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7章 歪打正着

陆逊当然是这个时代杰出的战略家,军事家之一,他的才能真不下于当世的任何一人,只是暂时还没有受到当世人的认可而已。

没办法,这时空,有个要死要死但就是没死成的周瑜在,东吴的军事第一人,就永远是那个雄姿英发的男人。

但,这并不代表陆逊在能力上,会比周瑜差。

历史上的陆逊,可以说东吴中期的擎天巨臂,正是因为他在江陵镇守,导致曹魏始终不敢南下江陵,而又是因为他在石亭大破了曹休,把曹休给打的郁郁而终,才使得曹魏暂时放弃了对东吴采取战略主动,打算先集中精力搞定蜀汉再说。

虽然这里面是有诸葛亮给的压力实在太大的缘故,但也有曹魏确实在东吴这边占不到便宜的原因。

而这一切,就是因为陆逊。

但.有一说一,陆逊的战略能力和领兵能力,都没有任何问题,确实称得上是当世前五的存在。

可陆逊的用兵思路和习惯,却也有着不小的问题。

往好听了说,陆逊的用兵比较谨慎,从不做无谓的冒险。

往难听了说,陆逊用兵,那是有便宜占就占,一旦遇到麻烦,那宁可先退,保证自己的既得利益为先。

这点上来说,其实陆逊和这个时空的张溪,应该是很有共同语言的。

你很难说陆逊的这种用兵风格是自身的性格使然,还是受到了当时东吴“据江自守”的战略影响,但总之,仔细去观察一下陆逊在镇守江陵期间发动的数次对襄阳的进攻,基本都是以虎头蛇尾结束的。

只要陆逊察觉到魏军有大规模来援的可能,那陆逊是绝对不会选择在局部硬拼,去换取更大的战果的。

往往在这个时候,陆逊宁可选择撤兵,保住现有的局面,然后再看看有没有其他方面的利益可以争取。

现在的情况也是如此,陆逊在察觉到西北方向的颍阳出现魏军后,下意识的就在考虑,魏军的兖州军是否已经进入了汝南,协助汝南防御了。

从某种程度上去考虑的话,陆逊觉得也不是不可能的。

本来陆逊就对曹休多出一倍的兵力有些奇怪,仔细分析后陆逊认为,很有可能是汝南郡附近的颍川郡和兖州已经出兵,否则的话,曹休是无论如何也凑不到五万大军进攻淮南的。

可问题是,如果兖州军真的已经提前进入了汝南,那么曹休是否会全部用来投入到作战中,这就有点不好说了。

汝南到底是曹休的老巢,已经经营了快十年了,即使按照常规的想法去推测,即使要出兵淮南,曹休也不会不在汝南安排下留守的军队。

根据汝南郡的大小,以及各县的位置分布,这个留守兵力,可能在五千到两万人不等.都有可能。

而如今颍阳出现魏军,人数还在三千左右,这就说明曹休的留守部队至少是超过五千人的,合理估计,至少在一万人以上。

否则颍阳怎么可能出现这么多的魏军。

而且,这支魏军突然出现在颍阳,而不是其他方向,也不由得让陆逊不得不多想一下。

颍阳可就在汝阴的西北方向不到三十里的地方,而自己刚刚才攻下汝阴县不到三天,魏军就已经到了颍阳,是不是可以说明,其实自己的偷袭举动,魏军早就已经察觉到了。

那么会不会有更多的兵力在颍阳集结,对自己的侧翼制造威胁?!

又或者,这些士卒,是曹休留下的后手,准备在战事不利的情况下,接应他撤回汝南的兵马?!

这里面的可能性,陆逊必须要弄清楚,同时做出合适的应对方案才行。

因此,陆逊暂时没有给徐盛派去使者通知自己的情况,相反,他让朱据领兵五千,去颍阳进行试探性的进攻。

得搞清楚,汝南郡的魏军,接下来还有什么举动。

事实上,陆逊其实猜对了一半,颍阳的魏军,确实是徐质带领的,准备在曹休战事不利时,接应曹休退回汝南的一部分兵马。

但这个时候,徐质其实并没有接到曹休被人堵在当涂县的消息,他之所以领兵来到颍阳,也不是察觉到了陆逊偷袭了汝阴这一切,可以说是阴差阳错,又可以说,是歪打正着。

事情还得从曹休领兵进攻汝南之后开始说起。

徐质是曹休留下的后手,一开始呆的位置,自然也是上蔡,曹休的大本营。

只有在这里,才是最方便集结各县部队,然后去接应曹休的位置。

但是呢,在上蔡,还有一个被曹休挂名“留守”的高堂隆在呢。

理论上讲,高堂隆这个留守,可是要比徐质这个偏将要来的职位高的多,更别说高堂隆还是陈留太守。

一郡太守,虽然在曹休面前不算什么,但在徐质这个偏将面前,他就是高官了。

而且吧,高堂隆这个人呢,是一个忠于职守的好官。

虽然高堂隆也知道曹休给他所谓“留守”的位置,只是在照顾他的面子,并没有指望他做什么事情,但高堂隆觉得,既然自己担了这个位置,就该做这个位置该做的事情。

所以,高堂隆是真的代替了曹休,开始管理汝南郡日常的工作。

不仅是政务,还有军事方面,高堂隆也毫不客气的过问了起来。

如今曹休在外征战,高堂隆虽然不懂军事,但也知道后勤粮草的重要性,既然自己都是留守了,那肯定要帮曹休处理好后勤保障的事情。

当然,如果高堂隆只是插手这些事情的话,徐质也不会多话,毕竟这些事不仅需要有人来处理,而且高堂隆确实干的也不错。

一直到高堂隆下令汝南各县抽调部分兵马,前往上蔡集合徐质坐不住了。

这位“留守”是想干什么?!

这些兵马,可是曹休留给徐质,在万一战事不利的时候集结起来,接应曹休后撤回汝南的重要力量。

如今却被高堂隆抽调了一部分出来,这要是高堂隆下令让这些士卒去干其他的事情,而曹将军又需要支援的时候,自己拿头去接应曹将军么?!

因此,徐质不得不去找高堂隆,希望高堂隆给自己一个解释。

高堂隆对此,其实很不开心的。

徐质不过是一员偏将,在军中安排好军务就是他的职责,怎么还跑来质问自己调兵是干什么用的?!

这不是你徐质该问的事情,也不在你徐质的职责范围之内。

一个偏将军而已,居然跑来质问一郡太守,同时也是曹休亲自任命的“留守”?!

高堂隆对此当然是非常的不满。

但是呢,高堂隆这个人吧,虽然是文人,有着文人的通病,比较执着于礼法和规则。

可高堂隆也不是腐儒,不会没事儿就看不起武人,也不会不给别人说话的机会好歹是问清楚了,徐质以什么理由来质问他。

在得知徐质有曹休的命令,需要在关键时刻去支援曹休后,高堂隆的不满已经消失了大半了。

事实上,高堂隆抽调各县士卒的原因,其实也是对曹休有着一些担忧。

但问题是,高堂隆也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不懂军事,虽然有担忧,但无法说出到底担忧的点在哪里.因此吧,高堂隆觉得,要不自己先把兵马给抽调起来,万一真的有什么意外,他也不至于会手忙脚乱。

一听高堂隆这么解释,徐质顿时也是松了一口气。

敢情这位留守,也不是只会读死书的书呆子,他也能想到曹大将军留下的后手啊。

但是不能这么干啊!!!

咱们一共就没剩下多少士卒了,分布在各县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守卫地方,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起到一个警示的作用。

现在你突然把一部分士卒都集中到了上蔡,将来真要有意外,各地守备空虚不说,光靠这点兵力根本也不够去接应曹将军的啊。

这不是白耽误功夫,空耗粮草嘛。

徐质这么一说,高堂隆听着也觉得有道理果然是因为自己不懂军事,结果不小心犯了错了。

高堂隆这个人吧,作为大儒,还是很有风骨的,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既然自己错了,那就承认,然后也愿意低下头来,询问徐质,是不是要把这些士卒再遣散回各县去。

已经错了一次了,高堂隆也不敢瞎做主,所以问了徐质。

徐质心说得亏你问了我,要是不问,麻烦可就大了。

高堂隆大概抽调了五千人左右到上蔡。

抽调人来上蔡集结不是什么大事,高堂隆有这个权利,士卒也必须听从军令。

但你要是抽调了人过来,却啥事儿都不干的又给放回去士卒也许嘴上不会说什么,但心里肯定都会有怨言的。

真当行军作战是旅游是吧,这一路上奉着军令赶路,也不是那么好受的。

结果到了地方集结,却没有任何作战任务下派,又让士卒回去.来回耍人好玩么?!

严重影响军队士气啊。

放是肯定不能就这么放回去的,哪怕随便给士卒们找点事儿做,都不能马上放回去。

徐质想了一下,给高堂隆出了一个主意。

要实在不行,高堂隆就给他一个命令,从五千士卒中抽出三千人来,让徐质带着这三千士卒去巡查汝南各县的地方防务,剩下的两千人,高堂隆就留在上蔡,跟上蔡本来就有的三千士卒混编成一支五千人的留守部队,作为后手。

虽然这么做有左手倒右手的嫌疑,但好歹不算让这五千调来的士卒都没事儿干。

而且,这也算是在践行曹将军的命令。

如果什么问题都没有,曹将军在前方作战顺利,那么这三千人调出来巡查防务也说的过去,如果曹将军真的遇到了什么意外,那么徐质的三千人就算第一支接应部队,也可以有个提前准备,高堂隆也可以立刻以五千留守士卒作为第二批支援部队,快速来援。

听完了徐质的建议,高堂隆觉得吧,这主意还真的挺不错的,就照办了。

然后,徐质带兵巡查各县,就这么一路走下来,来到了颍阳县。

再然后,徐质就得知了汝阴失守的消息。

第832章 曹休出兵第897章 英雄落幕第181章 成婚第1052章 南征序幕第294章 关羽的策略第771章 擅自出兵第772章 拖延第672章 魏吴和议第289章 关羽的策略第254章 冠礼第424章 中军突击第625章 遇事不决就突阵第1087章 应对第395章 曹丕亲征第487章 占便宜第277章 矿营第572章 破寨第26章 找原因第165章 朋友第1076章 事关国本?第274章 王基第81章 冲阵第180章 迎亲第473章 退兵第1046章 东征南征第783章 拖延时间第213章 “谨慎”第831章 议策第857章 潼关之战(十二)第737章 争(二)第17章 糜竺第333章 朱桓的建议第600章 包抄后路第123章 联军第600章 包抄后路第584章 失败第455章 张郃摸鱼第700章 收尾第1171章 一请司马懿第646章 议事(三)第548章 眉县之战第227章 和谈第511章 曹丕的谋划第430章 任免第119章 船舱密谋第646章 议事(三)第1254章 兵临城下第1043章 升官第933章 鲁阳第716章 关中世家第1057章 调兵遣将第1103章 调整部署第595章 凌晨突袭第296章 临阵变故第879章 各自的选择第402章 魏延的伤势第458章 设伏第728章 东吴出兵第648章 迁民入关第758章 司马懿的焦虑第1097章 坏消息第632章 关羽的伤势第26章 找原因第1223章 李严的无奈第1246章 大杀四方的文鸯第713章 地狱笑话第608章 攻心第181章 成婚第329章 厚脸皮的吕蒙第745章 平叛策第309章 江东在行动第702章 托孤第281章 汉中之战序曲第365章 点兵点将第366章 作战准备第126章 绝北道第761章 争议第200章 涪城相会第1007章 襄阳情势第709章 异动第888章 巡江第280章 孙权的决断第126章 绝北道第422章 大雪第688章 雍州刺史部第527章 老友聚会第1000章 公安撤军第70章 江夏太守第526章 南阳战场第784章 调整第1239章 进攻方略第1018章 陆凯第199章 营中琐事第1216章 兖州攻防战第1084章 司马懿和曹爽第850章 潼关之战(五)第974章 羊衜上任第1228章 练兵第1245章 接连败阵第179章 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