能躺在家里数钱玩。

哪怕是现在的局势下,不说东边的孙权,就是北边的曹操,益州的世家豪族们都有门路把糖卖过去,只不过需要中间托人情,赚的不够多而已。

这里面的利益足够大,益州世家们不可能看不到,甚至有可能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都不需要诸葛亮苦口婆心的劝说,益州世家们都巴不得刘备赶紧北伐,弄死孙权,搞定曹魏,好让自己的蔗糖能卖到北方,甚至是西域诸国呢。

甚至弄好了,都不用担心益州世家们会继续当投降派。

毕竟甘蔗这个东西,虽然对土地的要求不高,但对日照和温度的要求挺高,只有南中和交州的一部分地区可以种植。

益州世家们是绝对不会允许其他地方的世家们进入益州,来抢夺属于他们的既得利益的。

到时候哪怕再有人偷渡阴平,说不定谯周都会第一个站出来鼓动刘禅,赶紧的南迁到南中,守卫国土,力保国祚呢。

当然,最后这句话,张溪就是在脑子里想想,没跟诸葛亮说,但前面的事儿,张溪可是全说了。

对于张溪的这个想法,诸葛亮只能说是有点想的太好了,但同样诸葛亮也知道,这时代世家们的德行,本质上也好不到哪儿去。

以利驱人这种事儿,虽然不符合这个时代的基础价值观,但在这个战乱年代,却是意外的有用。

所以,其实诸葛亮原则上是不反对张溪在南中搞甘蔗种植园的。

可诸葛亮也有自己的顾虑.为什么一定要借用世家的力量呢?!

这年头的世家们已经势大难制了,诸葛亮这些年一直在想尽办法,帮助刘备削弱这些世家们如果让这群世家们掌控种植甘蔗到制作蔗糖的全部工艺,获取了大量的额外钱财,会不会对刘备集团的统治产生更大的威胁?!

对此,张溪却表示诸葛亮想多了。

第一,咱们没钱,也没人,一家搞不起这么大的种植园来。

第二,这年头的世家,有钱,有粮,又有人的,他们差的就是一个时机和一颗野心而已,想造反的话,他们随时可能会反。

世家真正的威胁,不在于他们是不是有钱粮,而是他们手里有人,他们隐匿了无数的人口和土地,既可以帮助他们耕种,必要的时候还能成为造反的兵员。

因此,世家是不是掌握制糖技术,跟他们是不是会造反,其实没有多少直接联系.与其担心这个,倒不如想办法让世家们把隐匿的人口全都吐出来,这才是真正从根源上解决世家坐大的方法。

而这个嘛诸葛亮表示,容后再议吧,这不是一个短时间内能解决的问题。

(本章完)

第524章 郭淮的狡辩第1236章 各方顾虑第1093章 中计惨败第332章 江陵城的鏖战第687章 蒋琬和陈祗第598章 要命的巧合第697章 私宴第944章 撤军准备第199章 营中琐事第1112章 甄城第672章 魏吴和议第418章 疲兵计第1063章 局势明朗第2章 面试第984章 联姻第146章 回府第851章 潼关之战(六)第1155章 方案第222章 《蜀科》第722章 东吴有变第46章 家内琐事第327章 孙尚香的选择第1238章 改良第397章 分配任务第163章 确定身份第765章 诸葛入长安第801章 发现端倪第198章 对峙与密约第893章 提前准备第668章 宛城战事(一)第529章 五丈原对阵第743章 人事第659章 持节军令第222章 《蜀科》第143章 庞统第832章 曹休出兵第435章 石亭之战第576章 截击第80章 水战第370章 围攻味县第154章 安置流民第580章 接应第162章 卖马第857章 潼关之战(十二)第590章 还有一条路?!第986章 洛阳隐患第1027章 一箭第1127章 魏延的计划第277章 矿营第684章 各自打算第1051章 战略第1168章 曹爽掌权第1088章 遭遇颠倒第23章 反对第1章 求职第851章 潼关之战(六)第71章 博弈第20章 被抢了第328章 阵前嘴炮第457章 换将第350章 樊城保卫战(三)第1204章 犹豫第1015章 朱桓立功第64章 博望之战第511章 曹丕的谋划第1233章 孙权的压力第849章 潼关之战(四)第671章 战事停歇第602章 大昌集搏杀第438章 等不来的张郃第1037章 曹叡的选择第1037章 曹叡的选择第119章 船舱密谋第1065章 姜维东进第1218章 陆逊离淮南第899章 曹魏的盘算第4章 主仆第159章 联姻第208章 雒城第714章 雪灾第520章 张溪定计第522章 五丈原上第907章 南下第922章 江陵水军第922章 江陵水军第1171章 一请司马懿第1189章 变数第701章 刘备病重第616章 王双的绝技第1162章 三年后(三)第640章 再见第415章 抄袭狗的计策第1179章 进兵河东第220章 入城安民第57章 三顾茅庐第708章 世家的想法第1219章 孙权的疑心第1240章 中止经济战第850章 潼关之战(五)第861章 潼关之战(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