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司马赴任

关中,乃至司隶地区,因为曹丕的数道诏令,快速的调动了起来。

许昌方面,司马懿根本没等王凌到任交接,直接丢下政务和郡吏,轻装简行,只带二十亲卫甲士和长子司马师,直奔宛城而去。

年仅十七岁的司马师很不理解自己父亲的做法,疑惑的问道,“父亲,朝廷法度,接任官员未至而离任者,乃擅离职守也父亲为何如此着急,岂不落人话柄?!”

前十年,司马懿的日子可是不好过的。

那时候,曹操当政,面对这么一个老狐狸,司马懿不管怎么小心谨慎做事,都无法彻底消除曹操对自己的猜忌。

没办法,谁让司马懿早年装逼装的有点过了,再加上长了一副实在不能让人轻易相信的脸呢。

《晋书》上说,司马懿早年不愿出仕曹操,是他们家世代汉臣,看不惯曹操的做派,因此装病不愿出仕信这话就有鬼了。

其实吧,早年司马懿早年不想出仕,不是为了什么汉室,只是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而已。

早年间,司马家就跟曹操有过合作了,司马懿的大哥司马朗,早就在二十二岁的时候被曹操征辟为司空府属官,算是正式出仕曹魏集团了。

按理来说呢,司马家跟曹氏集团的关系还是不错的,因此,当曹操听闻司马朗的弟弟司马懿颇有才能,想征辟他当官的时候,司马懿是没有道理要拒绝的。

但司马懿那时候也年轻啊,他气盛啊,自己要作死,谁也拦不住啊。

曹操亲自征辟司马懿出仕,结果司马懿为了显示一把自己清高,就借口自己有“风痹症”,不能下床行走,从而拒绝了曹操的征辟。

这招吧,对一般的东汉官员说不定还真的有用,毕竟那年头就流行这个。

哪怕这些官员明知道司马懿这小子的借口很拙劣,最后也会称赞他一句“清雅高士,不为世俗所累”.那这次司马懿遇到的是曹操。

曹操是什么人呐,能看不穿你司马懿到底是什么把戏?!能惯着你这个?!

行,你不是自称是“风痹症”么?!我就派人去暗中观察,试探伱.但凡让我抓到你说谎,你的小命也不用留着呢。

司马懿那个倒霉催的在床上躺着装了好几年的半身不遂。

到后来,曹操也懒得跟司马懿扯淡了,直接一个征辟令过来,强行征辟司马懿出仕这时候司马懿终于清楚了,自己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主君,知道继续搞把戏那才是真的要小命的事儿,因此乖乖的出仕了曹氏集团。

之后吧,可能是因为给曹操留下的印象实在不怎么好,导致司马懿做事虽然尽心尽力,但曹操总觉得这个小子不是啥好人,再加上司马懿本身的相貌比较奇特,给人一种比较危险的感觉。

真不是民间传说里说的那样,司马懿的脑袋可以转一百八十度,只是长相比较阴厉,给人一种过于严肃的感觉而已。

曹操这人,本来疑心病就重,司马懿之前还自己作死过一回,导致曹操一直对司马懿不是很放心。

再加上那些年,曹操的权利日渐增大,对世家的态度也一天天变得不可琢磨天下名士的孔融,曹操说杀就杀了,祢衡这样的名士,曹操虽然没杀,但对他的待遇也好不到哪儿去。

司马懿实在有点捉摸不透曹操对世家的态度是什么,但很明显,他司马懿的确是标准的世家子弟,并且一直被曹操所猜忌这种情况下,司马懿做事,一直都是尽心尽力,小心谨慎的。

这也是为什么,司马懿这次不遵守朝廷法度,不等王凌到任就出发去宛城的时候,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会提出疑问。

这不符合老爹一贯的作风啊。

司马懿能说啥?!

总不能说现在时代不同了,那个让人琢磨不透的太祖武皇帝已经不在了,当今天子跟我是铁哥们,咱不用忌讳这么多了吧说出来多丢人呐。

因此,司马懿故作深沉,用一种教育儿子的语气,对司马师说道,“吾儿年幼,尚且不知兵也。岂不闻,兵贵神速?!天子传诏而来,需要数日,为父待王彦云至,交割事务,亦需数日,赶赴宛城,更需数日宛城军情万分危急,张文远困守孤城,如何等得起如此日久。为父急赴宛城,乃是为国赴难,些许繁文缛节,天子又岂会怪罪?!”

这话吧,确实也没有错,司马懿如此着急的赶赴宛城,确实是有兵贵神速的道理在里面,毕竟宛城的情况,以司马懿的战略眼光,不会看不出有多糟糕。

但.要是曹操在位的时候,你看司马懿会不会这么发挥“主观能动性”?!

说到底,还是曹丕对司马懿足够信任,而司马懿也相信,只要自己把事情做好了,这些小细节,曹丕也不会抓着不放。

当然,兵贵神速确实也是非常的正确的做法。

宛城的具体情况,别说司马懿,就是曹丕一时间都不能搞清楚,只知道张辽困守邓县在拖延时间,具体能拖延多久,张辽没说,曹丕都无法判断。

因此,司马懿只能是抢时间,早一天抵达宛城,那守住宛城的可能性就越大。

司马师对司马懿的解释,一脸的恍然大悟,父子俩一路也没有再废话,急赴宛城。

从许昌到宛城,其实道路真的不算太近。

比起从襄阳出兵北上到宛城,许昌肯定是要离宛城近的多,但如果跟邓县到宛城的距离相比,许昌离的可就远了。

因此,司马懿这一路上,真的是火急火燎的赶路,尽可能快速的赶到了宛城。

而刚到宛城,司马懿就得到了一个坏消息。

当司马懿赶到宛城的时候,邓县被蜀贼攻破的消息终于是传到了宛城,一起传来的,还有张辽以身殉国的消息。

这个消息,是由张辽的亲卫,以及从邓县撤回宛城的一千多士卒共同讲述的,甚至张辽的遗体,也是他们护送回宛城的,根本假不了。

张辽病逝于军帐中之后,第二天,张辽的亲卫就遵循张辽的遗命,开城向关羽投降。

而关羽,也确实理解了张辽的用心,并没有为难这些投降魏军,更没有要收编他们的意思,而是分发了一些干粮给这些投降士卒,让他们护送张辽的遗体,北上宛城报丧。

毕竟,这不仅是张辽的遗命,也是关羽送自己好友最后一程。

关羽虽然也做好了心里准备,但真正得知好友阵亡的消息后,心里也不会好受。

更别说,好友还是阵亡在自己手里,这让关羽的心情更加复杂,对这一千多人的处理,自然也不会太过为难。

见到了自己父亲的遗体后,张虎顿时委顿于地,嚎啕大哭。

此时此刻的张虎,也没有了继续作战的心气,按照张辽身前的吩咐,上书给大魏天子曹丕,请求扶父亲的灵柩还乡安葬这种情况下,曹丕是不可能不同意的。

而司马懿抵达宛城后,也顺势前往拜祭了张辽。

一方面,是对这位百战老将的尊重,另一方面,司马懿也要收一收军心。

南阳军团,大多是跟随张辽在南阳镇守了五年之久的士卒,对张辽肯定是很敬重的,司马懿这么做,也是为了换取南阳军团对自己的认可,省的将来指挥防守战的时候束手束脚。

曹丕给司马懿的私信里说的很清楚,短时间内,南阳地区是不太可能有援兵到来的,必须要靠司马懿指挥着南阳的两万余败兵,坚守上一段时间,才会有曹丕给司马懿的援军到达。

可南阳军团,毕竟是新败之兵,想要坚守,军心将心不合显然是要出大问题的司马懿不过是拜祭一下张辽,就能换取士卒们最基本的好感,何乐而不为呢?!

拜祭过张辽后,司马懿立刻升帐点兵点将除了张虎外,其他诸将都到位,听候他司马懿的发落。

其实也没啥好发落的,就那么点人,这些将军们也都不是什么大才,就比军中校尉强点有限司马懿现在算明白,为啥张辽一出事儿,整个南阳军团就跟塌了天一样了。

可司马懿现在也没办法,就这么几块歪瓜裂枣的,该用还得用啊。

升帐点将,问清楚军中状况后,司马懿做出了一些防守安排,然后就让诸将谨守职责,尽心而为既可。

宛城防御,自有一套体系在,这套体系,最早是张辽布置下的。

以张辽的经验和能力,这套体系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司马懿也不是那种刚愎自用的人,非要否定前任的一切.既然张辽布置的挺好的体系,那就沿用好了。

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蜀贼什么时候来犯。

而这个时候,司马懿终于接到了一个好消息。

蜀贼自攻破邓县后,就一直在邓县休整,如今已经足足五日了,并没有丝毫北进宛城的迹象。

这消息好的,弄的司马懿都有点含糊了.蜀贼到底在干什么?!

关云长世之名将,不可能不知道兵贵神速的道理吧.难道是有什么阴谋?!

第750章 兵败如山倒第215章 刘循第976章 巴丘水战(二)第473章 退兵第67章 黄祖异动第917章 谈判条件第106章 退守夏口第1248章 搅局者(一)第329章 厚脸皮的吕蒙第893章 提前准备第196章 潘濬的心思第30章 对比第722章 东吴有变第313章 坚守不出第23章 反对第30章 对比第371章 孟获的反应第865章 战后第85章 守城方略第213章 “谨慎”第850章 潼关之战(五)第1142章 魏延的判断第310章 定军斩夏侯第110章 奇怪的舌战群儒第414章 刘备的决断第441章 退守街亭第968章 迁都第665章 突围第8章 年底酒宴第90章 声东击西第967章 颍川的处置第52章 军中嬉戏第259章 闲谈江东诸将第360章 庲降都督第33章 体能训练第697章 私宴第335章 徐庶在行动第943章 心累的辛毗第419章 马儿的行踪第1125章 主力进军第187章 治病第1101章 劝降第1101章 劝降第458章 设伏第329章 厚脸皮的吕蒙第835章 截断后路第553章 调兵第310章 定军斩夏侯第1181章 河东战事明朗第590章 还有一条路?!第152章 鱼鳞图册第84章 沉船截江第144章 张机第474章 魏讽谋反案第124章 攻城先拔寨第868章 选择第686章 公平第986章 洛阳隐患第1129章 有心无力的蒋济第494章 违令第1042章 迁都之议第1175章 乌龟出壳了第161章 出门在外皆不易第46章 家内琐事第287章 攻克宜城第790章 司马懿的应对第644章 议事(一)第151章 赵累第680章 成都应对第289章 关羽的策略第1227章 对外用兵第47章 曹仁第671章 战事停歇第838章 试探性进攻第889章 孙权的顾虑第611章 战术之争第612章 撤退办法第600章 包抄后路第823章 重泉县内第174章 又回来了第280章 孙权的决断第341章 强攻江陵第446章 街亭混战(一)第769章 迟滞不前的魏军第93章 投石机第768章 突如其来的战争第533章 善后第1022章 洛阳邀战第1092章 共议第437章 街亭第308章 吕蒙的计划第505章 陈仓守将第689章 治理雍州第769章 迟滞不前的魏军第193章 诸葛亮视察第431章 诡异的南阳战事第831章 议策第272章 应对第1080章 世家变化第378章 倒霉的小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