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十五)

空荡荡的百井寨,让折可大发着愣,站在寨中空旷的校场上。

身后的脚步声传来,黄裳的声音随之响起:“除了马粪,什么都没给我们留下来呢。”

“如果再有一天,说不定连马粪都不会剩下。”章楶的笑声紧随在后。

折可大紧抿着嘴,完全无法释怀:“再有一天,他们想跑都跑不了了!”

直到昨日,也没有得到忻州的详情,韩冈和他的制置使司正在一门心思地围困百井寨,准备一鼓作气将赤塘关和石岭关的辽军给调出来一并解决了。

当时虽还没有完全将百井寨给围堵起来,但也只差最后几重壁垒,寨中的守军在白天的时候也终于杀出来打破封锁,但给严阵以待的宋军轻易堵了回去。

军中士气高涨,从上至下都在摩拳擦掌,准备好好地跟辽军打上一仗。好好出一口这段时间积攒下来的鸟气。

可谁也没想到入夜之后,百井寨的辽军提前一步有了动作,且北面两关方向灯火通名,大军齐出。这让百井寨外的宋军都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

因为百井寨中守军动向不明,且两关辽军齐出,让韩冈选择了更为稳妥的方针,等待白天再做决定。纵然探马接连回报,说是百井寨的辽军正在撤离,但夜色使得没有人敢于确定辽军是当真撤退而不是什么诡计。

待到天明,敞开的百井寨大门仿佛是在嘲笑昨夜韩冈等人的保守。

“是觉得守不住了,所以才跑了?”

“当是畏于韩枢密的声威。”

“难道是府州的援军提前到了?”

“是否是河北战局有变?”

“或许是辽国后方出了事!”

幕僚们聚集在韩冈的大帐中众说纷纭,可能性太多了,怎么猜也不可能确定到底是哪个原因。

当许多人坐在一起讨论问题,最后要么没有结果,要么就是看起来最稳妥,也是最不具冒险性的结论。当然,有一个权威性的人物在场时很多时候就会例外,在这里,最后的判断掌握在韩冈手中。

不过当幕僚们纷纷征询韩冈的意见的时候,韩冈只给了一个含糊的回答:“不要去想辽人为什么这么做?而是为不同情况都做好应对。”

章楶点点头,这才是最正确的思考方法,总比胡乱猜一个的要好。

“当然,也不是胡乱猜测。”韩冈补充道,“不然能把人给累死。要多了解一些敌情才是。”

“去看看赤塘关和石岭关。”章楶突然说道,“看看辽贼还在不在两关中了。”

“不会吧……”陈丰失声惊道,他的反应一向慢,还没有转过来。

“看了就知道了。”韩冈仿佛早就想到一样平静。

“的确如此。”折可大点着头。

得了章楶的提醒,韩冈的文武幕僚们纷纷明白了过来。

如果辽军没有放弃两关,那么就代表忻州及折家援军并没有给他们造成太大的压力,仅仅是重整防线,若是有放弃两关的势态,那么也就意味忻州和麟府军的到来,已经让辽人失去了固守两关、保住代州的信心。

“枢密,末将骑得快马,就让末将去石岭关走上一趟吧。”折可大主动请缨。他实在等不及在后面等待斥候回报的结果。

“也好。”韩冈想了想,就点头同意了。

折可大远比文官们更了解军队,也许辽军现在已经撤退,却还知道在城上插满了旗帜,但再怎么伪装,也很难逃过从小在军营中长大的折可大的眼睛。

从百井寨往石岭关,一来一回不过半日,折可大在入夜前骑着快马赶了回来。虽然累得够呛,但他的心情却好得无以复加,甚至想要纵酒大醉,以解前些时日的坏运气。

正要进大帐将自己看到的一切面禀韩冈,却见到大帐内围着一群人。

“是在看沙盘?”

折可大想着,却见守帐的亲兵示意他直接进去。

“河东乃三晋故地。赵、魏、韩三家分晋,皆是乱臣贼子。孔子笔削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周天子失德,封三晋为诸侯。先圣若在,春秋史笔岂会轻饶?”

“三晋疆土犬牙交错,却都不约而同地往中原腹地迁徙。赵迁邯郸,魏至大梁,而韩迁郑。虽然各有其缘由,但以现在看来,却是错了。”

“战国之时,人口稀少,大片的土地没有开垦出来。淮地有夷、燕地有狄,至于西戎,南蛮更不必说。与其在中原竞争,不如向外拓土。”

“诸夏混战中原,岂能比得上向四荒开拓疆域?夫子所赞,无不是维护华夏正统,而外服蛮夷,其所憎者,则必然不脱乱诸夏之序的乱臣贼子。”

●тt kan ●C O

“秦霸西戎,为其立国之基。赵得代地,方得与强秦有一争之力。农耕胜于游牧,依靠的便是人口和生产。相同的土地,农耕能养活的人口远胜于游牧。”

“怎么开始说起春秋了?”

折可大有些纳闷,韩冈的声音不大,又为幕僚们围着,他在外面不便往前挤,听得模模糊糊。幸而黄裳看到了他,连忙向韩冈通报。

“回来了?”韩冈停下了教学声,带着几分欣喜地问着折可大,“石岭关的情况怎么样?”

“看起来辽贼是要放弃两关了。”折可大欣然说道,“虽然多有伪装,但终究瞒不了人。”

不过折可大在其他人脸上看到的兴奋,远比他预计的要少。他疑惑地望着韩冈,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正好对上了。”韩冈很是开怀地拍了拍手,对折可大解释道,“刚刚生擒了一名契丹的将校,从他嘴里得知了许多内情。”

“不是生擒,是投效。”章楶更正道。

每年在宋辽边境上,越境的逃人从来不少。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在本国呆不下去了,准备逃到邻国开始另外一段生活,时常都能见到的,所以澶渊之盟中会有不得收留对方逃人一条。而大宋的富庶远过辽国,跑来大宋的远比跑去辽国的要多上不少。在辽军北撤的过程中,一名契丹人来投效,没人对此感到惊讶或是怀疑。而且折可大的结论也证实了他的话。

“不管怎么说,辽贼真的是跑了!”

“这一回当能兵不血刃收回这两关一寨。”

“不止如此……”韩冈展颜笑道。

的确不止如此。援军到了,忻州仍在,石岭关以北的局面正向对大宋有利的方向转变。

但随着辽军撤离石岭关和赤塘关的动作越来越明显的时候,有些事就不得不尽快作出决定——辽军正在撤退中,对于宋军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到底是追击还是不追击。

“我军兵锋正锐,当紧追辽军不放,让他们彻底崩溃!”

“从开封府起,我军连日进兵,到了此时,锐气已丧,正是到了该休整的时候了。”

“辽军撤得这么利落,明摆着就是陷阱。”

“但真要能夺回了雁门,就是陷阱也不用在乎了。之后至少要出雁门,越恒山,逼辽军守卫大同,顺便攻打一下大同才能算稳当。”

“这么做有多少把握?”

“把握不好说。”只能指望对手上当的计策,本来就不会是良策,“至少不会惨败。要是连人马都丢干净了,那么连守住石岭关,恐怕都不会有把握吧。”

这一场争论,到最后也没有结果。但石岭关和赤塘关在辽军放弃了守备之后,也被紧追在身后的宋军乘势夺回。

当两天后韩冈进驻石岭关——同时也一并派了人去守护赤塘关——忻州知州贺子房,以及秦琬,便联袂来访。

贺胜抻着脖子,挺胸叠肚地站在韩冈的大帐外。以他的身份,被韩冈赏识并拉入是他一辈子最大的际遇。所以他现在正昂首挺胸,目送着忻州知州带着秦琬掀帘进帐。

韩冈正在批阅公文,检查库房积存,听到了动静,便放下了手上的毛笔。但也没有跟而是又拿起了另外一支毛笔,开始端端正正地写下了秦琬的姓名。

韩冈现在手上有一百道空名宣札,这是临出发前,皇后特旨批下。得到一张宣札,填了姓名、年甲、籍贯,登时就能吃上九品的俸禄——韩冈的权限也只到最低一阶从九品的三班借职为止。

得到了宣札,秦琬轻轻巧巧地就成了大宋两万名文武官员中的一员,而剩下战功到底能换来多少阶晋级,就看之后朝廷的赏赐了。

几个从贼又降顺的指挥使,韩冈也写了他们的姓名,不过接下来,就是顺理成章地将他们调任闲差,之后一辈子领个干俸禄,别想再有领军的机会。

不管怎么说,这个机会十分难得,就是韩冈,他也差不多是从这条路走上来的。剩余的空名宣札韩冈并不打算动用太多,任意封官许愿,对朝廷来说也是一桩忌讳。

见过忻州知州,见过了秦琬,韩冈正要继续处理公务,一名风尘仆仆的信使,满载着来自远方的最新情报:

“官军在河北败了!”

第二百八十九章 点画(下)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二)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九)第一章 庙堂纷纷策平戎(一)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十五)第三十八章 岂与群蚁争毫芒(三)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十二)第十章 进退难知走金锣(中)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十)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九)第一十五章 一笔定黜陟(下)第三十一章 战鼓将擂缘败至(四)第一百四十五章 梳理(十五)第五章 冥冥冬云幸开霁(七)第四十八章 辰星惊兆夷王戡(中)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四十八)第二十三章 弭患销祸知何补(十六)第四十三章 修陈固列秋不远(三)第二十四章 兵戈虽收战未宁(一)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一)第四章 惊云纷纷掠短篷(七)第四十七章 岂意繁华滋劫火(上)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十)第四十四章 文庙论文亦堂皇(二)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二)第二百四十八章 新议(十四)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十九)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四)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二十五)第一十六章 千里拒人亦扬名(中)第三十七章 相叹投残笔(中)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一)第一十二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三)第四十二章 潮至东崂触山回(中)第二十七章 宿怨难解杀机隐(上)第一十四章 飞度关山望云箔(三)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十)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三十三)第二十八章 临乱心难齐(三)第三十七章 青山声碎觑后影(一)第二十八章 大梁软红骤雨狂(七)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六)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三十)第一百二十八章 后顾(上)第一十二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十二)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三)第三十二章 荣辱凭心无拘执(上)第二章 边声连角不知眠(三)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七)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二十一)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三十)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二十一)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十三)第二十九章 百虑救灾伤(八)第三章 参商稻粱计(下)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二十一)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闲人自忙(七)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四)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十六)第一十六章 晚来谁复鸣鞭梢(下)第四十三章 竹纸知何物(下)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七)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二)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四)第四十一章 礼天祈民康(一)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十六)第二十九章 君意开疆雪旧耻(下)第九章 纵行潼关道(中)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十八)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十一)第一十九章 萧萧马鸣乱真伪(八)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二)第四十四章 文庙论文亦堂皇(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十三)第二十九章 百虑救灾伤(九)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八)第三十三章 为日觅月议乾坤(四)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八)第一十一章 立雪程门外(上)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二十八)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二十三)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十九)第三十七章 异乡犹牵故园梦(下)第一十九章 虎狼终至风声起(下)第四十七章 不知惶惶何所诱(上)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十二)第一章 一年穷处已残冬(上)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四)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温春常早(三)第七十八章 尘嚣(九)第三十三章 为日觅月议乾坤(十四)第三十六章 望河异论希(一)第三十三章 为日觅月议乾坤(二)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六)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四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变故(三十一)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五)第一百五十九章 京师(一)第三十七章 蒿目黄尘顾世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