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各方变化

在己方士卒战力不足,同时局势陷入被动防守的情况下,还组织士卒进行反攻.这多少有点违背军事常识。

因此,当柳隐组织了一支五百人左右的反攻队伍,对魏军发动反扑的时候,王昶是真的没有想到,敌军会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反攻。

在王昶看来,敌军能守住防线就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根本不存在反攻的可能。

但柳隐确实反攻了,而且王昶确实没有任何防备一时间,王昶指挥的中军被柳隐派出的进攻士卒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不得不短暂的收缩防线,转入防御。

确实,柳隐的出其不意,确实起到了打断魏军进攻节奏和士气的作用。

但柳隐也没讨到什么好。

等到王昶指挥士卒稳住阵线后,柳隐派出的进攻部队就再也没有什么进展,最后不得不选择后退,而派出去五百人进攻,回来的,却只有三百多人。

一次进攻,不到一刻钟左右的时间,就已经伤亡了将近两百人了。

这个伤亡,对只有三千士卒的柳隐所部,已经算是非常大的伤亡数字了。

但柳隐终究是争取到了这个战略主动,同时也有足够的时间调整兵力部署,准备迎接魏军接下来的猛攻。

在跟冯习军对战的时候,虽然张郃轻松击破了冯习所部,但自身也有三百多人的伤亡,这时候张郃手里能指挥的士卒,也就是两千人出头而已。

当然,还有一个张溪不能分兵的原因是.真没啥兵可以分了。

但张郃此时,又不能不突进。

万一柳隐真的挡不住魏军中军的进攻,而自己还不能及时击破前军。

这支部队,始终保持对张郃后翼的压力,刚刚在路上行军的时候,张郃可以不在乎,但现在张郃想要突破正面的阻截时,这支三百人的队伍,张郃就不能不在意了。

万一这支部队在关键时刻给自己一刀,虽然不至于会让自己战败,但多少还是会很难受的。

而王昶此时,多少有些羞怒.倒不是对柳隐羞怒,而是对自己的应对不及,有些羞怒。

终究是有名将潜质的人,王昶虽然羞怒,但到底没有失去冷静.安排士卒重新转换成进攻阵型,继续进攻。

而高翔嘛你还别说,这次高翔的拦截,打的还真的不是特别辛苦。

王昶不羞怒才怪咧。

当张郃得知王昶用圆阵就地防守,等待自己援兵的时候,是非常欣慰的。

这时候哪怕王昶在变阵过程中阵型出现纰漏,比如暴露出侧翼防守的问题,也可以由张郃军帮忙协防,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的。

与其分兵去帮柳隐,张溪还不如在正面加强进攻,争取尽快击破没有实际指挥者的魏军前军。

毕竟张郃的名气在那儿摆着呢,张溪从来不认为,张郃的名声是吹出来的。

可张郃身后,还跟着冯习一路吊车尾跟过来的三百多汉军呢。

万一自己击破前军后,魏军中军选择了转向跟张郃会师后,一起突围。

而张郃呢,从武功县出城的时候,一共带了两千五百人来接应王昶,这同样是理论兵力。

到了这个时候,张郃特别后悔,当初就该在路上行军的时候,多花一点时间,直接消灭掉这支部队才对.那时候一心赶路,没觉着这是个威胁,但现在,真的变成了威胁了。

哪怕魏军的个人战力比汉军高,哪怕张郃的指挥能力比高翔强在这种两三千人的小规模局部战斗中,双方有近一千人的兵力差距,也不是那么容易抹平的。

只要击破了魏军前军,张溪就能领兵去支援柳隐了,而到了那个时候,那支在进攻柳隐的魏军中军,一样也跑不了。

这可是一个搞不好,就要全军溃散的节奏啊。

在此之前,王昶继续加强进攻,而柳隐则继续隐忍坚守。

张溪可不是张郃。

张溪其实也看到了柳隐的苦战,但这个时候,张溪并不能帮柳隐太多。

相反,其实张溪最担心的,还是高翔能不能挡住张郃的进军。

接下来的时间,才是最难受的死守时间。

另一方面,王昶也派出军中斥候,去联系之前派去两侧的士卒,让他们尽快打通跟张老将军联系的通道,让张老将军能寻机进入战场。

早在张郃抵达战场边缘的时候,张郃一边在努力击退张溪负责警戒断后的一千士卒,另一边也派出斥候,充分了解现在战场的局势。

另一个原因呢,则是高翔终究还有一些兵力优势。

柳隐很清楚,这次只是打了一个出其不意,接下来,以魏军主将的能力,是不会再给自己这样的反击机会的。

张溪分给高翔的部队是一直没有参与进攻的部队,士气和士卒战斗力都保持的不错,而张郃带兵一路急行军赶过来,中间还跟冯习所部打了一场,虽然击溃了冯习所部,但张郃也不可能一点战损和疲劳都没有。

只要老将军进入中央战场,双方的战力就差不多持平了以老将军的指挥之能,大家一起突围的概率,就会增大不少。

但之后的战事发展,却让张郃实在沉不住气了王昶居然在察觉到自己抵达战场后,选择了突然变阵,要以锋矢阵进攻,向自己所在的方向突围?!

张郃很想把刚刚夸赞的话给吞回去.就这么不禁夸的嘛?!

不是说王昶不应该选择变阵突围,但王昶的变阵,有些太早了。

所以,这个时候的张溪,除了指挥士卒加强进攻外,最关心的,就是高翔到底能阻挡张郃多久。

以高翔的能力,如果占据兵力绝对优势,对上张郃,说不定还能打一打.相同兵力的情况下,高翔真不是张郃的对手。

这点时间,足够敌军主将重新调整兵力部署,重新设置防线,而敌军这次反攻得逞,也会提升敌军的士气.之前自己一直压制敌军军功的战果,大部分都白费了。

最后剩下的一千人,张溪捏在手里,作为总预备队这是不能轻易动用的部队。

这属于对战场形势把握还不够精准的问题说到底,还是战场经验不足的原因。

其中一个原因,是高翔属于以逸待劳。

高翔带了两千人来到张溪的身后,汇合了在此警戒阻拦张郃的一千士卒,理论上有三千人。

如果只是这样,高翔的兵力优势有,但并不明显。

但事情已经如此,王昶还能怎么办?!

原因有很多。

张溪手头原本有一万士卒,进攻三千魏军,要想在短时间内获胜,张溪必须保证有六千士卒在正面发动进攻。

这方面,王昶的应对,可以说是无比正确的,张郃不禁都感叹,如今的后生,也不都是吹出来的所谓“名将”。

因此,张溪虽然看到了柳隐在苦战,但只要柳隐还能稳住防线,张溪就不会轻易去插手那边的战斗。

张郃现在也没有办法了,必须分出至少两百人来牵制这支军队,自己就剩下不到两千人,去面对高翔的两千七百余人。

如果张郃已经领兵突破了蜀军的阻拦,快要接应到王昶所部了,这时候王昶选择变阵突围,是可以的。

而事情的发展,果然也跟张郃预料的差不多。

这一千人,张溪要应对很多万一。

张郃为了来接应王昶,他没有时间对冯习所部进行追杀可张溪完全有这个时间。

而时间,现在是王昶最缺少的,也是敌军最需要的。

而在张溪的背后,张郃已经出现了,张溪分出了两千士卒给高翔,让高翔去接应身后原本用来预警的一千士卒,合计三千人一起暂时阻挡张郃进入主战场。

但王昶这么快的就选择变阵突围,一旦王昶的侧翼有蜀军部队威胁的恶化,那王昶就麻烦了。

自己居然这么大意,完全没有想到对方还能反攻.从进攻状态转入防守,再从防守状态转入进攻,这都需要时间。

万一张郃突破了高翔的阻拦,闯入了主战场。

这些万一,都需要提前防备,张溪手里必须要有一支底牌,否则就无法斩获全功。

张郃的突进,一时间进行的并不顺利。

但因为之前的一千汉军士卒,在阻挡张郃进军的时候,已经出现了一些战损,因此,当高翔领兵赶到,收拢部队后,大概总计是两千七百人左右的总兵力。

王昶一变阵,侧翼立刻出现空档,被蜀军抓住机会切入.如今王昶所部已经被切成两段了。

张郃是用什么方法击溃冯习的,张郃十分清楚,如今眼见轮到王昶享受冯习待遇了,张郃能不急嘛。

因此,张郃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突破高翔的阻拦,杀入中央战场,尽快接应走王昶。

前军的那三千人,能接应出来多少,张郃无法保证,但王昶所部的两千人,和在战场侧翼试图策应自己进入战场的一千人,张郃还是有把握能接应走的。

当然,前提条件是,张郃必须在短时间内,击破高翔才行。

所以,这个问题又回来了兵力好像有点不足哈。

第403章 凉州军团的威胁第1104章 郁闷的曹肇第840章 溃逃第398章 出兵第99章 弃新野第1088章 遭遇颠倒第281章 汉中之战序曲第820章 骑兵对决第700章 收尾第1197章 退守第448章 混战过后第893章 提前准备第624章 好消息和坏消息第382章 矿产争夺第774章 王朗用计第26章 找原因第581章 切入第447章 街亭混战(二)第616章 王双的绝技第1199章 援兵去哪儿第602章 大昌集搏杀第315章 退敌第750章 兵败如山倒第1152章 调兵第594章 轮班制第786章 孙十万的想法第980章 张昭的态度第992章 两路进兵第498章 原因第214章 劝降?第574章 惩罚第230章 情势变化第221章 直百钱第959章 中计第1114章 拆东补西第201章 拖延时间第735章 决议第691章 戍边第218章 各种变故第727章 补救措施第960章 洛阳攻城第785章 诸葛亮的应对第1205章 司马懿的谋划第604章 收尾第414章 刘备的决断第638章 身后事第358章 战与和第149章 约定第233章 佐官第703章 疲蜀之计第1001章 乱局第1004章 邀约第178章 前因后果第689章 治理雍州第1090章 诸葛连弩二号机第822章 折中一下第746章 救援天水郡第243章 争议第1184章 急袭第591章 大昌集第757章 离间计第519章 攻略西营第408章 姜维献计第115章 察觉第699章 诸葛亮的态度第313章 坚守不出第255章 邓艾的亲事第648章 迁民入关第375章 战事渐平第539章 追击夏侯楙第49章 大胜第57章 三顾茅庐第991章 东吴的想法第125章 借将第354章 曹操第507章 开战第267章第401章 突袭第576章 截击第1133章 心累的陈泰第924章 人才问题第1161章 三年后(二)第1148章 司马懿的困境第907章 南下第384章 巡视地方第1254章 兵临城下第705章 女儿事第930章 黄河水军第720章 雍州防务第995章 真正的战略第582章 各方变化第1099章 失守第324章 激将第667章 劝降二将第572章 破寨第71章 博弈第1237章 解释和问策第31章 商讨第365章 点兵点将第317章 武陵蛮动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