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后勤的麻烦

总之建奴大军在拿下了宁远城之后,整个山海关之外便没有了可以与他们为敌的对手了,于是近二十万建奴大军,随即便整兵分兵两路,朝着山海关扑来。

所以关宁的局势也容不得肖天健再继续有条不紊的一步步的朝北攻进,故此肖天健考虑之后,由他殿后,令罗立为先锋,先行越过沿途官府控制区,直接赶往河间府和李信、刁正的中路军会和,然后立即朝着山海关方向进兵,沿途不以攻城拔地为目的,除非遇到官军出城拦截,否则的话他们便先行赶往山海关一带和阎重喜以及卢象升会和。

这一点上,肖天健又没有让卢象升失望,肖天健忠实的践行了他对卢象升的承诺,大中和大明之间的恩怨可以暂时放下,但是在对付建奴的事情上,他肖天健当以民族大事为重,他可以先放弃推翻大明王朝,但是却必须要先抵御住建奴大军染指燕云之地,定不会重蹈当年的覆辙。

所以这才造成了在右路军尚未进抵河间府境内之前,罗立便先行率领一万多近卫军兵至河间府城下和中路军会和的情况。

河间府一经拿下,李信、刁正、罗立等将便按照肖天健的命令,当即拔营离开了河间府,朝着山海关方向疾行而去。

肖天健则率领剩下的右路军的兵马,继续按部就班的沿着大运河沿线,朝着沧州攻去,利用现如今尚可使用的大运河,以无数漕船运送各种战略物资,向北转运,支持此次大中军和建奴大军在北方的对决。

虽说肖天健也心急如焚,想要尽快的赶赴到山海关,亲自坐镇指挥这一次对建奴大军的决战,可是他也同时深知大运河对于此次大决战的重要性,此次大对决可谓是关乎大汉民族的未来的关键一战,双方可以说都将最精锐的兵力投入到了这场决战之中,甚至于建奴方面可以说是集结起来了可动用的所有兵马,来完成这一次他们对中原的入寇,而且皇太极还明确的在建奴之中宣布了,他们此次入关之后,将不会效仿早年入寇的方式,饱掠一番便撤回关外,这一次他们要攻入关内,并且彻底占领关内,如果战事顺利的话,他们便会在击败大明和大中军之后,挥师继续南下,直至将整个中原都控制在他们建奴手中。

这个目标不可谓不宏大,也彻底的暴露出了皇太极对于中原的野心,当然他这种野心,同时也是许多建奴奴酋的野心,所以皇太极利用他在建奴之中的威信和地位,鼓动起了所有的建奴,以一种必得的心态,拉开了这次南下入关的序幕。

但是相对来说肖天健这边,虽然也尽可能的集结起了可用之兵,但是毕竟时下中国的许多地方还没有被他们收入囊中,特别是南方诸省,效忠大明的地方官府,还在虎视眈眈的觊觎着刚刚成立的大中朝,想要恢复大明的统治地位,所以他便不得不分心,在南方留下部分兵马布防,防止南方诸省的大明势力试图趁着这个时机恢复他们的统治。

即便是在陕西方面,他也不得不关注闯贼李自成的动向,现如今他和李自成已经彻底反目,李自成那一边,也不会坐视这么大好的机会,不和肖天健争夺天下的,故此刑天军虽然眼下总兵力上远超过建奴一方,可是可用于北上于建奴决战的兵力,却还没有建奴大军一半多,另外他还要防备着忠于大明的官军在背后捅刀子,种种情况都可以说是对他并不算有利。

可是这锅饭即便是一锅夹生饭,他肖天健也必须要吃下去,因为一旦要是让建奴对燕云之地捷足先登的话,今后他如果想要恢复汉人对北方的统治,便不知道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才能将建奴再一次赶回关外,灭掉建奴恐怕更是遥遥无期的事情了。

故此这一次大决战的重要性,远超过了他自从起兵造反之后历次大战的重要性,已经不单单只是他大中朝能否生存下去的事情了,而是其意义已经上升到了整个中华民族今后可否继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巅的地位上。

另外因为刑天军的建军方式以及装备,注定了刑天军对于物资补给的需求,要超出这个时代任何军队的对物资补给的需求量,时下北方残破不堪,他此次挥师北伐,想要依靠北方的物资来补充他的军需,是根本不现实的事情。

战争就是在打后勤,没有完善的后勤补给,战争便无法进行下去,更何况建奴在南下入关的时候,可以没有什么心理负担,完全依靠抢掠来补充他们的军队需要,根本不用太担心会失去民心的事情,大不了他们可以退往关外休养,可是他肖天健却不得不考虑人心所向的问题,北上的时候更多的不能依靠缴获来补充军需,而是要依靠后方的物资补充来满足军队的需要。

陆路运输想要解决这么多人马的军需,是根本不现实的事情,那样的话支持十万大军北伐,起码要调动起数倍于大军的人力畜力,来为大军提供给养,以大中朝时下的财政实力和人力实力,如果这么做的话,拖也能将刚刚建立的大中朝给拖垮,所以他想要再这一场大决战之中,便不得不重视京杭大运河,这条运河在这个时候,已经成为了大中国未来前途的命脉,在他没有建立起可用的海上力量之前,也只能依靠这条京杭大运河来为前线兵将输送各种战略物资,来保证此次会战的需求。

有时候肖天健自己都想,如果他当初是被老天丢在南直隶一带抑或是南方福建两广一带的话,他肯定会选择先建立起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然后利用海船,运送大批训练好的军队北上,直捣建奴的老巢,只可惜这个天下没有假如,老天将他丢在了鸟不生蛋的陕西,他只能选择先在内陆建立实力,现如今他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先将建奴挡在关外再说了。

所以肖天健每每想起这些事情的时候都有一种时不我待的感觉,想要尽快的打造出一支可以纵横大海的海军力量,今后为大中国的笑傲天下驰骋海上,攻城拔地,什么建奴、倭奴、荷兰、葡萄牙、西班牙,在他的大中国强大海军面前,都将是一盘烂菜,他想怎么收拾就怎么收拾。

完成调整之后,肖天健送罗立分兵出发,而他则立即继续率领着刘耀本和剩下的右路军人马,对临清城发动了进攻,临清此时还是一个小的城池,仅仅是隶属于东昌府治下的一个县城,但是大明却在临清建有大运河上五处漕粮仓库,所以这个小地方的重要性便凸显了出来,这里是大运河上的一个重要节点,朝廷官府都对这里给予了很大的关注,所以这里也放置了一批于这个小城不相称的兵力,此处共有官军近万驻防,所以攻打临清耗费了肖天健近五天的时间,临清守军才最终宣告投降。

虽说整个右路军的攻势可谓是非常顺利,但是随着右路军越来越深入到山东境内,战线也开始被迅速的拉长,打下沿途的城池对于肖天健来说是一件不怎么困难的事情,但是随着战线的越拉越长,保护运河的运输安全,却变得越来越困难了起来。

整个大运河沿线随着战事的开展,大批官军被刑天军连连击垮,虽说不少官军选择了投降大中军,但是也有不少官兵溃败之后,转身便改行当了流寇,不断的在大运河沿线各地流窜抢掠,不少官兵以及各地的豪绅,干脆便利用他们在当地地形熟悉而且人脉比较广的优势,化身为了水盗,在运河上开始对大中军的运输船只进行劫掠。

这种情况在肖天健领兵夺占了徐州之后,便开始变得日益严重了起来,虽说肖天健令大中军水师也转进入大运河之中,负责保护大批征调的漕船转运物资,可是这些水盗们却可以利用大运河沿途星罗棋布的各种湖泊藏匿行踪,不断的对漕船船队发动袭击,这帮水盗其实也并非就是忠于大明王朝,他们更多的时候是出于自身利益出发,根本没有任何组织性和纪律性,在运河上他们能抢则抢,不能抢他们便放火烧毁大中军的船只,可以说这种破坏,仅仅是出于对大中军的报复,根本没有任何理由可讲。

所以他们的行动,对于大中军后续的物资转运补充造成了很大的破坏,运输物资的船只连连被抢或者被烧,为大中朝服务的那些船民也屡遭这些水盗的屠杀,搞得肖天健几乎天天都可以收到漕船被劫的消息,令肖天健大为光火。

本来这些物资对于新成立不久的大中朝来说,是非常不容易才想尽办法收集起来的,又通过消耗大量的银钱才组织起来北运的,可是途中却被这些不成气候的水盗所劫掠,甚至于白白的放火烧毁,对于大中朝造成的损失之大,几乎无法用数字来统计起来。

所以原本肖天健往往接受了官军的投降之后,都是立即将其解散,尽可能的安置到地方去恢复农业生产,可是当这种情况屡屡发生的时候,肖天健不得不改变了最初的策略,开始将这些降兵们进行整编,派出麾下精干军官们,接管这些降兵,转而将他们放在了运河沿线,负责清剿地方流寇和水盗,保护运河航运的安全。

如此一来军队的数量在这段时间可以说是一再膨胀,也消耗了大批的刑天军北运的物资。

()

第29章 守财奴第72章 烦恼第51章 残酷的开始第209章 出师马尼拉第109章 最后的疯狂第131章 区别对待第131章 天不作美第158章 斗智第139章 海军第一战第204章 首战第16章 合兵入关第209章 老对头的命运第28章 填鸭式训练法第133章 朝议2第19章 官兵如匪第195章 增兵金州第110章 该来总会来第212章 再下两城第63章 城门2第7章 大战四起第127章 讨逆军第86章 磨刀霍霍第236章 大阅兵3第99章 决战之地第84章 丧家之犬第71章 喜讯连连第61章 君子一言第96章 逼上梁山第60章 弃城第84章 丧家之犬第85章 美人计第129章 扩张行动第139章 铁范铸炮第132章 屋檐之下唯有低头第208章 再打庐州第104章 襄外&安内第39章 奴酋的争论第5章 闯王第13章 成功脱逃第42章 关宁铁骑第130章 雄兵攻城第75章 胡安克里奥第185章 海贸集团公司第162章 山西息兵第101章 大帅有请第181章 夜访第94章 速度赛第107章 敲诈勒索第190章 追责第62章 总结第168章 再议迁都第190章 再返北京第51章 石桥攻防战第90章 大敌当前第160章 怨声载道第167章 兵站第132章 朝议第77章 大丈夫当如是也第220章 轻取外城第188章 进展顺利第15章 螳螂捕蝉第239章 十字路口第47章 两强之战2第147章 实兵对抗第16章 纠结第11章 宿命第29章 挑衅第132章 屋檐之下唯有低头第116章 血色江水第145章 明清和议第77章 再有收获第66章 以寡敌众第41章 重编第47章 蛇鼠一窝第31章 民心初稳第179章 豫西乱战第61章 君子一言第78章 通州会战7第235章 大阅兵2第90章 巡逻队第107章 敲诈勒索第一百八十七八 破洛阳第34章 险胜第12章 火牛冲阵第50章 劝降第200章 四面楚歌第230章 失望第164章 兵饷制第17章 天下乌鸦一般黑第35章 多尔衮的圈套第207章 克复台湾第99章 夜袭2第216章 澳洲远征军第50章 献策第96章 石井村之困第144章 大考第25章 逼上梁山3第193章 四面开花第142章 为何而战第95章 宿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