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成事百千扰(下)

“想不到韩冈连龙骨、船肋都知道,他还真是关西人吗?”吕惠卿回头对弟弟吕升卿笑了一声,回头再问趁着夜色,来府中报信的军器监丞:“用钢铸龙骨仅仅是贵吗?”

“不仅是贵,而且也没那么多好钢,磁州一年也不过那点分量。大炉作也没有这个能耐。龙骨、船肋耗用的钢料实在太多了。”白彰的口气很确定:“下官虽然没见识过如何造船,但总算见识过修船。几年前朝廷重修,就用了军器监的人。”

“修御舟?是黄怀信主持的吧?”吕升卿对此还有些印象,“当时是将御舟拖到金明池边叫大澳的池子里,把船用木桩架离了水,在架子上修船。后周显德年间的辟金明池时就造的观水军交战的御舟,一百多年了,这还是第一次修,换了多少朽烂的船板下来。”吕升卿啧啧着嘴,“除了里面的架子,几乎都换了,跟打造新的一样费时费工。”

“说书说得是。修船的铁钉全都是小金作打造的,当时还没军器监呢,下官也还在三司胄案衙门里听候差遣。”

军器监成立之前,下面的作坊主要都属于三司胄案,不过现在胄案已经给撤销,统管军器制造的就只有军器监一家。这其实就是吕惠卿一手推动的。

白彰继续向吕家两兄弟介绍道:“龙骨、船肋就像房子的大梁、椽子,用得材料决不能节省,好歹要几千斤钢料。一柄斩马刀也只要二两钢,一艘铁船的龙骨和船肋如果都用上钢料,几乎是斩马刀局半年的花销!”

白彰听说了韩冈要用钢料铸龙骨就哈哈大笑了一场,现在在参政府中提及此事时,依然忍不住要笑,“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韩舍人实在太心急了,三五艘铁船就用掉天下武备一年的钢料,桑家瓦子变戏法的张宝儿能无中生有、望空采花。韩舍人如果当真要用钢料来造船,下官就只能去求张宝儿了。”

“韩冈说用铁直接铸船不行,当真是不行吗?”

“如果想要一次铸成,注定造不了大船,几千斤的铁佛铁钟铁鼎好铸,十几万斤的船那可谁都没办法。下官也打听了,凤翔斜谷船场,一艘六百料、七百料的纲船,所用的木料就要上万斤。换成铁,三五万斤少不了的,再大一点的船,那就要十万斤往上了……天下没人有这本事!”

“蒲津渡【位于今山西永济】上的铁牛一头也有十几万斤,怎么不能铸?”

吕升卿走过黄河蒲津渡上的浮桥,拴着蒲津浮桥的八头铁牛,连着下面的底座,平均一座十几万斤也都是有的。如今的铸造工艺不会比唐时逊色多少,怎么就铸不成?

“说书,铁牛那可是实心的,而船是空心。说到空心,鼎也空心,但鼎身多厚?船身最多可也就只能有一寸厚,否则肯定会沉。韩舍人也是这般说的,还说了如何换算。说是铁船要想浮在水上,其自重必须要轻于排开的水。”

“说得有理,做起事来却不成。”吕升卿哈哈笑道:“一向以为韩玉昆是做事的人,治才了得,没想到换到了军器监,却是连出笑话。”

吕惠卿没跟着弟弟一起嘲笑韩冈,他犹记得当年在王安石府,刚刚得到官身的韩冈在王安石面前侃侃而谈的场面。小瞧对手,从来都不会有好结果。

“你前面不是说韩冈准备打造铁板吗?”他问着白彰。

“若是打算学着木船那般,想把铁打成船板也难。”白彰摇着头,“抡锤子可不知捶到熙宁几年去。下官听说关西岷州的滔山监。在铸钱的同时,也打造军器。他们在锻造甲页和刀剑时,用的就是江西景德镇破碎瓷石的水碓。比人力要省,只是冬天没水的时候就不行了。韩舍人也说了水碓的事,但东京城里的河水,几乎都是开辟出来的沟渠,水流极缓,根本用不了水碓。所以已经悬赏百贯,征求用畜力或人力的锻锤。”

吕升卿还是忍不住要笑:“临时抱佛脚,就不知有几分用了。”

“未必没有成效。在白马县帮他开井的那一个井师,不是已经授了官了吗?钱是小事,但如果有人念着一个官身,肯定会为此尽心尽力。”吕惠卿板着脸说道,“还有帮着天子打造沙盘的田计,他可是捏泥人的出身,照样被韩冈荐了做了官,如今挂名在枢密院中。”

“此辈亦能为官……”吕升卿的口气有着说不出的讽刺。

“有功于国,鸡鸣狗盗之辈亦可用!”

这些年来,吕惠卿被那些只有嘴皮子的政敌恶心透了,越发地认同起魏武帝的用人策略。

而从神臂弓开始,但凡能献上军国之器的,朝廷都不会吝于一份俸禄。田计得官理所应当,而来自于蜀地的凿井法,一年来也在韩冈着力推广下,在京畿传开了。旱涝保收四个字,引得多少村子凑钱凿取深井,打造提水的风车。那井师也是帮着救了几十万流民的!吕惠卿并不会可惜赏赐给他的官身。

“即便能有人献上锻锤,也不知何时能将铁板打造好,而且龙骨、船肋的事没有解决。”白彰在兴国坊已经有二十多年了,很清楚一项新技术推广起来有多难,“造船并不容易,就算是木船也要从几大船场调匠师入京。想让他们习惯用钢铁来打造船只,并不是短时间就能见成效的。”

韩冈打算造出的铁船,需要调集大量的工匠,需要耗费巨量的人力、物力。最关键的,还得要有足够的时间——这个结论就是吕惠卿想听到的。只要韩冈不给他惹事,吕惠卿乐得他在军器监造他的船,花个十年八年都没关系。

“韩玉昆既然要造铁船,就让他造好了,我这边也会全力支持他的。在造船之事上,监中上下都依他号令,不得懈怠或拖延。”吕惠卿慢速低沉的语调,使他的命令让人不敢违抗。

白彰连忙抱拳:“下官遵命,请大参放心。”

……

另一个夜晚,另一个府邸。

冯京对着垂手弓腰站在面前的青衣官员笑着,“吕吉甫倒是好心啊,竟然在造船上全力支持韩冈。”

“吕参政只不过是想让韩舍……韩冈无暇顾及他事而已,并非真的好心。”

“所以说他是太好心了,民脂民膏是这样用的吗?”冯京的眼神冰寒。

青衣官员点头哈腰:“相公说的是。”

“听说韩冈悬赏了百贯来征求什么锻锤?”冯京问起了另一件事。

青衣官员失声笑道:“其实就是一个舂米的锤子改的,韩冈还照样赏了他五十贯。”

“这是千金市马骨!”冯京冷笑了一声,韩冈的伎俩并不出奇。喝了两口热茶,他慢慢地问出了关键的一句:“军器监的花灯准备得怎么样了?”

“相公放心,肯定能赶在上元节前做好!”

……

已经是正月十二,离着上元节只有两天。

韩冈这两日心情很不错。

他在军器监的数千工匠中,为新式锻锤而悬赏。只用了五天,就有了回报。

最简单的一种锻锤,是用脚踩的,就是农家用来舂米的那种,只是将石臼改成铁砧罢了。用着简单的杠杆原理,长长杠杆,短的一段是落脚的踏板,而长的一端拴了个五六十斤的锤头。人站在踏板上,上下踩动,就能将锻锤驱动起来。尽管看起来的确很可笑,但还是比抡大锤要方便得多!尤其是落点不会偏离,十分的稳定,即便是新手也能使用。

另外还有几具锻锤,则更像是真正的机械。也有用脚踏的锻锤,不过一人就可以操作和使用,竟然用了连杆,仿佛是纺机的变形。另外还有两具利用畜力的,都是利用绳索或是皮带传动,带起两百多斤的锤头在一人高的地方落下。

那等舂米型锻锤的结构简单到可笑,而其他几具锻锤结构也同样并不复杂,但效果显著。脚踏锤力道较轻,却可以用来打造精细的部件。而畜力的锻锤,将一块五六斤的熟铁锭,捶打成甲页一般薄的铁板,则只用了吃顿饭的工夫而已。

这也是没有水力锻锤的替代方法,如果利用水力,一眨眼的工夫就是一锤落下。韩冈挂在书房中的佩刀,就是出自于滔山监的铁匠营中,真正经过百次反复折打的百炼钢刀——水力锻锤有两种,一种力道重而慢,一种轻而块。两种锻锤各有各的用处。景德镇瓷器的原料供应,也全靠重锤破碎瓷石,小锤细锤成粉。

只要鱼饵足够大,鱼就能游得足够快。在韩冈看来,吕惠卿、曾孝宽实在太过于浪费军器监这个宝库了。这几千天下最出类拔萃的工匠,他们只需要一个方向性的指引和一块足够大的肥肉,就能爆发出让人惊叹不已的力量。

技术早就到位,只要换个思路。

韩冈的心情很好,今天就随着曾孝宽一起,来看着准备用在上元节灯会上的紧急赶制而成的彩灯灯山。

军器监彩灯的造型是一艘单桅帆船,真船一般大小。用着薄木片赶制而成。沿着船帮挂了一圈小灯,高高挑起的桅杆上,也吊了十几个大灯笼。而船帆,上面挂了数百个小灯笼。外面涂成了红褐色,如同铁锈一般。看着就是个世人心中铁船的模型。

白彰挺着胸脯,带着实际负责此事的官员,站在铁船彩灯前。向着两位判军器监,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可看到今年军器监的彩灯造型,曾孝宽脸色突变,却是又惊又怒地望着白彰。而韩冈,则是很亲热地拍了拍白彰的肩膀,笑得如同船上的灯火一般绚烂:“做得不错啊!”

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二十)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六)第八章 朔吹号寒欲争锋(十三)第三百零六章 不悖(十)第二十四章 缭垣斜压紫云低(十五)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十七)第七章 都中久居何日去(三)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二十一)第四十二章 望断南山雁北飞(上)第二十九章 百虑救灾伤(五)第三十八章 逆旅徐行雪未休(二)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三五)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二)第一十九章 城门相送辙痕远(上)第二十九章 浮生迫岁期行旅(七)第二十五章 阡陌纵横期膏粱(一)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三)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四十一)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十六)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五)第四十八章 梦尽乾坤覆残杯(五)第三十三章 物外自闲人自忙(五)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十四)第一百八十六章 变迁(十三)第二十九章 君意开疆雪旧耻(下)第九章 鼙鼓声喧贯中国(六)第四十章 帝乡尘云迷(六)第三十章 狂潮渐起何可施(中)第三十七章 朱台相望京关道(六)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二七)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一)第四十五章 从容行酒御万众(二)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三)第三十九章 铜戈斑斑足堪用(下)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四)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温春常早(二)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七十七)第三章 陋室岂减书剑意(下)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难平(六)第五章 九州聚铁误错铸(一)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二十五)第三十一章 离乡难知处(上)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十七)第一十六章 晚来谁复鸣鞭梢(上)第四十三章 亲屈天人九重问(下)第三十六章 不意吴越竟同舟(中)第二十三章 铁骑连声压金鼓(三)第七十八章 尘嚣(九)第二十二章 鼓角连声彩云南(下)第四十六章 了无旧客伴清谈(二)第三十六章 可能与世作津梁(一)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二十八)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六)第四十四章 本无全缺又何惭(上)第二章 凡物偏能动世情(三)第一百七十一章 暗潮(六)第四十五章 从容行酒御万众(六)第二十三章 天南铜柱今复立(上)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十九)第二十八章 大梁软红骤雨狂(一)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二)第二十二章 早趁东风掠马蹄(上)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四五)第四十六章 正言意堂堂(下)第一章 纵谈犹说旧升平(二)第四十七章 岂意繁华滋劫火(中)第一十一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六)第一十二章 兵蹙何能祓鬼傩(上)第三十四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六)第三十三章 为日觅月议乾坤(十一)第三十七章 青山声碎觑后影(一)第三十九章 太一宫深斜阳落(一)第一章 纵谈犹说旧升平(七)第三十四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七)第八章 太平调声传烽烟(六)第四十六章 八方按剑隐风雷(十五)第四十二章 诡谋暗计何曾伤(二)第一十九章 此际风生翻离坎(上)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三)第四十三章 庙堂垂衣天宇泰(八)第六章 气贯文武与世争(上)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二十五)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五十七)第二十五章 晚来萧萧雨兼风(下)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十三)第一十八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十三)第三十一章 离乡难知处(上)第四十二章 壮心全向笔端含(上)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议(二十八)第三百一十三章 权相(中)第四十一章 辞章一封乱都堂(二)第三十一章 离乡难知处(中)第一十二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二)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九)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十一)第三章 时移机转关百虑(七)第一十二章 锋芒早现意已彰(十六)第三章 收兵止戈留余恨(上)第二十九章 百虑救灾伤(十)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