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三国时代

第475章 三国时代

曹丕“受禅称帝”的想法,已经不是想了一天两天了。

或者说,从曹操开始,这个想法就一直都有,这属于曹家两代人的夙愿。

是的,曹操有写过《让县自明本志令》,表达自己只想做一个征西大将军,只是时局所迫,才一点一点的让自己走到了现在的位置。

但那个时候,曹操是汉丞相,虽然说权倾一时,是一代权臣,但他到底还是汉臣。

可当曹操彻底突破汉臣底线,加封为魏公的那一刻开始,曹操的野心,就已经不能用《让县自明本志令》来阐述了。

这个时候,用曹操的另一句话来阐述曹操的野心,其实更为合适——“若天命在孤,孤为周文王”。

换句话说,曹操只是抹不开面子,不想在他这一代称帝,而是想把这个称帝的机会留给儿子曹丕,成全自己汉臣的名声而已。

这时候的曹操,不是不想称帝,只是为了名声不能称帝而已。

因此,曹操才会在生前一遍又一遍的清除反对势力,把自己的老巢从许都迁到邺城,就是为了自己的儿子曹丕上位做铺垫。

本来曹丕以为,曹操的铺垫已经足够了,自己上位后的第一件大事就应该是“受禅称帝”.但谁知道刘备横插一脚,发动了北伐。

这就成了曹丕上任魏王后,第一个正式的考验。

如果不能摆平刘备,那曹丕即使贸然称帝,也只会收获反效果,不会被人承认和信服的曹丕不得不带着十五万中军前往长安,跟刘备一决高下。

现在呢,虽然曹丕丢了凉州和半个雍州,但好歹说起来,曹丕也守住了长安,最终是逼得刘备不得不撤兵罢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曹丕并不能算是输了。

凉州嘛,苦寒之地,对中原和河北的世家大族们来说,那地方早就该放弃了,丢了也不心疼。

至于雍州雍州最精华的部分就是关中三辅地区,只要这些地方不丢掉,那么曹魏就依然算是占据着雍州。

因此从表面上看,曹丕这次亲征,可以看做是“击退”了刘备的北伐,初步树立起来了“威望”。

至于淮南和青徐二州.那地方不过是暂时让给江东而已,只要等到西线战事彻底结束,腾出手来,难道还能拿不回来么?!

起码曹丕身边的人,都是这么说的。

因此曹丕觉得,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己要代汉自立,其实也是说得过去的。

因此,在五月回到邺城以后,曹丕开始加紧筹备代汉自立的事情。

而曹丕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改年号。

现在是建安二十六年,一个年号用了二十六年了,也该换换,表达一下新气象了。

因此,曹丕“建议”把建安二十六年,改元为延康元年。

有一说一,这好像不是太合礼法,毕竟改元这种事儿,一般是在年底公布,在第二年的年初才正式启用的。

但曹丕可等不及了,直接在五月份的时候宣布改元,并且立刻使用。

这就造成了一个混乱的景象曹魏内部除了邺城外,其他地方都还在使用建安二十六年的年号,更别说江东和刘备集团了,根本没人在意曹丕改的这个所谓延康元年。

而到了七月份,西线的战事彻底平息,曹丕任命骠骑将军曹仁总督雍凉二州,驻守长安,防备蜀贼。

之后,曹丕就开始加紧逼迫刘协“禅位”的事情了。

本来在曹丕继位以后,曹魏的统治核心地区,经常会出现一些所谓的“祥瑞”,比如黄龙、凤凰、麒麟、白虎、甘露、醴泉、奇兽,无奇不有。

就是在刘备北伐,曹丕坐镇长安期间,都曾经在长安见到所谓的“麒麟”瑞兽。

这些东西怎么来的,其实曹丕一清二楚,不过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品德,堵天下悠悠众口的。

到了延康元年的七月,太史丞许芝突然上书给魏王,说如今天下初定,祥瑞却纷纷现世,说明是天生明主在世。

这时候的刘协,当大汉天子已经快三十年了,这个天生明主,肯定说的不是刘协.配合曹丕刚刚继位魏王,这个天生明主是谁,就已经很明显了。

紧接着许芝又一转话语,又开始拿“代汉者当涂高”说事儿,引经据典的对这一年发生的所谓“祥瑞”一一做出了解释,得出结论是“天命在魏”,这已经是赤裸裸的在提议曹丕可以代汉自立了。

这封疏奏,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不过是在胡说八道,引用的经典解释也非常的牵强,不过是在强行吹捧曹丕拍马屁而已,这样的文章,你但凡正眼看它一眼,都算你智商有问题。

但曹丕却看了,不仅看了,还特别做出了很长的批示。

原文记载在《献帝传》里,全篇又臭又长的,就不做转载了。

曹丕大概的意思就是举了周文王和周公旦的两个例子来说事儿。

周文王掌控天下三分之二,依然对商王行臣子之礼,而周公旦掌控国家大事,最后依然还政于王。

这两人因为有这样的美德,得到了自古的认可和传颂,至于像尧舜禹等大贤,他曹丕是压根比不了的,所以许芝说的这些话,他怎么敢听呢?

他现在最大的理想,就是辅佐汉室治理天下,功成后交还政权,辞职还乡。

说的挺好听的,但问题就在于,许芝这个太史丞,在朝廷中不过是是不入流的小官而已,他的疏奏,能让魏王曹丕看到就已经很神奇了,而魏王还专门做出了批示,这事儿就更神奇了。

这事儿,但凡有些政治头脑的人,只要稍微想一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接下来该怎么做,一些大臣们就直接心领神会了。

有些人胆子比较小,所以他们直接上书魏王,诉说了曹操,曹丕两代人对汉室的功劳,又说两人平定天下多么的不容易,现在“祥瑞现世”,“百姓思得明主”,在加上谶言已经说明了,“代汉者当涂高”,请曹丕不要“有负天下众望”。

胆子大一点的人,像华歆,直接上书给汉献帝,表示汉祚将终,天下人需要魏王来统治,您老人家就应该识时务一些,赶紧退位让贤。

华歆这一炮打的,汉献帝都给懵圈了特么你这个话,曹操都说不出来吧?!

亏伱华歆还是天下名士呢.怪不得当初管宁跟你割席断交啊,你就是这么一个玩意儿?!

你华歆家族可是世代汉臣,世代食汉禄啊,到了你这儿怎么就能说出这种大逆不道的话来呢.合着你吃完了就骂厨子是吧?!

可问题是,现在形势比人强啊,刘协又不是那种有胆魄的帝王,他连曹髦的骨气都没有,面对这样的上书,居然只是支支吾吾的表示,大汉传承数百年,岂能在他手里断绝?!

然后吧,群臣一个劲的开始上书,说来说去不过是所谓的谶言,绕来绕去绕不过一句“代汉者当涂高”。

当然,这是明面上的东西,刘协要有汉武帝的本事,分分钟能把说这些话的大臣拉出去砍了,要是有光武帝的能耐,这些疏奏也到不了他的面前。

说到底,刘协当了三十年的傀儡,根本没有那个能力来压制朝政,在加上曹魏势力已经从上到下哦彻底覆盖了朝堂,刘协愿不愿意,其实根本不重要。

而最让刘协感到无助的是,刘晔这个正牌皇叔,居然也加入到了劝谏自己让位的行列中来了。

刘协是真的不能理解了。

刘备那个隔着不知道多少代,祖上还跟光武帝刘秀不是一支的中山靖王之后,到现在为止还在努力的匡扶汉室,怎么你刘晔这个根正苗红的大汉皇叔,反倒是第一个背叛了祖宗呢?!

而刘晔这一出面,刘协顿时发现,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一堆所谓的辅国将军之类的汉室后裔,也纷纷上书说什么“天命在魏”,还有人利用邹衍的“五德终始说”,说什么大汉是火德,而大魏是土德,火生土,故此大魏代汉是天命所归。

刘协整个人都麻了,但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从大臣到宗亲,全都站在了曹魏的一边,自己完全孤立无援。

而且这件事,从头到尾,他刘协压根没有任何发言权,真正有发言权的人,是曹丕。

而曹丕这会儿,面对群臣的劝进,还在假模假样的玩什么“三辞三让”。

特么看的刘协一阵恶心。

但恶心又怎么样,根本没人会来在意你刘协这个皇帝是怎么想的,大家都想着让曹丕当皇帝,好当一个“从龙功臣”。

刘协知道自己毫无办法,也只能感慨大势已去他就算不配合,曹丕就没有办法玩这套让人恶心的“禅让”了么?!

曹丕需要的,只是一个姓刘的工具人而已,是不是他刘协,根本不重要。

既然这样的话刘协自己都没有为了大汉四百年基业尽忠的想法,就别说其他人了。

延康元年十月,经过了三个月的来回拉扯,曹丕在受禅台接受了刘协的让位诏书,正式称帝,国号“魏”,改延康元年为黄初元年。

而刘协,曹丕也没有把这个工具人用完后就处理掉,而是相当大度的封刘协为山阳公,山阳公封邑有一万户,可以“行汉正朔,以天子之礼郊祭,上书不称臣”。

可以说,曹丕至少在这点上,还是给足了刘协礼遇,也给足了大汉面子的。

只是就像曹丕自己说的那样。

“舜、禹之事,吾知之矣。”

(本章完)

第1076章 事关国本?第1014章 寇封来援第908章 请帖第659章 持节军令第877章 城门攻防战第815章 司马上奏第212章 投石车第970章 御驾亲征第1233章 孙权的压力第250章 地域之争第523章 又送女装第173章 人才第415章 抄袭狗的计策第963章 东吴的进度第174章 又回来了第405章 冀县密议第604章 收尾第262章 应灾准备第1123章 撤军第45章 初成第754章 出兵再战第859章 潼关之战(十四)第368章 分兵第419章 马儿的行踪第768章 突如其来的战争第578章 决策冒险第1225章 贸易战(二)第544章 小镇用兵第270章 江东第1165章 平策第871章 渗透战第642章 两员老将第66章 战后动态第546章 纠缠第765章 诸葛入长安第398章 出兵第828章 潼关失守第249章 人手不足第524章 郭淮的狡辩第690章 迁民军屯第1120章 秦朗第1160章 三年后(一)第139章 变故第717章 缺乏经验第1173章 东郡渡河第343章 调整第380章 南中规划第213章 “谨慎”第100章 接应第446章 街亭混战(一)第354章 曹操第381章 对外第714章 雪灾第713章 地狱笑话第824章 异道会潼关第519章 攻略西营第344章 吕蒙的决意第79章 巡视防务第837章 歪打正着第251章 调人第570章 曹真的难处第593章 艰难行军中的张郃第44章 二顾茅庐第1056章 水战(四)第280章 孙权的决断第303章 修改战略第409章 不觉中计的赵昂第172章 兄弟见面第130章 攻城(一)第212章 投石车第1102章 追击第258章 朴刀和苗刀第68章 试探第9章 寇封第454章 关羽的调整第1238章 改良第155章 刘备亲临第389章 替代战略第729章 空城计第705章 女儿事第506章 等第938章 求战第751章 前因后果第1241章 大泉当千的影响第493章 密议北伐第1157章 兖州战役结束第1033章 今时不同往日第840章 溃逃第1153章 撤军第34章 榨油第286章 张郃战魏延第291章 失败的诱敌第961章 邺城的决断第244章 王炸组合第218章 各种变故第669章 宛城战事(二)第196章 潘濬的心思第505章 陈仓守将第522章 五丈原上第961章 邺城的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