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变迁(二)

“冯公,王太尉走了?”

冯从义冲问话的会员点点头,他记不清此人是谁了,只是有些面熟,“刚刚送走。”

“会首,王太尉走了?”

冯从义又点头:“刚刚去车站送走了。”

从冯从义进门,到他抵达的会馆主厅,百来步路,多少人的询问都是有关王中正。

毕竟是从京里退下来的大貂珰,手握兵权多年。众所周知,他是韩冈在宫中的盟友,地位极高,功劳显赫,有定策之勋,若非阉人之身,枢府都不在话下。现在到京兆府养老,自然是受到世人瞩目。

前几日冯从义率一干商会大佬摆开宴席,款待王中正,许多会员没有资格参加宴会,但也是关心的。

不过也仅止于关心。

真正了解王中正西来内情的成员,还是在主厅中。真正有资格与冯从义共议此事的成员,也都会在主厅中。

冯从义走进主厅,巨大的圆桌就在大厅中央。他环目一扫,圆桌旁的每一张座椅上,几乎都已经坐上了人。

有商会成立以来就没有离开过的金家,也有七八年前才进来的种家,但他们都是万余商会成员的代表,还是商会的决策者。

当他们看见冯从义进来,纷纷站起身问好。

冯从义连连拱手回礼,一路走到他在圆桌离门最远的座位上。

雍秦商会的总会馆就在京兆府中,相较于商会的财力和势力,修造于二十年前的会馆,现在已经跟不上商会的发展,显得过于局促。不过商会的成员们都没有将总会馆扩建的打算。

商人这个群体,千多年来一直都是被打压的对象,一向是秉持着闷声发大财的想法。即使雍秦商会的势力庞大,其中又不乏贵人,但绝大多数高层成员依然保持着低调。

如今并非是大会期,不过大部分理事都从全国各地赶回了京兆府。

“王太尉已经走了?”

当冯从义坐下,旁边副会首探头过来,问了一句同样的问题。

“刚送走,说是要趁还有力气走动,把关中宁夏陇右甘凉都绕一圈。”冯从义点点头,依然心平气和地回答,而且还多说了几句。

副会首啧啧赞道,“此老可当真有闲情逸致。”

冯从义道:“好歹苦了几十年,临老了,出外走走,也不算过分。”

副会首直摇头,脸上的表情,就像一个饿了三天的乞丐,看到一位身前摆了满桌子菜,却在叫着没处下筷子的富人。

“两镇节度还叫苦,天下还有几个不苦的人?!”

“还是苦的。”坐在这位副会首左手边,是另一位副会首——雍秦商会中,总共有十七位副会首,三位名誉会首,这一位在副会首中排在第三——他露出神秘的诡笑,“想想这两镇节度,是拿什么换来了。”

“换?”第一副会首先是一愣。

第三副会首笑问:“不苦吗?”

第一副会首苦笑着点头,“是苦,是苦。”

第三副会首见其点头,得意一笑,还想再说些什么,却见冯从义轻轻敲了敲桌子,哒哒两声,他立刻就收起了笑容,正经起来。

“留点口德吧,他是我们这边的人。”冯从义叹了一声,暗自摇了摇头。

不管做了多少,阉人的身份,总很难得到真正的尊重。即使冯从义,在与王中正来往的过程中,也是觉得有些别扭。真不知道他的兄长是怎么才能让王中正对他心服口服。

王中正在京里就听韩冈的话,致仕出京后,依然是听了韩冈的建议,准备在陕西多走走,多看看了。完全待不住,在京兆府歇了几天后,就说要趁还能走动时多看一看关西的风土民情。

按他的说法,打算旅游的不仅仅是在关中,还要去陇右,不过这要到几个月后了。

王中正自己规划的旅游线路,他离开长安京兆府后,就要先去延州,从当年的罗兀城那条路,一路走到银夏之地,然后再前往兴灵。自兴灵往兰州有一条铁路,就在黄河北岸,刚刚修起不久,而且铁路总局正准备设计建造一座在兰州跨越黄河的铁路桥,以便那条路能直接接入兰州城旁的另一条线路——不过这要好些年后了。

到了兰州之后,如身体条件允许的话,王中正还会往河西走廊走一回,看看老朋友。冯从义从他那里听来,说是“玉门关外的风景,只在诗书中读来,却一直无缘一见”,王中正当年甘凉路也走过了,不过到了肃州就回头了,没有继续向西往瓜州、沙州去,当然也没有去游览过古玉门关。

等他从甘凉路回来,将会由兰州走青唐线,经过陇西返回关中。

这一趟,就算是全程走马观花,也要两个月之久。走得慢些,在路上就得停下来歇一个冬天,等回京兆府时,说不定就要明年夏天了。

冯从义对此很担心,这一趟西北游,莫说年岁如王中正这样的老人,普通人在路途上奔波两个月,也会大感吃不消。

但王中正坚持要去,冯从义也只能依从他的决定。背后派人一路飞马传信,将王中正要经过的州县全都通知到,让他们好生准备。

一想到王中正要一口气走上几千里,冯从义就想叹气,好生在京兆府休养该多好,就是要走动,也没必要走那么远。

“听说会首把子午镇外的一座庄子送给了王太尉。”又有人问道。

王中正在京兆府有一座宅院,乃是出京前面时太后所赐。冯从义又送了他近终南山的一处田庄。

那座田庄在京兆府中名气还挺大,望山临水,风景绝佳。又有上田十余顷,沟渠密布、水车风车林立,每年的出产绝非小数,是韩家在京兆府最好的产业之一。但冯从义随手就送出去了。

真要说起来,这手笔并不算小了,但雍秦商会的资深会员都能拿得出来。不过商人们对外付出好处,没有利润拿回来那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商人,可是现在没几个能想明白,冯从义如此大方是准备拿回些什么。

而冯从义只是想让他兄长满意罢了。

每隔两三天就要互通一次信件,冯从义很了解他的兄长对王中正的态度,只是酬赏功劳,一座田庄还嫌太简薄了。

当最后一个人走进厅中,四十七人坐满了圆桌旁的所有座位,冯从义随即就开始了今天的会议。

“想必在座的每一位都还记得,家兄当年许下的诺言。”在座的所有人都知道了会议的主题,其中有三分之一得到了冯从义的事先通报,保证能够维持住会议能如愿达成协议,所以冯从义没有多做寒暄,几句闲话过后,便直奔主题,“但是,有很多人都觉得家兄最终还是会设法留在朝堂上。所以我就直接说了,家兄从来不会食言而肥,更不打算用其他手段留在朝中。他并不打算愚弄世人,所以家兄他会在明年的大议会会期前,辞去相位。”

会议厅中立刻就沸腾了。冯从义的话就像比烧红的铁块直接丢进水缸里一样,一下就把众人心中的忧虑和疑惑给引爆开来。

“但是……如果你们了解过家兄的为人,就应该……”

一直以来,韩冈辞相的事看起来都是在说笑。以韩冈的年纪,三五十年的宰相不做吗?但谁能想到,这件事韩冈一直记在心里,而且在无人催促的情况下,主动要求离开。

这不可能不引起与会者的恐慌。

韩冈是雍秦商会最大同时也是最硬的后台,如果没有他高瞻远瞩的指点,如果没有他以自身的声望集合各家豪门投入商会,如果没有他在官场上方方面面的照顾,雍秦商会绝对发展不到今日的地步。反过来,雍秦商会在各方面都对韩冈和他的派系,竭尽一切地给予了巨量的支持,这使得韩冈能够维持住他手下的那张网。

一旦韩冈辞位,被安排到其他地方任职,京师里面做主的就是章惇了。那时候,不仅仅是京师,京外各路都会听从章惇的吩咐,甚至作为韩冈自留地的关西,都难以抵抗宰相的命令。

因而冯从义在这些资深会员、商会理事的脸上,看到了不满,甚至还有愤怒。韩冈的辞相,甚至可以说是对他们的背叛。

“相公退下来后打算做什么?”

“还会留在京师吗?”

“是不是要回关西?”

七嘴八舌的询问,差点就将冯从义给淹没。

“收一收这些不知所谓的问题。”一名副会首上来驳回了之前所有的疑问。他坚定地问着,“相公现在打算做什么?”

此问一处,一切噪杂都消失了,韩刚打算做什么,这是所有人都想问的问题之一。

而另一个问题,“相公辞位,商会该怎办?”

当韩冈辞位之后,押注在章惇身上的当不在少数,即使是铁杆的反都堂派,也是会投效章惇。只要他们能够撺掇章惇对关西下手,韩冈也只能反击,两人就此反目成仇,旧党的出头空间终于就要来了。

即便没有旧党,韩冈这一系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这不能不让人感到忧心忡忡。

冯从义在议论声中抬起手,“且少安毋躁。让从义给各位好好分说分说。”

第四十五章 儒生合在贤能举(下)第一十四章 飞度关山望云箔(一)第三十章 众论何曾一(二)第一十九章 此际风生翻离坎(中)第一十八章 弃财从义何需名(上)第四十六章 正言意堂堂(上)第三十九章 苦心难成事(上)第四十五章 儒生合在贤能举(中)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二八)第一章 纵谈犹说旧升平(十三)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十)第三百一十一章 伪帝(下)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一)第四十四章 一言镇关月燎辉(中)第三十九章 太一宫深斜阳落(四)第四十二章 壮心全向笔端含(上)第二十二章 瞒天过海暗遣兵(七)第二十二章 瞒天过海暗遣兵(三)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一)第四十二章 诡谋暗计何曾伤(三)第一十六章 山入四荒更郁苍(上)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十九)第二十一章 飞逐驰马人所共(中)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十七)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谁为伸(二)第一百四十六章 梳理(十六)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十七)第七章 烟霞随步正登览(六)第一十九章 庙堂(十)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六十七)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二)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温春常早(一)第一百二十四章 扑朔(下)第七十八章 尘嚣(九)第三十二章 忧勤自惕砺(下)第二十七章 京师望远只千里(八)第八十一章 尘嚣(十二)第二百四十二章 新议(八)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七)第二十六章 虚实(六)第二十九章 百虑救灾伤(三)第二十四章 缭垣斜压紫云低(七)第四十三章 亲屈天人九重问(中)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八)第四十一章 礼天祈民康(一)第二百一十四章 变故(十一)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谁为伸(五)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岁期行旅(七)第一百二十二章 扑朔(上)第三章 时移机转关百虑(九)第五章 流水(中)第四十五章 樊楼春色难留意(三)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六)第二十四章 携眷西返家(下)第一十七章 籍籍人言何所图(下)第三十章 众论何曾一(六)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十五)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岁期行旅(六)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二)第八章 朔吹号寒欲争锋(三)第二十八章 夜钟初闻已生潮(一)第一十五章 庙堂(六)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剑履(十二)第二十八章 临乱心难齐(二)第三十七章 朱台相望京关道(六)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二十四)第七章 苍原军锋薄战垒(二)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十八)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十二)第三十一章 离乡难知处(上)第四十六章 易法变制隳藩篱(二)第四十六章 南北(六)第二十二章 明道华觜崖(二)第四十八章 一揖而别独骑归(下)第四十一章 礼天祈民康(二)第三十五章 重峦千障望余雪(六)第六章 千军齐发如奔洪(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火箭(一)第三十章 众论何曾一(七)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七)第一百八十二章 变迁(九)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八)第二章 摇红烛影忆平生(下)第三十四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十)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一)第二百五十一章 新议(十七)第四十一章 顺风解缆破晴岚(下)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五)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二八)第二百四十五章 新议(十一)第三十一章 风火披拂覆坟典(八)第四十五章 从容行酒御万众(四)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闲人自忙(十一)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剑履(十)第一百四十二章 梳理(十二)第二十六章 鸿信飞报犹觉迟(三)第四十一章 诽诽谏垣鸣禁闱(中)第三十八章 天孙渐隐近黄昏(上)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二)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