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7章 英雄落幕

是的,荆州兵退兵回援的真正原因,是大汉大将军,汉寿亭侯关羽,在宛城病逝,享年六十九岁。

一国大将军,一军主帅病逝,在无论什么朝代,什么情况下,都是大事。

消息一旦传开,军中士气自然会呈断崖式的下跌,进而严重影响战斗力。

更别说,这次病逝的人,是关羽。

关羽在大汉内部是什么地位,大概就相当于所有军卒的偶像,军中军神一般的存在。

关羽跟随先帝起兵以来,一生征战四十余年,战功赫赫,威震华夏,天下敬仰。

关羽为人的性格,又是出了名的傲上而不辱下,对待士卒一直都非常的好,再加上独镇荆州十余年,在荆州军的威望,无人能比。

他的病逝,必然会严重影响到荆州军的实际战力,而关羽身上的大将军官职,也会对大汉北军和益州郡兵产生不小的影响。

大将军都薨了,难道还要继续打仗下去嘛不详啊!!!

这种事情,哪怕是军中有威望同样不小的张飞坐镇,也是无法避免的更别说这会儿张飞已经昏厥在地了。

大哥走了,二哥也走了你让张飞还怎么保持冷静。

他也是六十岁的人了,年纪大了,虽然还能领兵上阵,但这种刺激,张飞怎么能受得了。

当张飞听说宛城来人的时候,心里就已经一咯噔了,再一看来的人是自家大侄女关银屏,张飞的心里,就只剩下侥幸了。

结果关银屏连最后的侥幸都不给他,一见到帐内的叔父,自家夫君,眼泪直接飙了出来,传递了这个晴天霹雳一般的消息。

张飞当场没挺住,两眼一番,倒地不起。

徐庶等人顿时手忙脚乱的一通忙活,在军医的救治之下,张飞终于是缓醒了过来,但缓过来的张飞一顿抱头痛哭,很快又再次哭到昏厥了过去。

这种情况下,张飞是不可能再有心思考虑什么领兵打仗的事情了,所有的一切军中事宜,都必须交给王基和徐庶两人来负责。

两人大概商量了一下,决定——退兵吧!!!

就目前的情况看,已经无法继续进兵了。

军中士卒受到了严重的士气影响,已经没有多少人还有心继续跟魏军作战了。

军中主帅现在一个亡故,一个根本不能理事,就算徐庶和王基继续带兵进攻,恐怕结果也好不到哪儿去。

毕竟,看看对面的阵容就知道,那帮玩意儿,哪个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而且,就算真的能坚持着攻破了昆阳的防线,继续往北走的话那边还有十万准备妥当的屯田兵在呢。

如果说之前还有胜算的话,现在这个情况下,徐庶和王基实在看不到胜算在哪里。

攻下南阳郡,已经算是完成了这次北伐的基本目标了,还是见好就收吧,别回头再折在颍川,把大好局面给弄没了。

就这样,荆州军,退兵回援。

对于这点,张飞完全没有反对.或者说,这会儿张飞的心思已经不在军中了,他现在的状态,徐庶看了都觉得吓人。

一副浑浑噩噩,神不守舍的样子,日夜都睁着眼睛,但谁也不知道他到底是醒着还是睡了当年先帝驾崩的时候,都没有看到三将军这个样子啊。

现在徐庶真的很担心,万一张飞再有个三长两短的那军心得动荡成什么样!!!

为此,徐庶不得不私下找到邓艾,让邓艾留心照看张飞,别让张飞一时想不开这真的很重要,不是开玩笑的。

安排完这事儿之后,徐庶下令寇封领军断后,王平辅之,全军撤回宛城。

等到了宛城后,徐庶这才带着文武将校一起,祭奠关羽,同时向长安,成都派出信使发丧。

一直到这个时候,始终有些战战兢兢,生怕蜀贼设计的曹真,才总算是放下心来。

然后吧,曹真心里又是一阵别扭了。

原因是,当初蜀贼撤军的时候,司马懿曾经向曹真进言,说蜀贼突然撤退,必是军中有了重大变故,这时候应该主动出兵,尾随追击。

但曹真以蜀贼有诈为由,拒绝了司马懿的建议。

司马懿一听这话,顿时不乐意了,赶紧再次劝说曹真,这时候蜀贼已经占据了战场的主动权,兵力也占据足够的优势,根本没有必要用撤兵设谋.这时候退兵,应该是真的。

甚至司马懿还主动请缨,表示如果大将军担心蜀贼有诈,他可以带本部兵马万人尾随追击,大将军在后接应这样就算有诈,倒霉的也是他司马懿,曹真只要及时接应,魏军损失也不会太大的。

可曹真仔细思考了以后,还是拒绝了。

没办法,曹真在关中被人坑的次数太多了,这套说辞也太有既视感了,每次曹真信了以后,自己不是损兵折将,就是连自己都要被牵连进去。

反正咱们的目标就是挡住蜀贼进犯颍川郡,他们现在要退回宛城,那就让他们退好了。

追击有风险,反攻需谨慎嘛!!!

曹真再次无视了司马懿的建议,就是按兵不动给司马懿气个半死。

其实吧,司马懿建议追击,一方面是确实是判断蜀军是真的退兵,另一方面,司马懿也有点小心思,想着尾随追击一把,看能不能找回一点面子。

反攻宛城,司马懿是不想的,他没那么异想天开。

但追击过程中打个漂亮的歼灭战,为自己丢失宛城的过错挽回一点名声,这也是司马懿的目标。

毕竟吧,司马懿失守宛城的过程,实在是有些太过于丢脸了一些,有这种想法也很正常。

现在好了,曹真不给自己这个机会,而另一位有话语权的颍川太守王凌,也不愿意帮自己说话。

司马懿没办法,曹真在,司马懿在军中的权利就没那么大了,曹真不允许,司马懿真没办法抗命追击。

所以,当时的司马懿,脸色很不好看,虽然没跟曹真说什么重话,但一句“大将军坐失良机”的言语,还是撂下了。

本来曹真也没放在心上,毕竟军中有什么异议提出来讨论,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呢.当真的意识到自己“坐失良机”后的曹真,怎么看司马懿都觉得别扭了。

本来大家都是丢城失地的人,大哥不说二哥.但现在,明明有个好机会放在眼前,司马懿想抓住,可曹真却没抓住,这要是传出去,那不是曹真更加丢人了?!

当然了,曹真还不至于因为这事儿就迁怒司马懿,这点心胸曹真还是有的.可问题是,大家都是要面子的人,出现了这种事儿,总不能要让一国大将军去向你司马懿道歉认错吧?!

你司马懿那么聪明的一个人,稍微找个人过来牵线搭桥一下,回头我这个大将军借坡下驴,大家面子上都过得去,这事儿不就过去了嘛。

可偏偏,曹真一直在等,始终没有等到司马懿托人来找自己.曹真在别扭的是这个,他觉得司马懿有些太不给他面子了。

而司马懿呢.司马懿的情商是高,也能屈能伸,但问题是,现在的司马懿还不是那个七十多岁的老狐狸,他现在才四十多,还是有点自己的脾气的。

再一个,其实司马懿也不是没有想过托人去给曹真一个台阶,但.现在军中没这个条件啊。

能在曹真面前说上话的人,只有那么几个,郭淮,王凌,秦朗.但都不合适。

郭淮的资历,比曹真和司马懿都老,司马懿跟郭淮之间也没有什么特殊的交情,拜托郭淮去不合适。

秦朗倒是一个合适的人选,但问题是,郭淮在撤兵到昆阳后,为了防止秦朗有什么意外,赶紧借口需要向朝廷汇报前线战况,把秦朗给送回了洛阳.现在秦朗根本不在军中。

至于王凌王凌的身份是颍川太守,又是太原王氏出身,不管哪个身份,跟河东世家出身的司马懿就没啥交情。

没给你落井下石都算不错了,还想拜托他去说情?!

故此,司马懿考虑着,还是等到战事告一个段落了,回到洛阳后,他再额外托人,去跟大将军说说,希望大将军不要把这事儿给记在心里。

但问题是司马懿一直没有找到这个机会。

第1029章 谁比谁更烂第194章 示范区第1062章 醴陵对峙第267章第250章 地域之争第1章 求职第355章 休战与封赏第261章 成都议事第771章 擅自出兵第877章 城门攻防战第482章 曹丕的反应第613章 进攻第806章 八阵图第109章 江东舆论第437章 街亭第1030章 另一路第339章 陆逊之计第820章 骑兵对决第616章 王双的绝技第1158章 背锅第499章 关中变化第280章 孙权的决断第853章 潼关之战(八)第166章 暴露第778章 舌辩第771章 擅自出兵第124章 攻城先拔寨第261章 成都议事第181章 成婚第837章 歪打正着第601章 柳隐的压力第945章 撤军第178章 前因后果第1243章 三大变故第607章 眉县攻防战第232章 盐第315章 退敌第211章 豪赌第704章 挑明第690章 迁民军屯第417章 出城作战第924章 人才问题第69章 江夏变故第869章 训子第973章 羊衜归汉第652章 雪橇第1230章 北伐幽州第87章 失败的夜袭第900章 季汉的盘算第1091章 孟津渡第752章 收留第11章 邓艾?!第630章 劝关羽第843章 郭淮撤军第542章 分兵救援第1080章 世家变化第715章 救灾第869章 训子第811章 前后夹击第902章 折中第895章 石苞的心思第214章 劝降?第283章 进攻准备第912章 围点打援第826章 北伐前哨站第231章 治理地方第130章 攻城(一)第349章 樊城保卫战(二)第978章 初闻迁都第613章 进攻第542章 分兵救援第188章 再次一换三第14章 奸雄,必须是奸雄第198章 对峙与密约第686章 公平第1012章 诱敌第55章 拜师第194章 示范区第1086章 抢攻第614章 乱战第680章 成都应对第1207章 退路第223章 人事任命第676章 迁都之议第854章 潼关之战(九)第912章 围点打援第47章 曹仁第785章 诸葛亮的应对第645章 议事(二)第496章 偷工减料第133章 亲事第718章 救星到了第1090章 诸葛连弩二号机第886章 庞统训姜维(一)第555章 东线战事第342章 吕蒙的动摇和坚持第454章 关羽的调整第690章 迁民军屯第722章 东吴有变第976章 巴丘水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