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准备退路

第91章 准备退路

周瑜显然不愿意在一个小小的鄂城下面,折损如此多的兵力。

发动战争,是要有战略目的的。

江东发动这场攻略江夏的战役,目的是趁江夏太守换人,权利更迭之际进兵,争取快速占领整个江夏,在江东上游建立起一个拱卫江东的屏障。

这场战役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在襄阳方面没有反应过来前速胜江夏,另一个,则是要在荆州大军反攻江夏的时候,能够守住江夏。

本来周瑜对这两个关键点的把握还是有的。

江夏本来就跟襄阳方面不合,现在黄祖被刘表明升暗降的控制起来,刘表又派了自己的儿子去当江夏太守江夏内部势必会出现权利纷争,这是江东进取的最好时机。

而对于荆州方面的反攻,周瑜也不觉得会有什么大问题。

一方面荆州水军最有战斗力的部分就是江夏水军,一旦江夏水军覆灭,就靠荆州南郡那些比渔民强不到哪儿去的水军,来多少周瑜都不怕。

另一方面,等襄阳方面集结好了军队,准备反攻江夏的时候,身在柴桑的孙权也应该已经带着后续大军过来援助了.真要打起来,守住一个江夏还是不成问题的。

但现在,周瑜却被迫困在了鄂城之下长达二十天了。

前十天的水军作战,还可以说是有惊无险,总算是破除了江夏水军的威胁。

但后十天,周瑜被迫上岸攻城.这十天才是真正的让周瑜难熬。

不是他周瑜无能,实在是.真的,这次回去后,周瑜一定要上书主公孙权,让他加强对水军陆战能力的训练。

前后两次攻城,还占据着人数的优势,又有攻城器械相助居然愣是没有攻下只有一千多人防守的鄂城,自己反而伤亡了近两千人。

周瑜一共就带了三万士卒出征,在水战的时候损失了两千多人,被迫上岸后,周瑜留了五千人看守战船,运输粮草,保证自己的后路.实际带到鄂县城下的,只有两万人出头一点的人数。

可这几天又是攻城,又是攻打营寨的,周瑜的损失也不小,要是这么耗下去.周瑜也有点受不了。

倒不是说干不过鄂城的守军,在周瑜的估计下,哪怕鄂城守军再能坚守,如果没有援军到来的话,那么再过个十天左右,自己也能攻克这个小县城。

但.鄂城真的不会有援军么?!

鄂城可不是一座孤城啊。

因为长江水道被堵,自己也没办法在没有攻克鄂城的情况下派船去清理,因此江东水军没办法沿江而上去包围鄂城的东门和北门,切断鄂城的后援道路。

鄂城北门过江就是邾县,那边可一直没有拿下呢,鄂城随时可以通过邾县方向来援军的。

算算鄂城之战已经进行了二十天了.江夏方面就算反应再慢,那个公子刘琦就算再白痴,该有的援军也差不多该到了。

而且就算鄂城没有援军,十天后自己攻克看鄂城.可那又怎么样?!

江夏水军主力没有太大的损失,如果在邾县城下再来这么一次.周瑜突然觉得,自己手头的这两万士卒,好像有点不太够用的样子。

因此,周瑜在思考攻克鄂城的问题之余,赶紧修书一封给自家主公孙权,询问他后续援军的情况。

最好的结果,是鄂城属于特例,攻克鄂城后江东军可以长驱直入,一鼓作气攻下整个江夏。

但周瑜也要考虑到最坏的结果,那就是他进兵不顺,给了襄阳刘表反应的时间,这样的话,他可能要汇合孙权的援军,在江夏地面跟荆州军打一场遭遇战了。

光凭自己的两万士卒,恐怕是不足以应对荆州的大军的。

做好了最坏的打算,隔天周瑜继续指挥士卒攻城。

而张溪呢,现在也已经没有任何办法了,除了站在城头以身作则鼓舞士气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年头惨烈的攻城战。

江东军的箭矢跟不要钱似的往城墙上倾泄,冲车云梯一次又一次的靠近鄂城城墙,又一次次的被守城士卒们破坏或者击退。

云梯还好办一点,在撞车的帮助下,城墙上的士卒只要守好云梯的登陆口,然后用撞车击毁云梯前段就好。

但冲车这个东西,真没什么好办法。

江东军的冲车造的很大,而且在冲车上蒙上了牛皮,以此来减少城楼上投掷的石块和弩箭的威力,一步一步的掩护冲车靠近城门。

有好几次,都已经行进到了距离城门四五十步的距离了,魏延不得不冒险打开城门,带领士卒冲杀出去,冲散保护冲车的士卒,烧毁冲车。

其实这是非常冒险的行为。

如果魏延不能及时杀散冲车附近的士卒,那么江东军就有可能一边围困住魏延,一边直接朝着洞开的城门冲杀过来都不用冲车,直接就能攻破城门了。

好在魏延够勇,指挥也一直很冷静,两次冒险出城都成功的烧毁了冲车。

眼睁睁看着这一幕的发生,周瑜气的牙痒痒的同时,再次坚定了战后锻炼江东军陆战能力的想法。

特么这么好的机会,但凡能抓住一次,这个鄂城就已经攻下了。

结果倒好,有着几百人保护的冲车,愣是被人家以小股兵力杀散护卫士卒后给烧了,这有什么好说的?!

再次进攻了一天无果后,周瑜终于退军回营,思考其他的破城办法。

而张溪呢,这会儿也在忙着视察守城部队,激励安慰士卒,然后才忧心忡忡的去找寇封和魏延,询问接下来该怎么办。

江东军连续三天攻城,导致鄂城守军又阵亡了近两百人,带伤人数更是接近五成.这要是继续这么守下去,张溪觉得自己可能守不了几天。

而魏延这时候也顾不上跟张溪闹别扭了,也是紧皱着眉头,想了半天,才叹了一口气,说道,“为今之计,只有继续死守,等待西陵援军了只要援军一到,一切便迎刃而解。”

“援军啊”张溪一听这个,只能叹口气了。

西陵那边到底是怎么回事,张溪已经不敢想了。

自己第一封要求调兵来鄂城的信件发出去,到现在已经快一个月了,西陵那边如果当时就派出了援军,那么爬也该爬到鄂城了。

可如今,到现在,张溪一点消息都没有得到,派往邾县的信使每天过江一趟,也没有传来任何关于援军的消息。

张溪现在都有点绝望了,在猜想自己是不是被刘琦当做弃子了。

甚至张溪都开始琢磨了——实在不行就率军连夜退回邾县。

至于退到邾县后,是继续坚守还是直接退回西陵,依靠西陵坚固的城防据守.这个再说吧。

张溪是真的不想死,尤其在还没有陷入到绝境的时候。

人家穿越过来都是建功立业,封侯拜相的,怎么到了自己这儿,第一场指挥的战斗就要战败而亡呢?!

守鄂城,是为了给刘琦争取时间,是为了保证江夏的完整性,将来好给主公刘备拿下一个完整的江夏。

但现在.万一真的到了最后一步,如果自己真的守不住这个鄂城,那么该退还得退,反正张溪没想着就这么跟鄂县共存亡。

张溪也没有藏着掖着,这事儿光明正大的拿出来,跟魏延和寇封一起商议。

当然,不会说是自己怕死,只说是以防万一,以图后路。

没办法,没有魏延和寇封的配合,张溪独自一个人逃跑算是临阵脱逃,将来就算回到刘备那儿,也是要遭受军法处置的。

魏延和寇封倒是没想过张溪是不是怕死寇封眼里,张溪是带着“兄长”滤镜的,当然不会认为张溪制定后撤计划是怕死。

而在魏延看来,如果张溪怕死的话,当初据守鄂县的时候就该出门投降,更不会冒险出兵来接应自己。

因此,这两人都没有反对张溪的撤退计划,甚至还觉得这是一种非常必要的备用方案。

魏延自己也对西陵方面迟迟不来援军感到不满就算江夏内部形势复杂,但陈到这个自己人手里还是掌握着几千军队的,难道连陈到自己都没法来援助么?!

因此,魏延并没有对张溪的后撤计划感到意外,这种备用计划,本来就应该是一城主将应该考虑的事情。

但具体什么时候采用这个计划,魏延显然也是有着自己的想法的,不到万不得已,魏延不会轻易撤离鄂城,尤其是在现在还有一战之力的时候。

张溪倒也没有想着马上就跑,只是做了计划和安排,让自己的五个什的亲卫士卒从城防上撤下来,以便将来突围。

守还是要守一下的起码再守个几天,万一这时候援军到了呢?!

(本章完)

第416章 骑虎难下第738章 青储第1062章 醴陵对峙第462章 突破第507章 开战第961章 邺城的决断第18章 家有新人第1227章 对外用兵第944章 撤军准备第1134章 贾充的谋略第413章 冀县城内第1110章 东吴的小心思第813章 撤军第269章 清闲第575章 张郃的焦虑第349章 樊城保卫战(二)第843章 郭淮撤军第305章 收取襄阳第591章 大昌集第376章 花鬘在行动第573章 急行第845章 特殊兵种的作用第1012章 诱敌第283章 进攻准备第706章 拖第628章 曹丕的无奈第1097章 坏消息第713章 地狱笑话第1181章 河东战事明朗第917章 谈判条件第58章 另一个视角的三顾茅庐第857章 潼关之战(十二)第1158章 背锅第297章 不合第573章 急行第218章 各种变故第340章 陆逊攻宜都第273章 开山第237章 巴东郡保卫战(一)第51章 乱世人心第80章 水战第35章 酒之事第963章 东吴的进度第1231章 魏亡第1205章 司马懿的谋划第699章 诸葛亮的态度第830章 曹叡的魄力第80章 水战第556章 诸葛诞第942章 守关第995章 真正的战略第521章 阴差阳错第926章 羞愧第1057章 调兵遣将第407章 诈第407章 诈第835章 截断后路第646章 议事(三)第970章 御驾亲征第1116章 伏击第401章 突袭第137章 中箭第906章 安抚第141章 箭伤复发第334章 襄樊议事第418章 疲兵计第916章 摩擦结束第315章 退敌第782章 败退第990章 曹魏的困难第1116章 伏击第984章 联姻第353章 故交相见第177章 等待和教学第753章 馊主意第510章 各路安排第375章 战事渐平第1050章 朱然的谋划第149章 约定第1034章 功亏一篑第1130章 变策第844章 张飞用计第1019章 石苞的无奈第1085章 曹叡的决策第749章 各怀鬼胎第870章 夜袭第266章 江东来使第646章 议事(三)第1084章 司马懿和曹爽第298章 许褚夺营第1116章 伏击第781章 右扶风第1068章 朱然突围第664章 槐里之战第747章 叛乱始末第884章 战后第602章 大昌集搏杀第560章 魏延的分析第723章 诸葛回成都第629章 情势翻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