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上)

“已是百战功成,想不到还是缘悭一面。”赵顼抬手推开当面的数支柳条,“朕是皇帝,可想见一次臣子却是这么难。好个韩冈,为个解试,竟然连上京诣阙的机会都推了。面承清光难道还比不过一个贡生资格?”

王韶心中一惊,抬头向前望了一眼,倒是没在天子的侧脸上看到有何不快的神情。

御苑之中草木森森,冠盖如伞,遮挡了午后的艳阳。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虽非江南,但一道白玉栏杆围起了数亩的小湖,莲叶覆盖了半个湖面,清风徐徐,碧绿的荷叶竟也波浪起伏起来。

君臣二人行走在清风之中,赵顼继续说着:“说起朕自登基以来,自问可算是勤政。没有见过一面的朝官,除了广南两路的几个知州以外,也就韩冈一人了。”

“韩冈为人刚直,不愿受非分之赏。”

“他的脾性,朕也知道。”赵顼点了点头,道:“横山纵胜,亦不愿居功受赏。当着宰相的面如此说话,世间当真没有几个。拯危阻敌,孤身平叛,这样的功劳都放下了,更是只有一人。”

“也有小人说韩冈如此是沽名钓誉。”

“那就多给朕几个同样沽名钓誉的……朕手边正缺这样的人呢。”赵顼笑笑,带着王韶走到了一座小桥上,手扶栏杆,“朕虽是看重韩冈,不过若他与卿家一同上京,朕最多也只能给他一个参加礼部试的资格。非是朕吝啬,实是韩冈功绩虽著,可文名不彰。一个进士出身虽不算多重,但也不便赐于他。惹来议论,更对他日后立于朝中不利。朕可是想着将来要大用他的,若是有了污名,那可就不好办了。”

王韶看着身前消瘦背影,心中一惊。虽然他早知赵顼对韩冈很是看重,但听到这番话,还是心中惊讶不已。但赵顼的话,也是王韶对韩冈的看法:“以韩冈之才,一榜进士当是易如反掌。如若是诗赋以取士,或许还有待商榷。但论起经义策问,他已是出类拔萃。其人之才,不仅仅是治政用兵。”

“其实若有治政用兵的经济,学问稍逊其实也无妨。就如薛向,他没有一个出身,但还不是做到了一路监司,乃至现在的三司使?熙河所用,在朝中,也多得薛向悉力营办。”赵顼顿了一下,“就是没出身,也是一样能为朝中重臣。”

“但以韩玉昆的年纪和官品,他怎么可能只想着一路之地,三司之职,而不想着身列宰执班中?”王韶暗自想着,却没有说出来。

“还记得王卿五年前献上的平戎策。”赵顼回转身,同时也转过了话题,“‘夏人比年攻青唐,不能克,万一克之,必并兵南向,大掠秦、渭之间,牧马于兰、会,断古渭境,尽服南山生羌,西筑武胜,遣兵时掠洮、河,则陇、蜀诸郡当尽惊扰’。”

想不到赵顼竟然还能记得当年献上的《平戎策》中的内容,但时过境迁,“如今陛下已经不用担心了。”王韶微一躬身,充满骄傲地对赵顼说道。

“乃是卿家之力。”赵顼赞许地点着头,“‘西夏可取。欲取西夏,当先复河湟,则夏人有腹背受敌之忧。’如今木征就擒,董毡亦将降伏。断西贼右臂之势已成,就不知何日才能直捣腹心……”

“陛下……”王韶脸色微变,急忙道:“河州大战虽胜,但如今秦凤仓囤已然一空,熙河也须休养生息数载才能自给自足,实在不是向灵夏用兵的时候。”

“这朕也知道,灭国之战非是等闲。朕也不会急于一时,多少还有几年的准备。”赵顼凭栏而望,落在一瓣残荷上的视线,看着的却是数千里外的金戈铁马,“二十万不成,六十万难道还不行吗?”

战国时西秦灭楚之战。始皇征询老将王翦,若以他为将,灭楚须兵几何。王翦的回答是六十万。这个数字,几乎是秦国的举国之兵。所以始皇,用了另一个只要二十万兵的将领。但用兵不是购物,价廉者中选。楚国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二十万秦军伐楚,便是大败而归。最后还是按照了王翦的要求,动员了整整六十万,方才灭亡了楚国。

因为新法顺利推行的缘故,赵顼对大宋的国力有着足够的信心。国库中的仓储,已经不复赵顼刚刚登基时,让他手脚冰凉的空旷。只要再等几年,就能筹备起足够平灭西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朕今年不过才二十有三,几年时间,还是等得起……届时,也少不了要用到卿家的时候。”

王韶深深一弯腰:“臣当效死。”

“效死就不必了,朕还等着卿家如今次一般,让朕能在紫宸殿上受群臣朝贺呢……”

君臣二人继续在荷塘边漫步。赵顼居前,听着王韶说着些河湟的奇闻轶事,不时还追问着两句。

李舜举这时匆匆而来,神色凝重地向赵顼递上了一份奏报。

赵顼接过来展开一看,神色也变得沉重起来,眉头微蹙,轻声自语:“天下文才十斗,不意今日又少了一斗。”

王韶在后面看不到这份奏报上说的到底是什么,但从赵顼自言自语中,也能猜出个大概。天下文才十斗,能独占八斗的是三国时的曹子建【曹植】。而大宋国运昌盛,文运大兴,才子大家,车载斗量,再无人能独占天下文采大半。而能当得起十一之数的,也就寥寥数人。稍作思量,其人身份便是呼之欲出。

“欧阳九风流顿尽。”王韶心中一叹,不无悲凉。他中进士是在嘉祐二年,也正是欧阳修主考的那一科。若非欧阳修一改当时流行的险怪艰涩的文风,他说不定还中不了那个进士。

“醉翁亭中不见醉翁矣……”赵顼也黯然一叹,将奏报递回给李舜举:“赠故太子少师欧阳修为太子太师,馈赏依宰相制。命太常礼院定其谥号。至于荫补等事,待遗表至,再论!”

……

此时知太常礼院的是由布衣入官的常秩。欧阳修旧时与常秩最善,曾几次三番地举荐于他。虽然后来,因种种事端而疏离。但人去恩仇尽,过去的事,也没必要再提。

常秩坐在公厅之中,太常礼院中的众官坐在下首,听着草拟谥号的太常博士李清臣道:“太师一生,于教化治道为最多。下官按谥法,道德博闻曰文,当谥之以‘文’。”

“文……”以文臣来说,谥号中得了这个字,已经是了不得褒奖了。常秩想了想,问道:“过往谥‘文’者,是为何人?”

李清臣早已命人查过资料,答道:“国朝谥‘文’者,杨亿一人而已。唐时谥‘文’者,则有韩愈、李翱、权德舆、孙狄。”

“韩退之倒也罢了。但杨亿、李翱、权德舆、孙狄之辈,如何比得了欧阳永叔?”

“不当用‘文’字吗?”被人否定,李清臣心头不快,“敢问知院欲谥之何字?”

“永叔为天下文宗,‘文’之一字,当仁不让,不可改易!然永叔平生好谏诤,所谓‘智质有理’,当加一‘献’字,为‘文献’。”

“文献迭犯庙谥,不可用!”李清臣立刻否定道。

“若献字不可用,则加一‘忠’字,为文忠。”常秩似是早有定见,前面被否定掉便立刻提出了另一个方案,“永叔尝参天下政事,曾进言仁宗,乞早日下诏立皇子,使有明名定分,以安人心。及英宗大行,今上即皇帝位。永叔两预定策之谋,有安定社稷之功。又曾和裕内外,周旋于两宫间,迄于英宗之视政。按谥法,‘危身奉上’为忠。”

“且永叔天性正直,心诚洞达。为人明白无所欺隐,不肯曲意顺俗,以自求稳便安好。论列是非曲直,分别贤愚不肖,从不避人之怨诽诅疾。忘身履危,以为朝廷立事。‘廉方公正’为忠,这四个字,永叔也是当得起的。”

“谥者,行之迹也;号者,表之功也。永叔一生,道德博闻,危身奉上,廉方公正,这都是有的。谥永叔为文忠,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常秩是欧阳修旧友,说得又甚为有理,众官点头之余,都看向了李清臣。李清臣起身行礼,“不改于文而加之以忠,议者之尽也。清臣岂敢不从!”

欧阳修一代大家,如今天下文士,多以其为宗。不过他虽为三朝重臣,但一生却从没有站对过一次,最后落得一身谤言,声名丧尽。僻居远州数载,直至今日,才又回到世人的心中。

当教坊司的花魁们,开始唱起“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的时候,王安石也听到太常礼院给欧阳修定下的谥号,为故友长叹之后,也不免黯然,“今日永叔得谥文忠,不知后人如何谥我……”

曾布道:“相公匡扶今上,一扫大宋数世积弊。百年之后,何愁不得美谥?!”

“算了!”王安石洒脱地笑道,“死后万事皆空。授以何谥,那是他人之事。吾辈论事,只在今生!”

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四十)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十四)第三章 时移机转关百虑(十)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十一)第三十五章 历历新事皆旧史(四)第七章 烟霞随步正登览(三)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二十)第三十三章 女儿心思可知否(下)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九)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十九)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十)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三)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十九)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一)第四十三章 亲屈天人九重问(下)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四)第一十六章 三载愿终了(下)第一百三十四章 梳理(四)第二十九章 坐感岁时歌慷慨(下)第一百九十九章 火箭(七)第四十四章 本无全缺又何惭(中)第三十章 狂潮渐起何可施(下)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十七)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三)第一章 坐忘渭水岸(中)第二百六十九章 长风(六)第五章 九州聚铁误错铸(四)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十五)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六)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二十四)第四十六章 易法变制隳藩篱(八)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十六)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十二)第一章 庙堂纷纷策平戎(三)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七十二)第五章 冥冥冬云幸开霁(五)第一章 庙堂纷纷策平戎(六)第五十三章 南北(十三)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二十)第三十五章 历历新事皆旧史(三)第一百六十章 京师(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梳理(一)第四十八章 梦尽乾坤覆残杯(七)第二十五章 阡陌纵横期膏粱(四)第四十章 帝乡尘云迷(四)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五)第二十六章 惶惶寒鸦啄且嚎(中)第三十五章 把盏相辞东行去(二)第三十二章 虚实(十二)第二十八章 夜钟初闻已生潮(二)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节早(五)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六)第二十四章 兵戈虽收战未宁(七)第五十六章 南北(十六)第一十九章 虎狼终至风声起(下)第三百零四章 不悖(八)第四章 岂料虎啸返山陵(一)第一十七章 观婿黄榜下(下)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十)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二)第二十一章 涉川终吉黄龙锁(中)第三十九章 遥观方城青霞举(七)第二十三章 铁骑连声压金鼓(一)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二十)第一十四章 落落词话映浮光(上)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七)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三)第一十六章 千里拒人亦扬名(中)第三十四章 雨泽何日及(三)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无须虑(一)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十一)第二十九章 虚实(九)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五十四)第二百七十六章 长风(十三)第一十六章 绮罗传香度良辰(下)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六)第三十三章 为日觅月议乾坤(十五)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五)第九章 长戈如林起纷纷(一)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三)第四章 惊云纷纷掠短篷(三)第四十三章 庙堂垂衣天宇泰(十六)第八章 太平调声传烽烟(一)第一章 庙堂纷纷策平戎(五)第二十八章 夜钟初闻已生潮(六)第一十七章 观婿黄榜下(上)第一百九十五章 火箭(三)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七)第四十五章 从容行酒御万众(四)第五章 冥冥冬云幸开霁(二)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十七)第二十三章 铁骑连声压金鼓(四)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十六)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十六)第四十八章 辰星惊兆夷王戡(上)第二章 摇红烛影忆平生(上)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二)第七章 苍原军锋薄战垒(三)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十二)第三十七章 朱台相望京关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