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4章 调整

张溪领兵撤退,一路撤回重泉县。

其实,本来按照张溪的意思,最好是能直接撤回高陵县,汇合在那里驻守的左冯翊太守胡遵一起防守,这样距离长安更近,跟容易保护好粮道,不至于被魏军夹击侧翼但情况好像有点不允许。

其中一个原因,是曹真的追击很快速。

这次的曹真,行军速度再也不是那么慢慢悠悠,黏黏糊糊的了,只跟张溪相隔了不到一天的时间,曹真就已经领兵追到了重泉县城下。

如果这个时候张溪选择弃城而走,很有可能从撤退演变成败退,被曹真撵着屁股追击,最后导致全军崩溃。

即使能撤回高陵去,估计也无法保持足够的战斗力。

而且曹真这次的追击也显得早有预谋,根据斥候回报,重泉县南侧出现了一支数千人的骑兵。

平原上的骑兵本来就不好惹,速度快,冲击力强,数千骑兵出现在三万人的侧翼,一不小心就会遭到骑兵突击的重创,这样即使张溪真的冒险撤退,撤退的速度也根本提不起来。

而另一个原因,是张溪接到了诸葛亮的来信。

并不是张溪在大荔城下撤退前,给诸葛亮写的信有了回应.大荔县距离长安还挺远的,那封信如今应该还在路上,并没有抵达长安。

这封诸葛亮的回信,是之前张溪刚刚抵达重泉县的时候,实在琢磨不明白曹真用兵的含义,把当前情况做了一个总结,发往长安,寻求诸葛亮的意见。

诸葛亮就是对此,写出的回信。

而诸葛亮的这封回信.让张溪感慨,诸葛亮到底是诸葛亮。

诸葛亮在信中结合当前的形势,大概的分析了一下,就得出了张溪在大荔县城下差不多的结论。

诸葛亮也认为,曹魏方面肯定是有什么特殊的作战计划,曹真这一路军的作用暂时无法确定,但目前来看,曹真应该是想要拖延时间,等待变数。

只是,这个时候的诸葛亮,也没有想明白魏军的变数到底在哪儿,因此诸葛亮给张溪的建议,是就地布防,不要冒进,给他一点调整兵力部署的时间。

诸葛亮打算,提前下令让在萧关集结的赵云凉州军团快速入关,接应张溪所部,以防万一。

赵云率领的凉州军团,有一万凉州骑兵和两万凉州步兵组成,本来按照北伐方略,他们需要等到这次关中守卫战尾声的时候突然从萧关出发,围堵曹真的主力大军,甚至反攻潼关.但目前看来,诸葛亮和张溪都无法快速确定曹真进兵的真实目的,诸葛亮只能是让赵云提前入关。

如果曹真没有什么阴谋,那么赵云入关多少也能在侧翼威胁到曹真的主力军队,只要正面的张溪能拖住曹真,那么打一场对攻决胜战还是可以的。

可如果曹真有什么阴谋,那么赵云的及时入关,就有可能起到决定左冯翊战场成败的关键性作用。

而如今,结合张溪的预判,如果魏军的真实目的是从右扶风取得突破,然后迂回攻击自己侧翼的话.赵云提前入关,对战局的帮助是非常大的。

赵云的凉州军团,是带着骑兵来的,速度一般不会太慢,而如果突击自己侧翼的魏军也是骑兵的话,那张溪在左冯翊,也不是没有跟魏军一战的资本。

甚至于说,如果张溪和赵云能够在左冯翊拖住曹真的五万大军加上侧翼来袭的骑兵军团,那么右扶风地区的郭淮军团兵力必然不足,即使能占据右扶风的一部分土地,他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对长安发起进攻。

而相反,汉军北军三万余人一旦进入右扶风,双方的兵力对比就颠倒了过来,只要诸葛亮能抓住机会,在右扶风地区打一场歼灭战,然后顺势突入武关.那曹真在左冯翊地区的作战,就失去了意义。

这是一个反败为胜的好机会,关键就在于两点,一个是张溪能不能挡住曹真的主力进逼,另一个是诸葛亮能不能抓住机会在右扶风击败郭淮。

对于后者,张溪是真的不担心毕竟那是诸葛亮。

而前者.张溪现在不能退了,再退,赵云来援的路程就太长了,甚至会有一部分的后勤补给线暴露在魏军的攻击范围内。

因此,张溪必须选择在重泉县坚守,同时派人抓紧时间从高陵县运输粮草,做好被人切断后路后死守的准备。

简而言之,张溪打算以自己为饵,吸引曹真军团在重泉县,打一场决战。

这个决策,当张溪提出来的时候,遭到了魏延的强烈反对。

魏延并不是反对张溪的这个决策,在魏延看来,如今的局势下,这样的应对,应该是最好的选择了。

魏延反对的,是由张溪来执行这个决策。

张溪是雍州刺史,同时也是大汉的托孤大臣,这么冒险的作战行为,不应该由张溪这样的重臣来指挥。

万一诸葛亮无法在短期内击破郭淮,突入武关道,又或者是赵云无法快速带领凉州兵团入萧关,而魏军已经从侧翼攻击重泉,甚至切断了重泉县的粮草补给线.那时候,重泉县可就是一座孤城了,能撑多久,谁都不知道。

魏延认为,不能让张溪冒险坐镇重泉县,这个时候张溪应该带领近卫,趁着魏军还没有对重泉县造成合围的情况,快速撤退,撤到高陵去汇合胡遵组建第二战场,以应多万一重泉县守不住以后的局面。

至于重泉县,应该让他来坚守,而且魏延认为,以他的能力,坚守重泉半个月到二十天,一点问题都没有。

所以,魏延强烈建议,张溪先带五千兵马后撤高陵,守住高陵就等于是守住了全军的退路。

魏延的建议,得到了张翼,郝昭等人的支持,但遭到了张溪的反对。

高陵要守,但不是由魏延去守。

身为全军主帅,面临敌人大军压境,同时有可能遭遇两面夹击的情况下,自己一个人选择后撤这种不要脸的事儿,张溪做不出来。

而且这么做,也非常的伤士气。

说好听点,是去高陵组建第二防线,守卫大军后路,但说难听点,就是临阵脱逃。

主帅在面临危险的时候选择后撤,留士卒在前线拼命.谁会为这样的主帅拼命?!

你魏文长的好意,我心领了,但这种时候,你应该最清楚一军主帅的职责,不仅你魏文长不能撤,我也一样不能撤。

至于高陵守卫高陵还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那里不仅是左冯翊主力大军的后路和粮草囤积地,同时也是左冯翊郡治所在,是通往长安的门户。

但如今侧后方有魏军的骑兵游弋,想要撤回高陵去,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因此,张溪下令,让郝昭,向宠,胡奋三人,各领一千人,分三路突围,绕路赶回高陵,听从左冯翊太守胡遵的指挥布防魏军骑兵不太可能也兵分三路追击,三人中总能有人能撤回高陵去。

至于剩下的人,全都据守重泉,不准后撤。

虽然这么做有点对不起张翼,但抱歉了,谁让你跟我最早呢,这种时候要是让张翼后撤,张溪也怕其他人有想法。

郝昭是降将,向宠自己也不熟,胡奋是胡遵之子,哪怕是为了安抚胡遵坚守高陵,也不能让他留在重泉县死守.算来算去,也就只有张翼跟自己时间最长,也最值得信任了。

因此,张溪用军令的方式,强行下达了这样的命令,然后在隔天傍晚的时候,安排三人分批出城,回援高陵。

剩下的人就这样吧,能不能赢,就看这一仗了。

第664章 槐里之战第623章 进攻和撤退第1050章 朱然的谋划第565章 画风清奇的眉县世家们第604章 收尾第1244章 全琮的心思第604章 收尾第791章 防御体系第1156章 开始撤军第475章 三国时代第90章 声东击西第538章 魏延的想法第464章 总动员令第343章 调整第126章 绝北道第671章 战事停歇第381章 对外第1028章 桃园重聚第1019章 石苞的无奈第977章 试探与使者第426章 姜维的动机第68章 试探第259章 闲谈江东诸将第762章 反攻关中第335章 徐庶在行动第1165章 平策第830章 曹叡的魄力第1205章 司马懿的谋划第147章 关平娶亲第339章 陆逊之计第262章 应灾准备第196章 潘濬的心思第810章 劝降第379章 经济作物第811章 前后夹击第572章 破寨第110章 奇怪的舌战群儒第886章 庞统训姜维(一)第708章 世家的想法第103章 长坂坡之战(二)第478章 争论第1015章 朱桓立功第1040章 再次平衡第1061章 北上长沙第14章 奸雄,必须是奸雄第993章 真正的目的第585章 张郃之计第240章 合肥之战第496章 偷工减料第936章 蒲坂津之战第722章 东吴有变第595章 凌晨突袭第900章 季汉的盘算第786章 孙十万的想法第644章 议事(一)第155章 刘备亲临第928章 授徒第1241章 大泉当千的影响第90章 声东击西第553章 调兵第1101章 劝降第1002章 退军与合兵第373章 花鬘和关索第815章 司马上奏第499章 关中变化第232章 盐第443章 守城第四天第635章 鼓舞军心第26章 找原因第981章 摇摆的孙权第1220章 东征准备(一)第309章 江东在行动第639章 关羽观阵第1205章 司马懿的谋划第861章 潼关之战(十六)第426章 姜维的动机第417章 出城作战第53章 蹴鞠第168章 解释第854章 潼关之战(九)第170章 再次离家出走第50章 八卦黄月英第778章 舌辩第281章 汉中之战序曲第725章 开春第447章 街亭混战(二)第687章 蒋琬和陈祗第1182章 曹爽在犹豫第669章 宛城战事(二)第979章 出使变故第976章 巴丘水战(二)第1224章 贸易战(一)第87章 失败的夜袭第538章 魏延的想法第839章 战略改动第230章 情势变化第510章 各路安排第769章 迟滞不前的魏军第689章 治理雍州第732章 战事渐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