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临乱心难齐(一)

十月中。

四五天前的阴云蔽日让满朝上下欣喜不已,但到了前两天的清早,一轮红日再一次升上天空,毫无遮挡地将阳光撒向大地,彻底击碎了天子和群臣们的幻想。接下来的几天,又都是万里无云的好日子。供给东京水源的金水河都落了两尺,京畿一代的旱情就不问可知了。

所以这些天来,赵顼心情不好,王安石也很是烦闷,在崇政殿上的奏对,基本上都是说完公事便就此告退。不过今天有些特别,等王安石这位宰相说完公事后,赵顼竟然有心说起闲话:“王卿,你的女婿在白马县可是一鸣惊人啊!三十年积案,他到任七天竟然就破了。”

王安石已经听说了这个案子。韩冈在白马县安定下来后,就派人回乡将妻儿搬来同住。派回去的亲信,在经过东京城时,顺便稍了封信回来。里面就说了白马县的情况,顺便也将前日刚刚断过的三十年的这桩争坟案说了一遍。

看着信中所说种种,王安石越发地对于韩冈不能帮上自己而感到遗憾。能力那是没话说的,军事、治事都早有明证,而刑名断案竟然也是一样的出色。刚刚到任还不到七日,就解决了一桩三十年的积案。只可惜自己的这个二女婿,千方百计地要将他的老师塞进经义局。不忘本的做法王安石很欣赏,但干扰到自己的策略,那就不能容忍了。

王安石一拱手:“昨日韩冈写信过来,的确提到了此案。说他三问白马县民,人人皆依忠孝而答。一句世间可有哭坟不哀之孝子贤孙,引得万众齐呼,此案便由此而定!可见忠孝之道乃是人心所向,亦是陛下教化之功。”

赵顼就喜欢听这样的话,脸上顿时绽起了笑容。在他得到的消息中,并没有多提百姓的反应,而是详细了描述了韩冈是如何设局让何阗自己跳进来,从文字中赵顼能看得出来,皇城司在白马县的耳目,对韩冈这番断案的手段可以说是心悦臣服。

“以韩冈之才,置其于百里之地。其实算是大材小用了。三十年积案随手便破,虽然让人惊叹,但也是情理之中。就是那个何阗,因一己之私,连讼有司竟达三十年之久。这等刁民,韩冈怎么没有严加处置?!”赵顼不解地问道。在他看来,以大不孝的十恶之罪,直接将何阗处死都是应该的。就算大不孝的罪名勉强些,韩冈又是心好,好歹也是要刺配啊!

“何阗所犯刑条乃是‘诈欺官私取财’之下的‘冒认’一条,依律赃不满贯者免刺,而未得者更是又要减二等。两顷田地虽然价值千贯,但既然是未遂,也就是笞三十而已。这个罪罚,以知县之权,可以恕之。”

王安石是有名的好记性,书房架子上的几千卷藏书,随便抽一本下来,提个头,他就能全篇给背下来。宋刑统中的律例,他也背得滚瓜烂熟,随便就将何阗的罪名、刑罚给举了出来。

看着赵顼还想说些什么,王安石又补充了一句:“何阗也是读书人。”

赵顼听了之后,咕哝一下就不言语了。

对,这就是读书人的好处,就算是干犯律条,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通融。

士林中有骗了同僚几百两金器的状元,有诓骗资助自己考上进士的妓女饮下毒酒的学士,这一干人都被士论所不值,律条也照样是犯了,追究起来,罪名还不轻,但他们一样升官发财,一点事也没有——因为他们是读书人。

即便何阗为两顷祭田,背宗弃祖,连讼三十年,使有司不甚其扰。打上一顿板子给个教训,乃是合乎律法。但法理无外乎人情,何阗是读书人,饶他三十板,不是要照顾他,而是要照顾读书人的脸面,否则怎么能体现朝廷对文士的重视?

而且更重要的,当初支持何阗的基本上都是白马县的士子。要是真的扒光了何阗裤子,露出屁股来打板子,一记记的都是打在之前支持何阗的士子们的脸上。

这又何必呢?

韩冈还要继续治理白马县,那些士子在名义上都是他的学生。韩冈已经通过这一案将他们给慑服,但若是得寸进尺,反而会引起他们的反弹。

这番道理韩冈在信中说得也明白。何阗经此一案,已经声名尽丧,虽生犹死。这对他来说,其实已经是最大的惩罚。说不定过些日子也就死了,根本不用板子来帮人上路。律条不是死的,可以灵活选用,何阗的下场已经足以使人警醒,除了官员受累以外,又没有受害者,就没有必要再多此一举。

又说了几句,王安石从崇政殿中告辞出来。

回到政事堂,儿子王雱正在厅中等着他。

王雱到了中书过来,是要说着经义局中的公事。王安石虽然提举经义局,但他基本上不往经义局去,只能劳烦王雱来禀报。

作为宰相,王安石身上的兼着的差事不少,编纂朝廷政令、律法的编敇局,编写国史的史馆,还有就是编写科举教科书的经义局,这些文事、政事方面的职司,都是要他这个宰相来提举。

不论是法律条令,还是国史,又或是国家教材,都是宰相身上的任务——就如《武经总要》,署名的曾公亮,他当时就是宰相;《太平御览》的主编李昉,当时也是宰相——这是宰相的权力范围,提举之位不会交到别人手上。就跟后世国务院的最高领导,许多时候都会兼着某某领导小组一般——官僚社会,古今如一。

不过王雱说是来禀报经义局中的最新情况,其实也只是借口而已,王安石稍稍问了几句,就放到了一边。父子两人谈论的乃是事关天下的要事,回到家中都讨论不完,要在政事堂中继续。

现在王安石面临的情况很是危急。这并不是政府中事——新党之中,吕惠卿和曾布之间关系依然紧张,可王安石自问还镇得住他们。而诗书礼三经的释义,也差不多快完成了。《诗经》、《尚书》两部,是自己列出大纲,而由王雱、吕惠卿领衔编写,只有《周官》一部,是由王安石自己亲自写的。新法的推行还算安定,政事、军事、财务等方面的变革都是卓有成效。

眼下,会直接影响到王安石官位的问题,还是今年的旱情,以及明年在预料之中的饥荒和蝗灾。

“京畿一带的出苗的情况,下面都报了上来。玉昆写的信中,也说的很清楚了,黄河滩上尽是蝗虫卵,亿万之数,来年就是漫天飞蝗。而白马县的麦田,眼下也只有六成出苗。情况的确很糟。儿子在经义局中,还能听到外面的消息,说是市井中已经开始有人在暗中囤粮了。”王雱脸色沉重,瘦削的双肩似乎都有些支持不住现在的压力,“不知能不能让东南多运一些粮食进京,就算只有十几二十万石,关键时候拿出来,能一举让那一干奸商折光老本。”

王安石的神色与儿子一般沉重。如果灾害继续严重下去,他作为宰相,肯定要负全责。天人感应就是攻击他下台的最有效的武器。尽管在重臣中,相信这一理论的人并会不多,韩琦、富弼、文彦博、吕公著,乃至司马光,都不会信。但并不妨碍他们拿着这个作为武器,来攻击自己。

“两浙从入秋后也少雨,秋粮比往年减了有两成,润州都报了灾情。能保证一百五十万石的额定,两浙转运司已经是竭尽所能。其他几路,情况也不算好,淮南也一样有灾。润州干旱,方才已经奏请官家拨常平司粮三万石,此前报了饥荒的淮南东路的真州、扬州,也各拨三万石,募饥民兴修农田水利。”王安石叹了口气,“而且最近气温骤降,汴河转眼就要封口。就是有再多的粮食也运不过来。”

“不知能不能今冬不闭汴口?”王雱提议着。

“可河冰怎么办?”王安石想摇头,突然又停住。到了冬天。汴河因为河中上冻,就要封住汴口,停止航运,等到来年春时解冻后,才会开启汴河河口,让纲船南北通行。不过若是能利用上这个冬天,京中的情况也许会好转不少。

见到父亲心动,王雱立刻提议:“不如急招景仁【侯叔献】回京来问一问。”

侯叔献在新党中出了名的精擅水利,是新党中的中坚力量,也是王安石处理新法实务的重要助手。

侯叔献从熙宁二年农田水利法和均输法一开始推行,就开始接手灌溉淤田等事,经由他手所淤灌出来的良田,多达万顷之多。原本汴河两岸,因为洪水决堤而造成的两万顷荒废的盐碱地,在他的治理下,也已经恢复了很大一部分。现在他是都水监,管理天下水利。不过因为他又兼着河北水陆转运判官,现在不在京中。

王安石没有多作犹豫,点头首肯,拿起笔墨,便书就了一份堂札,画了押,盖了印信,让书办送了出去。

望着透窗而入的灿烂夕阳,王安石叹道,“希望景仁能早点回来。”

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十)第三十七章 异乡犹牵故园梦(下)第二十七章 京师望远只千里(一)第三十七章 青山声碎觑后影(一)第一十一章 立雪程门外(上)第二十九章 百虑救灾伤(十二)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五十八)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节早(七)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三七)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五)第四章 岂料虎啸返山陵(四)第四十八章 梦尽乾坤覆残杯(五)第二百章 火箭(八)第二百六十一章 新议(二十七)第三十七章 朱台相望京关道(五)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一)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十五)第六十九章 宴火(十一)第二百二十四章 变故(二十一)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二十四)第二十九章 坐感岁时歌慷慨(上)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贲(五)第三十七章 相叹投残笔(下)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十三)第二十四章 缭垣斜压紫云低(七)第一章 庙堂纷纷策平戎(六)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四十)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闲人自忙(八)第四十六章 正言意堂堂(下)第三十四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九)第一十五章 自是功成藏剑履(二)第二十八章 临乱心难齐(二)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四)第二百八十四章 兴波(下)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二)第二十八章 虚实(八)第六章 仲尼不生世无明(上)第二十六章 西山齐云古今长(中)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十)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十四)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二四)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三)第六十八章 宴火(十)第二百六十六章 长风(三)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七)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节早(二)第三十八章 天孙渐隐近黄昏(中)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二十)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二)第五章 九州聚铁误错铸(三)第二十四章 南国万里亦诛除(三)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四十九)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十三)第四十章 何掌纶言奉帝尊(下)第二十五章 闲来居乡里(七)第二十六章 仕宦岂为稻粱谋(中)第三十五章 重峦千障望余雪(二)第二章 凡物偏能动世情(一)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十二)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闲人自忙(一)第二十三章 弭患销祸知何补(二)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二十二)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十五)第四十七章 百战功成朝天阙(上)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三)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五十三)第三十三章 旌旗西指聚虎贲(六)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二十五)第四十五章 从容行酒御万众(七)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十六)第二十四章 兵戈虽收战未宁(一)第二百四十四章 新议(十)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十一)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二十一)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十)第八章 朔吹号寒欲争锋(一)第五章 九州聚铁误错铸(二)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十一)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二十四)第三十四章 骤风(一)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八)第三十二章 江上水平潜波涛(中)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十五)第二十三章 铁骑连声压金鼓(五)第三十四章 道近途远治乱根(下)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六)第二十三章 内外终身事(上)第四十三章 庙堂垂衣天宇泰(二)第二十章 庙堂(十一)第一百零五章 微雨(十二)第三十八章 岂与群蚁争毫芒(三)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十七)第二十章 廷对展玉华(下)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二十六)第二十四章 自有良策救万千(下)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二)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岁期行旅(七)第三十一章 虚实(十一)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三)第四十章 骤风(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