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7章 安抚

季汉控制下的荆南二郡,其中武陵郡太守是习宏,零陵郡太守是潘濬。

论地盘,武陵郡更大一些,但武陵郡四周几乎都是五溪蛮族,地方治安不稳定,再加上山地偏多,可耕种面积较少如果不是身处连接江陵的要处,战略位置重要,武陵郡基本跟偏远山区没什么区别。

与之相对应的,零陵郡境内虽然山地也不少,但零陵郡的东侧紧邻长沙,在这个时空,潘濬受到了张溪的启发,对改淤为田的有了不一样的想法,零陵郡东侧的沼泽地,经过潘濬十几年不间断的改造后,已经成为了不小的一片良田区。

而零陵郡南侧,更是靠近交州,地势平坦不说,可耕种面积本来就不少,因此从经济层面来讲,零陵郡的价值,要比武陵郡大的多。

而潘濬作为零陵太守,在这地方经营了十几年,郡内几乎都是潘濬的心腹亲信,而且襄阳潘氏也跟着举族南迁,在零陵郡扎根,潘氏一族的核心利益,都在零陵郡。

潘氏一脉,如今在零陵郡根深蒂固,隐隐已经有成为一方顶级世家的模样了。

虽然这些年,潘濬一直还算听话,对朝廷也表现出了应有的恭敬.但上次东吴偷袭荆南时,潘濬的表现,就已经让诸葛亮有所警惕了。

当时的潘濬,不仅隐瞒了桂阳和长沙两地吴军的动向,并且在开战后,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犹豫。

如果不是陈到快速领着北军进驻武陵,潘濬最后会不会选择投降东吴,还真的不好说。

毕竟在这些世家的眼里,主君是谁并不重要,保住家族利益和家族产业,那才是最重要的。

如今,诸葛亮有意放弃荆南二郡,令所有郡兵官吏北迁拱卫江陵.潘濬会怎么想,还真的不好说。

而且吧,潘濬作为荆州大儒,潘氏在荆州的影响力也非同小可。

自从赤壁一战后,荆州四大世家,蒯氏和蔡氏相继北迁,虽然在襄阳也留下了一支分家,但影响力衰退是可以预见的。

也是趁着这个时机,襄阳的马氏,习氏,潘氏相继崛起,隐隐有取代蒯氏和蔡氏在荆州地位的架势。

而潘氏,在潘濬的带领下,更是另辟蹊径,不在襄阳跟这些世家们争夺利益,而是选择了出走,去了零陵郡一方独大,然后再反过来影响荆州世家格局,进而影响荆州的政局。

这一招,颇有些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意思,但换取的结果,就是马氏和习氏都没有能完全成为和庞氏,黄氏平起平坐的世家,反倒是潘氏,凭借在零陵郡的一家独大,隐隐有这种后来居上的架势。

因此,即使潘濬表现出如此不稳的架势,诸葛亮依然不能撤换潘濬零陵太守的职位,就算把他明升暗降的调离零陵郡,继任的零陵郡太守如果不姓潘,或者跟潘氏没有直接关系,也别想能坐稳零陵郡太守的位子。

对于潘濬,诸葛亮也不得不谨慎对待。

“潘承明与马季常故交,或可书信一封于马季常,使其秘往零陵,面见潘承明,详说利害.或可使其同意此策。”诸葛亮谨慎的说道。

但问题是,诸葛亮自己这话说的都没啥底气,更别说听的张溪了。

是,马良和潘濬确实私交很好,两人不仅同为荆州世家大族,而且马良的女儿还嫁给了潘濬的儿子但这年头,家族大还是好友大,相信所有的世家子弟,内心都有一杆称的。

别回头马良前去劝说不成,反而提前透漏了布置,引起潘濬的反感.虽说不至于让潘濬产生反叛之心吧,但他要诚心不听调遣,那零陵郡的郡兵,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调出来的。

因此吧,张溪只是微微摇头,说道,“此事,还需以利诱之!”

对这帮世家子弟,你跟他们说大义根本没用,甚至你根本说不过他们最直接的办法,还是给足潘氏足够的利益,让他们能主动参与到这个计划中来。

因此,张溪的建议是——慷他人之慨。

潘氏最在意的,就是他们在零陵郡的产业因为这个策略受到侵害,那么诸葛亮需要做的,就是保证潘氏在零陵郡的利益。

这就需要诸葛亮亲自写一封密信给潘濬,以大汉丞相的名义向潘濬承认潘氏在零陵郡的这些年占据的土地所有权,同时,诸葛亮可以在信中向潘濬许诺,允许将来潘氏掌控荆南沼泽改造良田的主导权。

张溪相信,潘濬会懂这里面真正的含义,也会认真权衡这里面的利弊的。

可诸葛亮有点权衡不下来了。

按照张溪的建议,那首先就要承认潘氏在零陵郡的土地所有.这就不是一个小事儿。

要知道,潘氏在零陵郡发展了十几年,已经占据了零陵郡所有土地的四分之一这对于一个郡来说,已经是相当恐怖的事情了。

但因为这些土地中,有一大半,都是潘濬在零陵东部改造淤田后获得的新土地,如果没有潘濬进行改造,这些土地也根本不可能收获粮食,故此,诸葛亮对潘氏在零陵郡的占地行为,才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本质上来讲,潘氏占据这些土地,是缺乏官方流程的,如果诸葛亮愿意的话,他随时可以派人打着巡查田亩的旗号,清查没收这批土地但现在张溪让诸葛亮承认这些土地归潘氏所有,那以后可就没有借口再收回来了。

这不是是三五十亩地的问题,是几百顷的问题。

有一说一,诸葛亮也确实没有憋着好心思呢,就想着利用潘氏改造好田地后直接抢夺回来,只不过是一时间顾及不到,否则诸葛亮怎么可能允许有世家在州郡内这么大肆的吞并土地。

可张溪觉得吧,这样做不好。

改淤为田的事情,前期投入不少,人家确实也是要实打实的投入的,再加上总体上来说,改淤为田也是增加了可耕种面积,而且也不会因此侵犯原有田地的百姓的利益.在张溪看来,潘氏的行为是值得鼓励的,不能用行政手段来解决一切问题,否则将来这类的事情就没人愿意站出来做了。

所以,承认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再说了,官面承认了这些田地归属潘氏,绘制了鱼鳞图册,潘氏就得依法纳税,不也是给朝廷一笔不小的财政收入嘛。

对朝廷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

诸葛亮一听张溪这么说,多少也有点缓过劲来了.也是,如果没有潘氏先期投入大量的钱粮在改造上,这些地方依然还是沼泽地,根本无法耕种。

好,就算这个事儿可以理解了,诸葛亮也愿意承认,但为什么又要让潘氏掌控荆南改淤造田项目的主导权呢?!

这不是变着法的允许潘氏在荆南大肆的吞并土地么?!

再一个,潘濬难道就不担心,一旦他同意了诸葛亮的策略后,他们潘氏一族,就再也没有重返零陵的机会了么?!

第一个问题呢,其实跟第二个问题一样,张溪给出的解释,就是让潘氏自己去选择,要不要赌这一场。

不赌,诸葛亮的策略也不会变,零陵郡的郡兵必然要求北调,潘濬即使不配合,拖延时间,等到武陵郡的郡兵北调后,零陵郡即使不应调,在荆南也是独木难支。

到了那个时候,潘濬必然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他要么选择听从命令,带领郡兵北上,要么选择投降东吴。

但到了东吴,他潘濬还能不能继续在零陵郡呼风唤雨,可就不好说了。

以前是无所谓,零陵郡这地方又不是什么好地方,到处都是山川沼泽的穷乡僻壤。

但如今,江东世家们在长沙附近尝到了改淤造田的甜头之后,有怎么会放过这种获取良田的机会呢。

到了那个时候,潘氏还能不能在零陵郡内保住这四分之一的耕地面积,可就不好说了。

如果潘濬愿意赌,那就等于是暂时放弃零陵郡内的土地,暂时北撤,等待大汉北伐中原成功,腾出手来重新打下荆南四郡后,必然也会围绕长沙,零陵两郡进行改淤造田的工作。

而到了那个时候,潘氏负责执掌荆南改淤造田工作,必然能取得最大的利益。

那时候的潘氏,可就不是零陵第一世家了,很有可能直接成为荆南第一世家,有资本跟襄阳庞氏,黄氏平起平坐的超级世家。

反正机会就摆在潘濬面前,赌还是不赌,就看他对大汉有没有信心了。

也正是因此,诸葛亮才有点权衡不定。

潘濬对大汉有没有信心诸葛亮不知道,但诸葛亮是真的有信心,他坚信自己早晚有一天,会重新收回荆南四郡的。

到了那个时候,难道真的要坐视潘氏壮大么?!

荆州世家已经很不好控制了,也就是搭着诸葛亮和庞统跟荆州黄氏和庞氏的关系密切,有他们两人在,荆州黄氏和庞氏会一直很安定。

但如果再多出一个荆州潘氏.真要有个万一的话,谁来压制他们?!

诸葛亮的这个担心,张溪却微微一笑,告诉了诸葛亮自己的答案——黄氏和庞氏。

如今潘氏能在零陵郡如鱼得水,完全是因为黄氏和潘氏不想去荆南趟混水,毕竟荆南有一半的领土归东吴,一旦两家有了龌龊,荆南必定沦为战火。

收益虽大,但风险也不小,潘濬自己就打过两次零陵保卫战了。

可一旦大汉重新收回荆南四郡,荆南四郡连成一体,那就没有外部压力了。

到了那个时候,庞氏和黄氏,还会眼睁睁的看着潘氏主持荆南改淤造田的工作,独吞荆南利益么?!

反正张溪是不信,庞氏和黄氏会愿意看到潘氏崛起那时不用诸葛亮怎么费心,这两大世家,自然会去跟潘氏较量一下的。

到时候诸葛亮要考虑的,就不是压制潘氏的问题,是如何在三大世家内平衡力量,为朝廷和官府争取最大利益了。

第1124章 僵局第283章 进攻准备第295章 两军对阵第1050章 朱然的谋划第213章 “谨慎”第943章 心累的辛毗第518章 二将第956章 影响第353章 故交相见第884章 战后第662章 张溪骂阵第729章 空城计第78章 开始练兵第1011章 司马迟疑第278章 议事第465章 张溪和魏延第1167章 主帅人选第566章 不正常的降将第670章 休战退兵第433章 巧遇第913章 战略微调第1033章 今时不同往日第382章 矿产争夺第678章 君臣一心第291章 失败的诱敌第748章 对内整治第495章 柳隐第524章 郭淮的狡辩第273章 开山第793章 扫清威胁第415章 抄袭狗的计策第1251章 顺流而下第962章 出乎意料第455章 张郃摸鱼第979章 出使变故第461章 孟达对曹真第498章 原因第259章 闲谈江东诸将第1152章 调兵第123章 联军第831章 议策第1224章 贸易战(一)第348章 樊城守卫战(一)第581章 切入第762章 反攻关中第829章 上火的曹叡第405章 冀县密议第639章 关羽观阵第129章 破骑兵第795章 凉州军团入关第949章 孙权的固执第81章 冲阵第736章 争(一)第906章 安抚第925章 误会第1178章 追击和破城第527章 老友聚会第105章 长坂坡之战 (四)第1167章 主帅人选第1149章 三线战事第942章 守关第1249章 搅局者(二)第701章 刘备病重第176章 误解第190章 江东内事第948章 各地局势第212章 投石车第981章 摇摆的孙权第278章 议事第951章 颍川应对第518章 二将第250章 地域之争第886章 庞统训姜维(一)第238章 巴东郡保卫战(二)第857章 潼关之战(十二)第1087章 应对第833章 诱饵第740章 诸葛的苦衷第303章 修改战略第764章 周瑜的计谋第817章 关中乱战第511章 曹丕的谋划第124章 攻城先拔寨第393章 曹魏的反应第459章 变故第443章 守城第四天第1003章 江陵保卫战开端第1109章 弃守的代价第1221章 东征准备(二)第637章 日薄西山第392章 魏王曹丕第1225章 贸易战(二)第78章 开始练兵第442章 守城第一天第489章 闲着容易出事儿第734章 方向之争第587章 处罚第1057章 调兵遣将第568章 应对方案第239章 巴东郡保卫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