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进攻和撤退

有时候吧,真的,人跟人真的不太一样,因此有些时候吧,你真的跟人着不起那急.这道理郭淮懂的,真的很懂。

但.特么偏偏这个着不起急的人是我的上司,我特么上哪儿说理去?!

堂堂雍凉总督啊,一方镇守啊特么读的兵书都读到哪儿去了?!

无奈,郭淮只好把自己的猜测,一点点掰开了,揉碎了,跟曹真讲明白。

曹真听完郭淮的分析后,整个人脸色也变了。

有一说一,曹真其实跟魏延一样,不是他们真不懂这里面的利害关系,纯粹是脑子反应不够快,第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而已但郭淮解释的这么清楚,曹真要是还不明白蜀军打的什么主意,那他还不如直接去洛阳,跟他的那个大姐夫作伴得了。

可问题在于,曹真虽然听明白了,也看穿了蜀军的打算思来想去,曹真根本想不到任何应对的办法。

围三阙一这种战法,大家都知道,但真正能彻底破解这个战法的人,古往今来都没有几个人能做到。

求生欲是人的本能,在明知道有生路的情况下,还要求士卒们留下来拼命,压根不现实。

自己现在的处境,是军中士气低落,军粮不足,甚至都不具备留下来坚守的本钱.再说了,一个普普通通的渭水河岸渡口,有啥坚守的价值啊!

这事儿,曹真越想越觉得棘手。

但如果带的少,这三万多士卒都要运个两三天的.那才是彻底完蛋了。

这对于这些士卒们来说,机会都是一样的——要想上船可以,先杀向面前的蜀军。

其实郭淮的意思,还真的不是让士卒主动的去送死。

至于这些被派出去进攻蜀军的士卒基本等于是被郭淮给抛弃了。

因此,曹真是必须要第一个上船撤退的人,这点谁来都说不出任何指摘的话来。

而郭淮呢,也很焦虑,可不管怎么焦虑,现在也要想办法解决才行转圈管什么用。

因此,郭淮思索了良久之后,站起来,对曹真小声说道,“都督,为今之计,只有在长安接应船队到来之时,主动向蜀贼发动进攻了”

曹真是雍凉都督,不管是身份地位,还是对接下来三辅防守战的重要性,曹真都不容有失。

生路是毫无疑问的生路,从长安来的船队,是曹真调来的,不是蜀军安排的,根本不可能有诈。

“我等可将能战之卒,或三千人,或五千人为一队,由末将统一指挥。待船队抵达之时,每队行轮战之***流蜀军发起进攻,一轮进攻结束后,撤下来的士卒方可上船休整撤退。如此以攻代守,既可激励全军士气,又可令全军对撤退顺序无话可说,岂不两全其美?!”

有一说一,这个策略,确实是符合现在的实际情况,同时也能在最大幅度上保存己方有生力量的策略,曹真还真的不好说什么。

三五千人的进攻,虽然看着不是什么大规模的作战,但由于张飞军也只有万余人,因此面对这样规模的进攻,张飞肯定是不敢大意的,必然以防守为先。

呃.是这样的嘛.好吧,合着是我心赃了。

在长安接应船队即将抵达的时候,派出部分士卒主动向蜀军营寨发起进攻,一旦双方士卒纠缠在一起,想要撤下来,可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的这就等于是让这部分去进攻蜀军营寨的士卒,被动的承担了截击蜀军的责任,而其他的士卒就可以趁机上船撤退了。

这就太难了。

有一说一,郭淮已经是很有担当的了。

虽然说是慈不掌兵,但被动无奈和主动让士卒去送死,这是两个概念。

对此,郭淮沉默了半晌,对曹真说道,“自然由末将亲率三千禁卫,亲自断后,以保大军不失。”

当然,最重要的是,曹真觉得,自家副手这么心狠手辣的,回头别哪天对自己也来这么一手.那就麻烦了。

自己手里的兵是什么德行,当将军的是再了解不过的了,这种情况下根本做不到让所有的士卒都满意,因此,郭淮只能退一步,选择让大部分士卒都满意。

这样的话,曹真都督就可以趁着这个时间,带着那些已经没有作战能力,急需休整的士卒先上船。

但.郭淮不留下来亲自断后的话,他的所谓车轮战撤退法,从一开始就会失去意义。

谁先上船,谁后上船的问题,都能让自己人先打起来.面对自己生死存亡的时候,你能指望这群大头兵有这个觉悟,会主动把活命的机会留给别人?!

曹真越想,越觉得焦虑,已经开始在自己的营帐内转圈了。

要破解这种围三阙一的战术,有两个选择。

而最要命的是,曹真并不知道满宠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只船。

郭淮的想法,是在军中选出那些还有作战意志和作战能力的士卒,把他们编成一个个三五千人的小军团,然后用这些小军团主动向刘备集团发起车轮战。

但.这个策略,未免有些不近人情了一些。

曹真正想着是不是答应这个策略,顺便对郭淮提防一手的时候.郭淮的建言却还在继续。

如果带的足够多,那还不要紧,争取时间把大部分士卒运到渭水对岸,为此舍弃一部分士卒,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这个郭伯济.够狠的啊。

这样不仅士卒们不会有怨言,甚至为了早点获取上船撤退的资格,这些士卒们面对蜀军,也会积极奋勇的拼杀,以此来争取一线生机。

这时候的曹真,非常庆幸自己没有那么快的表态.否则丢人的可就是自己了。

这个策略,还真的是什么都好,就有一个问题.最后一批上船的士卒,到底谁来接替他们跟蜀军发动车轮战?!

车轮战这个东西,总要有个收尾的部队的吧,这支部队可不会有人在接应他们了.这种九死一生的活,谁来做?!

曹真一听这话,也是一愣.这又是什么话?!

咱们才是要争取撤退时间的人呐,放着好好的营寨不坚守,主动向蜀军发动进攻?!

可再一结合郭淮说的“长安接应船队”,曹真的脑子里那么一转悠,悚然一惊,一脸讶异的看向了郭淮。

郭淮多少要比曹真更加冷静沉着一点,他也在思考应对方案,但实话实说,郭淮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一个,是让全军将士坚信,唯一放开的那面看着是生路,但实际上依然是死路一条,这样才能说服士卒们留下来坚守,随着战事的发展,另寻出路的可能。

至于郭淮指挥的这些三五千人的小军团们,郭淮会根据战场的实际情况,安排这些士卒轮流对蜀军发动进攻,或者说是以攻代守.只有发动过一次主动进攻的小军团们,才能获得上船的资格。

一旦从长安的船队抵达这里,那么士卒必然争相上船逃离,根本不会有人还有坚守营寨的决心拿什么去抵挡蜀军如狼似虎的攻击?!

而营寨一旦失守,那些还来不及上船的士卒,肯定会变得异常慌乱,甚至可能会冲乱原本有序的上船队伍到了那个时候,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但这个选择,在现在的情况下,并不适用。

那么唯一的选择,就是必须安排好撤退时的顺序,谁先上船,谁负责阻击,都需要安排的明明白白,并且还要做到让全军将士心服口服。

而曹真往下,郭淮是二把手,同时也是曹魏如今在西北地区,仅次于张郃的名将.理论上来说,以郭淮的重要性,他也不应该留下来断后。

郭淮不亲自坐镇指挥,如何能保证这些三五千人的小军团会按照军令主动发起进攻,又该怎么判断接应和撤退的时机,谁先进攻,谁后撤退?!

如今的曹军营中,除了郭淮有这个统一指挥协调的能力外,还能找出第二个更合适的人选出来么?!

既然郭淮本来就应该要留下来指挥的,那么郭淮的意思,就是让他留到最后,索性指挥最后一批断后部队得了。

而之所以选禁军,还是因为禁军的战斗力强,能拖延的时间更长一些,同时禁军的组织度也更高,服从性更强,不至于蜀军一冲就彻底溃败了。

虽然也是九死一生,但起码能撑的久一点。

可曹真对此,却不同意。

第122章 夏口军议第120章 竟陵之战第525章 散关战事第632章 关羽的伤势第439章 张郃的突袭第892章 各自的谋略第929章 四伐方略第824章 异道会潼关第364章 消息泄露第275章 成都来信第347章 汉中反应第654章 奇怪的三辅第487章 占便宜第83章 议策第971章 曹叡的郁闷第856章 潼关之战(十一)第851章 潼关之战(六)第443章 守城第四天第366章 作战准备第644章 议事(一)第1075章 又是联姻第1160章 三年后(一)第644章 议事(一)第467章 凉州人选第688章 雍州刺史部第439章 张郃的突袭第21章 新官职,新工作第336章 公安城的战斗第1074章 屯田和铸币第108章 过江第1023章 诸葛八阵图第968章 迁都第301章 收降第640章 再见第9章 寇封第1125章 主力进军第300章 水淹七军第849章 潼关之战(四)第302章 于禁第462章 突破第1131章 兵力调整第1104章 郁闷的曹肇第32章 江夏第126章 绝北道第495章 柳隐第277章 矿营第769章 迟滞不前的魏军第350章 樊城保卫战(三)第150章 蕲春第189章 置地第879章 各自的选择第41章 应对第218章 各种变故第903章 调任和妥协第1017章 借兵反攻第225章 处置第459章 变故第379章 经济作物第619章 误判第504章 眉县世家第16章 豆腐的作用第371章 孟获的反应第9章 寇封第1189章 变数第169章 抵达油江口第261章 成都议事第1181章 河东战事明朗第790章 司马懿的应对第426章 姜维的动机第80章 水战第101章 汉津口之战第411章 冀县平定第752章 收留第187章 治病第872章 紧急求援第277章 矿营第81章 冲阵第785章 诸葛亮的应对第1056章 水战(四)第198章 对峙与密约第97章 襄阳的反应第219章 刘璋投降第507章 开战第252章 书院的作用第1132章 秦朗进军第809章 蒋琬用兵第33章 体能训练第755章 轻松获胜第954章 不对劲第169章 抵达油江口第1056章 水战(四)第579章 调整第1207章 退路第500章 各州情报第1035章 搅混水第554章 南阳僵持第105章 长坂坡之战 (四)第508章 将帅不合第976章 巴丘水战(二)第388章 战略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