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6章 北伐前哨站

魏延到底是率领三千游骑兵出发,去偷袭潼关了。

最后敲定这个事情的人,是赵云,而张溪.也没反对就是了。

原因很简单,魏延做出了那样的承诺,就代表着他是要用命去死守潼关了.他的意志已经表达了,那么张溪这边的意志呢?!

潼关能守多少天,并不是完全取决于魏延一个人的努力的。

偷袭夺取潼关,并且尽可能坚守更长的时间,这是为要要做的,而正面的张溪和赵云,也必须做出同样的努力,尽量把曹真军团的主力拖在临晋县附近,不给曹真分兵,甚至是全军回防潼关的机会才行。

现在魏延已经表达了他的态度了,那么你张溪作为雍州刺史,同时也是第三次北伐大军的先锋大将,也必须要拿出自己的态度来才行。

从偷袭潼关的作战部署来说,这已经不是雍州保卫战了,可以说是正式进入了第三次北伐战役了,张溪需要体现出他的担当。

赵云就是通过这个,说服了张溪,让魏延冒这么一次险当然,赵云也没忘了叮嘱魏延,能守则守,不能守也不要勉强,事有不可为就撤离潼关,切不可以命相博。

没办法,大汉也一样缺人才,尤其是统帅型的人才。

大汉的中生代将军里,也就只有张溪和魏延两人具备统帅之才,剩下的将军里,关平,寇封,吴懿等人已经算是比较出色的了,但更多还是合适作为一名将军,而不是统帅。

顺带一提,出于某种原因,李严,孟达两人,就不在赵云的考虑之内。

至于新生代,倒是有几个具备统帅才能的人才,但都太年轻,还需要实战历练,因此中生代这里,还需要撑上一段时间才行。

赵云可不想因为一次战役就损失一名未来军方的领军人物。

在送走了魏延后,赵云和张溪稍微商量了一下,两人也开始出兵,进攻大荔县。

大荔县在重泉县东北四十里不到,距离临晋大概只有二十里左右的距离,攻下大荔县,就相当于是跟退到临晋的曹真面对面了。

当然,这个时候,赵云和张溪也不确定曹真会不会退守临晋,但直接进攻临晋的风险很大,倒不如先攻下大荔县作为前沿阵地更加稳妥一些。

而这么做,还有一个目的。

赵云在等苏则率领的两万凉州军步卒抵达。

就手头这点人吧,如果曹真真的在临晋停留了下来,那张溪和赵云也不敢主动去进攻招惹,搞不好就有被人围殴的可能。

但等到苏则率领的两万凉州军步卒到位,那么双方的兵力差距就不大了,到了那个时候,就完全有底气可以跟曹真的司隶军僵持对抗,真正做到牵制住曹真军主力了。

而按照步兵的行军速度,赵云估计,苏则率领的两万步卒,大概还有五天才能抵达重泉县附近,因此就算进军,赵云也不敢跑太远,重泉县东北方向的大荔县,就是个合适的地方。

再一个,赵云在大荔县城外大破了牛金的骑兵,但并没有顺势对大荔县发动进攻。

没办法,骑兵确实不擅长攻城,而赵云又不是到了必须要让骑兵下马攻城的地步,大荔县也不是什么战略要地,因此赵云并没有要强攻大荔县的打算,直接放任了大荔县不管,直奔重泉县而来。

而曹真撤退的时候,撤退的方向也是东南方向的临晋县,而不是东北方向的大荔县.如今的大荔县,可能还是跟之前一样,只有数百人的魏军粮草运输队驻扎,进攻起来,难度可不大。

因此,张溪留下了张翼,率领五千士卒继续驻守重泉县,防止曹真杀一个回马枪,自己则率领一万步卒,和赵云的五千骑兵一起,前往攻取大荔县。

这场进攻,就是一个走过场而已。

曹真基本已经算是明确的放弃了大荔县,而大荔县城内的守军就那么几百人,面对一万五千步骑联军,怎么可能有继续坚守下去的胆气。

几乎是张溪领兵刚到大荔县城下,大荔县就开城投降了。

而之后,张溪往临晋县方向派出侦骑,侦查曹真的主力大军动向,自己则暂时在大荔县驻扎下来,等待凉州步兵到来。

让张溪稍微松口气的是,曹真果然是选择了在临晋驻扎,并没有一路直接退回潼关。

而让张溪又不敢大意的是,凉州步兵的行军速度有些偏慢,即使是急行军,三天内也不可能赶到大荔县,张溪必须以一万五千步骑联军,在大荔县采取守势,不敢贸然进攻。

至于曹真一方面曹真也需要对撤退部队进行一番休整,另一方面,曹真也认为张溪中计了,只要张溪跟上来,被自己牵制在临晋附近,他就算成功了。

因此,曹真也选择了暂时按兵不动。

这中间,有了短暂的三五天平静期。

然后,曹真就坐不住了。

后方急报,潼关遭遇蜀贼大量兵马偷袭,随时有失守的可能,潼关守将请求曹真快速派兵支援。

曹真接到这个消息,差点把心都跳出嗓子眼来。

随即,曹真就是一阵无名恼火!!!

曹泰是干什么吃的,王昶是干什么吃的,后方的那些占领县的县令们,又是干什么吃的?!

怎么就能让大量的蜀贼摸到自己大后方的潼关去了?!

而更要命的是,曹泰的紧急求援信送到临晋至少要花费两天的时间,也就是说,两天前,蜀贼就已经对潼关发动了偷袭,如今潼关是不是还在自己的手里,曹真并不确定。

这就让曹真恼火之余,也感到了一丝惊讶。

首先,根据曹泰的求援军报上说,蜀贼偷袭潼关的兵力,在万人左右曹真是真的不敢相信,蜀贼哪里来的一万人去偷袭潼关?!

除非大荔县的蜀贼就是个空壳子,否则张溪哪里能抽调出这么多人来?!

其次,如果真的是一万人的兵力去偷袭的潼关,这后方四个县城的县令集体都瞎了么,这么大规模的兵力调动,他们楞就是一点都没有察觉到么?!

还是说,这些县令全都集体倒戈了?!

最后,就算这些县令都倒戈了,那王昶呢?!

退兵回到临晋后,曹真就立刻给了王昶三千士卒,让他领兵去守潼关,算算时间,王昶应该也快到潼关附近了,如果蜀贼真有一万兵力的话,王昶不可能察觉不到,也不可能当曹泰的求援书信都到了,他王昶连一点情报都没有发回来吧?!

稍微冷静了一下,曹真结合了一下曹泰的能力,为人性格,再加上自己的理智,稍微分析了一下,得出了一个结论——蜀贼根本不可能有一万人规模的兵力,绕过这么大一个圈子,去偷袭潼关。

所以,潼关遇袭大概率是真的,但兵力,大概率是曹泰这个蠢货,为了让自己快点发援兵去救潼关,刻意夸大了。

曹真根据自己了解到的蜀贼情报,再加上自己的经验判断,去偷袭潼关的蜀贼,大概也就是五千人左右多了,根本瞒不过后方各县和王昶的斥候侦查,后勤补给也会相当困难。

如果只是五千人去进攻潼关的话,曹真倒是能稍微放心一点。

毕竟,潼关还是有三千士卒在守卫的,曹泰虽然是能力差了点,但潼关这种雄关,曹泰只要自己不犯蠢的主动出战,以三千人抵挡五千人的进攻,还是绰绰有余的。

而就算曹泰能力不足,兵力不够,王昶也已经带着三千兵力去支援了。

只要王昶能赶到潼关,顺利进入潼关主持防守,那蜀贼就算真的有一万人去偷袭潼关,潼关也会安然无恙。

想到这里,曹真终于是稍微松了一口气。

不过,出于谨慎起见,曹真还是招来了戴陵,让他领兵五千,再次前往支援潼关。

毕竟,潼关实在是太重要了,不仅关系到整个大军的后路,也关系到中原地区的安危,是绝对不能轻易丢失的。

就算曹真觉得蜀贼没有那么多兵力去偷袭潼关,但站在谨慎考虑的角度来看,曹真就当蜀贼有一万人去进攻了。

让戴陵再带五千援军过去,潼关总兵力就在一万以上了,这要是再守不住,那就真的,都别回来了,三个人直接原地抹脖子算了。

做完这些安排后,曹真稍微放下了一点心,开始考虑,是不是要从正面吸引蜀贼主动发起进攻了。

你们丫的都绕道去我后方搞事情了,我要是没点反应,还怎么引诱你们主动往临晋进兵啊?!

因此,曹真稍微想了一下,下令全军,做出全军集结,即将撤退的假象。

同时让细作往大荔县传播谣言,就说后方潼关告急,曹真打算全军后撤,回防潼关。

然后张溪就真的出兵了。

第627章 阶段性结束第235章 清查土地第448章 混战过后第779章 舌辩结束第1150章 刘晔的建议第789章 领兵出征第22章 寇封的“喜事”第20章 被抢了第741章 教子第1167章 主帅人选第1200章 邓艾的进军路线(一)第696章 合议第654章 奇怪的三辅第783章 拖延时间第266章 江东来使第1201章 邓艾的进军路线(二)第841章 甩锅第850章 潼关之战(五)第887章 庞统训姜维(二)第507章 开战第1216章 兖州攻防战第617章 吴懿突阵第914章 压力第740章 诸葛的苦衷第774章 王朗用计第593章 艰难行军中的张郃第837章 歪打正着第671章 战事停歇第1242章 应对第1206章 兵临城下第829章 上火的曹叡第717章 缺乏经验第653章 进兵策略第955章 下下之策第577章 接应第354章 曹操第1003章 江陵保卫战开端第318章 白衣渡江第728章 东吴出兵第90章 声东击西第1163章 各怀心思第370章 围攻味县第265章 蝗灾第35章 酒之事第565章 画风清奇的眉县世家们第762章 反攻关中第767章 安抚第710章 成都议事第1061章 北上长沙第926章 羞愧第1025章 变数第690章 迁民军屯第680章 成都应对第182章 容后再议第693章 搁置争议第1212章 考试第937章 弘农杨氏第384章 巡视地方第163章 确定身份第995章 真正的战略第828章 潼关失守第791章 防御体系第219章 刘璋投降第760章 司马懿的失策第1251章 顺流而下第1047章 南征第14章 奸雄,必须是奸雄第796章 曹休的处境第1086章 抢攻第1029章 谁比谁更烂第827章 魏延诈关第1249章 搅局者(二)第1137章 司马懿的后手第835章 截断后路第201章 拖延时间第1245章 接连败阵第1186章 河内变化第313章 坚守不出第567章 五丈原撤军第789章 领兵出征第690章 迁民军屯第307章 江东的决定第529章 五丈原对阵第312章 调兵北上第154章 安置流民第302章 于禁第427章 人情交换第69章 江夏变故第71章 博弈第1243章 三大变故第741章 教子第1061章 北上长沙第1085章 曹叡的决策第818章 凉州骑兵第1111章 划红线第582章 各方变化第632章 关羽的伤势第150章 蕲春第744章 挂帅第472章 凉州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