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5章 平叛策

建兴四年十一月,诸葛亮领兵四万抵达关中,就驻扎在陇山道的上邽城。

雍州刺史张溪,护羌校尉庞德奉命赶到上邽城,参赞军机,平定叛乱。

庞德是护羌校尉嘛,羌人叛乱,他有直接的责任,肯定是要诸葛亮这边听令的。

至于张溪,纯粹是诸葛亮叫来的帮手。

实话实话,诸葛亮现在心里也有些没底。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诸葛亮手里的兵力,严重不足。

本来按照诸葛亮的想法,他率领三万北军先到汉中,汇合汉中李严所部的三万郡兵,一共六万人进入秦州。

有了六万汉军,哪怕不调动雍州本地的驻军,对付秦州羌人,已经是足够了。

但问题是,这次羌兵作乱,比诸葛亮想的,还要严重的多。

姜叙不是那种仗着家世混到高位的无能之辈,他都被逼得只能困守天水郡,可见这次羌人作乱的严重性。

诸葛亮不是没有想过这点,但实际的情况,比诸葛亮手里获得的情报,还要严重的多。

这次羌人作乱,引发这么大的规模,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不仅仅是因为羌人人多,最重要的原因是——这次羌人作乱,人心很齐。

在这个时代,胡人作乱大多不成势的原因,就在于胡人彼此之间不合,虽因一时利益相合聚众叛乱,但只要分化离间一番,胡人内部之间就会互相猜疑,进而无法成事。

但这次羌人作乱,不同以往,人心很齐。

南至武都郡,北至武威郡,中间六郡的羌人几乎全都被人煽动了起来,加入了这次叛乱。

初期叛乱的秦州羌兵,确实只有十万众,但到了诸葛亮领兵进入汉中时,羌兵叛乱的具体人数,已经算不清了。

甚至于,武都郡的一部分羌人,也加入了叛乱的行列,攻打武都郡治,甚至威胁到了汉中边境。

在这种情况下,李严根本不敢跟随诸葛亮一起出征,他必须要留下来坚守汉中。

这次真的不是李严在耍小心眼,想要保住自己的地位撒谎了.这些都是真的。

甚至在诸葛亮领兵进入汉中后,李严第一时间找到了诸葛亮,坦白的讲述了如今汉中面临的危险,并且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他建议诸葛亮放弃原本的平羌计划,转而仿照当年汉中之战时马超的策略,从武都郡内的狄道穿插,直接进入羌人的聚居地,行围魏救赵之策。

羌人作乱,不过是为了钱粮过冬,秦州之地,羌人并不在意。

一旦他们的老家被人偷袭,抢来再多的钱粮也没有什么用,因此诸葛亮出狄道的消息只要传到秦州羌人耳朵里,这些羌人必然退兵以保家园,如此秦州之围自解。

又或者,如果诸葛亮认为出狄道的策略太过于危险,也可以行先帝北伐故智,走祁山道,据西县,占南安,切断羌人的后路,再命令雍州刺史张溪领兵北上,进驻上邽,前后夹击,一战可破羌人。

这两个策略,可以说,都不是什么坏主意,诸葛亮也曾经那么想到。

真的,如果现在不是冬天,而是夏天,那诸葛亮说不定就真的在李严的这两个策略中二选一了。

但可惜,如今是冬天,一旦今年秦州继续雪灾,不说羌人能不能撑过去,就说困守天水的姜叙,他也没有十足的把握能撑过去。

这才是诸葛亮原定的平羌策略的重心,必须要尽快进入秦州,解围天水郡,安定秦州民心。

再一个.李严的策略,其实诸葛亮也能看出其中的用心。

不管是走狄道还是走祁山,必须先平定武都郡的羌人叛乱,否则后勤补给线时刻面临叛乱羌人的威胁。

而李严的真正目的,也就是这个。

只要武都郡的羌人叛乱平定了,那么汉中自然也就没有威胁了,他李严在汉中的那些利益,也就保住了。

说白了,李严的计策虽然也是好计策,但他献这个计策的目的并不纯粹,并不是完全站在大汉的角度看待问题,依然还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居多。

这个李严,诸葛亮是真的,越看越觉得气的慌。

明明是军政皆通的全才,但偏偏心思不放在正道上.他但凡能少点私心,多点公心,哪儿还至于到现在依然只是一郡太守!!!

可对于李严,诸葛亮依然不好太过于严厉苛待。

毕竟,李严也是当初先帝入川的重要功臣,而且身为东州派的实际掌控人,他手下的势力也不小,哪怕明知道他是有私心,诸葛亮也只能是婉言拒绝他的劝谏,并且好生安慰。

而考虑到汉中实际遇到的威胁,武都郡的羌人也确实需要防范,不能让他们进入汉中,因此诸葛亮只能从汉中调走一万郡兵,要留下两万郡兵给李严,让李严留守汉中,保证汉中万无一失。

因此,诸葛亮只能带着四万汉军继续北上,走陈仓道,进入上邽。

这是第一个调张溪来的原因——兵力不足,如果再没有一个出色的将领指挥的话,这次平叛,很容易出问题的。

而第二个调张溪来上邽的原因,是当年北伐的时候,张溪曾经在天水,陇山道之间作战,熟悉地理,同时张溪擅长机变,也可以给诸葛亮查漏补缺,帮着出出主意。

诸葛亮算上这次,也不过是第二次单独领兵出征而已,他也怕自己做出了错误的决定,怎么小心谨慎都不为过。

雍州兵呢,诸葛亮是一个都没有调用,但雍州刺史张溪,诸葛亮还是调来了。

接到了调令的张溪也没有犹豫,快速的做好了雍州的政务交接,直接赶赴上邽。

其实也没啥好交接的,雍州政务大多数都是交给蒋琬和陈祗两人负责,军务都是魏延在管理,其实张溪在不在雍州呆着,区别真的不大。

因此,张溪只花了不到十天的时间,就赶到了上邽,跟诸葛亮汇合。

而见到诸葛亮的第一面,张溪就向诸葛亮提出了一个问题。

“此番平羌,丞相莫不是想要“攻心为上”?!”

没办法啊,诸葛亮亲自领兵出征平叛,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历史上诸葛亮平定南中的战役。

这个时空,南中叛乱早发生了七八年,那时候刘备还活的好好的呢,各大文臣名将都在,自然也不需要诸葛亮亲自领兵作战,张溪代替诸葛亮就把这事儿给办完了。

可如今,羌人作乱,诸葛亮却放下了朝中政务,亲自领兵平叛.张溪肯定是会把这事儿联想到历史上的南中叛乱上的。

而诸葛亮平定南中叛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攻心为上”。

这不是什么糟糕的策略,相反,这才是平叛的正常思路。

确实,在平定叛乱后,如何收复当地胡人的心,使得短期内羌人安定,不为祸一方,对如今的大汉来说,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毕竟大汉终归是要北伐的,不能在身后留着这么一个不安定因素。

可张溪也不确定,诸葛亮是不是会跟演义里那样,在西北地区也玩一出“七擒七纵”.暂时这没有这个时间。

这次羌人叛乱规模太大,造成的影响很恶劣,必须要先以雷霆手段镇压,让羌人知道害怕,这之后,才能安抚羌人,收拢羌人之心。

“七擒七纵”,实在是太磨叽了。

再一个,羌人叛乱和历史上的南中叛乱,是不一样的。

如今的羌人叛乱,为首的是五部羌人部落联盟,并不存在一个类似孟获的人物,能做到“汉夷皆服”,你就算想搞“七擒七纵”,也根本没有施展目标。

因此吧,张溪赶到上邽后,第一时间就是找诸葛亮确认这次平叛的基本方针。

这些问题,张溪能想明白,诸葛亮怎么可能不明白。

这次平定羌乱,诸葛亮确实有收羌人之心的想法,但平羌策略,还是选择了速战速决。

情况不同,自然应对方式不同.诸葛亮要是连这点都做不到的话,他就不是诸葛亮了。

更别说,这次诸葛亮出兵,还带着庞统为随军军师呢,庞统可不是马谡,他的眼光毒辣的很,而且以庞统的地位,诸葛亮也不可能忽视庞统的建议。

因此,张溪这一问,诸葛亮就交代了这次平叛的大概方针。

第一步,趁着秦州大雪没有降下来之前,抢占时间,解救天水郡之围,安定汉人民心。

第二步,根据西北气候因素,制定战略方向。

如果今年秦州依然大雪封路,不宜作战,就在天水郡暂停休整,等到开春后收复其余三郡,威逼羌人聚居地。

如果今年秦州天气不冷,或者雪量不大,那就立刻出击,索敌求战,争取击破羌人主力,尽快平定羌乱。

第三步.留下合适官吏治理地方,安抚羌人,避免羌人再次作乱。

简而言之,先打,后治,速战速决!!!

第1228章 练兵第1009章 虚实之战第347章 汉中反应第369章 三路战局第630章 劝关羽第44章 二顾茅庐第1206章 兵临城下第144章 张机第219章 刘璋投降第60章 授徒第938章 求战第628章 曹丕的无奈第931章 劝说第214章 劝降?第1219章 孙权的疑心第740章 诸葛的苦衷第116章 草船借箭第765章 诸葛入长安第338章 江陵城下第65章 攻击和防守第908章 请帖第667章 劝降二将第212章 投石车第1章 求职第707章 治理雍州第223章 人事任命第362章 张溪的平南策第299章 于禁的处境第448章 混战过后第977章 试探与使者第794章 左冯翊防守战第949章 孙权的固执第887章 庞统训姜维(二)第522章 五丈原上第445章 意料之外的援军第955章 下下之策第1073章 流民第116章 草船借箭第491章 汉中预度部第808章 添油第1131章 兵力调整第583章 抢时间第471章 苏则的选择第997章 后手齐出第100章 接应第453章 上邽对峙第1241章 大泉当千的影响第601章 柳隐的压力第603章 张郃退兵第846章 潼关之战(一)第1043章 升官第848章 潼关之战(三)第240章 合肥之战第938章 求战第526章 南阳战场第421章 张飞的遭遇第787章 陆逊的战略第970章 御驾亲征第587章 处罚第272章 应对第991章 东吴的想法第455章 张郃摸鱼第1143章 撤军方案第590章 还有一条路?!第1073章 流民第477章 改制第729章 空城计第554章 南阳僵持第159章 联姻第63章 火箭第574章 惩罚第345章 周瑜出马第945章 撤军第112章 找错人了吧第785章 诸葛亮的应对第745章 平叛策第1023章 诸葛八阵图第682章 奇葩取士第28章 兵法第1216章 兖州攻防战第328章 阵前嘴炮第128章 张飞的改变第248章 私宴交谈第305章 收取襄阳第958章 试探第1158章 背锅第471章 苏则的选择第1156章 开始撤军第251章 调人第1095章 五伐中原第257章 成本第671章 战事停歇第649章 司马赴任第1202章 邓艾的进军路线(三)第1145章 夹击虎牢关第667章 劝降二将第814章 双方误判第1039章 周瑜亡故第412章 郭淮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