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修陈固列秋不远(九)

“官人,这算不算自污?”

吃过饭,韩冈一家人依着惯例,坐在一起说着日常的闲话。

冯从义早就出去了,依照韩冈的吩咐去呼朋唤友。日常起居的内厅中,只有自家人在一起。

听到王旖的问题,正在做针线活的周南、素心和云娘的手都停了,抬头看韩冈。家里的主人突然说不要做宰相了,做妻妾的不可能不关心。

韩冈想了一下,点点头,“算是吧,日后天子的确是不用担心了,为夫也不用愁有人还能用这个理由来跟我过不去。”

王翦领军出外前要求田问舍,这就是自污。近一点的郭逵,以贪好财货著称,相比起清贞自守的狄青,可是要让人放心多了。

这是武将,而文臣自污,也有萧何的例子。

黥布叛乱,汉高祖领军在外征讨,萧何留守长安。刘邦多次遣使回京探问萧何近况,都是回报道,“为上在军,抚勉百姓,悉所有佐军,如陈豨时。”萧何如此尽职尽责,刘邦却一次次派人回问,最终有一个幕僚点破了其中的缘由:“上所谓数问君,畏君倾动关中”,并说萧何“君灭族不久矣”。

萧何一听立刻改了做事的方针,依照幕僚的建议,多方侵占民田以自污。以至于刘邦回京后,数千百姓当道递上诉状,控诉萧何的罪行。但刘邦对此的反应却是“上乃大悦”。

臣子之所以要自污,就是要释君王之疑。臣子手中的权力越大,名望越高,就越会招来君王的猜忌,深怕长此以往将无法控制这位臣子。

韩冈的名望、功劳、能力还有年纪,早就引起了皇帝的猜忌之心,只是他一直设法让自己无法替代,并牢牢抓住了赵顼的弱点,让自己留在了京城,可即便如此,还是难以获得与功劳相匹配的地位。现在因为种种缘由,进出西府,太上皇后又信赖有加,但等到日后天子亲政,免不了要旧话重提。绝不会继续重用韩冈。

而今日韩冈立下的这个赌约,等于是刻意制造了一个把柄交了出去,若日后韩冈不应赌约,名声一毁,也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的确有些相似。

但这并非韩冈的初衷,只能算是附带的效果。

他是要靠杀气腾腾的举动,震慑一干群小,从不是想要用“自污”的方式来堵住对手的攻击,那样完全不合他的性格。不过若是让人这样想也不错,这样的自污,总比硬是泼自己一身脏水要好。

韩冈要宣扬其学,就必须拥有一个好名声,不仅是在民间,在士林和官场也得如此,光靠种痘法是不够的。

韩冈过往的表现,能救时事、不好权位,都可算是好名声,如果想要在保持这个名声上进行自污,本来就是有极大的难度。现在跟蔡京打了一个赌,倒是全给解决了。

只是没想到,亲近如王旖,却还是认为自己是自污。

不同人的眼中,对韩冈赌约的看法是不一样的。越是了解韩冈,越是不会认为他是因一时之气而跟蔡京打赌。而从一般的情理来想,除了自污,也没有太多的可能性了。

韩冈想想,觉得可能是自己在家里表现得太和气了,对儿女又宠纵,就是明知道自己在朝堂上的表现,也没有那个切身体会。

有时候,家人反而不如对手和同僚更加了解自己。韩冈可以确定,至少蔡确和章惇都不会这样认为。曾布、薛向也不会觉得他韩冈会是个愿意委曲求全的人。

只是听到韩冈如此承认,王旖就展颜笑道,“官人这样也好,日日操心,最后还要给官家猜忌,这又是何苦。当初爹爹做宰相的时候,娘天天都在叹气,都是在说这个官儿有什么好做的,每每被人骂。最后还是在金陵做官时最是舒心。”

“姐姐说得是。现在官人能经常依时回家,比过去忙忙碌碌的时候要好多了。”

“官人若是做了宰相,就又要理政,又要治学,连个喘气的时间都没了。官人现在这样最好,没必要那么辛苦。”

“嗯,三哥哥之前在河东那么久,该休息休息了。”

妻妾们一个个过来安慰韩冈,难得丈夫在外面有些不顺心,当然要好生地抚慰一下。

温香软玉环绕,韩冈忽然觉得这样的感觉其实也不赖。

本想提早享受一下夜色,一名侍女突然拿着一封短笺过来,交给韩冈,“宣徽。这是章枢密府上刚刚送来的,韩管家让奴婢把这信送进来。还说人就在外院候着,正等宣徽的回覆。”

“章子厚送来的?”

韩冈皱着眉看了下这封信的正反面,不得不起身,跟妻妾们说了一下,去了外院的书房。

就着书房的灯火,韩冈拆开章惇的亲笔短信,扫了两眼就看完了。提拔就写了一个回帖,对章家的亲信道:“去回复枢密,就说韩冈无异议,承情了。”

一个说的是最新的军情,高丽王都陷落,国王王徽一家都落到了辽人的手中,高丽的形势正往最坏的情况下变化。看章惇信笺上所写的时间,这是二十天前发生的事,在失去了王都之后,现在的局面只会更坏。杨从先和金悌这一次去高丽,所要冒得风险也是直线上升。

不过章惇也说了他的意见,韩冈也不觉得要反对。本来也是在预计之中——尽管是最坏的一种可能——不能因为这个变化,就改变预定的计划。大宋需要高丽牵制辽国,也需要有胆略的武将统领水师,杨从先到底能不能脱颖而出,就看他这一回的表现。

而章惇在短信中说得另一件是就隐晦了一点,说的是枢密院都承旨一职的新人选。

枢密院都承旨,是枢密院属官之首,掌承接、传宣机要密命,通领枢密院庶务。皇帝御便殿,或是遇上外国使者上殿,要在旁侍立。检阅、考试禁卫军技艺,也是在皇帝身边负责汇报、承旨。同时更是拥有人事大权,枢密院中的主事以下吏员,他们考核、升迁和黜责,都在枢密院都承旨的权利范围。

此外,群牧使一般也是枢密院都承旨来兼任。当年韩冈在群牧司任同群牧使的时候,兼任群牧使的韩缜正坐在枢密院都承旨的位置上。

这个职位,可以说是位高权重,政事堂中与其相对的职位,是中书五房检正公事。

两个位置,一东一西,总管两府内外庶务和低层人事。其重要性自不必说,都是要侍制以上官才有资格去做。

这也是为数不多的几个通向宰执之路的重要关口。就任此职,前面的道路就会陡然开阔,甚至是一路畅通。权知开封府、御史中丞、翰林学士、三司使,都是类似的职位。

不过枢密院都承旨的情况近年来有些例外。赵顼喜欢任用亲信,他曾任用属于国戚的李评为都承旨,这是真宗将承旨改为都承旨以来,武官第一次领有此职。李评之后,又复为文臣。但元丰三年,赵顼再次从横班中提拔了一名武官张诚一为都承旨,而这项任命一直延续至今。

之前因为对辽的战事,需要枢密院保持稳定,所以没动张诚一的位子,但现在可以腾出手来了,都是文官的枢密使们,哪个也不想看到一名武夫占据如此重要的职位。

朝堂上的好位置就那么多,武夫多占一个,文官就要少一个,这么能行?正好坐在殿上的又不是那个强势的赵顼,只是妇人孺子而已。

章惇突兀地提到这件事,其用意没明说,但韩冈心照不宣。他帮着解决了章惇的大麻烦,章惇那边理所当然的要给予回报。

不过拿这个位置出来做回报,韩冈就有些头疼了。

沈括估计是不可能了。虽然在军事上,他很有些见地。但章惇从来不待见沈括,提他的名字,只会给自己苦脸看。沈括的资历足够,现在就是被提拔进西府都不足为奇,用他为枢密院都承旨,也是有些委屈了。

而且章惇在信中还提到了西事。多多少少已经表明了他的态度。

这想要用权发遣甘凉路经略使游师雄。

但游师雄的问题,是他的资历还不够高,还没拿到侍制的头衔。而要想让游师雄名正言顺地得授侍制,只要将王舜臣平定西域的功劳提上来就够了。

从天子在南郊祭典上发病时开始,朝廷内外大事小事一直不断,西域都成了被遗忘的角落。要不是王舜臣领军有方,游师雄在后筹划支援,大宋立国以来的第一次的西征,基本上就得以失败而告终了。以此为凭,一个侍制还是不难的。

但韩冈要对外展示自己力量,有一个沈括就足够。前面已经有了一个苏颂,现在韩冈还打算重启制举,游师雄再进来有些太过头了。游师雄进来了,那沈括怎么办?

在气学上有许多事,游师雄帮不了忙,而沈括可以。这就是韩冈为什么只想让沈括进来,而宁可将更加可以信重的游师雄放在边疆。

要是有人能同时兼有两人的优点就好了,韩冈想着。可除此之外,他真的就没别人可用。

广西的苏子元不论是地位还是资历都差了许多。而且他还是韩冈的姻亲,又没有进士身份,他能稳当当地坐镇邕州,一部分是靠辅佐韩冈收复邕州、平定交趾的军功,另一部分就是靠苏缄的遗爱。

邕州现如今的情况很好,尤其是农业的发展上,更是出色。

在南征之前,明明雨量充沛,又靠着左右江,可田地却都是一片片的旱田。但从韩冈开始屯田时起,利用交趾战俘大辟沟渠,改造田地,就是在韩冈离开之后,类似的工程也没有停下来过,而且随着中原农耕机具的大量使用,当地农民耕种的难度也在降低。广西这两年的大量稻米外运,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广西正处在飞跃发展的关头上,而邕州又是其中的关键。如果能延续这个势头,随着时间的发展,迟早能成为不逊于江南诸路的鱼米之乡。苏子元的位置现在不宜轻动。

沈括和游师雄。

一时间,韩冈犹豫了,还真是难以取舍。

第四十三章 修陈固列秋不远(五)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四)第一百一十二章 密云(上)第四十九章 南北(九)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二十七)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十七)第二十五章 鸟鼠移穴营新巢(中)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节早(六)第二百二十七章 变故(二十四)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二十)第四十三章 亲屈天人九重问(中)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岁期行旅(六)第二十九章 百虑救灾伤(三)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十一)第四十五章 仁声已逐春风至(中)第四十五章 樊楼春色难留意(四)第三百二十六章 反击(下)第五章 平蛮克戎指掌上(一)第一十六章 三载愿终了(下)第三十八章 天孙渐隐近黄昏(上)第七章 烟霞随步正登览(二)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七)第三十八章 岂与群蚁争毫芒(八)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二十四)第一十一章 立雪程门外(中)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十七)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七)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二十八)第一百六十六章 暗潮(一)第八章 朔吹号寒欲争锋(二)第四十六章 了无旧客伴清谈(十一)第二百九十七章 不悖(一)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十六)第六十八章 宴火(十)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三十)第二十四章 缭垣斜压紫云低(十一)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三)第一十八章 向来问道渺多岐(五)第二十四章 缭垣斜压紫云低(一)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三十三)第三章 收兵止戈留余恨(上)第二十八章 临乱心难齐(三)第四十五章 儒生合在贤能举(下)第三十三章 道远难襄理(上)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十)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四一)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二十)第三十一章 战鼓将擂缘败至(八)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十五)第二百九十一章 狂浪(上)第一十九章 萧萧马鸣乱真伪(五)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贲(一)第二十四章 南国万里亦诛除(四)第一十四章 飞度关山望云箔(八)第一十三章 上元惊闻变(上)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六)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九)第一章 纵谈犹说旧升平(八)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十八)第三十五章 势颓何来回天力(下)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节早(三)第三十章 众论何曾一(二)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三)第二十三章 弭患销祸知何补(十三)第二百四十三章 新议(九)第一十三章 不由愚公山亦去(六)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十一)第一章 纵谈犹说旧升平(三)第二十三章 弭患销祸知何补(九)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十五)第四十一章 顺风解缆破晴岚(中)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十九)第三十一章 马鸣萧萧辞旧岁(上)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二十)第二十九章 百虑救灾伤(六)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二十八)第八十五章 尘嚣(十六)第二章 一物万家欢(上)第一十六章 三载愿终了(上)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岁期行旅(二)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七)第二十五章 鸟鼠移穴营新巢(下)第二十二章 汉唐旧疆终克复(下)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六)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二十一)第二百九十一章 狂浪(上)第四十一章 诽诽谏垣鸣禁闱(中)第一十五章 经济四方属真宰(上)第二十三章 内外终身事(上)第二十三章 弭患销祸知何补(一)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十八)第七十五章 尘嚣(六)第四章 惊云纷纷掠短篷(四)第八十七章 尘嚣(十八)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三)第四十二章 更与尧舜续旧题(中)第三十三章 为日觅月议乾坤(二)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一)第一百九十二章 借款(六)第一十八章 弃财从义何需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