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三)

吕惠卿即将抵达京城,朝堂上的气氛稍稍变得有些诡异了起来。

不管怎么说,那都是击败了辽军,将灵武故地彻底收归中国的功臣。大宋开国以来,能与他相提并论的帅臣屈指可数。

如果以夺占下来的土地和斩首数目记功的话,吕惠卿绝对是在韩冈和郭逵之上。

而这样的功臣,莫说晋身东班,成为宰相,更是被朝堂上的宰辅们联手拒之于京城之外,谁都知道他的心里会有多窝火。

万一到了殿上,指着韩绛、蔡确、章惇一顿骂,那就谁也没脸了。

尽管那样的情况可能性不大,但还是那句老话,事有万一。

在京的朝臣们,有对此担心的,也有准备看好戏的,更有人拜遍诸天神佛,希望他能跟蔡确、章惇拼个你死我活的。

不过吕惠卿回京之前,郭逵倒是先回来了。

他比吕惠卿要早一步回京,但朝堂上的官员几乎都把他给忘掉了。不在京外掌兵,郭逵在朝堂上就没有太多的发言权——尽管本来也没有多少——相比起吕惠卿来,还是差了那么一点。

这一日,知枢密院事的章惇奉太上皇后之命,与几位在京的三衙管军,一并出城郊迎。

苏颂逃过了这份差事,心情轻松地跟韩冈道:“不知道郭仲通敢不敢受这份礼。”

“他有什么不敢的?”韩冈道,向皇后那边应该没有特别的想法,如果当真想将郭逵给架起来,尽可以遣宰相去迎接,绝不会只用一个章惇,“又不是当不起。而且是太上皇后旨意,当然可以接受下来。倒是吕惠卿回来,按照礼数,又是该谁去出迎?”

“韩子华不可能去,不过绝少不了蔡持正。还有玉昆你,肯定也脱不了身。”

“当然脱不了身,谁让是下属呢?该尽的人事,还是要尽一尽。”韩冈笑道:“宣徽院虽然是南北使并称,但南院使的地位还是在北院使之上,就是押记、盖印,两使皆在京中的时候,都是盖的南使之印。”

“幸好吕吉甫回不来……”

苏颂向厅外看了一下,宣徽院没有正经事务可做,占地比起枢密院要小许多,吕惠卿要是回来了,刚刚搬过来的《本草纲目》编修局就必须要搬走了。

“回来倒好了,宣徽院的事也可以推到他身上。”

苏颂笑了一声,却也不回韩冈的话。

见苏颂的反应,韩冈也只能摇头。他不希望吕惠卿回来,这件事人尽皆知,看来掩饰也没用。如果吕惠卿回来只是跟蔡确争位子,韩冈真的不介意,但吕惠卿一回来,少不得会在新学上发力,这就让他心里不舒服了。

“火炮什么时候能好?”过了片刻,苏颂又问道。

“快了,前两天模范已经做好了,明天后天就该浇铸。不过铸好只是开始,要实验的地方太多。毕竟是新东西,要改进的地方很多。使用上,也得有一套规程出来。”

“前日听子厚说了,这件事是打算让令表兄来做?”

韩冈点点头,“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京了。”

枢密院的调令才发出去,送到李信手上还要时间,再等他回来,又不知道有多少时间过去了。

在战争结束后,李信这个败将第一时间被召回京城,功过相抵之后,被晾在了审官西院。不过韩冈硬是回京,半道上就受到了弹劾,连同李信一起遭殃。向皇后见状,直接让审官西院将李信调去了荆南,免得成为池鱼。

之前韩冈和章惇就商议过,要将李信调回来,安排他去负责火炮实验,以及火器局的保护工作。

火炮毕竟是金属所铸,其使用和保养,并不比竹木角筋所制的弓弩要复杂,更比床子弩、霹雳砲要简单得多。但过去使用床子弩,很少穷究细节,而霹雳砲,更是随造随用。

但火炮由于使用的是爆炸性的火药,保养保存不好,危险性比床子弩大得太多。而且精锐的炮兵是技术兵种,为了能将火炮的威力尽情释放出来,韩冈觉得至少要编订出一套合用的炮兵手册。

这是李信的任务。等到他在这件事上能够圆满完成,之后他就能在军中居于优势地位了。尽管有韩冈的缘故,使得他无缘三衙,甚至横班,但他在火器上的资历,随着时间的过去、火器的普及,就会越来越重要起来。

“应该也快了,用的是马递啊。”苏颂感慨着,“现在朝廷发文,除了邸报以外,几乎都不用步递了。”

“不打仗哪能来这些好处?”韩冈笑着道。当年苏颂也曾反对过用兵于外。

“是不打胜仗。”苏颂更正道。

这些年轻人,是没经历过当年被西夏、辽国两头欺压的局面,更不知道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连续惨败之后,京城中哀鸿遍野的惨状,当然不知道朝臣们那时候对贸然用兵的顾忌,那不仅仅是新旧党争的问题。

苏颂心情有些郁闷,不再说闲话了,低头看他手中的文稿。

这个《本草纲目》编修局一直在运作中,就是韩冈在外地的时候,也没有停下来过。但韩冈制定的分类标准太过独树一帜,编修局中的成员整理起各色药材来十分吃力。

倒是准备附在药典最后的上千药方,却都整理得差不多了。看情况,在《本草纲目》编成之前,新版本的《太医局方》要先出来了。

苏颂正在审定的就是这总计三卷的药方集,这是第二遍校订,等三校完毕,就可以付梓去印刷了。

不过这一版的药方集与过去的书本都不一样,是加了标点。而且不是常见的在句末字的外侧加个点作为标识的那种标点,而是有逗号、冒号、句号、引号这样初成体系的标点符号。

在韩冈的主持下,过去几年,厚生司和太医局所出版的有关医疗护理方面的著作,全都在句末加了句点。以防错认,伤人害命。韩冈正是用这个理由,让赵顼同意了他的做法。甚至之后还慢慢地加入了逗号、句号和问号的区别,使得更加不易错认。

等到这两年,就连两家报社,也在报纸上采用了句点逗点来标识句读。他们的报纸是用来给百姓看的,不是为难百姓的,明白了这一点,没人会与钱过不去。

但完整的标点符号体系,韩冈从来没有公开拿出来使用过。不过苏颂看得很习惯,此前的三期《自然》,全都主动加入了标点符号一起印刷。

韩冈这是希望能够通过潜移默化,改变几千年来的传统,免掉日后学生学习句读的苦恼。

这跟简化字一样,都是普及教育的第一步。这不仅仅是加个标点,少写几笔的问题。更是文字书写正规化的一部分。只有有了简单易懂的通用规则,才方便文化对普罗大众的普及。文字规范后,认识五百个字,就能连蒙带猜地看懂报纸,能认识一千五百字,日常运用就不会有问题了。

而不能像甲骨文那样,一个字出现在这里是一种意思,出现在那里又是另一种意思。或是看着字形颠倒的两个字,其实却是一个字。这样的情况,殷墟出土的甲骨和器皿上很常见。

最典型的就是那一具巨型的青铜大方鼎,上面的字铭,看着应该是司,但以金石闻名于世的吕大临却硬说是后。反正这件事在士林中没争出结果来,韩冈也不理会这点事。

现在民间通行的俗体字,有很多跟后世的简化字相同,但也有很多不正规和不一样的地方。如果能够打着俗体字的名义,以后世规范过的简化字为核心编订字典,韩冈对未来的计划会更容易成功。

要知道,如今书籍的价格太贵了,而报纸的发行量之所以不能再扩大,也是因为印刷上的问题。只有简化字,才能更进一步的缩小字号,才能在同样大小的纸张上印出更多的字来。而且使用正规化的标点之后,一页书上能印出的文字会少上许多,不将字号缩小,所有的书籍都要加厚许多。

此外由于文字上的因素,使得校订是个苦活,福建版的书籍比不上国子监版或是京城版,就是校订上省了太多功夫。但这样也让福建版图书的价格降了下来。福建一路,每一科的进士数量都远远超过其他各路,甚至京城都比不上,这其中,以粗制滥造闻名的福建版图书也有很大的功劳。

但如果能换做是简化字,校订上就要省去大半的人工。书籍的价格就会大大降低,让更多的人能够买书读书。

吃饱喝足的老爷,想玩玩古董珍玩很正常,但苦哈哈的穷人呢?先填饱肚子再说!更何况,没有古董珍玩,那又不会死人,吃不饱饭才会。

不过这件事,韩冈暂时还没打算着手去做,只是让横渠书院那边进行前期准备。苏昞虽然有些意见,但在韩冈的坚持下,还是点头答应了下来。

韩冈现在就是在等待时机,将他的计划一点点地给抛出来。

第四十三章 竹纸知何物(下)第二章 一物万家欢(上)第二十七章 舒心放意行所愿(中)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剑履(四)第二十三章 铁骑连声压金鼓(四)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剑履(一)第二百七十一章 长风(八)第八章 朔吹号寒欲争锋(二)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三十八)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二)第九十三章 尘嚣(二十四)第三十四章 雨泽何日及(三)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三十五)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无须虑(一)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十三)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十四)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十八)第二章 凡物偏能动世情(五)第一百一十二章 密云(上)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贲(三)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二十二)第四十三章 修陈固列秋不远(八)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五)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八)第二十四章 缭垣斜压紫云低(十六)第二百八十二章 微澜(下)第一十二章 兵蹙何能祓鬼傩(下)第八章 战鼓尤酣忽已终(下)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二十五)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五)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六十六)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三十三)第二十四章 南国万里亦诛除(二)第四十六章 了无旧客伴清谈(四)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四)第四十八章 浮云蔽日光(上)第一百三十一章 梳理(一)第二章 凡物偏能动世情(三)第六章 千军齐发如奔洪(中)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一)第四十七章 百战功成朝天阙(下)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节早(三)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一)第二章 摇红烛影忆平生(上)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七十二)第九章 长戈如林起纷纷(四)第三十四章 骤风(一)第三十六章 可能与世作津梁(一)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十)第二十六章 西山齐云古今长(中)第一百四十一章 梳理(十一)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七)第一十一章 五月鸣蜩闻羌曲(九)第一百五十二章 梳理(二十二)第二章 一物万家欢(上)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十四)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二十一)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三十八)第二十八章 临乱心难齐(九)第四十三章 长风绕城遥相对(上)第一百五十九章 京师(一)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十)第一十九章 庙堂(十)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二)第六章 仲尼不生世无明(下)第三十一章 风火披拂覆坟典(三)第三十一章 离乡难知处(上)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六)第四十六章 易法变制隳藩篱(二)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七)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中)第二十九章 坐感岁时歌慷慨(中)第六十四章 宴火(六)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一)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十)第一十三章 羽檄飞符遥相系(五)第二十四章 南国万里亦诛除(四)第四十三章 庙堂垂衣天宇泰(十)第二十九章 雏龙初成觅花信(下)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二)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九)第四十三章 庙堂垂衣天宇泰(八)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六)第八章 朔吹号寒欲争锋(十)第四十三章 百里河谷田一顷(中)第四章 素意兰心得君怜(下)第三十章 众论何曾一(三)第一百一十章 微雨(十七)第三章 参商稻粱计(上)第一百六十九章 暗潮(四)第三十六章 可能与世作津梁(三)第四十二章 诡谋暗计何曾伤(二)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六)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十六)第二百五十一章 新议(十七)第一十二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八)第三十五章 势颓何来回天力(中)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三)第二章 凡物偏能动世情(五)第四十四章 文庙论文亦堂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