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章 争(二)

事关雍州发展,也事关地方财政贡献的比例,张溪就算再头晕眼花,该做的事情还是得做。

得哭穷啊,不然就雍州那点丁口数量,如今的屯田规模,要是朝廷再不给足够的支持和补助,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的恢复民生啊。

而且咱雍州还是前线,是边境州,时刻要防备来自曹魏的威胁.多要点钱粮补贴,不过分吧?!

别的不说,关于那些走私的粮食分配,我雍州总该拿大头吧?!

然后诸葛亮和其他地方刺史表示——想美事儿呢你!!!

这里面,就属卫将军赵云的反对意见最大。

这次回成都议事,正儿八经的凉州刺史徐邈并没有回成都,留在凉州处理凉州胡王治元多退兵后的烂摊子凉州那地方本来就穷,又接连遭遇了雪灾和兵灾,不好好的安抚地方的话,说不定现在凉州就该叛军四起了。

因此,庞德留下镇之以武,徐邈留下抚之以仁赵云留不留下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再一个,凉州三巨头也凑在一起商量过,这次去成都,肯定是要钱要粮的,否则就靠凉州苦寒之地,天知道什么时候能恢复过来。

而赵云,身为卫将军,大汉实权将军,同时在朝廷内部的地位又高,关系网也更大一些,让他去跟诸葛亮要钱粮,显然比徐邈去更合适。

唯一担心的就是赵云性情平和,过于好说话,被其他州的刺史们给糊弄了,因此徐邈还专门教了赵云一些话术,用来专门阐述凉州的辛苦,以及怎么堵住其他州府刺史的嘴。

赵云也不是笨人,凉州的情况,他久镇凉州,自然也清楚,以赵云的脾气,自然看不得凉州百姓受苦虽然按照徐邈所教的办法有些不厚道,但为了百姓,赵云决定还是豁出去自己的脸皮去。

一个年逾六十的老将,当着各地刺史的面,老泪纵横的哭诉着凉州百姓穷苦,哭诉着在凉州又要安抚百姓,又要整军训练骑兵是多么的不容易,百姓负担多么的大你们这些坐享荆州,雍州等精华区域的地方刺史,好意思跟一个快六十岁的老将军争这个钱么?!

张溪,王基,姜叙三人都傻了.没想到赵云这么豁得出去,居然会干出这种当场哭诉的事儿来。

但凡要点脸,这三人都不该跟赵云相争.不说赵云的地位,就说赵云的年纪,你跟他争,落一个欺负老人的名声,多不值得啊。

可问题是你不争,人赵云可不会客气啊。

赵云希望诸葛亮能给凉州提供更多的粮草划拨,同时降低凉州的赋税上缴比例,最后,赵云居然还要求雍州方面出让一部分粮食走私的份额给凉州,用来贴补凉州的军粮消耗。

张溪这要是不站出来反对,他回去后估计会被蒋琬,陈祗,黄权,魏延.乃至整个关中世家们埋怨的。

因此吧,张溪不得不硬着头皮站出来,反对赵云的说辞。

你凉州辛苦,我雍州日子也不好过啊。

雍州一共四个郡,北地郡和安定郡地处西北,跟你那凉州其实也没啥区别,能做到自给自足就不错了,别指望有啥收成。

雍州如今丁口减半,连最基本的发展农业的基础都没有了,只能把人都集中到右扶风郡去,保住右扶风郡的农业产出,而左冯翊呢,虽然在弄屯田,但这两年迁徙到左冯翊的屯田民,加起来都不到十万,军卒又要忙着跟袭扰雍州的曹魏军队打游击,根本没时间搞军屯,如今的左冯翊屯田,只能说刚开头,连自给自足都做不到。

唯一的好处就是仗着地利优势搞一点粮食走私,这事儿才开展了不到一年,你凉州就惦记着瓜分这些粮食,是不是有点太不仗义了?!

再说了,你们凉州虽然说土地贫瘠,但人口也不多啊,地里的那点产出虽然不多,但养活凉州百姓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何必非要到雍州百姓嘴里来争食呢。

这话说得的吧,别说赵云了,连姜叙都听不下去了,加入了这场乱战。

秦州的情况,其实跟凉州没啥大区别,都是地广人稀,土地贫瘠,虽然能种地,但也只能是勉强糊口。

即使在和平年代,这两州一年的收成也不过是只能保证百姓不饿死而已,更别说现在天下大乱,周边异族蠢蠢欲动,如果没有足够的钱粮支撑,怎么来保证两州的防务?!

羌胡异族可不会因为你穷他们就不抢你.他们可比你更穷。

因此,凉州和秦州需要的钱粮,最大的用处,就是用来征召郡兵,储备军粮,随时应对周边胡人的入侵的。

这是绝对不能省的。

你雍州是边境州,凉州和秦州难道就不是边境州了么?!

你不能因为这个时候羌人和胡人的战力弱,就觉得他们不算威胁吧.去年凉州胡王入侵凉州,那也是一下子聚集了二十万人的,这种规模的叛乱,没有足够的钱粮,能压下去么?!

更别说秦州凉州还要承担朝廷养马的责任,战马这东西,可不是随便拉一批马就能养成的,需要经过仔细筛选。

即使如此,战马从小马驹成长成合格的战马这段时间里,也需要保证足够的营养。

就凉州的那些粮草,豆菽,根本无法提供这些战马足够的营养,再加上一到冬季,因为天时原因,所有的马匹都会掉膘,而这么一掉膘,开春后再养不回来的话,那这匹马就算是养废了。

真的,本来姜叙没打算帮赵云说话,但偏偏张溪说的这个话吧,它听着太可气了,一点都不考虑到秦州和凉州的实际情况。

这要是让张溪借故把凉州的份额给克扣了,那重要性还不如凉州的秦州,同样也讨不到什么好处。

因此,姜叙主动站出来,帮着赵云说话,同时也是给在场的张溪,王基,杨洪等人点明了凉州和秦州的难处。

事实上,这也是诸葛亮最担心的问题,甚至诸葛亮也在琢磨,该怎么说服其他三州刺史让步,给与凉州和秦州一些优待。

如今的大汉,最缺的就是战马,而西北的稳定,对产出战马有着重要的意义,是绝对不能乱的。

之前的秦州,有马超镇守,周边羌族老实了近十年,可如今马超病故,姜叙,马岱都没有足够的威望震慑住羌人.羌人已经不稳了,对秦州的投入,必然不能减少。

至于凉州,又是遭受雪灾,又是遭受兵灾的,也是急需要输血援助的,因此诸葛亮其实内心的天平,确实是偏向这两州的。

张溪,王基,杨洪三人,手头各有一个产粮基地在手,即使一时有困难,但只要缓过劲来,自然有等到回报的时候。

可秦州和凉州真的不一样,这里不仅要承担重要的产马责任,更重要的是,自身没有多少产生价值的地方,如果朝廷再不给与足够的补贴,那凉州和秦州人,肯定是活不下去的。

大汉西北不稳的毛病,又不是一天两天了,这么多的前车之鉴,不能看不到吧。

因此,诸葛亮打算顺势开口,打算站在秦州和凉州的立场上,帮着说两句。

“秦州,凉州所患者,不过马政尔.既如此,何不施青储之策以应对冬日战马无草养膘,转而要浪费粮食呢?!”

某不要脸的穿越人士,又开始口出狂言了。

而诸葛亮一听张溪这话,顿时心思移动,把就要说出口的话给收了回去,等着赵云和姜叙的反应。

“何谓青储之策?!”

果然,姜叙第一个反应过来,询问道。

在大汉西北传承了数百年了,天水姜氏从来没听说过什么“青储之策”。

而张溪也是懵了一下,稍微想了一下,才期期艾艾的说道,“收割春夏草料,储存于库中,待冬日取出,辅以豆菽喂养马匹,此谓青储。”

姜叙和赵云听完了也是一懵,还以为张溪说出什么高明的策略了。

可听完这货的一通废话,两人一脸无语,近乎异口同声的说道,“此谓之干草也!!!”

特么自打有马那年,这方法就有人想到了,还用你来提醒?!

可问题是,马匹吃干草配豆菽,它一样会掉膘的,根本拦不住。

而诸葛亮也是微微摇头他本来还以为,张溪又有什么好主意了,结果,就这?!

故此,诸葛亮也开口说道,“元长久在中原,不知西北之事,此不足怪也元长所言青储之策,若仅为此,不议也罢。”

转头,诸葛亮看向了赵云和姜叙,微微一笑,正要说话。

这时候,某穿越土狗又喃喃的说话了。

“其实.也非如此干草与青储,溪尚能分辨的”

诸葛亮一听,顿时一愣.不是啊?!

“还请元长细言之.”

“.”

第691章 戍边第832章 曹休出兵第171章 联姻第138章 油江口第241章 合肥之战的影响第469章 南阳战局第793章 扫清威胁第792章 命中注定的待遇第97章 襄阳的反应第879章 各自的选择第199章 营中琐事第1102章 追击第681章 平息叛乱第849章 潼关之战(四)第47章 曹仁第1166章 战略制定第762章 反攻关中第384章 巡视地方第912章 围点打援第401章 突袭第941章 误判第992章 两路进兵第510章 各路安排第955章 下下之策第441章 退守街亭第953章 司马懿的心态第243章 争议第175章 从长计议第678章 君臣一心第5章 上任第810章 劝降第945章 撤军第864章 乱战第905章 同行第440章 略阳遭遇战第883章 吓退第145章 文聘归心第621章 跑了第254章 冠礼第79章 巡视防务第537章 诸葛虔的想法第1033章 今时不同往日第998章 朱然的理由第27章 论将第917章 谈判条件第468章 马超的神奇操作第650章 大雪第484章 刘备的反应第1111章 划红线第924章 人才问题第179章 准备第161章 出门在外皆不易第941章 误判第515章 伪木牛流马第180章 迎亲第969章 占便宜的东吴第1169章 曹爽的决断第335章 徐庶在行动第573章 急行第923章 水军统帅第1044章 议罪钱第1041章 刘协的难题第1179章 进兵河东第1018章 陆凯第788章 襄阳北伐第630章 劝关羽第523章 又送女装第881章 关羽的异常第690章 迁民军屯第723章 诸葛回成都第133章 亲事第791章 防御体系第222章 《蜀科》第439章 张郃的突袭第351章 汉中之战落幕第1134章 贾充的谋略第937章 弘农杨氏第1163章 各怀心思第227章 和谈第562章 撤退和追击第630章 劝关羽第589章 试探第396章 子午谷奇谋第1176章 郭淮的盘算第764章 周瑜的计谋第403章 凉州军团的威胁第392章 魏王曹丕第245章 百年大计第547章 逃命第1113章 失算第762章 反攻关中第807章 夜战第480章 孙权的想法第552章 两套应对第286章 张郃战魏延第149章 约定第1137章 司马懿的后手第987章 议定第110章 奇怪的舌战群儒第64章 博望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