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2章 折中

荆州的问题,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当年先帝入川,鉴于益州和荆州之间交通不便,同时也是为了给自己留下后路,选择了让关羽留守荆州。

再到后来,因为一系列的变故后,导致先帝在成都称帝后,荆州依然是由关羽总督管辖的。

荆州的地位非常的特殊,不仅由关羽全权掌控军政诸事,而且荆州的赋税丁口,是不需要上缴给朝廷的,全部用在了荆州发展,以及准备即将到来的北伐上面了。

这也是为什么关羽能一下子派出九万兵马北伐南阳的原因,这是荆州十余年的积累。

但现在,关羽病逝了,荆州的问题,就凸显出来了。

当年先帝可以让关羽总督荆州诸军政事,是因为先帝信任关羽,把这么大一个摊子交到关羽手里,不仅是信任他的能力,更是信任他们之间兄弟的感情。

而先帝驾崩后,由于关羽的特殊地位,以及先帝三兄弟之间的情谊,再加上关羽忠义闻名于世,所以刘禅也没有犯傻到想要收回荆州的特殊地位。

刘禅都没犯的傻,诸葛亮自然也不会犯,所以荆州还是保持着原有的特殊地位。

但现在不行了不管是刘禅还是诸葛亮,都不想再继续让荆州游离在朝廷的体系之外了。

所以,诸葛亮的想法就很简单,他要把荆州的军政体系归纳入朝廷的统一管辖内。

但这一点,对荆州的军政各官员,以及荆州的世家大族来说,是有些不利的。

虽然在关羽的治下,这帮世家大族们也不太好受,但问题是,关羽其实不太管荆州政务,他只是牢牢的抓住了军务,对荆州世家的要求也只有一个——老子北伐的时候你们别给我拖后腿。

所以嘛,虽然关羽治下的荆州,荆州世家需要承担不小的粮草钱帛的消耗,但他们也同样可以通过政务上的便利,把这些损失的利益给捞回来。

可一旦并入朝廷的行政体系后,不仅还有可能继续承担北伐的军粮消耗,同时也会丧失地方治理的权利.荆州世家们,肯定是不乐意的。

再一个,荆州世家对比于其他大汉治下的区域,还有一个很大的优势。

荆州的世家子弟,可以到益州,雍州,甚至凉州去出仕当官,但其他各州的世家子弟,却无法进入荆州当官。

因为荆州是相对独立的行政体系,只要关羽不开口,谁都没法到荆州来上任。

整个荆州,非荆州系的官员,一只手都能数的过来。

这也是其他各州世家非常嫉恨荆州世家的原因,也是荆州派官员能在朝中始终占据主流的重要因素。

这个特例要是被打破后,荆州派不仅在地方上受损不小,在朝廷中,也要面对其他各州,尤其是益州派的反扑。

所以吧,这事儿,绝对是很麻烦的一件事。

诸葛亮其实也知道,但问题是,他不能坐视荆州继续这么游离下去了。

诸葛亮的目的,是兴复汉室,建立一个大一统的争权,而不是建立一个由封建割据政权组成的政局联盟分封制打从孝武皇帝那会儿起,就已经不流行了。

再加上荆州在诸葛亮的北伐战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诸葛亮必须把荆州掌控在手里。

至于荆州世家九万大军在手,荆州派想闹就闹吧,益州派估计巴不得荆州派闹起来呢。

这是诸葛亮的决心,而一旦诸葛亮下了这个决心,那么剩下的,就只有磨嘴皮子了。

徐庶也不是铁了心的站在荆州派的利益上考虑问题,只是他们常年镇守荆州,知道这么搞存在的隐患,但既然诸葛亮在明知道这些隐患的情况下还是要求统一军政,那徐庶自然没什么好说的。

徐庶为人低调且清贫,坐镇荆州十几年也没有置办什么产业,至今住在荆州刺史府的公衙内,他的长子娶的是廖化的女儿他跟荆州世家大族之间,可没有什么利益联系。

实际真正利益关系深厚的人,是庞统。

庞统确实为了荆州派的利益,跟诸葛亮据理力争了,他把能说的都已经说了。

但问题是,诸葛亮拿的,是大一统的帽子,庞统再怎么为世家大族考虑,也不能反对大一统.经过孝武皇帝时期那场“大辩论”之后,皇朝大一统的思想,已经成为了儒家的主流思想了。

你反对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反对大一统思想,否则的话,天下有的是世家大儒站出来喷死你!!!

有一说一,这点上,儒家的人真的很奇怪的当初在孝武皇帝时期反对大一统声音最强的是儒家,现在维护大一统思想最积极的还是儒家。

大前提无法反驳,庞统再怎么据理力争,说的都还是那些利益上纠葛。

再加上益州派的黄权,法正,李严等人,他们也不会放过这么好的削弱荆州派影响力的机会,一起帮腔,庞统再怎么也争不过这么多的人。

说到最后,庞统也实在找不出好的借口了,只能先同意了诸葛亮的想法,荆州军政归还朝廷,但细节方面,这可以私下再议。 摆平了庞统之后,荆州的问题暂时告一个段落,接下来的议题是对东吴的外交策略。

“东和孙权”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现在的局势下,诸葛亮也终于是认清了这一点,那么接下来对东吴的外加政策,就需要重新制定。

这点,诸葛亮一时间也想不清楚,只能是跟大家一起商议。

对于这一点,庞统第一个站出来,表示不能对东吴再有妥协退让了。

上次江夏郡的事儿,还能有个理解,毕竟需要抽调兵力北伐,而江夏郡对江东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利益交换是适当的。

但武陵郡,零陵郡,以及后来东吴进攻襄阳,江陵的事儿,说不过去。

就算不能立刻出兵讨伐东吴,也应该在荆州囤积重兵,威慑东吴,逼迫东吴归还武陵,零陵二郡。

庞统的这个建议,得到了徐庶的支持。

徐庶也觉得,不能一昧的对东吴忍让了镇守荆州这么长时间,徐庶也明白了,东吴那边完全就是属白眼狼的,根本喂不饱他们。

继续跟他们合作,不仅前方对曹魏无法安心用兵,而且身后还要随时担心东吴捅一刀。

这样的盟友,不如不要。

两位荆州派系的主要人物发表了看法,接下来,就该大汉的另一大派系发表意见了。

而益州派益州派认为,虽然东吴可恶,反复不定,但如今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战,还是不宜立刻用兵,应该以和为贵。

所以,法正的建议是,遣使前往东吴斥责一番可以,但在荆州囤积兵马,威胁江东,大可不必。

其实吧,荆州那边屯兵如何,本来益州派是无所谓的反正劳师动众的又不是益州人,伱们荆州人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好了。

但问题是,前一个议题诸葛亮才说要把荆州军政收归朝廷,那现在荆州如果要屯兵备战的话,是不是意味着朝廷也必须给荆州足够的支援?!

朝廷能拿哪里的资源去支援荆州呢.雍州刚刚被打烂了,正需要重建呢,秦州和凉州那个穷的,不问朝廷要补助就算是万幸了。

到最后,不还得是益州人出钱出粮的给荆州人擦屁股嘛。

这事儿,没门。

益州人宁可出钱给朝廷北伐,也不愿意出钱给荆州人战备.北伐好歹还能见到点回头钱,至少雍州的土地和凉州的马场益州人还有参与的份,但荆州那地方,那帮荆州佬能把利益让出来?!

所以,嘴炮一下就可以了,真打的话,你们荆州人自己去打好了,反正我们益州人是不支持的。

特么诸葛亮一看这架势,又开始头疼了持国比持家还麻烦,这帮人,就没一个省心的。

没办法,这种情况下,诸葛亮只能看向了第三方势力.诸葛亮看向了张溪。

张溪本来还在乐呵的看热闹呢.现在好了,问题主动找上门来了。

诸葛亮这个老狐狸,他坏啊!

这个节骨眼找上张溪,张溪同意屯兵,那就是得罪了益州派,要是不主张屯兵呢,就是得罪荆州派。

虽然以张溪现在的身份地位已经可以不用纠结得罪不得罪谁的问题了,但感官很不好。

这明明是你诸葛亮一言就能决定的事情,非要拉我出来挡刀。

行吧,你拉我挡刀,那我就和稀泥呗。

张溪的建议是,往江东派出使者,责问孙权无故犯境的事情,言辞一定要激烈。

之后,再命荆州军在江陵加强防备,水军从襄阳南下,威逼公安,做出重夺公安的架势。

简而言之,张溪选了一个折中的方案。

然后,诸葛亮就直接采纳了!!!

第406章 梁绪在行动第249章 人手不足第170章 再次离家出走第435章 石亭之战第747章 叛乱始末第303章 修改战略第126章 绝北道第284章 三路出击第440章 略阳遭遇战第135章 江陵决战(二)第947章 互相试探第972章 回归江陵第927章 收徒第561章 虚虚实实第21章 新官职,新工作第5章 上任第681章 平息叛乱第604章 收尾第555章 东线战事第764章 周瑜的计谋第1099章 失守第60章 授徒第1194章 满宠的才能第772章 拖延第249章 人手不足第1005章 劝降第1093章 中计惨败第580章 接应第838章 试探性进攻第62章 诸葛初点兵第534章 陈仓道第914章 压力第266章 江东来使第750章 兵败如山倒第1173章 东郡渡河第81章 冲阵第341章 强攻江陵第555章 东线战事第155章 刘备亲临第223章 人事任命第1167章 主帅人选第817章 关中乱战第1033章 今时不同往日第649章 司马赴任第312章 调兵北上第959章 中计第934章 诱敌第841章 甩锅第784章 调整第648章 迁民入关第173章 人才第803章 三方应对第505章 陈仓守将第716章 关中世家第508章 将帅不合第73章 调令第593章 艰难行军中的张郃第553章 调兵第996章 试探第1241章 大泉当千的影响第325章 石苞献策第317章 武陵蛮动乱第624章 好消息和坏消息第1213章第1081章 情报可靠性第1132章 秦朗进军第652章 雪橇第752章 收留第198章 对峙与密约第744章 挂帅第94章 援兵到来第1175章 乌龟出壳了第449章 吴王第605章 下一阶段第266章 江东来使第929章 四伐方略第1039章 周瑜亡故第1171章 一请司马懿第1201章 邓艾的进军路线(二)第943章 心累的辛毗第585章 张郃之计第496章 偷工减料第522章 五丈原上第785章 诸葛亮的应对第905章 同行第972章 回归江陵第989章 战备第700章 收尾第562章 撤退和追击第550章 毌丘俭的决断第999章 水战决胜第189章 置地第822章 折中一下第753章 馊主意第471章 苏则的选择第57章 三顾茅庐第682章 奇葩取士第610章 前锋至第776章 诡异的魏军动向第769章 迟滞不前的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