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0章 洛阳攻城

诸葛亮在梁县地界,到底还是打出了一个“甲首三千”的战绩。

所谓“甲首三千”,指的是杀死具有齐装盔甲的精锐魏军士卒三千人,其他的一些普通郡兵,杀伤的魏军,俘虏的魏军,全部加起来,肯定不下于万人。

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的诸葛亮打出“甲首三千”的战绩后,司马懿闭门不出,曹叡连着给司马懿派出了两拨援兵的原因。

对于一支军队来说,这已经是伤筋动骨的战损了。

理论上讲,诸葛亮应该是值得高兴的,他到底是利用这次诱敌设伏之计,有效的杀伤了魏军的有生力量,导致魏军伤亡惨重但诸葛亮还是高兴不起来。

没留下司马懿那个老狐狸啊!!!

开战伊始,司马懿眼见情势不对,立刻带兵跑路。

虽然这也直接导致了魏军前军,中军一部分军马在无人指挥的情况下,迅速溃散.但正也因为这近一万余士卒挡在战场之上,导致诸葛亮和赵云都没办法及时追击司马懿,让司马懿带着七八千人逃离了战场。

等到诸葛亮击破了战场中央的魏军,命令赵云快速追击的时候,早就连司马懿的影子都看不到了。

不用想啊,就司马懿的那个脑子,一旦让他撤出战场,他肯定不会有任何停留的,一路撤回洛阳。

而随着司马懿撤回洛阳,再加上他本身带着的七八千士卒洛阳还是要面临攻城战啊。

但事已至此,诸葛亮也没办法,只能是尽快打扫完战场后,领兵去跟赵云汇合。

现在,唯一能指望的,就是张溪那一路进军能够顺利,说不定在司马懿撤回洛阳前,能攻克洛阳。

这样的话,倒也不算太亏了。

是的,按照计划,当诸葛亮撤退到梁县附近设伏的时候,张溪应该率领一万五千士卒迅速北上,进攻洛阳。

按照诸葛亮的预计,司马懿带领士卒主动出击,洛阳守卫必然空虚,而这时候张溪领兵北上进攻洛阳,难度就会小很多。

而且,就算洛阳坚城,辛毗誓死不降,张溪一时间难以攻下,但随着诸葛亮这边设伏司马懿,导致司马懿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到洛阳.到时候就不是辛毗要不要投降的问题了,而是河洛世家们要对洛阳的归属,进行一个抉择了。

本来吧,计划的是好好的,张溪那边进军纵然一时不利也不要紧.可如今,司马懿跑的那么快,一旦让司马懿撤回洛阳的话,洛阳还有可以继续坚守的资本。

所以,指望河洛世家主动选择洛阳归属,已经是不现实了,现在诸葛亮只能指望张溪能在司马懿回兵之前,以兵势逼降洛阳了。

但这事儿并没有那么容易。

张溪现在确实已经领兵,兵临洛阳南门城外了。

至于司马懿派出的所谓疑兵,根本没有任何阻挡住张溪进兵的可能。

都已经设好埋伏圈套,就等着你司马懿钻了,司马懿难道觉得,仅凭他的麾盖,就能吓住张溪?!

哪儿来的自信?!

别说是张溪,就是随便一个将军,遇到这种情况都不会不战而退,肯定要先打一下,试探一下虚实.就两千兵马,够试探个屁的虚实啊。

而且吧,司马懿派出的这个部将也是倒霉,他没有在第一时间遇到张溪。

遇到张溪,就张溪那个谨慎的性格,可能还会犹豫一下,先暂停进兵,然后派兵试探可王林遇到的,是担任张溪军先锋的邓艾,以及他所率领的五千大军前部。

邓艾可没有张溪那个毛病,直接一次冲击,彻底击溃了王林的虚张声势,当场斩杀了王林不说,顺带还收获了一整套司马懿本人的麾盖。

麾盖,可是一军主将的象征,在战场上缴获了麾盖,那也是大功一件啊邓艾几乎白捡了一个大功。

顺带,半点都没有影响到张溪军的进军速度。

就在司马懿领兵离开洛阳七天后,张溪领军,来到了洛阳南门,拿着司马懿的麾盖,劝降洛阳守军。

洛阳的城墙太高,城池也很坚固,能不攻城还是不要攻城的好.如果能劝的城内守军主动出降,那是最好不过的事情。

但,洛阳城内的守将,是辛毗。

这个曹魏家的三朝老臣,这时候完全没有要跟年轻时候抛弃袁氏那样抛弃大魏的想法他直接拒绝了张溪的劝降。

没办法啊,辛毗还要点脸的。

当年他投降曹操,那也是在袁绍死后严格说起来,袁谭并不是袁绍指定的继承人,也就不能算是他辛毗的主君。

那时候的辛毗选择投降曹操,他其实也可以自称是无主投靠,毕竟袁绍已经死了。

只是作为袁氏臣子,他这么做,多少是不要脸了点。

但如今情况不同了,他辛毗不仅仅是大魏臣子,还是卫尉,三公之一这要是投降蜀汉的话,那就真的是没有节操了。

都已经七老八十的人了,总不能临了还失节吧.辛毗要脸的。

所以,辛毗带领五千士卒,坚守洛阳城,誓死不降。

至于张溪带来的司马懿的麾盖,别人不知道详情,他辛毗还能不知道么.那就是王林带去虚张声势用的,如今你张溪都兵临城下了,那么王林肯定是失败了,这个麾盖落在你手里很正常,又不能代表什么。 张溪一看,辛毗居然这么硬气的誓死不降,顿时也有些没辙。

劝降不成,那就只能硬攻了,没办法的事情。

而且吧,等到司马懿兵败的消息传来,张溪倒要看看,伱辛毗还能坚持多久。

至于诸葛亮指望的,什么河洛世家们的反应,张溪是不指望的。 www ¸тт kдn ¸¢O

诸葛亮认为,当洛阳防卫空虚,张溪又兵临城下,大魏大势已去的情况下,河洛世家很可能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内部叛乱,主动献出洛阳这点,在张溪这边,显然是不信的。

别的不说,咱们前不久刚刚在梁县玩了那么一出,你能指望这些河洛世家们这么快的就想通,愿意把洛阳让出来给大汉统治?!

再一个,让出来的城池,哪有自己打下来的来得实在。

让出来的城池,这些河洛世家必然会狮子大开口,到时候这个河洛地区,到底谁说了算,可就不好说了。

而打下来的城池.你们这帮河洛世家要是老实点,也许还能有口汤喝,大家一起合作也不至于饿死,但要是不老实呵呵。

反正张溪就是打的这个念头,能动手就别哔哔。

因此,张溪眼看辛毗不降,也没想着去通过特殊渠道,跟城内的河洛世家们联系,而是让邓艾直接把这一路从大谷关运到洛阳南门的攻城器械拿出来。

咱们攻城!!!

张溪这一手,也硬生生的让洛阳城内的河洛世家们,有些措手不及。

不是,真就不打算谈一谈的么?!

其实在河洛世家看来,如今曹魏在洛阳只有五千人,而司马懿出城未归,赢了还好说,输了的话,洛阳真的很难坚守到河北援军的到来。

所以,纵使诸葛亮在梁县做出了那种事情,但最后这个事儿到底还是体面的解决了,诸葛亮要的不过是些钱粮,到底没有折辱了世家的体面其实也不是不能谈一谈的。

只要诸葛亮能保证,以后不再出现类似梁县的事情发生,那么洛阳城内的世家大族,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也不是不能接受大汉接管洛阳。

当然,很大程度上,这些世家也是一时被局势所迫,诸葛亮是不是真的会答应下来,或者答应下来后会不会执行,他们也不好说。

但这么做,至少可以保证家族安全,省的将来洛阳真的陷入到战火的话,到了那个时候,哪怕是世家大族,也无法在战火中得到幸免。

如果可以,世家大族比魏,汉两家,都更不希望看到洛阳有大规模战事的发生。

结果,这帮洛阳世家大族们,怎么也没想到,张溪居然不按套路出牌啊。

世家大族们等着张溪主动来联系他们,他们好讨价还价,争取自己的利益,然后再做出是否要联合起来“箪食壶浆”呢结果张溪直接攻城了?!

好家伙,这个寒门出身的玩意儿,果然没有世家大族的风流体面啊.

既然这样的话,世家大族也没办法去跟张溪这个寒门玩意儿沟通了,只能暂时先支持辛毗守卫城池,同时,也希望司马懿能及时得胜回军。

然后十天后。

司马懿倒是回军了,但不是得胜,他是大败而归。

带出去了一万八千人,回到洛阳城的时候,只有不到五千人了。

其实吧,司马懿本来是带着八千左右的士卒撤出战场的,也一路加速,甩开了赵云的追击,顺利的回到了洛阳城外围。

但接下来,司马懿就没办法再避免战损了。

要知道,张溪这个家伙,用兵出了名的谨慎,他现在不仅安排了邓艾指挥对洛阳进行攻城,而且也考虑到了,万一司马懿能脱出诸葛亮的包围圈,跑回洛阳来该怎么办!

因此,张溪在洛阳南门的外围战场上,也安排了警戒和拦截的兵力,防止司马懿回军洛阳。

张溪的谨慎,确实起到了作用,他确实拦截到了司马懿的回军。

可张溪也没有想到,司马懿居然能带着八千士卒回来在张溪看来,司马懿能带着两三千士卒跑出诸葛亮的包围圈,已经算是万幸了。

张溪在外围布置的阻截兵力,也只有五千人左右.不是不想安排更多,主要是张溪手头也只有一万五千人,既要用来攻城,又要组织外围防线,人数也不够。

这就给了司马懿突破拦截,进入洛阳的机会。

而司马懿也没讨到什么好,跟他一起回来的八千士卒,真正跟着他一起撤入洛阳的,只有五千不到.再次战损近半。

这样,洛阳城内,总计还有大概九千余人的守军,而两天后,跟在司马懿身后的诸葛亮主力大军,也抵达了洛阳城南门。

一共三万余汉军,围攻洛阳.洛阳城,到了最后的时刻。

第349章 樊城保卫战(二)第390章 杂章第971章 曹叡的郁闷第173章 人才第1189章 变数第914章 压力第275章 成都来信第672章 魏吴和议第581章 切入第815章 司马上奏第114章 船上议论第97章 襄阳的反应第1184章 急袭第67章 黄祖异动第323章 烧毁粮草第213章 “谨慎”第106章 退守夏口第216章 时间线变动第346章 周瑜接任第766章 人选第340章 陆逊攻宜都第879章 各自的选择第1064章 罗县攻防战第690章 迁民军屯第677章 内部矛盾第153章 清查土地第655章 背锅侠满宠第186章 周瑜病危第1145章 夹击虎牢关第606章 回军第18章 家有新人第34章 榨油第261章 成都议事第283章 进攻准备第503章 谁谨慎?!第901章 战后处置第945章 撤军第127章 谋取荆南四郡第189章 置地第1114章 拆东补西第233章 佐官第947章 互相试探第413章 冀县城内第294章 关羽的策略第905章 同行第771章 擅自出兵第1149章 三线战事第1053章 水战(一)第1042章 迁都之议第235章 清查土地第231章 治理地方第116章 草船借箭第360章 庲降都督第799章 陆逊的心态第669章 宛城战事(二)第1209章 变数第942章 守关第716章 关中世家第728章 东吴出兵第1083章 登门造访第695章 祭祖前后第678章 君臣一心第393章 曹魏的反应第397章 分配任务第364章 消息泄露第268章 鲁肃病重第773章 刻板第1111章 划红线第662章 张溪骂阵第891章 应对与变故第1199章 援兵去哪儿第619章 误判第726章 曹魏反应第1240章 中止经济战第865章 战后第92章 疲兵之计第1117章 孟达的决心第242章 杨仪第1109章 弃守的代价第562章 撤退和追击第27章 论将第287章 攻克宜城第729章 空城计第1236章 各方顾虑第377章 战后处置第76章 邓艾去留第456章 反攻第463章 曹仁退兵第1215章 下诏伐吴第30章 对比第1159章 分工第771章 擅自出兵第447章 街亭混战(二)第941章 误判第806章 八阵图第746章 救援天水郡第615章 王双的奋起第585章 张郃之计第879章 各自的选择第1151章 撤军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