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攻击和防守

第65章 攻击和防守

李典搞不清楚张飞军中的“妖法”是什么,按照道理,这个时候李典就应该先稳定军心,想办法搞清楚对方的“妖法”是什么,想出应对方案后再进攻。

理智上的想法是应该这样,但现在李典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

前方火起了有一段时间了,喊杀声他这边都能听到了,这种情况下他李典再慢悠悠的试探敌人进攻套路的话.将来就算夏侯惇逃出来了,回去后也没他李典好果子吃。

毕竟那是夏侯惇,曹操的亲信爱将,不容有失。

因此,李典根本没办法可想,只能先让第一阵败退的士卒前往后营充当预备队,同时整理好阵型和编制。

而李典自己呢,重新组织了两千人,而且这次自己亲自上阵指挥,势必要看个究竟。

然后李典就看明白了,不是什么妖法,就是一支支烧着了箭杆的箭矢而已。

而且李典还发现,这些箭矢虽然都着火了,但燃烧的时间并不长,基本上把箭杆烧完了,那么火也就灭了。

这么一来,李典就知道该怎么防了,就当普通箭矢这么防就可以了。

可李典是看明白了,不代表他手下的士卒也看明白了。

有些胆大的,听话的,还知道该怎么怎么防守,但有些胆小的,就算明知道是箭,可看到这一团团的火撞过来,该乱还是得乱。

军队素质良莠不齐的问题,不仅刘备军有,曹操军也好不到哪儿去。

更别说这次李典带的就是普通曹军士卒,而张飞那边好歹也是经过一年多训练的精兵,两厢一比较,曹军这边乱的更加要命。

进攻和防守这事儿,永远是进攻方要吃亏一点,而进攻方连进攻阵型都展不开,士卒对战又没有完全的兵力优势.反正李典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只能暂停第二次进攻,然后重新组织阵型,补充士卒,进行第三次进攻。

而这第三次进攻,可就真的要命了。

因为李典拼命了。

李典以自己的亲兵部曲作为主干,辅以前两次进攻中表现还行的一些士卒,再次凑了两千人,依然由他亲自指挥,率军攻击张飞的队伍。

没办法,李典现在虽然时间不够,但他的优势就是人多。

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长时间保持持续冲击,李典就不信打不开缺口。

这次,火箭的“威力”顿时减少了不少。

连续两次没能造成实质性的杀伤,仅仅是看着吓人曹军也不是笨蛋啊,不能伤人的东西就算看着吓人,那也没用。

不再因为未知而恐惧的曹军轻易的就突破了火箭的封锁,行进到了张飞军阵前。

接下来就是硬碰硬的较量了。

鸳鸯阵的威力依然一如既往,曹军虽然冲击数次,但都没有能够攻破张飞军中的第一道防线。

但同样的,张飞军中士卒也开始出现了伤亡。

上次曹仁是用五百士卒试探,进攻八百名张飞军士卒。

可这次李典直接压上了两千人,对阵的依然是八百名张飞军士卒。

剩下的一百五十人寇封所属小校,在张溪的建议下,留作预备队了。

寇封看着眼前胶着的战斗,心里急的要死,恨不得现在就带着自己的士卒冲上去杀敌。

但张飞没说话,张溪板着一张脸,他寇封谁也忍不住,也知道军令如山,所以只能在张飞和张溪身边原地转圈圈。

随着战场战斗渐渐胶着,尤其是张飞军中的伤亡慢慢变大,寇封忍不住了。

“将军,让小将出马吧此时正是两军胶着之际,封愿率本部兵马杀出,直取曹军主帅,必可一战而胜!”

寇封相当激动的请战。

可张飞只是瞄了他一眼,理都没理他。

小家伙勇气可嘉,可这个战场洞察力还差的远呢.这会儿军阵未乱的时候去冲击李典本阵,那就是送死。

张溪好歹是寇封的兄长嘛,虽然不像张飞这样看的清楚,但他也觉得这时候不是冲阵的好时机。

叫过寇封,跟这小子解释道,“公仲,你看,那李典身边尚有上百士卒,身后更是有数千人拱卫,虽然身后士卒士气低落吧,但人家也不需要跟你接阵,只需要一人射出一支弓箭,这几千支弓箭齐射,你这是去冲阵,还是去找死?!”

张溪这话说的,气的张飞真想翻白眼。

当弟弟的战场经验不足也就算了,当哥哥的这位,还是军中二把手,居然也这么没有常识。

伱也不看看你自己手下的军队,一千人里有几个弓箭手?!

即使不讲究精确度,把只要能开弓的全算上,加一起都不到两百人好吧。

这李典要是军中真的有三四千的弓箭手,哪还需要跟我们肉搏,直接射箭都能射死我们了好吧。

这年代的弓箭手是要培养的,并不是随便一个人都能开弓当弓手的,因此即使在曹军中,弓箭手的比例也不是很高,更别说几千弓箭手了。

李典率领的这万余人马里,有一千专职弓手就已经是精锐部队配置了,这年代更多的,还是靠着肉体搏杀来分出战场胜负。

但不管怎么说,这事儿等下了战场再教育也可以,至少先把那个暴躁的小家伙给安抚下去了。

张飞依然冷静仔细的观察着场上的情况,发现己方虽然出现了伤亡,但整体的战斗力还保持的不错。

倒是李典那边,已经有点进攻乏力了。

李典也没办法,两千人的攻击军队并不是成建制的,而是临时拼凑出来的,他本来指挥的就不顺手。

再加上对面跟一个刺猬一样,猛攻两次不下,反倒是自己这边损失惨重,两千人已经阵亡了两百多人,受伤三百多人了。

这个年月的军队,伤亡超过三成的话,肯定会出现溃败现象的,而现在么李典也有点指挥不动那些不是直属于他的部队了。

李典唯一能做的,就是指挥自己的部曲亲兵,看看能不能在对方身上突破一个口子。

只要突破一个口子,自己就指挥剩下的人冲上去当炮灰,给自己的部曲争取时间只要等接应出困在山道里的夏侯惇,这些剩下的士卒死光了也无所谓。

张飞也看出了这一点,索性阵型一变,变的更加收缩,重点防守进攻最狠的那一部分李典亲兵部曲,让李典根本无从下嘴。

李典气的牙痒痒,偏偏又拿张飞没办法。

而到了这个时候,张飞终于有心情笑了。

“元长,你且在此看住寇小子,不是想杀敌么,跟老夫来!”

张飞说完,也不管张溪是啥反应,亲自翻身上马,带着喜滋滋的寇封一起.转身杀向了山道方向。

张溪一看这黑厮的杀敌方向,就知道这货是去截杀夏侯惇了。

也不得不佩服一下这个黑厮,居然敢只带一百五十人就去截杀,不知道那是夏侯惇求生的军队么,跟自己面前这些只是接应的部队不同,人家那是真的会跟你拼命的。

张溪倒是有心劝,但仔细想想,这事儿没法劝。

都是杀敌,寇封那一百五十人凭啥要享受优待,自己眼前的这八百人,不也跟两千人硬抗了半个时辰了么。

张溪现在要做的,就是遵循张飞留下的方案,保持阵型的防守强度和注意力,千万不能让李典真的突破过去接应。

而李典呢现在李典是真的麻了,也没法冷静了。

这要是救不出夏侯惇,那他李典还有什么面目去见主公呐。

李典不再顾忌什么伤亡了,手一挥,让刚刚退下来的士卒和剩下的士卒全军压上,不管如何,一定要想办法打开一道口子。

而张溪这边顿时压力超大。

主要是张溪没有什么临阵经验,被曹军那股子黑压压齐上的阵势给吓到了,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办。

但好在自己训练的士卒还算不错,依然在硬生生的顶着,给了张溪冷静下来思考的时间。

仔细观察了曹军的阵型之后,张溪发现,现在的曹军,只是靠着人多势众的优势压上来,进攻的效率反而没有之前那么有效,只要注意观察防守阵线上有没有薄弱点,及时调整就可以了。

虽然李典一下子又压上了四五千人,加上原本在进攻的曹军,已经有六七千人围着张溪指挥的这六七百人了。

看上去很吓人,十比一的进攻防守比例,好像无论如何也守不住的样子。

但是博望这个地形,实在是太让张溪这个防守方占便宜了。

博望的这些个山中道都很窄,即使加上可以用兵作战的山间缓坡,满打满算能正面接触到刘备军防守士卒的的曹军士卒,撑死了也就是一两千人,剩下的那五六千曹军士卒也就是在后面吆喝几声,壮壮声势而已。

实际的进攻防守比例也就是在二比一到三比一之间。

而两者军队在贴身肉搏,军中弓手更不敢随意放箭了,张溪甚至都不需要担心这个战场上哪里会冒出来个冷箭啥的.安全的很。

再加上张溪的目的并不是要杀退这些曹军,而是拖时间,拼命的拖时间,只要身后山道中的战斗结束,李典就失去了作战意义。

张溪当下恢复冷静,按照张飞留下的方略硬顶,只要顶过这阵时间,那么张溪就算成功了。

这么黑压压的一窝蜂压上,实际的进攻效率却反而不如之前,李典当然也看的清楚。

但他真的没办法,今天的事情他错就错在没有一开始的时候就阻止夏侯惇追击。

如果夏侯惇能跑回来,他李典还能有将功折罪的机会,这要是夏侯惇跑不出来,那他李典就算赔光了这一万多后军也没用。

wWW •ttκΛ n •℃o

思前想后,李典最终叹了口气,下令暂时收兵。

这么打下去除了付出更多的伤亡外毫无意义,倒不如退下来重新组织一下,做一下最后的尝试。

张溪一看曹军退了,也赶紧的开始巡查各校,让他们赶紧把伤亡士兵运到后方,然后自己安排临时重新编队,保证战斗力。

张溪也很不安,他也察觉到了,接下来的这一场进攻就是关键了。

如果守住了,李典就再也没有进攻的能力,山道中的夏侯惇就是瓮中之鳖。

但如果自己守不住,李典真的可能突入山道,接应走夏侯惇。

虽然说这么一来,曹军也不可能再进攻新野了,但张溪可不想丢人。

张飞指挥的时候,李典一点可乘之机都没有,这要是换成了自己指挥却让李典突入进来了嗯,太丢人。

可现在张溪的问题也很明显。

经过半个多时辰的鏖战,现在张溪的军队也伤亡不小,连阵亡带受伤无法作战的士卒已经超过了一百五十人,自己手头上能实际作战的士卒,已经不到六百五十人了。

再加上张飞为了截杀夏侯惇,带走了寇封所部的一百五十人,张溪现在连个预备队都没有。

接下来,张溪也不确定,自己还能顶多久。

(本章完)

第1084章 司马懿和曹爽第424章 中军突击第918章 商议四伐第1016章 意外的变数第421章 张飞的遭遇第177章 等待和教学第770章 曹魏动向第435章 石亭之战第804章 心累的陈祗第114章 船上议论第1253章 拖时间第327章 孙尚香的选择第199章 营中琐事第689章 治理雍州第826章 北伐前哨站第862章 尾声第1035章 搅混水第655章 背锅侠满宠第460章 曹丕的魄力第316章 溜边将军第889章 孙权的顾虑第517章 曹真的直觉第1124章 僵局第559章 王平与朱赞第1038章 东吴退兵第543章 无当飞军对曹魏禁军第661章 潼关路第198章 对峙与密约第752章 收留第614章 乱战第615章 王双的奋起第273章 开山第526章 南阳战场第458章 设伏第609章 到来第248章 私宴交谈第717章 缺乏经验第414章 刘备的决断第256章 炼铁第895章 石苞的心思第239章 巴东郡保卫战(三)第179章 准备第837章 歪打正着第450章 主力到位第542章 分兵救援第72章 军械第191章 长沙赴任第733章 内政外交第738章 青储第439章 张郃的突袭第727章 补救措施第473章 退兵第704章 挑明第132章 攻取荆南第902章 折中第999章 水战决胜第1194章 满宠的才能第494章 违令第747章 叛乱始末第1033章 今时不同往日第877章 城门攻防战第406章 梁绪在行动第609章 到来第544章 小镇用兵第830章 曹叡的魄力第783章 拖延时间第119章 船舱密谋第380章 南中规划第800章 郭淮的疑虑第680章 成都应对第1005章 劝降第391章 调人第221章 直百钱第541章 好人夏侯楙第215章 刘循第1052章 南征序幕第828章 潼关失守第328章 阵前嘴炮第520章 张溪定计第217章 取名第768章 突如其来的战争第639章 关羽观阵第691章 戍边第760章 司马懿的失策第519章 攻略西营第1217章 东吴内政第715章 救灾第865章 战后第641章 练将第1251章 顺流而下第342章 吕蒙的动摇和坚持第30章 对比第1190章 意外的先见之明第473章 退兵第849章 潼关之战(四)第172章 兄弟见面第121章 劝降文聘第1023章 诸葛八阵图第7章 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