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1章 甩锅

五十里的路程,不长不短。

шшш☢Tтkā n☢¢ O

普通行军,大概需要一天半的时间就能走完,急行军的话,一天时间也不是走不完。

但逃命不行。

一旦军队没有了建制和约束,溃散逃命,那就根本无法控制了。

曹休在拼命的约束自己的部下,但这个时候,后方有东吴追击的寿春军,侧翼有陆逊主动出击的汝阴占领军.这种情况下,魏军的底层校尉都已经慌乱了,更何况普通士卒。

魏军再次重现了几年前在石亭的那一战,被东吴军追的四散奔逃。

士卒一旦开始没有任何约束的溃逃后,再想把他们组织起来,让他们有序的往颍阳方向撤退,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目前曹休唯一能控制的,就是自己中军所属的五千士卒,这些士卒到底是曹休亲自率领的汝南精锐,比起从兖州和颍川借来的兵和普通汝南郡兵要听话的多。

而到了如今的这个地步,曹休其实有两个选择。

一个,是率领自己的中军士卒转向,亲自去拦截东吴军的追击和截击,给其余士卒争取到足够多的逃命时间。

但.这个选择,有些为时已晚。

如果在士卒还没有出现溃散情况的时候,曹休这么做,倒是可以给士卒争取时间,毕竟那个时候军队建制还在,只要有人带头,又或者颍阳方面能主动出兵接应,士卒还是能有组织的往颍阳方面撤退。

可如今,士卒建制已经混乱了,溃逃的时候,没有哪个士卒在乎往什么地方溃逃,只要跑的比身边的队友快就可以了。

而曹休寄予厚望的颍阳方面也没有主动出兵来接应,一直到现在,曹休都没有看到徐质的身影。

因此,这时候曹休再主动留下断后,那等于是自己主动往东吴的追兵怀里撞,除了送死,没有第二个作用。

故此,曹休只剩下一个选择——跟几年前的石亭之战一样,丢下这些溃逃的败兵,自己带领精锐部队突围。

而此时唯一的好消息是——跟几年前的石亭之战不同,这次的吴军指挥官主动放开了包围网的一角,曹休不用再担心自己被人围的跟粽子一样,没有接应就无法突围了。

逃生的几率大大增加,但这场战役,却也必然是以失败收场。

这时候的曹休没得选了,他只能带领中军精锐先行突围,同时,曹休的老毛病又犯了!

战况不利的时候,曹休总是习惯性的开始甩锅。

上次,是甩给了拼了命接应他突围的贾逵,导致贾逵跟曹休因此不合,闹得天下皆知。

这次,曹休甩给了徐质——如果徐质能主动出兵接应自己,现在何至于被东吴军追杀到如此狼狈的境地。

甩锅给贾逵那次,曹休多少有点不讲理了,要知道贾逵的地位也不低,同时跟曹休并不存在明确的统属关系,就这样人家还是拼着舍弃合肥城的代价救了你.就有点硬甩锅的意思,别说贾逵不能忍,就是曹丕都有点看不下去了。

但这次甩锅给徐质,其实多少还是有点道理的。

曹休不是没有安排后手,经历过石亭惨败的曹休,为了以防万一,给徐质留下了一万士卒,目的就是要徐质在自己战况不利的情况下救援自己的。

结果徐质却在曹休最需要的时候,没有领兵出现乍一看,确实是徐质的问题,曹休要责怪徐质,确实是有一定的道理。

甚至来说,如果徐质能在曹休兵败的时候及时出现,帮助曹休收拢败兵撤回颍阳,在汝南继续跟东吴军对峙的话进攻寿春的计划是失败了,但未必没有把东吴军赶出汝南的把握。

毕竟,在汝南,曹休经营了十来年,早就根深蒂固了,东吴军初来乍到,纵使依靠偷袭占据了部分县城,但能不能守住,也不好说。

可徐质没有出现,这就导致了曹休大军溃败,即使最后曹休顺利逃了出去,他也没有足够的兵力来阻挡东吴军后续的进攻了。

汝南,很有可能在东吴军优势兵力的围攻下,失守。

而汝南一失守,兖州和颍川的门户大开,两地如今兵力又严重不足事情麻烦大了。

因此,曹休越想,越觉得这一切都是徐质的错.这次但凡能逃出去,绝对不能轻饶了这个王八蛋。

而已经被曹休骂成王八蛋的徐质,其实也挺冤枉的。

其实徐质派出的侦骑,确实已经察觉到了曹休的兵败方向,他也确实想要主动出击,去接应曹休撤退。

可问题是,徐质手里头算上颍阳原有的守军,也不过只有四千人这点兵力,在近十万人混战的战场上,哪里是去接应的,压根就是去送死的啊。

再一个,徐质也没有想到,曹休兵败的这么快啊。

当徐质得知曹休就在颍阳县东南五十里左右的位置时,他同时得到了另一个消息——高堂隆率领的上蔡援军,大概还有半天的时间就能抵达颍阳,跟徐质汇合。

徐质琢磨了一下,高堂隆的援军半天抵达,休整再半天,第二天一早去接应曹休将军,应该是来得及的。

毕竟,那是曹休将军啊,总不至于连一天的时间都撑不下去吧?!

是的,徐质就是这么犹豫了一下,等了一下,等他凑足了兵马,留下高堂隆守城,自己带着八千士卒去接应曹休的时候.已经晚了。

曹休的大军,在前一天的晚上就出现了溃逃现象,而徐质带兵遇到曹休的时候,曹休已经率领五千中军士卒撤到离颍阳只有三十里的地方了。

换句话说,哪怕徐质不出兵接应,曹休也快退到颍阳了。

倒霉的徐质,自认为冒着极大的风险去接应了曹休将军,但.差点就让盛怒的曹休直接甩锅责任,推出去砍了。

如果不是曹休最后还剩下一点理智的话,徐质真的就已经人头落地了。

而曹休之所以还能剩下一点理智的原因,其实就很单纯——自己手下的三名偏将,张普,薛乔,张特,到现在没有一个人能安全的撤回来,全都生死不知。

再把徐质砍了,曹休就真的手下没有可用之人了。

总不能让曹休去指挥高堂隆那个书生吧。

先不说两人之前就有矛盾,就算他高堂隆有贾逵那样的胸怀,在关键时刻可以放下矛盾,相忍为国.高堂隆那个书生,根本不懂军事,这点,曹休还是知道的。

就这样,曹休虽然甩锅给了徐质,把徐质痛骂了一顿,但念在正是用人之际,曹休也只能忍下火头,跟徐质一起,先撤回颍阳再说。

而撤回颍阳后,曹休一看,原本应该在上蔡留守的高堂隆居然也到了颍阳,顿时又是大急。

徐质有接应自己撤军的任务,出现在颍阳还情有可原.你高堂隆怎么也来了?!

高堂隆要是在颍阳的话,那上蔡谁在留守?!

曹休又火起来了,这次,打算连高堂隆也一起甩锅问罪了。

可高堂隆不是徐质啊,就社会地位而言,高堂隆确实不如曹休,但也不输当年镇守合肥时期的贾逵啊高堂隆可是当世大儒,为官又以清廉闻名于世,能受这个委屈?!

高堂隆当即就反问曹休——我留在上蔡管什么用,我手里有兵么?!

光杆司令一个,留在上蔡等着当江南土鳖的俘虏么?!

曹休一听这话也有点被噎着了.当初安排徐质接应自己的时候,他还真的没想过万一徐质把士卒都调走了,上蔡的防务该怎么安排。

但如今,曹休也懒得去辩解这到底是谁的责任反正都是徐质的错。

不能甩锅给高堂隆,我还不能甩锅给我的手下么?!

而且,曹休在得知上蔡现在几乎就是一座空城后,也不敢有任何怠慢,立刻要领兵后撤,返回上蔡。

没办法,上蔡的地理位置非常的重要,北侧就是兖州,西侧通往颍川上蔡失守的话,那汝南就没有必要继续坚守了,该放开的道路全都放开了。

曹休要撤军回防上蔡,这点高堂隆没有意见,但高堂隆就有一个问题——曹休撤走了,颍阳怎么办?!

就这么拱手让给东吴军么?!

先不说这么不战而逃,是不是会重复被东吴军追杀的命运.就说那些还四散溃逃在颍阳附近的魏军们,他们又该怎么办?!

一旦放弃颍阳,他们连最后的一个溃逃目的地都没有了,那不是逼着他们只能去向东吴军投降么?!

相反,颍阳只要还在,那些溃兵多少有个溃逃的方向,在这边等上几天,也许就能收拢到一些逃逸的魏军士卒归建总比直接放弃他们要好吧?!

曹休一听,那个郁闷的.书生就是书生啊,这种时候,还想着这些。

是,如果不着急的话,曹休也想在颍阳坚守上几天,顺便可以收拢一些溃兵.当年赤壁大火战败,族叔曹仁临危受命坚守江陵,就是依靠着收拢的残兵挡住了周瑜的第一波攻势,进而重新打出士气和军心,坚守了江陵九个月。

如今,曹休其实也可以效仿曹仁的做法,在颍阳坚守。

可问题是颍阳不过一座小县城,哪里有上蔡这个战略要点来的重要啊。

他曹休就是在颍阳打出了翻身仗,击溃了围攻的颍阳的东吴军,可要是上蔡一失守,那就全白搭。

除了被东吴军闷死在汝南外,曹休想不到自己第二个下场。

因此曹休给高堂隆留下了两千士卒,让他坚守颍阳,自己则带着剩余的一万三千左右的士卒,当即回军,返回上蔡。

你高堂隆既然觉得有必要坚守颍阳的话,那你就守着吧。

守住了,是你的功劳,守不住.也不怪你就是了。

第576章 截击第1109章 弃守的代价第13章 吹牛第541章 好人夏侯楙第475章 三国时代第1176章 郭淮的盘算第391章 调人第237章 巴东郡保卫战(一)第206章 涪城之战第972章 回归江陵第909章 谈崩第32章 江夏第217章 取名第1237章 解释和问策第91章 准备退路第79章 巡视防务第231章 治理地方第912章 围点打援第1196章 识破和突围第520章 张溪定计第1183章 司马出山第442章 守城第一天第17章 糜竺第464章 总动员令第734章 方向之争第137章 中箭第777章 来者可是第467章 凉州人选第721章 不是办法的办法第218章 各种变故第646章 议事(三)第415章 抄袭狗的计策第665章 突围第1253章 拖时间第529章 五丈原对阵第1084章 司马懿和曹爽第1171章 一请司马懿第78章 开始练兵第718章 救星到了第1104章 郁闷的曹肇第1097章 坏消息第251章 调人第687章 蒋琬和陈祗第665章 突围第855章 潼关之战(十)第241章 合肥之战的影响第863章 突围第1110章 东吴的小心思第462章 突破第52章 军中嬉戏第144章 张机第438章 等不来的张郃第321章 石苞第1238章 改良第55章 拜师第832章 曹休出兵第1092章 共议第876章 偷袭城门第629章 情势翻转第707章 治理雍州第261章 成都议事第859章 潼关之战(十四)第879章 各自的选择第137章 中箭第12章 秘方第111章 变调的智激周瑜第640章 再见第49章 大胜第1153章 撤军第426章 姜维的动机第187章 治病第1172章 河东世家第849章 潼关之战(四)第530章 郭淮的后手第68章 试探第1045章 东吴内政第460章 曹丕的魄力第715章 救灾第886章 庞统训姜维(一)第765章 诸葛入长安第775章 汉军军议第1237章 解释和问策第838章 试探性进攻第181章 成婚第568章 应对方案第1077章 北伐之议第775章 汉军军议第214章 劝降?第679章 黄元叛乱第874章 杜约第1031章 大汉南军第175章 从长计议第697章 私宴第742章 岁月第938章 求战第336章 公安城的战斗第388章 战略冲突第205章 局势变化第382章 矿产争夺第262章 应灾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