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迁都之议

有一说一,李严这个人,还真的对得起“腹有鳞甲,苟利其身”的评价。

这不是啥好评价,是说李严这个人心思复杂,而且只考虑自己个人的利益得失。

就这个事儿,李严虽然跟李禹达成了默契,想要劝阻刘备迁都长安的事儿但李严转头就把这事儿告诉了法正。

是的,李严多少还有点底线,没直接吧这个事儿捅给刘备.但他告诉了法正。

明面上,李严是写信告诉法正有这个事情,询问同样是东州派代表人物的法正的意见,显得自己还是比较虚心的,这种事情,还是征求了法正的意见。

但法正知道这事儿后,会有什么反应,他李严还能不知道?!

法正肯定会告诉刘备的嘛,这还用想么?!

而李严的坏,就是坏在这里了。

这种事儿,他李严自己不说,捅给法正,让法正去做这个坏人。

将来事情要是成了,那他李严在益州派面前,就是最大的合作伙伴,少不了他的好处,而事情要是没成或者败露了,他不仅能把责任推脱给法正,甚至自己在刘备面前也落不下埋怨,毕竟是他把这事儿告诉法正的。

成了两边占便宜,不成哪儿都不吃亏真不愧是孟达的好哥们。

李严的那点小九九,法正其实也看的明白,但法正也是无奈啊。

当初的形势逼迫之下,东州派必须抱团,否则根本无法对抗益州本土派的压迫,而李严这个人,才华和能力都非常的出众,这点法正也是认可。

至于人品问题有一说一,法正也不是啥好人来着,怎么可能去苛求李严是个正人君子?!

以前吧,法正是可以不管李严的人品,只看才华来交往。

但如今.如今也没办法啊,东州派本来就人少,能获得刘备重用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法正也不想自己在朝中是孤家寡人。

因此,就算明知道李严坑人,但法正还是得帮着李严把这事儿捅到刘备面前去,告诉他益州派的想法,同时,也劝劝刘备,如今真的不是迁都的好时机。

是的,法正其实也是不赞同在这个时候迁都的,否则法正才不管这些破事儿。

以刘备的性格脾气,以他法正在刘备面前的受信任程度,何必趟这个混水呢。

而跟法正同样在汉中主持政务的刘巴,同样也受到了益州世家们的请托,希望他上表问一下刘备,要在长安驻军到什么时候,什么时候会正式班师回朝。

刘巴也不是政治觉悟低的人,他一眼就看出这里面的问题,谨慎之下,他主动找到了法正,询问法正的意见。

然后吧,就有了两人一起上书,询问刘备班师回朝时间的事儿。

而这两人一起上书奏事,身在长安的诸葛亮接到这样的奏疏,以他的政治智商,还能看不出这里面的猫腻?!

诸葛亮赶紧写信催促刘备回长安,做出决断。

而刘备呢马不停的的赶回长安后,见到这样的疏奏,心里顿时也很不高兴。

好不容易收复了大汉旧都,自己在长安城内屁股还没坐热呢,这帮人就催着自己回成都去啥意思嘛。

而且说实话,如今的刘备,确实有迁都长安的想法了。

毕竟,这可是大汉旧都啊。

身为大汉天子,不在大汉都城内呆着,跑去成都这种西南偏僻之地,成何体统?!

再一个,收复长安,也算是刘备兴复汉室的一个阶段性成果,不仅足以让他自己自傲,同时也具备着极高的政治意义。

旧都都收复了,那么大汉复兴还会远么?!

因此,当刘备进入长安城的第一天开始,刘备就琢磨着,是不是找个合适的时机和理由,宣布迁都长安。

可如今,刘备却看到了法正和刘巴一同上奏,催促他快速回军成都的奏疏。

刘备不高兴,但也正好,刘备没有立刻表态,而是顺着这个由头,召集了张溪,庞统,诸葛亮,黄权四人,商议迁都的事儿。

“此番北伐,光复旧都,大汉可兴矣。”刘备在会议开始前,先给定了一个基调,然后才说道,“朕欲迁都长安,以此为都,光复天下,振兴汉室,诸卿以为可否?!”

刘备这话一说,诸葛亮四人心里全都是咯噔一下。

在这个时代,天子除了出席正式场合,比如祭天或者大朝会,是很少会自称“朕”的。

这点,跟后世电视剧里演绎的可不一样。

一般的私人场合,或者是私下议事,刘备都是用“我”作为自称的,一方面是规矩如此,另一方面刘备虽说出身汉室宗亲,但年少时都穷的卖草鞋贴补家用了,这才当了几年皇帝,他哪有这个习惯,动不动就用“朕”作为自称。

可如今刘备一开口就是“朕”,又定了那么一个基调.可见刘备对迁都这个事儿,是非常在意,可以说是心意已决的事情了。

不是不能理解刘备攻下大汉旧都后的高兴心情,也不是不能理解刘备迁都长安后的政治影响力。

但如今,确实不是迁都的好时机。

这点,不仅是法正和刘巴这么认为,就是诸葛亮,庞统,乃至张溪,都是这么认为的。

实话实说,成都地处西南偏远之地,实在不适合作为一国首都,这点只要稍微有点政治常识的人都能看得出来。

但那时候不是没办法嘛,刘备登基的时候,地盘就那么大,定都不选成都,能选哪儿?!

随着北伐顺利进行,长安旧都收复,从政治角度讲,迁都长安,既可以彰显大汉三兴的天命所归,又能号召天下心存汉室之士来投,可以说是非常正确的选择。

但.如今确实不是好时机啊。

诸葛亮琢磨了一下,心说这种时候,可不能由着咱们这位大汉天子想一出是一出,该劝谏的,还是得劝。

因此,诸葛亮主动开口,劝说道,“陛下之意,臣等皆知然此时迁都,却未免有些操之过急。”

刘备一听诸葛亮这话,心里就不舒服。

法正和刘巴久居川中,他们这么劝我也就算了,毕竟他们的利益很大程度上跟蜀中有牵连可你诸葛亮不应该是这样的人啊!!!

但不管怎么样,刘备终究是刘备,纵然心里不舒服,他还是给了诸葛亮说理由的机会。

诸葛亮也不啰嗦,直接的说道,“如今关中之地新复,陛下尚无恩泽降于关中百姓,人心未附也。关中之地,历经战乱,今地面盗匪横行,百姓流离失所,尚且未能安定地方,若贸然迁都而来,不过是劳民伤财之举尔。陛下迁都之议确为必要,然却不可急于一时,待来日关中繁华后,再议不迟。”

诸葛亮那意思,我不是反对你迁都,是反对你现在就迁都,时机还不成熟。

黄权本来还在犹豫呢,毕竟他是正儿八经的蜀中世家出身,这种事情上发表意见,容易让刘备想歪。

可黄权一听诸葛亮这说话的尺度,立刻就明白自己该怎么说了,也起身拱手,对着刘备说道,“陛下,中书令之言甚是。魏贼败退之际,自关中迁民数十万口,如今关中民生凋敝,百姓衣食尚且无果,何以应对迁都如此大事。望陛下暂息此意,待关中百姓恢复生产,安居乐业之时,再提此事,亦不为迟也。”

黄权这话一说完,身边的庞统蹭的一下站起来了,也说道,“陛下欲迁都,臣本不该反对,然自古以来,守关中必守四关,可如今散关,萧关虽在我手,函谷关和武关皆属魏贼也。若不能取四关而守,关中始终为四战之地,岂能作为一国都城?!还请陛下三思。”

好了三个人都说完了,刘备也有点傻眼了他是真的没想到,一个迁都的事情,居然这么多人反对。

实话实说,刘备这会儿已经有点打退堂鼓了.一个两个心腹谋士反对的话,他还有干纲独断的理由,但这么多人都反对,那就只能说明他把迁都的事儿想的太过于简单了。

但.刘备也是要面子的嘛,堂堂天子,总不能一点面子都不给,大家都反对吧?!

因此,刘备特意看看一下,如今还没有发表意见的张溪那意思,让张溪给他一个台阶,稍微捧一下,他好就此下台。

可张溪这人吧其实张溪比刘备还要懵。

特么就你们三人嘴快是吧?!

你们把能说的都说完了,从政治到经济再到军事.现在轮到我了,我还能说啥?!

张溪傻愣愣的发呆,而刘备嘛刘备这时候偏偏还主动发问了。

“元长对此事,有何见解?!”

刘备那意思吧,怕张溪不明白自己的用意,特意提醒一下。

但可惜,刘备这属于是病急乱投医了.张溪能是那样有眼力见的人么?!

张溪琢磨了半天,起身,对刘备说道,“陛下,关中自先秦时期以来,就历经开发,尤其后汉之时,关中供养朝廷大军与西羌诸戎作战,地力早已透支。再加上百年前黄河改道之故,关中已无力承担一国都城之重.陛下何不暂缓迁都之议,带攻下洛阳后,迁都于洛阳,岂不更好?!”

张溪这话说的,把刘备都给整无语了。

第189章 置地第535章 陈仓防务第199章 营中琐事第519章 攻略西营第784章 调整第137章 中箭第633章 张辽的伤势第456章 反攻第983章 洛阳的威胁第689章 治理雍州第920章 曹叡的用意第475章 三国时代第801章 发现端倪第828章 潼关失守第528章 关羽搦战第201章 拖延时间第81章 冲阵第32章 江夏第484章 刘备的反应第985章 荆州隐患第553章 调兵第284章 三路出击第806章 八阵图第77章 练兵冲突第361章 和谈条件第1027章 一箭第211章 豪赌第1065章 姜维东进第312章 调兵北上第192章 沼泽改田第1178章 追击和破城第775章 汉军军议第5章 上任第608章 攻心第492章 巡视汉中第74章 密谋第163章 确定身份第980章 张昭的态度第162章 卖马第1086章 抢攻第654章 奇怪的三辅第186章 周瑜病危第221章 直百钱第527章 老友聚会第59章 诸葛出山第868章 选择第399章 偷袭计划第691章 戍边第12章 秘方第959章 中计第1064章 罗县攻防战第383章 分配第1104章 郁闷的曹肇第1252章 灭吴时机第141章 箭伤复发第600章 包抄后路第200章 涪城相会第1091章 孟津渡第1246章 大杀四方的文鸯第184章 南郡异动第1112章 甄城第833章 诱饵第495章 柳隐第1106章 失败的影响第231章 治理地方第526章 南阳战场第995章 真正的战略第1111章 划红线第864章 乱战第1108章 曹叡的困境第917章 谈判条件第1117章 孟达的决心第1038章 东吴退兵第419章 马儿的行踪第1119章 成功阻敌第87章 失败的夜袭第769章 迟滞不前的魏军第150章 蕲春第1043章 升官第578章 决策冒险第119章 船舱密谋第331章 烧营第561章 虚虚实实第673章 天人庇佑第14章 奸雄,必须是奸雄第281章 汉中之战序曲第732章 战事渐息第261章 成都议事第982章 魏吴结盟第730章 领兵人选第1241章 大泉当千的影响第837章 歪打正着第20章 被抢了第25章 徐庶第205章 局势变化第800章 郭淮的疑虑第546章 纠缠第575章 张郃的焦虑第178章 前因后果第461章 孟达对曹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