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从天工开物说起

夜宴之上,肖天健在和群臣谈笑了一番之后,一方面总结了一些近两三个月诸部的工作之外,还令人送上来了一批由前段时间,刚刚在工部下面建立起来的印务局刊印出来的新书。

肖天健在令人将这批新刊印出来的新书送上来之后,立即给在座的所有人都送了一套。

于是诸臣纷纷好奇的开始观看这些尚散发着墨香的新书,最先映入众人眼帘的一套书,封面上印制了几个大字《天工开物》,旁边有著书之人的名字,用小楷写着“宋应星”三个字。

其中几个大臣立即便兴奋了起来,因为这些人之前有些是前朝旧臣,曾经见到过抑或是听说过这套书。

现任大中朝修史馆大学士的丁启睿,还曾经拜读过这套书其中的一部分,甚至于叫得出著这本书之人的名字,立即便惊呼道:“好书!却是是好书呀!著此书之人,实为大才,据微臣所知,宋应星曾在亳州任职,先前在江西分宜县任教谕之职,多年潜心编著,才写下了这本书!实为难得呀!只可惜现在也不知道此人身在何处!如果圣上能找到此人的话,定要请圣上重用此人!”

众人纷纷翻开这本书,简单的先看了一番目录,看罢之后,无不为之惊奇,原来这本书果真堪称奇书,此中收录了收录了农业、手工业、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并且都有比较详尽的解释,同时还绘有图画,可谓是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的将这些科技都记录了下来,所以说能著出这本书的人,绝对是个饱学之士,而且不是那种仅知道读死书的读书人,他肯定是深入到民间,详尽的考察过各种实务之人,并且积累下了丰富的知识,才能著出这样一套书籍来。

于是虽然还没有来得及仔细看其中内容,但是所有人都还是连呼此书乃是奇书,纷纷忍不住赶紧朝下看去。

肖天健哈哈一笑道:“丁爱卿所说不错,宋应星却是乃是大才,而且还堪称全才之人!而且这本书并非朕所刊印,而是早在前朝崇祯十年的时候,已经在南京被编印了出来,朕不过是前段时间见到了一本,查询之后,得知非常可惜,当初此书的雕版已经损毁,于是朕这才赶紧着令工部印务局将其重新开版,刊印了出来,而且朕首批便刊印出了五千本,今后如果需要,可以继续加印更多出来。

今日送给诸位爱卿的这套书,便正是耗尽他心血所著之书,而且此人既然是大才、全才,那么朕岂能暴殄天珍弃之不用呢?

不瞒诸位,宋应星朕已经派人找到了,此人在我们攻占亳州之后,便弃官不做,回到了原籍江西,这两年不问政事,在家潜心著书,今年江西归服我朝之后,朕便派人前去了他的原籍,并且找到了此人。

他不但编著了这套《天工开物》,而且在天文之事上也造诣颇深,另外还著有《观象》《谈天》等著,所以经过多次劝说之后,他已经答应出仕为官,暂时朕打算在工部之下,再成立一个大中科学院,专注于各种学术之研究。

而宋应星涉猎极广,正是主持此事的最佳人选,所以朕已经下旨,授其为大中科学院监正之职!”

听罢了肖天健的话之后,诸臣纷纷点头,虽然不太清楚这科学院是个什么东西,但是他们也知道,肖天健时不时的会弄出一些新名词,所以也就习以为常了,既然肖天健要成立这么一个部门,那么肯定不会是无的放矢,胡闹着玩儿的,所以大家也对此不以为意,对肖天健能搜罗来这么一个人才也感到高兴。

肖天健从桌案上,将这套《天工开物》放到一旁,接着拍着剩下的那些书,对诸臣说道:“大家先将这套书放到一旁,看看下面的!这一次朕下旨刊印的还有几本书,大家可以看看!

这里面还有前朝重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几何原本》《泰西水法》,孙应元所著的《西洋神机》《经武全书》《几何用法》《几何体论》《泰西算要》,徐霞客所著的《徐霞客游记》,名医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以及《救荒草本》当然也不乏一些其它书……

今日朕之所以刊印这些书籍,主要是想要让大家知道,前明实质上能人很多,其中不乏身负奇才之人,可惜却并未受到前朝重视,甚至像孙应元这样的大才,居然被前朝冤杀,实在是令人痛心疾首!

读书不单单只读四书五经,读书人为了什么?俗话说的好,学会文武艺,买与帝王家!读书人不正是想有朝一日学成之后,能安邦治国,经纬天下吗?

假如读书人长久下去,只知读一些四书五经,难道就能治国安邦经纬天下吗?大明亡,便亡于此道!诸位之中大多数人乃是读书之人,恐怕不会信服朕所说。

但是我们不妨简单说吧!仅仅依照前朝科举所考之事,官吏中了进士之后往往要授官,而且多外放于地方为地方官,许多人根本不知农政,如何管好地方农政?

所以本朝要摒弃前朝旧制,科举不单单只考死板硬套的四书五经八股文,那样只能培养出来越来越多读死书之人,绝非我强国所需之才!

所以朕取士,今后并不看谁的八股文写的好,谁的字写的漂亮,而是要读书之人,学有所专,各有一技之长,不管他们是专于农政,还是专于法学,乃至是专于数算之学,朕将按才任用!此乃才是今后富国强民之道!

想我泱泱中华,数千年来人杰地灵,创造了多少奇迹,可是现如今却已经开始落后于西方诸国,也就是你们所常说的泰西!

假如我们还不能因此自省的话,那么不需多长时间,我泱泱中华,便会远远被这个时代的西方诸国抛至后面!”

肖天健的话说到这里之后,朝中诸臣都皱起了眉头,不仅有些抵触,有人认为肖天健突然改变用人之法,那么对于天下诸多士子,将会是何等的打击,要知道多少读书人十年寒窗,读的都是四书五经,写的都是八股文,突然间肖天健说不看重这些,那么就意味着这些读书人这么多年所学之物,所花费的时间都等于白白浪费了!

而让读书人今后学一些杂学,这又成何体统?于是不少文臣顿时都为此紧张了起来,更有人认为,肖天健所说有点危言耸听,泱泱中华几千年来,是何等的辉煌?怎么可能不学这些杂学,今后就会被那些泰西诸国抛至后面呢?

于是本来还很是热闹的气氛,在肖天健说罢了这些话之后,大殿之中便立即冷了下来,不少人露出了抵触的情绪,但是武将方面,却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这章字数少了点,下午再加更一章!

第87章 鸡飞狗跳第149章 羡慕第149章 赐鞭第56章 倒霉的多尔衮第19章 入瓮第120章 不知死活第215章 非议第202章 最后堡垒第120章 官道口决死战3第202章 奇怪圣旨第136章 人选第170章 尸山血海第121章 自古英雄出少年第99章 山海关之役5第103章 无奈的放弃1第125章 名臣第128章 楚王新军第23章 震慑第125章 登门道谢第64章 建奴破关第37章 划分守地第130章 雄兵攻城第9章 绑票第97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第151章 向东扫荡第50章 其人之道第97章 绝非君子第241章 奴酋的鬼胎2第32章 暗箭1第46章 烦恼第59章 还归第1章 重磅炸弹第156章 将错就错第112章 振抚民心第179章 豫西乱战第142章 为何而战第36章 陇州之战3第83章 夫人外交第69章 堵路第114章 迎头痛击第162章 横空出世千里眼第85章 屠奴第89章 疑窦第170章 背叛第190章 追责第83章 参谋部第7章 反中其计第170章 赵二驴的昏招第125章 长枪向前驱群羊第50章 火器第114章 迎头痛击第166章 示弱第91章 乱局之下第61章 决胜第109章 最后的疯狂第68章 兵还洛阳第147章 山西战局第26章 奇袭渑池第41章 内丘之战2第125章 登门道谢第36章 意外的斩获第38章 强盗遇上强盗第26章 奇袭渑池第5章 传教士第134章 短期计划第66章 步骑对阵1第20章 火力输出第131章 区别对待第52章 石桥攻防战2第227章 大中国第16章 纠结第168章 先捏软柿子第82章 暗度陈仓第165章 完胜第51章 石桥攻防战第152章 训诫第34章 追查到底第191章 虚实不定第33章 英魂第184章 赐宴第98章 山海关之役4第82章 骑兵PK骑兵第121章 内讧第48章 调戏第83章 无奈就范第34章 阉臣高起潜第132章 屋檐之下唯有低头第203章 处处受阻第3章 不堪回首第68章 不得消停第164章 兵饷制第187章 大裁军第10章 清点第9章 事败第226章 班底2第1章 凯旋第173章 困兽之地第143章 建军节大阅兵第54章 石桥攻防战4第92章 出关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