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遥观方城青霞举(二)

结束了对方城轨道的检视,天色已然不早,韩冈、沈括一行便在方城县歇了下来。

在方城知县诚惶诚恐的招待下,吃过拖长了时间的晚饭,回到寅宾馆的房中,沈括喝着消食的清茶,问着儿子沈博毅:“你跟着一起走也有几天了,对韩玉昆,你怎么看?”

沈博毅有些紧张,沉吟好一阵才试探地说道:“韩玉昆的确是奇才。日后入两府不在话下。就是年纪太少,对他眼下的前程恐有阻碍。”

沈括眉头微皱,心下不愉。都是给人说滥了的评语,还有自己说过的话。也就是说,这两天与韩冈的相处,他什么都没看出来。自家儿子见识平庸他是很清楚的,但再一次被确认,沈括心里还是觉得不舒服。

“就这些?”声调有些尖锐。

沈博毅身子颤了一下,连忙道:“只是把年齿放一边,韩冈的胸中的确有一篇治国的大文章……韩忠献【韩琦】在他的年纪,差得不知多远。之后忠献公能方过而立便晋身两府,不过是因人成事,撞了大运而已,之后才显出本事。”

沈括摇摇头,失望道:“我不是要听这些。”

沈博毅神色更加紧张,“孩儿是想说,以他的聪明,难道当真不能作诗词吗?”

“哦,为何这么说?”沈括闻言一喜,对错不论,以自己儿子的性格,能有想法就是最好。

被父亲追问,沈博毅心中发慌。但看见沈括鼓励的眼神,他大着胆子说起自己的想法:“都说韩冈不通诗赋,但西太一宫中的那一首枯藤老树,到现在都没人去认。传说是韩冈,也有人怀疑。但往深里去想,这样的一首小令,纵使如王介甫和欧阳永叔,一辈子又能做出几首?不是对此道不屑一顾的韩冈,谁会放着不认?”

“可他的文章你也不是没有看过,的确是平平无奇,不见华彩。”沈括故意反驳道,“文章讲究韵味悠长,言不到而意到。韩冈的文章却是少有典故,文字也失之于繁芜。按刻薄点的说法,直如胖水牛,臃肿榔槺而不见妩媚。”说着又摇头哧笑了一声,啧啧嘴,“苏子瞻好利的舌头。”

沈博毅争辩道:“初看的确如此,可再想想,读他的文章,可会产生半点歧义?他文章中说的事,又是哪一件不深刻入骨?直是刻意如此写来。而且诗词歌赋写得不好是一回事,能不能写则是另一回事。韩冈几年间,文字有十数万言之多,难道连一首诗一阕词都写不出来?只要想写,乡儒拿着韵书也能拼凑个四句、八句出来,何况进士第九的韩冈!”

“那韩冈为何如此?”沈括转着茶盏,慢悠悠地问着。

“一则应是心不在此,第二当是不想让诗赋拖了后腿。韩冈于诗赋肯定是能写,但多半写得不好,枯藤老树也只是特例,难有可以比肩的第二首。若是滥竽充数,少不了会被一干刻薄之人指着鼻子嘲笑。现在干脆不写,就算有人想嘲笑,又能嘲笑多久?说多了也就厌了。且更能反衬他在其他方面的才华。”沈博毅沉吟了一下,更低的声音说道:“以孩儿看来,韩玉昆外似谦和,实则高傲,根本看不起那一干饮酒作乐多过做正事的词臣。诗赋于他,小道而已,他想做的,是穷究天人大道。区区文名,对他来说,有等于无。”

沈博毅说完,就紧张地看着父亲,等待他的评价。沈括默默等了一阵,见没有下文,视线从茶盏中的浮沫上收回,抬起眼:“没了?”

沈博毅一愣,心虚地小声道:“……没有了。”

沈括笑了一声:“前面倒也罢了,不过能看到最后这一点,也算是不错了。”跟着却又摇摇头,“但还是没有说到正题上。”

看着疑惑中的儿子,沈括道:“韩冈是奇才,学问博通,为人沉毅。不出意外,日后定然少不了一个宰相。但他想做的,绝不是韩琦那般相三帝立二主的元勋,他的心思更大。”

“襄汉漕渠自太宗时两次修筑不成,尤其是第二次,全线掘通后才发现水浅难以行舟,世人皆视方城垭口为天堑,自此搁置百年,直到韩冈出现,才重新将襄汉漕渠提上桌面。你可知他靠了什么让天子和朝堂会相信他能将漕渠修起?”

“多级船闸……”沈博毅想了想,补充道:“还有过去立下的声望。”

“对。”沈括点头,“光有船闸是没用的,天子不知道。但霹雳砲、雪橇车、板甲,任何一样拿出来,都是让人叹为观止的发明,能让人吃一辈子功劳,而这些都是韩冈一人的。等飞船上天之后,加上《浮力溯源》营造声势,韩冈在工器、营造上说话的分量,就变得比谁都重,已是由技巧之术进抵于大道。为父,还有苏颂,都远远不如。”唐州知州眼神中闪动着羡慕,“他说船闸可行,没人能驳斥得了。天子只会相信他,不会相信别人。世人也只会相信他,不会相信别人。”

“韩冈是先拿多级船闸出来,等天子和朝廷意动之后,又将轨道拿出来,告诉天子,可以先拿轨道替代漕渠在方城垭口的那一段难关。既避免了开辟漕渠在长期的工程中受到干扰,更让轨道不再局限于矿山和港口,从此有了更为广阔的用武之地。”沈括叹了一声,“这一步步都是按着他的计划来的。”

“大人是在说韩玉昆从一开始就在想着推广轨道?”沈博毅问着。

“确切点说,应该是一石数鸟,开辟漕运,自是有功——与中原更加畅通的联系,还能稳定他主持夺占交州——而推广他所发明的轨道,也同样有功。更重要的,轨道推广后,还能给他带了更大功劳,实现他的目标。”

“……什么目标?”

“你可知道有轨马车真正的用武之地不是在京西……而是在一片坦途的河北。一名兵卒,连同战具在内,总重也就在两百斤。一个指挥按五百人算,不过十万斤。不过人不是货物,不可能两三趟车就运走。但像方才的车子,六匹马、五节车厢,挤一挤,载一百人没问题吧?一个指挥,也只要五趟车,三十匹马。一万人也就一百趟车,六百匹马,几个时辰就能装完上车了。”

沈括喝了口水,见儿子听得专注,就继续说道:“再算算速度。有轨马车按只要能做到按时换马,一天不停歇都可以。一个时辰三十里来算,十二个时辰就是三百六十里……想想河北才多大?如果用轨道将河北各州府连接起来,两天,最多三天,就能将一万全副武装的大军,从黄河边的澶州送到最北端的定州。”他声音猛然拔高,“契丹人的骑兵全速前进时,也就这个速度啊!”

“更别说,运粮有多方便了。”沈括叹了口气,叹气声中满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感慨,以及深深地敬服,“明白吗?只要方城山这里见了成效,韩冈转头就能让天子点头同意在河北铺设轨道。一旦开始建设轨道,进而投入使用,几千上万匹挽马从哪里来?——只有熙河。韩冈的老家。扩大茶酒易马的交易,能进一步稳定了熙河。”沈括斜睨着一脸震惊的沈博毅,“怎么样……又是一石数鸟。”

“拖着为父来检验轨道,韩冈其实已经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沈括看破了韩冈的盘算,也是有了决断,“依眼下的情况,为父肯定要为他奔走鼓吹。不仅是铺设轨道以便用武河北,甚至是在气学上,为父也得站到他的一边。大哥儿你跟着他,好好学着点。里外都留个人情,日后也有好处。”挥了挥手,“你先回房去想想,日后在韩冈身边该怎么做。”

沈博毅不敢多话,躬身告退,走出去时还是沉浸在震惊之中。哪里能想到韩冈光是要打通襄汉漕渠,私底下能有这么多想法。

儿子离开,沈括从怀中掏出一个小布套。打开来,里面的东西银亮亮地反射着灯光,自己的相貌,也在其中被照得纤毫毕露。

方才教训了儿子好一阵,看似是觑透了韩冈的一切,但实际上,对沈括来说,韩冈身上的疑团更多。

学问不说了,张载肯定教不出来,要么归于天授,要么就是像韩冈自己说的,是格物致知的成果。而韩冈所拥有的势力,更为让人疑惑。

圆圆的水银镜只有巴掌大,套在软布套中,用的时候拿出来,不用的时候收在套中,不用担心划伤镜面。

格物致知并不算什么,韩冈在古书中找到汞锡齐的制法,并用来造水银镜,这一点也不足为奇。唯一让人惊讶的,是韩冈从哪里找的人为他制造镜子。

一个十年前还是穷困垂死的灌园子,哪里来的人手?两条腿会吹拉弹唱的清客幕宾到处都是,但双手上有把子好手艺的工匠,能够炼制水银的匠人,这样的人才,可不是想找就能找的。沈括出身官宦世家,但他养家里的几个清客,可没有一个有这等本事。

而且拥有了这项发明,不去设法保守机密,反而毫不在意地说给外人听。要知道,这可是能养活一个家族数代人几十年的宝贝,可比在家里挖个坑将黄金白银埋下去有用得多。

放弃聚敛钱财的好手段,却又能收拢有用的人才,这完全是相对立的两桩事。对于沈括来说,韩冈手上掌控的资源才是让他觉得不可思议,不过这不便与儿子多说,不小心传出去,很可能就会恶了韩冈。

将镜子收起,沈括双眼定定地看着灯火。韩冈帮了自己这么多,眼下的情况,自己也只有站在他的一边。只望韩冈能达成他自己的目标,日后自家也能借此摆脱现在的困境。

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六)第四十八章 辰星惊兆夷王戡(下)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十二)第一十五章 三箭出奇绝后患(上)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二十七)第四十三章 修陈固列秋不远(二)第二章 天危欲倾何敬恭(六)第二十七章 鸾鹄飞残桐竹冷(中)第四十章 败敌逐远山林深(下)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二十二)第三章 收兵止戈留余恨(上)第四十六章 龙泉新硎试锋芒(四)第三十六章 可能与世作津梁(四)第二十四章 兵戈虽收战未宁(五)第二百六十四章 长风(一)第二十四章 缭垣斜压紫云低(十一)第一百一十四章 庆雷(上)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十六)第二十六章 鸿信飞报犹觉迟(二)第一章 庙堂纷纷策平戎(四)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十一)第二百六十四章 长风(一)第四十章 岁物皆新期时英(二)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十一)第三十四章 山云迢递若有闻(四)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十五)第三十三章 女儿心思可知否(下)第二十八章 虚实(八)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十三)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四)第三十八章 骤风(五)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十八)第三十章 肘腋萧墙暮色凉(十)第二百四十四章 新议(十)第六十七章 宴火(九)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二十九)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二十二)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二十七)第四十八章 南北(八)第一十七章 籍籍人言何所图(上)第二十七章 片言断积案(下)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十六)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二十二)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十二)第二十三章 内外终身事(上)第三十一章 战鼓将擂缘败至(二)第二十四章 兵戈虽收战未宁(五)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二十)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十一)第三章 时移机转关百虑(四)第三十五章 重峦千障望余雪(四)第七章 苍原军锋薄战垒(三)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载迷(八)第一百五十六章 阻卜(上)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十三)第四十章 帝乡尘云迷(六)第三十六章 万众袭远似火焚(七)第一十一章 立雪程门外(中)第七章 烟霞随步正登览(十二)第四十四章 闻说纷纷意迟疑(下)第一十一章 五月鸣蜩闻羌曲(三)第二十五章 闲来居乡里(七)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三)第二十七章 京师望远只千里(一)第二百七十六章 长风(十三)第七章 烟霞随步正登览(三)第二百六十章 新议(二十六)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十三)第八章 太平调声传烽烟(三)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十八)第四十七章 气接瑶台骖帝御(上)第一百五十三章 梳理(二十三)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二十)第三十九章 太一宫深斜阳落(三)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三十四)第三章 时移机转关百虑(五)第五章 平蛮克戎指掌上(三)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十一)第二十七章 京师望远只千里(六)第六章 见说崇山放四凶(二)第二十二章 汉唐旧疆终克复(上)第二百二十二章 变故(十九)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五)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三二)第八章 朔吹号寒欲争锋(一)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难平(九)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进退地(五)第三十六章 骎骎载骤探寒温(一)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十二)第九章 旧日孤灯映寒窗(下)第三章 时移机转关百虑(六)第二百一十八章 变故(十五)第二十六章 仕宦岂为稻粱谋(中)第二十八章 遥别八桂攀柳枝(上)第二十二章 汉唐旧疆终克复(中)第三十六章 不意吴越竟同舟(中)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十一)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五)第二十三章 内外终身事(上)第二百三十五章 新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