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9章 领兵出征

徐庶独木难支。

本来以关羽的身份地位,就算徐庶和王基一同反对他的出兵命令,他也可以一意孤行。

谁让人家是大汉大将军,持节都督荆州,全面掌控荆州军政的一把手呢。

更何况,这次连王基都站在了关羽一边,主张先进军宛城吸引魏军主力,为关中之战减轻压力.关羽更加有底气在现在就发动北伐战役了。

无奈之下,徐庶只能妥协,然后开始帮着关羽准备北伐的各种事项。

想要全军北上是不可能了,肯定需要有所取舍,因此徐庶的建议是,分批领兵出征。

先让王基领四万襄阳兵北上,进驻邓县,威逼宛城。

然后关羽等待文聘的江夏军团完整整编,同时等来寇封的新城郡军团,作为第二梯队出发,支援王基。

但关羽不同意。

他认为,既然要进攻宛城,同时还要给吸引曹魏的注意力,仅靠一个王基领兵北上,恐怕威慑力有限。

因此,他认为,应该是他先领兵北上,然后由王基率领第二梯队作为援军。

有一说一,如果不是关羽的身体状况已经差到了一定程度,这个做法,才是最符合目前局势的做法。

但,问题就出在关羽的身体上。

如今的关羽,已经是骑不得马,提不动刀了,要想随军出征的话,带领后军缓行才是最符合他如今身体状况的选择。

先锋军团,必定是要快速行军,同时需要应对第一波敌军袭扰的,以关羽目前的身体状况,徐庶是真的担心关羽已经没有足够的经历来应付这些事情。

这要是关羽带领先锋军团先出发,行军途中出现什么意外,甚至是病情加重的话.这到底是去进攻宛城的,还是去给敌人送人头的?!

一军主帅,在行军作战过程中,是最忌讳出现问题的。

一旦主帅出现问题,会严重影响到军心士气,从而直接影响到士卒的战斗力的。

因此,这次徐庶和王基重新站在了同一个阵线上,反对关羽领兵先行出发。

即使要打关羽的旗号提高士气,震慑敌军,也完全没有必要让关羽亲自上阵.让关平打关羽的旗号领军,又不是不可以。

关平都已经是年过四十了,他的孩子都已经到了舞刀弄剑的年纪了,依然还被关羽压制在身边当一个副将,像话嘛!

这次,关羽没有拗过徐庶和王基,当然,最重要的是,除了徐庶和王基外,包括关平,关兴,邓艾在内的亲属团们,也都不赞成关羽领兵先行出发。

最后商议下来,是由关平打着关羽的旗号,领军出发,关兴,邓艾,作为先锋将军,先期进攻宛城。

而关羽则继续在襄阳坐镇,等到寇封领新城,上庸兵抵达襄阳后,再带领寇封,“关索”,王基,徐庶,廖化,张嶷等人北上。

至于襄阳,交给了文聘镇守,辅以马良,习珍等人处理政务,防备东吴。

做好了出兵安排后,徐庶和王基忙着抽调各地的粮草军械,按照关羽的要求,需要在三日内提供好先锋军团的出征粮草.这又是麻烦的事情。

但不管如何,三日后,关平,关兴,邓艾三人率领四万襄阳兵,率先北上,进攻宛城。

临别之际,关羽还是不放心的拉着三个人谈话,尤其是叮嘱关平。

“平儿此番出战,切不可有独断之心,遇事多与人商议,不可冒进,亦不可轻敌。”

看的出来,关羽还是不太放心关平的领兵能力,怕自己不在身边看着,关平就会闯祸,因此让关平一定要多跟人商量.还拿自己举例,说自己虽然孤傲,但有时候也还是要听徐军师和王刺史的意见,更何况关平。

这个例子举得吧.邓艾在一边听着,嘴角都快抽风了。

您老人家那也叫“听从意见”哈,知不知道为了劝你能少干点蠢事儿,徐军师愁的,头发都白了。

邓艾忙着心里吐槽,但随即,关羽就找上了他。

丫抽嘴角抽的那么明显,你真当我年纪大了,眼神不好使了是吧?!

被逮了个正着的邓艾赶紧收敛自己的表情,微微低头,不看关羽。

真的,不是怕,主要是不想让媳妇儿叨叨自己.反正这些年了,邓艾也习惯关羽时不时的跟自己吹胡子瞪眼了。

但,这次,关羽没有对邓艾吹胡子瞪眼,相反,关羽在看了邓艾好久之后,微微叹气。

“此番进兵,士载需多加用心,好生辅佐平儿,不可任由其意气用事.国家大事,汝等不可擅专,需多加商议方可决断!”

邓艾都愣了.自家岳父大人还有用这种语气跟自己说话的一天?!

其实吧,关羽也不想的。

关羽虽然一直看不上自家这个女婿,可关羽也必须得承认,关氏一门里,真正说的上有谋略,有智慧,善用兵的人,反而是自己的这个女婿。

关平如果真的有统帅之资,那么关羽也不会一直把他带在身边不放手了。

当年在新野的三个小辈里,关平的统帅能力,反而是最低的,连寇封都比不上,更别说那个已经成为大汉中流砥柱的张元长了。

寇封好歹还有统领数万人作战的本事,虽然本质上寇封还是更加接近于冲锋陷阵的将军,而不是统兵作战的统帅,但这些年的历练下,让寇封统领个两三万人作战,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可关平不行,他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历练的机会。

临时统兵,在有人辅佐之下,关平也许还能勉强胜任大军统帅的职责,但单独领兵,在关羽的心里,关平是真的不行。

因此,关羽也是没办法,为了不让自己的长子坏了国家大事,他不得不这么跟邓艾交代,让邓艾承担更多的责任。

邓艾这个女婿,关羽是真的看不上,觉得就他的武艺,连自己女儿都未必打的过.可要说领兵作战能力,自家的三个子女绑一起,估计都不是人家的对手。

张元长教徒,果然还是有一套的。

至于关兴这小子倒是不用担心,他一直还把自己定位为军中文官,总是喜欢去处理一些军中文书的工作,倒也不用担心这小子会坏事。

但.这种省心的方式,反而让关羽更加觉得糟心了。

真要说起来,关兴是关羽三个子女中,习武天赋最好的一个,不仅身体素质跟关羽类似,最重要的是,这小子在武艺的天赋上,也远远比关平要强。

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武将苗子但偏偏这小子喜欢学文。

好吧,学文也不是什么坏事,多读点《春秋》,多看些兵书,文武双全终究是好事.可这小子非要跟马良,习宏,王基他们一起讨论什么经典?!

这玩意儿学了,除了可以跟人显摆外,在这个乱世里,有个毛用?!

真的,比起关平这个长子和总喜欢女扮男装的长女,这个二儿子,才是关羽最不省心的儿子。

但如今,二子加一个女婿,终于是要走上独当一面的道路了.关羽也不知道自己是用什么样的心情,把这两个半儿子送离襄阳城的。

关羽的内心,还是有着一丝不安和惆怅,但那边的妹夫和大舅子,二舅子,倒是一点惆怅的感觉都没有,反而,都有些兴奋。

关平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单独领军,而邓艾和关兴,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参与这次独当一面的战事。

头上没有一个整天板着脸的父亲或者岳父,身边也没有徐军师,王刺史等一众上级,什么事情都是哥仨商量说了算这种感觉倒还挺新鲜的。

但新鲜归新鲜,三人倒也没有误事的意思。

关平今年都已经四十二了,关兴和邓艾年纪小点,但也都三十出头了,都不是刚刚出道领兵的懵懂小子了,三个人平均的从军时间,都在十年左右了。

所以,虽然这种经历还算新鲜,但一路行军出发,倒也没有出什么乱子。

三人领军先抵达新野,跟新野守将州泰进行了一番交流,收获了一些宛城和邓县的情报。

在得知司马懿虽然偶有骚扰,但一直没有派兵占据邓县后,三人多少都有些疑虑。

当年张辽在宛城之前,建立了三道防守线,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邓县防御线.张辽也是最终阵亡在这里的。

有了现成的防御线,那个司马懿却在荆州军退兵后不抢先占据这里,却选择了远离邓县四十里的地方重新建立起防线这个司马懿,到底是怎么想的?!

但不管如何,邓县是一个不错的前进基地,这几年也没有遭到太多的魏军进攻,这个地方,司马懿不占,关平是没有理由不占据的。

先进军邓县再说!!!

(本章完)

第1131章 兵力调整第791章 防御体系第144章 张机第1141章 濮阳失守第687章 蒋琬和陈祗第1030章 另一路第1079章 要将与调兵第913章 战略微调第55章 拜师第147章 关平娶亲第657章 疑兵计第858章 潼关之战(十三)第905章 同行第430章 任免第831章 议策第945章 撤军第511章 曹丕的谋划第786章 孙十万的想法第842章 各方反应第1142章 魏延的判断第1122章 局势有变第784章 调整第664章 槐里之战第297章 不合第1078章 交易第458章 设伏第622章 谋士和武将第1237章 解释和问策第566章 不正常的降将第32章 江夏第778章 舌辩第401章 突袭第306章 形势再变第474章 魏讽谋反案第363章 议策第222章 《蜀科》第1095章 五伐中原第675章 江州密议第419章 马儿的行踪第413章 冀县城内第115章 察觉第126章 绝北道第1235章 诸葛请辞第3章 招贤馆的目的第345章 周瑜出马第425章 寻仇第677章 内部矛盾第353章 故交相见第116章 草船借箭第479章 看不惯第941章 误判第576章 截击第316章 溜边将军第682章 奇葩取士第74章 密谋第513章 关羽的想法第64章 博望之战第174章 又回来了第707章 治理雍州第455章 张郃摸鱼第853章 潼关之战(八)第1029章 谁比谁更烂第1046章 东征南征第153章 清查土地第388章 战略冲突第167章 摊牌第396章 子午谷奇谋第764章 周瑜的计谋第633章 张辽的伤势第746章 救援天水郡第267章第999章 水战决胜第390章 杂章第536章 夏侯楙的想法第39章 访友第836章 包围网内的苦战第494章 违令第572章 破寨第1039章 周瑜亡故第571章 失守第940章 大变故第489章 闲着容易出事儿第412章 郭淮的反应第582章 各方变化第1062章 醴陵对峙第952章 洛阳应对第265章 蝗灾第1000章 公安撤军第84章 沉船截江第905章 同行第1180章 卫氏第1122章 局势有变第884章 战后第51章 乱世人心第681章 平息叛乱第1142章 魏延的判断第1197章 退守第233章 佐官第689章 治理雍州第201章 拖延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