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相叹投残笔(中)

雨后的黄河波涛汹涌,浊流滚滚。

原本只在河床中心地带的河水,此时已经快要漫到大堤前,眼看着就要一波一波地开始冲击着刚刚夯筑好没有多久的黄河大堤。

河中的滔滔洪流,是来自于陕西、京西的秋汛,涛声如雷。滔滔黄河水尽管离着堤面还有半丈多,可比起另一侧的白马县地面,整整要高出了三四丈。如果大堤溃破,堤外的一片土地上,洪流将纵横驰骋,再无地势能阻。

站在大堤向下望久了,普通人少不了就会有些头晕目眩、双脚发软。而韩冈带着一群人走在比寻常官道还要宽阔几分的大堤之上,也是很注意地行在中间,尽量远离河面。此等洪流,如果落水根本就是没有救的。

此时的黄河大堤已经不复几个月来的热闹,放眼望过去,这一段堤岸上冷冷清清,只有韩冈一行三十多人。

就在一个月前,白马县一段的河堤提前完工,高度虽然只增加了三到五尺不等,不过厚度却平均增加了三分之一,并且在几处河道转弯、容易破堤的位置上,不仅仅特别加厚,于大堤内侧,更是增筑了几道用以阻洪、称为月堤的小坝。

宽阔的大堤内部主体还是黄土,不过外层则是用的是石灰、河沙加上黏土混合成的三合土,厚厚地夯筑起来,现在已经坚硬如石,不惧水泡。走在刚刚下过雨的大堤上,木质的靴底夺夺响着,如同踩着石板路上,一点泥浆也没有。

韩冈沿着大堤走了一阵,对这一工程质量很是满意。只要常年不懈的检修,大堤主体保上三五十年应该没问题。

王旁走得累了,停了脚,对着韩冈道:“今天又有一批流民北上返乡。恐怕不等到了冬天,人就都走光了,要筑内堤可是没办法了。”

说是这么说,可王旁脸上的表情与所说的内容完全不同,笑得如释重负。

“自由来去嘛。”韩冈也是很放松的笑了一笑。

流民逐渐北返,回家乡去播种,也就代表着他安抚流民的任务也即将结束,整整一年的辛苦,如今也告一段落。日后要筑内堤,拿钱征召本地民夫也没问题,并不需要今年赶着用流民来完成。

方兴跟着道:“如今洛阳、大名的外堤增筑都没有完工,北岸甚至大部分都没有开工。以眼下的进度,没有个三五年,外堤不能建功,内堤也难动手。”

“不过朝廷难得下了决心,要重新整治河防,即便要耗上多年时间,以亿万计的钱粮,天子当是心甘情愿。”王旁望着滚滚激流,半年多来的用心劳苦,神色中已多了一点深沉和稳重,“若能洪水不再为患,京畿百姓当也是乐意出上一份力。”

“回去还得想想到明年该怎么办吧。”韩冈说道,抬头看看天上乌云密合,又要下雨的样子,便开始往回走,“河北那边虽然能开种了,可还是照样要救上一年的荒。而开封这里,也都是一样。到明年五月收获前,赈济的工作还得继续。”

游醇叹道:“要不是蝗灾,白马县的春麦收成也不至于只能用到年底。”

方兴则道:“幸好雨下得是时候,要不然就只能吃到冬月。”

因为蝗虫的缘故,白马县春麦的收成只有应有的一半。只是有一点算是运气,县中的春麦刚刚收获并晾晒完毕,就开始下雨。如果雨下得早两日,就又会损失一批宝贵的粮食。

王旁道:“整个开封,白马县的情况已经算是最好了。其他诸县,补种的春麦也几乎都没有收成。”

“这些事还是回去再说吧。”韩冈说道。

从上堤的位置下了大堤,韩冈一行人骑上马向着县城去。此时将及傍晚,途经的两座流民营中的炊烟比起前些日子要少了许多,韩冈没有下马进去查看,而是从门前打马而过。

抵达县城时,天色已经黑了,不过雨还未下。

韩冈进了提点司衙门,留守的魏平真便迎了上来。韩冈一边与他说这话,就准备往公厅去,王旁就说道:“二姐就要生了,玉昆你还是多陪陪她。衙门里的事情明天再处置也不迟。一干文牍,我等整理好了就送来给玉昆你看。”

王旁如此说了,方兴、游醇、魏平真纷纷点头应是。

王旖此时已经到了预产期,挺着肚子,随时都有可能分娩。韩冈心里也担心着,不推辞王旁几人的好意,点了点头,“劳烦各位了。”

方兴哈哈笑道:“就要有官做了,累着也甘心。”

魏平真稳重,游醇矜持,但听了方兴的话,都忍不住有了点笑容。

如今可以肯定,因为安置流民之功,韩冈必然要受到嘉奖。而跟着他一路辛苦过来的方兴、魏平真和游醇,韩冈已经将他们的名字都报上去了,不出意外的话都能得一个官身。

做官可要比做幕僚强得多,光是从民籍升到官籍,就能让家人不再受赋役之苦,更别说日后有机会荫及子孙。有几个给人做幕宾的不愿意做官?就是因为做不了官,才给人当幕僚。魏平真和方兴跟着韩冈辛苦受累,就是看好他的前途。而游醇尽管也准备考进士,但他也不介意先得一个官身,这样得到贡生的资格也会容易许多。

至于王旁,因为他早就荫补为官——正九品的太常寺太祝——所以在七月的时候,韩冈为了方便起见,就荐了他入提点司,担任勾当公事一职。天子一开始不同意,说这个职位太过低微,当是以选人出任,而王旁已是京官的身份。不过王安石劝过之后,天子才点头下来。

韩冈回了内院,王旁与魏、方、游三名幕僚一起整理着今天送来的文牍档案。用了半个时辰整理好,王旁就亲自拿着,往后院去找韩冈。

走进书房的时候,韩冈正看着一封书信。听到王旁进来的动静,就抬头道:“沈存中要调回来了。”

“沈存中……是沈括?!”王旁见过沈括,熙宁初年的时候也经常进出家中,只是混在一群小官里,印象已经模糊了。见韩冈提起他,坐下来问道:“他前面在哪里任职?怎么调回来了?”

韩冈笑笑:“熙河路经略司机宜任满回京。他所制的舆图、沙盘,可比我所献上的当年要强多了,天子看起来就准备用他这个长处。”

沈括在熙河路经略司接替的是韩冈的职位,做了两年的机宜文字。在这段时间中,沈括走遍了熙河路六州,绘制了新的地图,并藉此打造了沙盘模型。韩冈亲眼见过,比起他当年主持测绘的路中全图又要精细了数倍,可谓是名不虚传,不愧是千古留名的沈括沈存中。

王旁听着惊讶,韩冈竟然对沈括近乎针对性地重制地图一事毫不在意。但他看了韩冈脸上的微笑,也就登时明白了。就是因为对自己充满自信,韩冈才能毫无芥蒂地夸奖沈括,并承认自己的不足。

“是因为契丹人的事?”王旁问道。

韩冈则反问:“现在还能有什么地方急着要整理舆图的?”

契丹人趁火打劫的盘算已经传遍天下,这一年来,京城里有好几次谣传契丹铁骑已经南下。

多少臣子都为此而上疏,表述自己的看法和意见。韩冈也不例外。他主张强硬回绝。契丹人欲壑难填,若任其予取予求,给了契丹人软弱可欺的感觉,他们只会变本加厉。化外蛮夷,畏威而不怀德,当严词拒绝,并摆出不惜一战的架势,这样才能遏制契丹人的野心。

由于韩冈的态度太过强硬,赵顼曾有让其去河东与契丹人谈判的念头立刻就打消了。最后还是让能耐下性子与契丹人辩论的河东转运使刘庠,以及翰林学士韩缜,继续负责此事,并调了长于地理、文案的沈括,准备让他去与契丹人谈判。

韩冈虽不在朝中,但靠着王雱,得到了消息也是十分及时,也随之松了一口气,他可不想去河东。

不过上书的不仅仅是京城里的朝臣,还有外地的元老重臣:“天子问政元老,不过富彦国却给了一个笑话回来。”

“什么笑话?”王旁问着。

“‘边奏警急,兵粮皆缺,窘于应用。须防四方凶徒,必有观望者,谓国家方事外虞,其力不能制我,遂相啸聚,蜂猬而起,事将奈何?臣愿陛下以宗社为忧,生民为念,纳污含垢,且求安静。’”韩冈读着王雱的信,最后放声大笑,笑声越来越冷,“这算不算叫做内残外忍?”

富弼的奏章第一个送抵京城,上面要天子“纳污含垢,且求安静”,若是与契丹人交战起来,国家内部必然有人心怀叵测,盗贼纷起。看到富弼的回答,韩琦、文彦博的奏章,想来也不会有什么差别。

“富弼这是明着欺君!”王旁恨恨地骂道。

韩冈对此不知是该笑还是该恼,堂堂宰相,不想着折冲御侮,却担心着与契丹人开战,会造成内乱。

这真是笑话了,能不惜一切地保护百姓的国家,怎么可能会有内乱?看富弼的奏章,真像是老糊涂了。

可韩冈知道富弼一点都不糊涂。

与只凭血缘就坐上帝位的天子不同,能升任宰相的没有一个会是简单人物。富弼出使辽国的时候,当年对辽人还算强硬,在仁宗皇帝、宰相吕夷简、已经烂掉的大宋官军,加上西夏李元昊一起拖后腿的情况下,添了二十万岁币将危机度过去了。

可现在国势大涨,军事力量远过于仁宗之时,却一转变得瞻前顾后,不是富弼变得胆小苟且,而是别有一番用心在。

韩冈冷笑着,这就跟自己一样,都是明知契丹人绝不会南下,所以所上奏疏中,都是掺着个人的政治目的。富弼要废新法,而韩冈则仅仅是不想去河东与契丹人磨嘴皮子。

从富弼到王安石,再到他韩冈,明眼人都知道契丹人不可能南侵,但天子不相信。只是从问政元老一事上,赵顼的态度已经很明显了。

如此一来,自己的岳父,可能当真要辞相了!

第四十三章 亲屈天人九重问(中)第一百五十六章 阻卜(上)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十六)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二十一)第十章 进退难知走金锣(下)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闲人自忙(二)第三章 时移机转关百虑(一)第二十六章 当潮立马夜弯弓(下)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四四)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难平(二)第一十二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十四)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八)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四)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十七)第一百九十二章 借款(六)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一)第四十五章 成事百千扰(中)第七十三章 尘嚣(四)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十)第二十五章 闲来居乡里(四)第二十五章 闲来居乡里(五)第一百四十六章 梳理(十六)第七章 苍原军锋薄战垒(二)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二四)第三十九章 铜戈斑斑足堪用(上)第三十五章 历历新事皆旧史(四)第一百六十三章 京师(五)第二百九十七章 不悖(一)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五)第二百三十一章 变故(二十八)第一十二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二)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五十九)第三十二章 虚实(十二)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一)第二十章 敌如潮来意尤坚(上)第一百八十章 变迁(七)第三十四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四)第四十八章 辰星惊兆夷王戡(上)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三)第三十章 回首云途路不遥(四)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九)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六)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一)第三十九章 遥观方城青霞举(一)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二十四)第三十一章 战鼓将擂缘败至(七)第二十一章 虚实(一)第一十章 霹雳弦动夙夜惊(上)第三十九章 太一宫深斜阳落(四)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十四)第二十章 冥冥鬼神有也无(十六)第一十一章 立雪程门外(中)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节早(八)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九)第五章 平蛮克戎指掌上(二)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二十五)第一十章 弹铗鸣鞘破中宸(下)第二百九十七章 不悖(一)第四十一章 礼天祈民康(八)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二十二)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十七)第三章 墙成垣隳猿得意(中)第五章 冥冥冬云幸开霁(十)第二十八章 大梁软红骤雨狂(二)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四)第二百二十七章 变故(二十四)第二百二十章 变故(十七)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十四)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二十三)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十八)第三章 参商稻粱计(上)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难平(二)第三十一章 战鼓将擂缘败至(十一)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二)第一百八十一章 变迁(八)第三十章 众论何曾一(三)第六十五章 宴火(七)第二章 牲牢郊祀可有穷(中)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二十)第一章 一入宦海难得闲(一)第二百一十八章 变故(十五)第四十六章 易法变制隳藩篱(一)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五)第二十章 千山红遍好凭栏(下)第一十三章 羽檄飞符遥相系(一)第三十八章 天孙渐隐近黄昏(上)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十七)第一十九章 萧萧马鸣乱真伪(二)第八章 战鼓尤酣忽已终(下)第二十五章 闲来居乡里(一)第一百三十八章 梳理(八)第一百五十一章 梳理(二十一)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十三)第三十一章 风火披拂覆坟典(一)第三十章 回首云途路不遥(二)第三十九章 追忆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十一)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十一)第一十九章 虎狼终至风声起(中)第四十七章 不知惶惶何所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