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编练鸳鸯阵

第42章 编练鸳鸯阵

诸葛亮借给张溪的《六韬》并不是全文,只是《六韬》中“文部”的“兵道”篇,专门讲练兵和兵种配合作战的。

整部六韬一共六十一篇,总计两万余字,诸葛亮怎么可能舍得全都借给张溪。

这年月的书籍都是稀罕物,更何况还是兵书。

不过这也够张溪满足的了。

对于这个年代的军事作战,张溪的脑海里只有电视剧里的人海冲锋,从来没有见过真正的多兵种配合作战是什么样。

而据说诸葛亮的八阵图,就是这样的多兵种联合作战思路,并不是在鱼腹浦河滩上,摆几个石头装神弄鬼的东西。

嗯,这是大唐军神李靖说的,应该假不了。

现在张溪总算能一窥这个时代兵种作战的思路了,自然开心异常。

顺带的,张溪也好心的问问徐庶,要不要借给他也看看刚刚在诸葛亮那边,张溪可是留意到了徐庶羡慕的眼神。

但徐庶摆摆手,拒绝了。

原因嘛,很简答,徐庶早就看过了。

不仅仅是这卷“兵道篇”,整部《六韬》他都看过了。

徐庶一直都是去诸葛亮那边,在诸葛亮的书房里蹭书看的,他的很多学问,都是这么学来的。

只是孔明从来没有把这么重要的兵书外借过,所以徐庶才会羡慕张溪。

但徐庶也理解。

徐庶需要留在刘备身边,帮刘备整理规划整体战略,不可能所有事情都亲力亲为。

而张溪呢,本身就负责给刘备训练士卒,正好把《六韬》借给张溪,让他依法训练,将来也可以派的上用场。

算是分工不同,所以徐庶只是羡慕张溪的好运气,却没有嫉妒的意思。

两人回去后,张溪自然是一边阅读理解《兵道篇》,一边跟张飞讨论关于士卒操械训练需要改进的地方。

张飞最近对张溪的态度特别好,整天笑脸相迎不说,身上更是一点酒气都没有,时不时的还拉着张溪两个人促膝长谈。

因为张溪很大方,居然给他讲解了《兵道篇》的内容。

张飞真没想到张溪能真的搞来《六韬》.虽然只是其中的残篇。

虽然张溪很小气的不肯给张飞看原版文字,但张溪的转述张飞也已经很满意了。

张飞是真的很想学兵法的。

张飞不喜欢读书,只是不想学那些玄而又玄的掉书袋文学,对于兵书,张飞这个半路出家的将军还是很喜欢的

而《兵道篇》又比较适合张飞的胃口,它不是讲那种战争理念的,而是讲实际训练士卒,指挥作战的,张飞觉得这才是自己想要的兵法。

仗要不要打,能不能打赢,战前要做多少准备,这是大哥二哥需要去考虑的事情,他老张只需要知道,这个仗怎么打能赢就行了。

所以张飞这段时间意外的好脾气,对张溪好脾气,对帐下的军士们也是好脾气的不得了。

军士们还在奇怪呢,自家的黑脸主将最近是转了性了?!

上个月才刚刚说,本月操典有功之人赏赐他的珍藏美酒,现在又表现的这么和蔼可亲的三将军不会被人给掉包了吧?!

嘛,对士卒们来说,这种事总是好事儿,虽然最近训练很辛苦,但有肉吃还不会挨鞭子的日子,士卒们还是希望能持续的时间更长一点比较好。

而张溪跟张飞商量了好久,用兵书结合张飞的实际经验,开始对军中的军械操练进行了一次改变。

原本张飞军中的士卒,基本是持长戈或者长枪操练的。

冷兵器时代,确实是一寸长一寸强。

原本还应该配备给士兵长剑或者长刀的,但因为刘备穷,暂时就给省略了。

这些士卒们也知道,谁也没抱怨啥。

可你总不能为了省钱,连长枪都不给士卒配备吧?!

给我给长竹竿算是咋回事?!

而且还强调,不准把竹竿上的横枝给切掉这是啥意思?!

士兵们不解,张溪也没打算解释狼筅这种东西,别说你们不懂,往后再一千年都没人懂。

是的,张溪打算搞个仿真版的鸳鸯阵。

鸳鸯阵可以说是古代冷兵器轻步兵的巅峰,各兵种配合作战,克服长枪短刀带来的距离差距,最重要的是,敌我伤亡比例极其离谱,离谱到你根本不敢相信的地步。

据说鸳鸯阵刚练成,初次对战倭寇时,连续九次战斗,只付出了九人阵亡,十数人受伤的代价,击溃了两千倭寇,斩首上百。

而鸳鸯阵最离谱的一次伤亡比例,是牛田之战零阵亡斩杀倭寇“六百七十二级”.零阵亡啊,抗战神剧都不敢这么拍。

张溪早就想搞鸳鸯阵了,但他一直不敢搞的原因,就是不知道鸳鸯阵应该是怎么指挥,怎么运转的。

当初上网的时候不用心,光盯着战绩看了,现在真正要用的时候,压根不知道该怎么操作。

倒不是说张溪不知道鸳鸯阵的具体配置,这些张溪知道,网上有的是图片,看一眼就知道了。

甚至张溪还知道一个鸳鸯阵小队里,每个士兵的兵器配备以及职责。

但伱知道了这些,其实没什么用的。

因为张溪站的位置不是什长,他要指挥的,不是手下的十个士兵。

他是行军司马,是军中二把手,他需要知道的是整支军队的配合调度应该是什么样的,而不是一个什的士兵是怎么配合的。

你总不能让一群配备了鸳鸯阵兵器的士卒见了敌人就往上冲吧.那这和人海战术有什么区别?!

可不敢凭借自己的想象就去训练士卒,真要上了战场,这些士卒可是会因为你的异想天开丧命的。

可现在不同了,张溪有了《兵道篇》。

虽然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战车兵,步兵,弓箭步的协同作战,并没有什么鸳鸯阵的事儿.但有些道理是相通的。

死读书,倒背如流的那是赵括,真正知兵的人在明白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会融会贯通。

真正读懂了《兵道篇》,你就知道各兵种的具体作用是什么,行军该用什么阵型,临敌该用什么阵型,什么时候用什么兵种组织防守,什么时候用什么兵种突击,而防守时各兵种该干什么,摆什么样的阵型,进攻时又该怎么冲击,什么时候需要一起冲击,什么时候需要轮次冲击。

这才是真正的指挥,这才是真正的练兵。

如果只是知道戚家军装备和小队职责就能练出戚家军来,那浑河之战能输了?!大明还能亡了?!

本来张飞是不同意张溪搞乱军中的编制的

他觉得,书上的战车兵虽然现在没有了,但是步兵和弓箭步还是有的,照猫画虎的训练,总不会有错的。

没必要把一些完全没见过的兵器和小队配置引用进来,效果到底如何谁也不知道。

但是张溪觉得不放心。

这么练虽然不会有大错,也能练出不错的士卒出来但问题是,你将来要面对的可是青州兵,虎豹骑。

张溪真不认为靠传统的方式,能短时间内练出比青州兵和虎豹骑更强的军队出来。

因此嘛,张溪跟张飞商量了一下,把寇封那个小队给要了过来。

其他的五个小队,张飞还是按照《兵道篇》的要求训练,而张溪呢,则是按照自己对《兵道篇》的理解,再加上鸳鸯阵的特性,自己琢磨一下训练和指挥方式。

一个月后,互相比试一下,确定采用哪种方式训练。

对此,张飞表示了同意。

然后张溪就开始跟寇封商量,开整。

狼筅这东西好弄,城外砍竹子就是了,只是张溪要求狼筅必须在三米以上真为难了军中将士们。

越长的东西,因为力矩的关系,挥舞起来就越重。

张溪总算是明白为什么戚大帅不要求狼筅兵有任何其他技能,只要力气大就行了。

至于其他的武器,张溪倒是没有生搬硬套,毕竟这年月可搞不出火枪来。

别说火枪了,就是藤牌都不太好搞,这年头要找那种坚韧结实的藤条,你得再往南方找找,去交州那地方或者乌戈国找兀突骨要去。

所以张溪没办法,只能安排两个长牌兵充门面,身后原本配置的四个长枪兵改为两个长枪兵和两个带弓箭的腰刀兵。

至于后卫,则是负责策应的短刀兵,当然没法给这些短刀兵配备火铳,张溪不得不去徐庶那边要了三十具手弩过来,也算是一个火力补充。

徐庶表示不解,这年头还有人要用手弩的?!

手弩可不是守城的那种床弩。床弩那玩意儿的射程贼远,威力贼大,但太笨重,只能用来守城。

也不是军中常备的那种蹬弩。那东西倒也不错,可以在弓箭射程之外给予地方杀伤,就是操作比较麻烦,要至少三个人合力操作才行。

当年孙膑埋伏庞涓,用的就是这样的两万蹬弩兵,一声令下,万弩齐发,威力巨大。

张溪要的是手弩,就是士兵单人手持的,缩小版的蹬弩。

这东西吧,步兵嫌弃它射程不如弓箭,威力也不如弓箭,而一旦敌军突破弓箭的射程范围了,有用这玩意儿的功夫还不如直接拔刀准备肉搏来的方便。

这玩意儿唯一的好处就是操作简单,不像弓兵那样还需要专门训练,它是个人就能用。

而手弩本来的作用,也是配备给骑兵的,而且还不是用于骑兵的正面作战,而是在骑兵游击时,方便在马背上施放杀敌。

这年月的骑兵没有马镫或者说的严谨一点,没有双边马镫。

单边马镫是有的,但那东西就是为了上马方便用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那种可以保持稳定,解放双手的双边马镫。

所以,能做到在马上骑射的人,都是骑兵精锐中的精锐,毕竟只是少数。

大部分做不到在马上骑射的骑兵,就会给他们配备一些手弩,增加杀伤力。

可现在的刘备军中,压根就没有骑兵赵云这个刘备的主骑,根本没有足够的马匹来组建骑兵部队,自然这些手弩也是放在仓库里吃灰。

然后就这么便宜了张溪。

(本章完)

第924章 人才问题第467章 凉州人选第1051章 战略第774章 王朗用计第56章 学艺第1156章 开始撤军第1198章 河内崩局第940章 大变故第1113章 失算第56章 学艺第121章 劝降文聘第573章 急行第551章 局势变化第10章 新年第1108章 曹叡的困境第814章 双方误判第1179章 进兵河东第38章 《隆中对》第380章 南中规划第927章 收徒第556章 诸葛诞第1055章 水战(三)第186章 周瑜病危第374章 滇马第710章 成都议事第1192章 中计了第796章 曹休的处境第565章 画风清奇的眉县世家们第175章 从长计议第230章 情势变化第133章 亲事第862章 尾声第732章 战事渐息第783章 拖延时间第762章 反攻关中第496章 偷工减料第1183章 司马出山第100章 接应第459章 变故第211章 豪赌第1052章 南征序幕第302章 于禁第170章 再次离家出走第938章 求战第40章 运气极好的曹操第424章 中军突击第954章 不对劲第518章 二将第35章 酒之事第472章 凉州平定第1056章 水战(四)第1193章 苍山岭之战第870章 夜袭第454章 关羽的调整第778章 舌辩第626章 败退第939章 相持第875章 司马昭的误判第687章 蒋琬和陈祗第1019章 石苞的无奈第901章 战后处置第760章 司马懿的失策第442章 守城第一天第288章 胡修与吕常第638章 身后事第250章 地域之争第324章 激将第480章 孙权的想法第1110章 东吴的小心思第1064章 罗县攻防战第234章 蒋琬第938章 求战第1198章 河内崩局第150章 蕲春第439章 张郃的突袭第1213章第819章 曹魏骑兵第1147章 破关第806章 八阵图第24章 注水版兵书第1054章 水战(二)第407章 诈第820章 骑兵对决第440章 略阳遭遇战第838章 试探性进攻第843章 郭淮撤军第355章 休战与封赏第1218章 陆逊离淮南第711章 曹魏计策第936章 蒲坂津之战第508章 将帅不合第168章 解释第364章 消息泄露第1001章 乱局第1245章 接连败阵第1077章 北伐之议第545章 王生?!王双!第229章 结束对峙第714章 雪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