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九)

韩冈正在通向他的宣徽使衙门的路上。

早间散朝之后,他先去了图书馆一趟,看了一下里面的情况。

大体上还是依照他的预案在布置着内部。桌椅板凳都运来了,一排排书架也都找木工打造好了,但要将已经运来的书籍都放上书架,还有几道手续要完成。

除了正常的登记造册、编订纲目之外,还要为每本书贴上书脊标签。

过去市面上印刷的书刊,都没有书脊。封面封底与内页一并用线装订起来,在书背一侧,内页也都暴露在外。如果书卷都是纵向竖排在书架上,从背部根本分辨不清究竟是什么书。

只有最近兴起的郿县版图书是第一个改变装订方法,用一整幅纸张做成封底封面和书脊连起来的外装。而《自然》期刊,也是如此。

但图书馆中,旧书占了绝大多数,国子监等版本的旧图书,只能设法补救,将略硬的黄纸连书脊一起包起,然后写上书名卷数,以及馆中编号。

有了这一层的麻烦,想要早点开启图书馆就没那么容易了。从进度上看,差不多要到明年开春。

仅仅是收藏了几万本图书,这最基础的图书管理上的问题,就这么多麻烦事了。之后运作起来,就更是不知要出多少问题。交给那些不知从何处调拨来的图书管理员负责,更是让人很难放心得下。

但韩冈还是决定尽量放手,完全没有必要将事情都压在自己的身上。这世上失败也能培养人才。馆中藏书都不算珍稀,完全是印刷的量产品,丢了也不可惜。若是能换来图书管理上的进步,这点成本算不了什么。

倒是邮政驿传上的事,现在是他除了气学和西域战事之外,最为关心的一件事了。

这几日路过街巷,总能发现门牌号码的道路越来越多。朝廷对此事重视的结果,就是没有任何人敢于消极怠工。尤其是处理实务的衙役和铺兵,开封府盯得很紧,据说已经开革了十几人了。普通人能有一份养家糊口的俸禄就已经很满意了,最怕的就是出了意外,丢了饭碗,现在督促得如此严格,哪里还敢懈怠。

而在这一过程中,京城宅邸的记录得到了更新,最为详尽的东京城街巷道路的地图,也随之绘制完成。衙门对治下的控制力,显而易见的有了一个明显的提升。

眼见再有几日,京城中的邮递网就要成型,理所当然的将会率先投入使用。

天下州县在邮政上的准备工作至少还要半年,如果能在这半年内,开封府的邮政系统能够卓有成效的运作,那么必然会给之后推广工作带来便利。

只是韩冈还犹豫着,京城的邮政递送,到底是年前开通,还是年后开通。

这个时代,有着类似后世的贺年卡,大户人家对不及造访的亲友,都是派人去递帖子问候,而大户人家亲友之众,要送帖子的地方,数目上百也不足为奇。一旦邮政递送选择在年前开通,就会面临数以十万计的贺卡业务。到时候,不只是手忙脚乱的问题了。但若是能顺利地度过去,反对邮递业务的声音不说不复存在,也必然是微不足道了。

这件事,韩冈一时难以决断,先姑且放在一边。实在不行,他还觉得稳妥起见比较好,拖到年后再说。

而另一桩借助邮政布局的新生事物,却已经很明确的要赶在年前开始运营。

在韩冈的暗中鼓动下,两家报社正在酝酿订报服务。并不打算借用邮递送报,而是专门派人将新鲜出炉的报纸递送到府上。

之前快报的发售,除了固定的摊位卖报,也有走街串巷的卖报人。就像是挑着担子的货郎,从一条街走到另一条街,直接登门发卖。常年买报的客户名单,掌握在这些买报人的手中,报社插手不得。现在有了门牌号码,报社也就能够方便的掌握住客户名单的控制权。

虽然说订一年份的报纸,一下子要付出不菲的钱钞。但一方面两家报社都决定在订阅的报刊中增加广告内页的数量,平均下来单价降低了不少,另一方面京城富户不在少数,韩冈前日听顺丰行在京城的大掌事何矩说过,愿意且已经付钱的都有上千家了,而且每天都在增加。

不过两家报社打算雇佣的送报人都是童工,也就是学徒。按这个时代的习俗,就是包吃穿,但没工钱,只有过年过节的时候发些红利。对此韩冈就有一些意见,托何矩转达给报社。

在韩冈看来,做工归做工,闲暇时,可以让他们认些字,学些算术。单纯送报的话,也就半天的时间,剩下的时间不应该浪费掉。都是才十一二岁的小孩子,如果有可能的话,还是希望他们能多读一点书,日后的道路也能更宽广一些。

只是昨天才提起过,还不知道那边的回音——韩冈不愿意在表面上显得与两家报社走得过近,所以何矩就成了居中联络的关键人物。但何矩的身份也有些不方便,所以上门的次数也不多,一个月也不定有一次,就是派下人传信,也不是太频繁。

回到宣徽院,却发现铸币局和火器局的人都来了。

火器局那边,火炮倒是又铸出了几门,轻重都有,已经搬出去给李信使用。一门六寸口径的城防炮,也在准备浇铸,不出意外,数日内就有结果。但火药精制依然没有成果,炮架现在也没有解决炮口角度调整的问题。方兴过来,仅是日常汇报。

韩冈对此倒是有耐心,一两年时间还是等得起,三五年也不是不行。不过他不可能明着说出来,而是吩咐方兴继续试验。

而铸币局的谭运就紧张了,再有两天便是冬至,当日明堂祭礼之后,百官三军的恩赏就要使用元祐新钱。按照之前的规划,这些赏赐,一半将是一文铁钱,而当十钱与折五钱又各是一半的一半。

铸币局辖下的各钱监如今正在全力运作,已经铸好的各色钱币,总计有四百万贯之多。而物料和人工加起来的成本,只有一半不到。越是大额,成本所占的比例就越低。究竟能不能让百姓认同钱币上的面值,可就得看这次的发行情况了。

韩冈安抚了几句,真有问题,也是他的责任,用不着铸币局去背。而且他又向朝廷请了诏命,新币发行三年之内,天下税赋,将是新钱一半,旧钱一半,新钱之中,铁钱和青铜、黄铜钱,则是按照发行的比例,分别是一半和两个四分之一。到了三年后,朝廷税赋将只收新钱,旧钱允许在市面上流通。六年后,市面上也将禁止流通旧钱。

天下流通的钱币至少一万万贯,若是尽数换成新钱,光是钱息就有五千万,这等于就是平添了一年的税入了。

这个数字,韩冈并没有明白地说出来,仅仅在预定中的第一届新钱的铸币计划完成之后,在奏章中写明了物料花费。人工成本则三司那边能看到。将几个数据总结起来,就能知道钱息的收入。宰辅们能够设法了解到。太上皇后得到提醒,也能知道这一点。但下面就很难了解其中的细节,传出去的消息也是荒诞不经。

如此就不用担心机密泄露,以至于造成百姓的对新钱的疑虑。

不过这也是韩冈太过小心,以他当初一句话,就稳定了旧式折五钱的名望,他亲自主持铸造出来的新钱,尽管还没有发行,在民间就已经有了很高的认同度。只要铸造的质量不下降,官府又摆明态度以新钱收税,再多的流言也撼动不了新钱的地位。

得到韩冈亲口保证,谭运也就安心下来。这个道理他也明白,只是事关自己的前途,很难做到客观和自然。

火器局和铸币局的日常汇报结束后,方兴告辞,谭运却留了下来:“宣徽,还有一件事。”

“什么事?你说。”

“贺铸最近正在京内四处走动,据说想要复职。还有说他到处说宣徽妒贤嫉能,才给他一个下等。”

“这你就别操心了。”韩冈不悦地说道,他还以为有什么重要的事,原来是已经离任的官员,而且还是没来由的谣传,“衙门能管着不适任的官员,但还能管着他交友?至于他到处说的什么话,你是当面听他说的吗?”

谭运腰弯得更低了,“小人也只是有所耳闻。听说连苏舍人都跟他走得近了,小人恐怕他不利于宣徽。”

今年考课已经结束,对不适任的臣子的处断全都下来了。

其中贺铸的考评是局中最差的下中。主管武班小使臣的三班院,在征询了韩冈的意见后,对贺铸做出了降一官,清出铸币局的判罚。

这本是很正常的人事处理,不过贺铸毕竟有些文名,文采也不差,士林中颇有几个为他叫屈的,一时间倒让他的名气比往日大了许多。

韩冈早就听说了,一帮人拿着贺铸的诗文在士林中为他奔走鼓吹。只是附和的声音并不大,谁让将贺铸清除出去的是韩冈主管的铸币局?当今官场,有几个不畏惧韩冈刚烈狠愎的性格?

不过如果有的话,性格粗率的苏轼应算是其中一个了。

“那也不是你该操心的。”韩冈寒着脸,“将差事办好,自有你的好处。其余……莫问!”

第二百二十六章 变故(二十三)第四十三章 庙堂垂衣天宇泰(十七)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一)第三百一十四章 权相(下)第二百八十八章 点画(中)第一百四十四章 梳理(十四)第二十四章 夜雨更觉春风酣(下)第三百二十五章 反击(中)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十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后顾(中)第三十七章 朱台相望京关道(七)第二百六十四章 长风(一)第五章 冥冥冬云幸开霁(七)第二百五十八章 新议(二十四)第一百四十二章 梳理(十二)第三十九章 遥观方城青霞举(十)第三十八章 岂与群蚁争毫芒(二)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六)第四章 秋来暮色寒(下)第一百一十八章 夜火(中)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七)第四十章 岁物皆新期时英(二)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四三)第一章 庙堂纷纷策平戎(十一)第三十三章 为日觅月议乾坤(二)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七)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十五)第八章 太平调声传烽烟(一)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十三)第四十四章 文庙论文亦堂皇(一)第三十一章 战鼓将擂缘败至(二)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四)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二十八)第二十三章 谁言金疮必枉死(上)第七十九章 尘嚣(十)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十九)第三十四章 雨泽何日及(一)第二十八章 虚实(八)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五)第一十一章 五月鸣蜩闻羌曲(九)第七章 烟霞随步正登览(三)第五十四章 南北(十四)第三章 时移机转关百虑(十)第九章 鼙鼓声喧贯中国(四)第三十三章 为日觅月议乾坤(八)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十七)第六章 流水(下)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二)第一章 庙堂纷纷策平戎(一)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八)第九章 鼙鼓声喧贯中国(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三)第四十七章 岂意繁华滋劫火(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消息(下)第二十八章 临乱心难齐(九)第一百一十七章 夜火(上)第四十章 岁物皆新期时英(二)第三十一章 风火披拂覆坟典(一)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十一)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三)第一十四章 辘辘尘道犯胡兵(中)第三章 时移机转关百虑(十一)第二十章 千山红遍好凭栏(上)第一百七十三章 暗潮(八)第二百四十三章 新议(九)第二十五章 闲来居乡里(四)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节早(二)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四)第一十八章 向来问道渺多岐(四)第四十七章 气接瑶台骖帝御(下)第一十四章 卧薪三载终逢春(下)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十八)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十一)第三十四章 雨泽何日及(四)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十三)第二十八章 夜钟初闻已生潮(五)第一章 庙堂纷纷策平戎(十一)第二百八十三章 兴波(上)第二十二章 瞒天过海暗遣兵(九)第一十二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四)第一十六章 山入四荒更郁苍(上)第二百零一章 火箭(九)第一十八章 诸士孰为佳(中)第三十四章 道近途远治乱根(上)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四)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二)第三百一十九章 无妄(中)第一百二十九章 后顾(中)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五)第二十五章 晚来萧萧雨兼风(下)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五)第四十章 帝乡尘云迷(六)第三章 岂得圣手扶炎宋(中)第四十八章 斯人远去道且长(二)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十四)第三十六章 可能与世作津梁(二)第一章 纵谈犹说旧升平(三)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二八)第四十三章 修陈固列秋不远(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