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天孙渐隐近黄昏(下)

与韩冈一番深谈,从相府出来,冯从义带着从人一路向南。

车轮辘辘,经过州桥离开内城,然后继续向南行去。

当街边穿着宽袍大袖的年轻人多起来的时候,就知道国子监就在前面了。

一道斑驳的白色围墙,上覆青瓦,这就是大宋的最高学府。里面有超过两千名学子求学其中。

其中大部分,这辈子都无望金榜题名的一天。不过依然一个个趾高气昂,自觉可以慢公卿、傲王侯,就在街边小店中指点江山。

冯从义没有在里面上过一天学,但他手下的人与国子监生多有往来。这些年来,冯从义看过不知多少密报,秘密评价过不知多少士子。国子监中,真正可以入他之眼的杰出人才,一只手就数完了。

幸好不用看见这座国子监太久了。

接近南薰门,人流越发的汹涌,路上的车辆越来越多。一名巡卒,站在大街中央,看见有人违反行路规则,就上前呵斥。

出了外城不远,前面的道路两分,一向前,一向左,皆是宽达百步。

继续向前,是开封车站。京城前往天南地北的旅客,如今大多从此处出发。

左侧是前往青城行宫的道路,那里也是祭天的圜丘所在。

在其附近,是国子监新址。如今上千名大工小工正干得热火朝天,到了明年就能入住了。

到那时候,国子监的旧址上,将会修起一座大体育场,专门用来进行各项赛事。不论是蹴鞠,还是赛马,又或是射箭、相扑,甚至观兵,都可以在这片场地上进行。

当初国子监外迁,通过得很顺利。但在原址作何改建,则争论了很久,期间还几经反复。最后才变成了大体育场。

韩冈一直都鼓励全民强身健体,士人更要文武皆能。上古士人为诸侯臣,四方皆敌,入则需临民,出则需治军,文武不能偏废。诗词歌赋,仅是六艺之一,却在隋唐之后,因以诗赋取士,而变得凌迫所有学问。

韩冈最是想改变这股风气,让士林之中,在邀风赏月之余,也知道金戈铁马的好处。

但在国子监旧址上修建大体育场的建议,据冯从义所知,却不是韩冈的意见。而是蹴鞠、赛马两大总社,分头说服了诸多议政重臣,又通过报纸操纵舆论,最后在朝会上顺利通过了。

整个过程中,两位宰相都没有干涉太多。韩冈对此甚至抱着喜闻乐见的态度。

待两年后,便有一座能坐下三万多观众的巨型建筑矗立在开封城南。也难怪蹴鞠、赛马两家死对头会在此通力合作,仅仅是三万张门票,就足以让他们把杀父之仇都放下了。

不过,冯从义一想到当大体育场中坐满了三万多观众,一旦有人在其中闹事,引起了慌乱,那可不是三五条人命就能收场的。

不论是在京师,还是在陇西,冯从义都亲眼见识过,赛场旁的观众头脑热起来,会变成什么样的混乱场面。

他希望大体育场的四周,能多修几条离开的道路,再将观众席一段段地分割开来,各段不能相通。即使发生了混乱,也只局限在其中某一段,而不会蔓延全场。

但这些顾虑,除了在审定大体育场设计图的时候,他提了一下,在这之后,冯从义就没再对外说了。商人讲究和气生财,一张乌鸦嘴总不会受人喜欢。而且,在他之前,韩冈就提过相同的意见,表兄弟俩的意见恰巧相合,自然就没必要再多说。

不过他的那位表兄,什么事都能未雨绸缪,甚至看起来被动的事,实际上已经做了多少埋伏,真要细想起来,在叹服之外,依然还是叹服。

在刚刚越过青城行宫,离车站还有一段距离的地方,冯从义的马车转向了另一条路。随着前行,路上的车马渐渐稀少起来,路边的行人和商铺却不见减少,这是冯从义外室所居的信乐坊。

开封外城外的厢坊数量并不少,居民也多,商铺同样多。除了夜中不能出入京城,与居住在城门内没有区别。而且现在,随着外廓城和七座堡垒的建立,外城的城门就像内城的城门一样,都开始常年开启,不再禁人夜中出入。所以冯从义就干脆在南薰门外又买了间院子,顺便养了一个外室。

车速慢了下来,冯从义的外室就在前面,隔着车窗,他发现那间惹人恼的磨坊已经不见了。

磨坊与冯从义的外室小院相隔有数十步,中间隔了两户人家。冯从义要买下磨坊,并不是因为太过吵闹,而是打算逐渐蚕食这片位置绝佳的坊市,可不仅仅是为了养一两个外室这么简单。可惜磨坊的东家就是不肯卖。

冯从义知道他的表兄爱惜羽毛,所以也没仗韩冈的势强买强卖,只是让人传了一句话。

到家下车,冯从义的外室迎了上来。

曾经闻名京师的歌伎出身,相貌身段都是极为出色。看见冯从义出外多日终于回来,还没说话眼圈先红了。

对这种手段,冯从义也算见识多了,搂着安抚了两句,让下人搬下礼物,让外室伺候着梳洗更衣,闲下来后,漫不经意地问道:“磨坊搬走了?”

女人贴在冯从义怀里娇声道:“两个月前搬走了,临走时还问老爷什么时候回来,又说请老爷多关照。还是老爷厉害。”

“用他儿子的前途换的。”

虽然就是个开磨坊的,在京城外还有三十几亩田,算是个小地主。但养个儿子,在家读书,都希望儿子能够金榜题名。

让人查清了这一切,冯从义在离开京师前,跟磨坊主只说了一句,“金陵书院,嵩阳书院,令郎可以任选其一。”

冯从义给开出的条件,包括了天下间最有名的三家书院中的两家。能进这两家书院,高中进士的几率立刻就高出了两成,那一位磨坊主就是再倔强,也不愿意为了一点意气,而罔顾自己儿子的前途。

但三大书院中剩下的那一座,冯从义却没拿了出来做价码。唯有横渠书院,是韩冈所看重,里面都是气学种子。冯从义虽然能插手书院中的人事安排,可他也不会为了区区一间房,就随意荐人进入书院读书。他再糊涂,也没有拆自己墙角的道理。

一点小事,换了外室曲意奉承。推杯换盏,被翻红浪,冯从义一夜睡到日上三竿。

醒来梳洗,吃了早饭,刚刚准备出门办事,却见贴身伴当带了一人进来。

冯从义小吃一惊,“钟哥儿,你怎么来了?”

韩钟笑嘻嘻地道,“家里闲着无事,便出来逛逛。”

以冯从义的阅历,如何看不出韩钟是说谎,“坐吧……有什么事?”

韩钟坐下来:“其实也没什么,侄儿只是有件事挂在心上……秀州倭人坊的几家丝厂厂主,昨日爹爹与四叔是怎么说的?”

乍听到韩钟的问题,冯从义有几分惊讶,之前在江南时,他这侄儿对这件事也没关心太多,想了想,说道:“可观其自败。”

“就这些?”韩钟有些不满意,“依爹爹的脾气,应该不会容忍他们得意太久的。”

冯从义皱起眉,深深地盯着韩钟,“……钟哥,是不是有人向你打听了什么?你可要知道轻重。”

“四叔放心,不是别人问。是侄儿昨天问爹爹,爹爹让我自己找答案。”韩钟涎着脸笑道,“可惜侄儿太笨,左思右想想不通,这就过来求四叔你帮帮忙了。”

冯从义安心了。韩钟若是撒谎,回头见了韩冈立刻就能戳穿。笑道,“你爹这件事做得好,你爹娘,把你们这些小子保护得太好了。想当年,你爹十五岁就出门求学,你是十五岁就出门游玩,说是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可以增长见识,现在路走了不少,至于见识涨没涨,当然要考一下。”

“就是这么说啊,所以来求四叔解惑。”

冯从义摇头,“这个忙叔叔可帮不了。你爹既然没说,四叔又怎么能说?”

“四叔,侄儿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也知道该为家里分忧了。但不经历,不领会,一直都懵懵懂懂,就不知该如何做才对。润州、秀州的事,侄儿想不明白,希望能多得一点指点。”韩钟眼神坚定,看着冯从义。

冯从义笑了起来,“既然钟哥儿你这么说了,那四叔也不好再推脱。不过你爹既然考你,直接告诉你就是舞弊了,这可不好。”

“那四叔说怎么办?”

“你就说说,如果你在你爹的位置上,你会怎么做?”

韩钟不假思索,“当然是严查各家工厂。”

“天下工厂工坊众多,查不胜查。家家皆有靠山,你若是强行干涉私家的产业,你爹在士林中的名声可就臭了。”

“孟子有云,虽千万人吾往矣。依爹爹的性子,也不会怕。”

“你爹是打算推广工厂,吸纳无田的人口。工厂新起,弊端必多。若是有人借机攻击工厂,坏了你爹的大计又如何?没有了工厂,再过十年,就有数以百万计的百姓将无田可耕,无食可吃。”

韩钟皱眉说道:“可以移民他乡。”

“移民,又能有多少活下来?三万五万,官府照顾得了,一路上九成九能活下来,十万八万,那就有些勉强了,要是五十万,八十万,不是饿死在路上,就是揭竿而起。”

“但倭人之苦,爹爹不可能不管。”

“倭人非是华夏贵胄,化外野人而已。何况他们在辽人手中,本就是朝不保夕,随时随地都可能性命不保,将他们招到中国来,尽管苦一点,可大部分还是能活下去。一日两顿,每日鸡鸣起床下地,你觉得苦,天下农夫都不觉得苦。每天都要跟开水打交道,中国人觉得苦,但异邦野人却觉得比过去的生活都要好多了。”冯从义很认真地指点着侄儿,“钟哥,你爹的书要细读,要抓住主要矛盾,另外,要学会用全局的眼光看问题。”

韩钟眨着眼,深思起来。

“好了。你只要知道一件事,你爹的决定,事关天下亿万百姓,绝不是轻率而为。”冯从义打断了韩钟的思考,开始往外赶人,“这件事剩下的,就等你哥哥姐姐和表妹成婚之后再想吧。现在,你可没这份闲工夫。”

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二十一)第一十二章 恶客临门不待邀(上)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贲(六)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四)第四十一章 千嶂重隔音信微(下)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七)第二十二章 汉唐旧疆终克复(中)第二十六章 鸿信飞报犹觉迟(七)第一十七章 往来城府志不移(六)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十五)第五章 平蛮克戎指掌上(二)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十七)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十一)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三五)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十二)第三十三章 道远难襄理(中)第五章 冥冥冬云幸开霁(一)第三十四章 雨泽何日及(二)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五)第一十八章 秉烛待旦已忘眠(上)第三十七章 青山声碎觑后影(四)第一十四章 飞度关山望云箔(八)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二三)第四十一章 顺风解缆破晴岚(上)第二十七章 虚实(七)第一百五十一章 梳理(二十一)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七)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二十)第四十四章 闻说纷纷意迟疑(下)第四十八章 梦尽乾坤覆残杯(四)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十一)第二十四章 缭垣斜压紫云低(三)第九章 鼙鼓声喧贯中国(二)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三)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五)第二十二章 瞒天过海暗遣兵(七)第二十八章 夜钟初闻已生潮(四)第三十六章 望河异论希(四)第四十三章 庙堂垂衣天宇泰(四)第一十三章 已入苍梧危堞远(下)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二)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十六)第二十五章 晚来萧萧雨兼风(下)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谁为伸(九)第三十五章 把盏相辞东行去(三)第一百九十八章 火箭(六)第三章 时移机转关百虑(四)第三十七章 长安道左逢奇士(中)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十三)第二十一章 涉川终吉黄龙锁(中)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十四)第一章 纵谈犹说旧升平(二)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八)第四十六章 龙泉新硎试锋芒(四)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十四)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二十七)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二十二)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四十九)第三十一章 离乡难知处(中)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十一)第五章 九州聚铁误错铸(一)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一)第四十四章 南北(四)第三十九章 遥观方城青霞举(二)第二百五十四章 新议(二十)第一百零八章 微雨(十五)第二百八十八章 点画(中)第一十四章 贡院明月皎(下)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难平(三)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八)第五章 冥冥冬云幸开霁(十二)第二百七十章 长风(七)第一十七章 往来城府志不移(七)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十一)第一十八章 弃财从义何需名(上)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十一)第五章 平蛮克戎指掌上(三)第二十七章 片言断积案(中)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二十)第四章 惊云纷纷掠短篷(四)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二十一)第三章 时移机转关百虑(二)第二章 天危欲倾何敬恭(一)第一章 庙堂纷纷策平戎(一)第五十一章 南北(十一)第三章 时移机转关百虑(二)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二)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十六)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十四)第四十七章 不知惶惶何所诱(下)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二十四)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十七)第三十章 众论何曾一(一)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二十四)第二十七章 舒心放意行所愿(中)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三十)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四)第一百五十八章 阻卜(下)第三十四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三)第一百五十一章 梳理(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