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郭淮的反应

第412章 郭淮的反应

郭淮最近的日子也不好过。

打从九月份,接到长安曹洪的传令,得知刘备在汉中誓师北伐后,郭淮就一直处在一种非常紧张的状态。

那个时候,郭淮和曹洪的判断是差不多的。

两人都不认为刘备会从最远的祁山道出发进攻凉州,最有可能出兵的地方,应该是陈仓道或者褒斜道。

理由很简单,祁山道绕路绕的太远了,稍微行军慢一点,进入到十一月,那个时候整个凉州都该开始下雪了,根本不利于行军作战。

所以身在凉州的郭淮,先领兵进驻到曹魏划定的雍州北部天水郡的平襄县,在这里号召羌胡兵马义从们出兵,集结完成后,打算东进汇合长安的曹洪,一起跟刘备大军决战。

到后来,郭淮又接到了曹洪的战报,说是在褒斜道口发现了刘备的黄罗伞盖,以及刘备的亲卫白毦兵,更加坚定了郭淮的判断,刘备主力就是出褒斜道,直接进攻关中。

因此,郭淮一直到十月初的时候,还是在做东进汇合曹洪的作战准备。

可就在十月中旬的时候,郭淮见到了从祁山堡跑回来的高刚,高刚告知郭淮,蜀军从祁山道而出,攻破了祁山堡,现在正朝天水郡的方向杀过来。

郭淮顿时一惊,然后赶紧询问细节。

如果蜀军的主力是从祁山道过来的,那就意味着自己和雍凉都督曹洪的判断全都错了,蜀军的目的不是关中长安,而是凉州。

这属于战略判断失误,在这种时候,可是非常要命的。

因此,郭淮赶紧召见了高刚,试图从高刚口中,得知祁山道上蜀军的具体情报。

本来吧,高刚也算歪打正着的说对了,他告诉郭淮,祁山道上的蜀军才是这次刘备北伐的主力,人数足足有数万人之多。

但这不是因为高刚多么的有先见之明,也不是高刚开了天眼,纯粹是高刚在甩锅撇清责任。

祁山堡丢失,虽然是因为夜袭无备,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高刚自己的指挥失误,导致蜀军几百人就攻破了魏军两千人把守的营寨。

这种事儿说出来,高刚也觉得丢人,更加容易被追责。

所以呢,高刚为了减轻自己的罪责,夸大了蜀军的数量,声称进攻祁山堡的蜀军有几万人,是这次北伐的主力。

这确实是歪打正着的说对了,但问题是,他这个说辞,换了一个无脑莽夫说不定就信了,偏偏他面对的是郭淮。

郭淮作为曹魏名将,靠的可不仅仅是武勇,更重要的是他脑子好使。

你高刚既然说了,蜀军攻克祁山堡靠的是夜袭,那你又是怎么知道蜀军的具体人数的?!

乌漆嘛黑的环境下,又只打了不到一个晚上,你高刚是怎么得出,蜀军有数万人之多的?!

再说了,祁山堡那个地方,郭淮又不是没去过,那个营寨是在山上的,如果真的有数万敌军,早把你围在山上围个水泄不通了,你高刚又是怎么跑出来的?!

郭淮很快就察觉到了高刚的谎言,一再逼问之下,终于让高刚说了实话。

然后郭淮就给气的不轻。

特么你两千人守一个营寨,居然被几百人轻易攻破了?!

好吧,就算如此也不算多可恶,最可恶的是你这个混蛋为了降低罪责,居然还敢谎报军情?!

这种人,还留着过年么?!

直接砍了,以正军法。

砍完了高刚,郭淮稍微消消气,开始认真思考高刚带回来的情报。

祁山道出现了蜀军,这个肯定是千真万确的,否则高刚不可能特地跑到平襄县来挨这么一刀这是拿自己的人头开玩笑呢。

但到底是不是蜀军主力,这个还真的不好说。

郭淮的脑子比曹洪好使的多。

如果祁山道没有出现蜀军,那么郭淮说不定也就认可了目前局势的判断,认为刘备大军主力是在褒斜道口,现在应该快速集结完兵力,东进去跟曹洪汇合。

但祁山道突然出现了蜀军,这事儿就有点耐人寻味了。

还不好说这是不是蜀军的主力,毕竟主力和偏师的可能性都有。

如果是偏师,绕这么远的路出祁山道,目的应该是为了吸引自己的注意力,不让自己东进支援曹洪都督,为褒斜道的刘备军主力减轻压力。

但如果是主力那说明整个曹魏从上到下对蜀军的战略意图判断出现了失误,人家的目的就不是关中,只是凉州。

高刚输的太稀里糊涂了,并没有给郭淮提供太多有效的情报,只有一点可以肯定.走祁山道的蜀军,不是那种毫无战斗力的疑兵偏师。

一支疑兵偏师,是不可能在一夜之间,依靠几百人击破祁山堡的.这年月夜战的含金量,郭淮非常清楚。

因此,郭淮判断,哪怕出祁山道的蜀军依然不是主力,但至少战斗力肯定不弱,必然也是精锐部队。

如果按照这个思路去推断的话,蜀军不可能派出一支精锐的部队充当疑兵的。

那么蜀军的目的,肯定也不是在祁山道口虚张声势的吓唬自己,肯定会继续进攻,以硬碰硬的方式,尽量牵制住自己的凉州军团的。

而随着蜀军突破了祁山道.第一个要进攻的肯定是西县。

郭淮稍加判断后,立刻提笔,跟新任的天水郡太守马遵写信,让他派出郡兵,对西县严加防守,力求判明蜀军的规模和动向。

但.郭淮的信件还没让人送出去呢,他就见到了从西县跑到平襄县的马遵。

郭淮当时就纳闷了,这位不好好的在天水郡做好防务,来这边干什么?!

结果马遵告诉郭淮,说蜀军从祁山道而出,杀奔天水郡,自己在西县兵力不足,天水郡世家皆反,故而不得不来投靠郭淮。

当时郭淮又被气到了。

高刚才到自己这边没几天的功夫啊,蜀军这么快就能杀出祁山道,进攻西县了?!

这蜀军是长翅膀的不成?!

结果仔细一问,郭淮才知道,原来马遵并没有看到蜀军到来,只是接到了前方细作的奏报后,就马不停蹄的赶来平襄县了。

至于所谓的天水世家皆反,也不过是马遵自己的臆测而已,根本没有任何证据。

郭淮给气的.自己到底造了什么孽,跟这群混蛋手下共事啊?!

一个守祁山堡只守卫了半个晚上就兵败而逃,另一个更牛,连蜀军的人影都没看到呢,直接就跑了,顺带还诬陷天水世家造反?!

这确定不是蜀军安插在曹魏的卧底?!

郭淮非常的生气,但郭淮拿马遵还没有办法。

高刚不过是一个中下层的军官而已,杀了也就杀了,郭淮没有任何顾虑。

但马遵是曹丕任命的天水郡太守,一郡长官,这就不是郭淮想杀就能杀的了。

不仅不能杀,郭淮还得好声的劝慰这位逃跑太守,让他赶紧的返回冀县去,安排防务,给自己争取一点整兵应战的时间。

西县丢了也就丢了,但冀县千万不能丢。

可马遵根本不听。

在魏国的行政上,天水郡属于雍州刺史管辖,而郭淮这个凉州刺史事实上对马遵这个天水郡太守只有建议权,并没有管辖权。

所以马遵不去冀县,就呆在平襄县,郭淮还真的拿马遵没办法理论上讲,马遵并没有离开天水郡,毕竟平襄县是天水郡现在的郡治,你还真的不能指责马遵擅离职守。

可马遵不去冀县,等到蜀军攻下西县后,下一步目标肯定就是冀县.冀县这地方,战略位置太重要了,不能有失的。

郭淮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冀县被蜀军攻占,因此他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调兵增援冀县。

可郭淮也有郭淮的难处。

别看现在郭淮号称拥兵五万余,但实际上,郭淮真正能掌控的士兵,不过一万七八千人而已。

凉州苦寒,这地方一年到头也没啥产出,凉州的世家豪族们又素来被中原轻视,自然对自己这个曹魏方面任命的凉州刺史,态度好不到哪儿去。

因此,郭淮在凉州的日子也不好过,多番交涉后,郭淮才勉强获得了凉州世家的支持,在凉州招募到了一万多人,在凉州站稳了脚跟。

然后,郭淮就靠着这么点人,硬是在凉州打下偌大名声,打的部分羌胡敬畏为“天神”。

不得不说,郭淮的能力是真的强,

这次出兵汇合支援曹洪,郭淮尽起凉州之兵前来,同时又向周边羌胡征召羌胡义从,这才能勉强凑齐五万余人但这些人并没有全部抵达平襄县,而且就算全都抵达了,这些胡人也不见得能完全服从郭淮的调遣。

所以啊,郭淮实际能调动的兵力,也不过那一万七八千人而已,而且还大多都是骑兵。

目前的郭淮,并不知道蜀军的具体军情是怎么样,也不知道现在西县,冀县的守备情况如何,如果贸然派兵去救援冀县,那么自己的本部兵力就会变少.这样就不好弹压那些唯利是图的羌胡义从了。

这帮胡人,可没有什么礼义廉耻之心,一旦自己兵力不够,不能给与他们威慑力,这帮人轻则消极怠工,重则反叛,都是有可能的。

郭淮不是不想救冀县,而是现在的情况下,他要救援冀县,就必须等到羌胡兵都到齐后带着大军一起南下,根本没办法现在就让自己的直属凉州兵去救援。

这件事,需要时间。

但现在,郭淮觉得自己没有这个时间,也没人给自己争取这个时间。

就在这个时候,身在冀县的益州刺史赵昂,给郭淮写了一封信。

首先,赵昂控诉了马遵不战而逃的事情,同时通报了郭淮,西县失守的消息。

其次,赵昂告诉了郭淮,自己已经掌控了冀县防务,领兵五千余人坐镇冀县,而对面的蜀军虚实,赵昂也告诉了郭淮。

这下郭淮终于安心了。

赵昂这个人,可信度肯定比其他的天水郡吏要高,毕竟赵昂一向是坚定的站在朝廷这边的。

再加上赵昂声称蜀军只有万余兵马,这多少让郭淮有些安心了。

这点人数,基本可以判定不是蜀军主力,那就只是一路偏师而已。

赵昂手里有五千士卒,还有冀县城防在手,面对万余蜀军,只要坚守上七八天,那么自己怎么着都能整理好羌胡兵马,前去支援了。

万幸,天水郡还有一个赵昂,是勤于王事的。

(本章完)

第566章 不正常的降将第695章 祭祖前后第1035章 搅混水第993章 真正的目的第1237章 解释和问策第1139章 战略目的第928章 授徒第477章 改制第1066章 倒霉蛋张承第603章 张郃退兵第1051章 战略第1158章 背锅第460章 曹丕的魄力第752章 收留第440章 略阳遭遇战第1159章 分工第210章 山道肉搏战第382章 矿产争夺第1214章 圣裁第618章 突然出现的王平第135章 江陵决战(二)第1157章 兖州战役结束第1236章 各方顾虑第313章 坚守不出第584章 失败第161章 出门在外皆不易第573章 急行第1221章 东征准备(二)第665章 突围第328章 阵前嘴炮第572章 破寨第1159章 分工第566章 不正常的降将第906章 安抚第1153章 撤军第110章 奇怪的舌战群儒第987章 议定第1207章 退路第209章 山间小道第566章 不正常的降将第421章 张飞的遭遇第641章 练将第909章 谈崩第606章 回军第801章 发现端倪第76章 邓艾去留第865章 战后第648章 迁民入关第787章 陆逊的战略第37章 一顾茅庐第204章 名分第931章 劝说第427章 人情交换第890章 朱然挂帅第595章 凌晨突袭第231章 治理地方第749章 各怀鬼胎第519章 攻略西营第349章 樊城保卫战(二)第780章 终于看破第679章 黄元叛乱第397章 分配任务第1171章 一请司马懿第856章 潼关之战(十一)第592章 变小心的冯习第92章 疲兵之计第698章 坦白第137章 中箭第1123章 撤军第483章 贾诩之计第82章 蒙冲第1200章 邓艾的进军路线(一)第994章 犹豫不决的张溪第886章 庞统训姜维(一)第741章 教子第810章 劝降第918章 商议四伐第1197章 退守第616章 王双的绝技第437章 街亭第1161章 三年后(二)第1196章 识破和突围第832章 曹休出兵第546章 纠缠第448章 混战过后第62章 诸葛初点兵第294章 关羽的策略第815章 司马上奏第439章 张郃的突袭第378章 倒霉的小姑娘第464章 总动员令第251章 调人第99章 弃新野第202章 各方反应第268章 鲁肃病重第549章 毌丘俭的计策第117章 铁索连舟第506章 等第953章 司马懿的心态第582章 各方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