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留发不留头

不过虽然乱归乱,但是经过一晚上的忙活之后,两军的换防还是基本上完成了,只有稍远一些的地方尚未完成最后的换防,在山海关一带的关墙、敌楼、关城的换防工作在天亮的时候,基本上已经到位,许多地方已经升起了大中军的军旗,远远望去红灿灿的一片,颇为威风,而大明的旗幡,却基本上已经集中在了山海关主城和东罗城和北翼城三处关城之中,很明显双方已经明确了防御的分工,虽然没有合兵一处,但是却正儿八经的已经成了联军了。//.lingdiankanshu.//

不过两军不合兵一处,也有很多好处,毕竟明军和大中军的指挥系统各自都是自成一体,相互之间也不熟悉,如果强行合并的话,短时间之内不但无法提升战斗力,还可能造成混乱,现在这么做,可谓是最佳的办法,双方都可以发挥出他们的战斗力。

山海关一带本来就火炮很是密集,明军撤防的时候,也没必要将所有其他地方的火炮都移至他们驻守的三城之中,于是不少轻炮便都留在了原地,交给了大中军使用,同时官军的一些炮手也被留了下来,并入到了大中军之中,听从大中军军将的调遣。

但是像一些大炮,比如说大发熕、红夷大炮、大将军炮,吴襄还是试探着对阎重喜提出想要过去,天亮之后开始转运到山海关主城和东罗城、北翼城三城的城墙之上,增强这三城的火力。

至于吴襄的这个要求,阎重喜当即便答应了下来,大中军的火炮比起明军的火炮要犀利的多,左路军又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火炮装备质量和数量都超出第二镇和第三镇一些,所以此次出兵,阎重喜麾下调集了两个重炮营,军中足足拥有数十门六磅、八磅和十二磅炮,火力很是凶悍,再加上各营直属的三磅轻炮,他们的火力也相当可观,故此他并不稀罕这些明军的旧式的大发熕、将军炮和红夷大炮呢!

所以阎重喜当即便同意了吴襄的要求,吴襄听罢之后,更是大为感激,同时也看出大中军对于配合他死守山海关一线,是有着充分的诚意的,否则的话也不会同意将这些大杀器交还给他,这也说明大中军对他并没有什么防范,于是吴襄暗生感激,为了表示他的诚意,考虑到大中军远道而来,可能携带的弹药不足,而山海关一带明军常年累月积存下来了不少火药,于是便下令从库房之中拨出了一部分火药,送给了大中军一方,也表示一下他的诚意。

天亮之后没多长时间,在山海关内一条条的道路上,便开始出现了不少人的身影,巡逻的两军夜不收和斥候立即拦住了这些人,问罢之后才知道,这些人基本上都是抚宁卫一带的百姓和士绅,得知了头一天两军大捷的消息之后,便纷纷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纷纷赶来山海关劳军,同时要帮着两军助战,一起打鞑子。

于是阎重喜和吴襄得知消息之后,都十分高兴,特别是吴襄,比起前段时间,老百姓们对他们明军畏如蛇蝎避之不及,现如今一经得知他们在关城一带打了胜仗,便立即纷纷前来助战,这说明老百姓还是愿意帮着他们的,以前不过是因为他们军纪败坏,再加上老百姓对他们实在是没有信心,所以才不愿意给他们帮忙,可是大中军来了之后,他们便打了大胜仗,于是便让这些百姓看到了希望,纷纷跑来助战来了!这也说明了老百姓是恨透了建奴,在对付建奴这件事上,绝大多数百姓是站在他们这一边的。

当然了老百姓现如今愿意来助战劳军,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和这段时间散布在这一带的大中军细作的努力分不开关系的,近期京畿和各地都流传着一种说法,那就是一旦建奴鞑子入关的话,便会强令老百姓剃发,今后也跟鞑子一样,剃那种金钱鼠尾的发式,而且是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

这种事情对于大明百姓来说,特别是男人,绝大多数人是不能接受的,因为汉人自古以来,都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此乃是孝道之事,被写入到了孝经之中,要是剃掉头发,留鞑子那种难看到极致的金钱鼠尾的话,许多人宁可掉脑袋,也不肯干,现如今建奴南下,想要夺占燕云之地的野心,这已经是昭然若揭了,所以特别是燕云一带的百姓,无不为此忧心忡忡,有些人干脆想要南下,也有人故土难舍,便宁可跟着明军抑或是大中军,跟建奴拼了,也不愿让建奴入主燕云。

对于头发的事情,其实肖天健以前也不是没有想过,毕竟古人头发太长,打理费时间不说,而且还不卫生,容易滋生跳蚤虱子,起初他初来这个时代的时候,便是一头短发,让人误以为他是一个和尚,所以他也曾经想过在刑天军之中,推行短发甚至是光头,可是结果是下面的兵将抵触的厉害,为了不影响到军心,胳膊扭不过大腿,肖天健也只能作罢,就连他自己也蓄起了头发和胡子,否则的话保不准他因此能不能发展起来都成问题,可见的头发这东西,对于古人的重要性。

现如今他要北上对付鞑子,于是便响起了历史上鞑子入关之后,顺治下的圣旨,要汉人剃发,还说什么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所以这样的反面教材,他不用白不用,老百姓既然这么在乎头发,那么他索性便令情报部门,干脆将这个事情给散播了出去,虽说现如今鞑子根本就没有想过要这么做,可是毕竟关外的那些汉人,现如今基本上都剃去了头发,这么说建奴,也不算是污蔑他们。

而这条小道消息,无疑在民间等于是丢了一个重磅炸弹,说实在的中国老百姓自古以来,都不太关心国事,他们更多关心的还是生存的问题,谁来当皇帝,对他们来说都无所谓,反正他们只要有田种,有饭吃,该纳粮不管谁当皇帝,他们都要纳粮,只是多少而已,所以一般情况下,改朝换代,对他们来说并不是最关心的事情。

但是在剃发的问题上,这就干系到了他们切身利益了,这头发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剃的,剃了的话就是对不起他们老祖宗,所以一石激起千层浪,肖天健“别有用心”的散布出的这个消息,一下子便激起了老百姓的公愤,这无疑也使得许多百姓,更加仇视建奴一方,转而开始帮着明军抑或是大中军,来对付建奴了。

所以自从大中军接防部分山海关沿线的城墙和关城之后,不少百姓便在乡绅们的组织下,开始络绎不绝的从抚宁周边汇聚向了山海关一带,自发的加入到了抗击建奴的行列之中,在这个时候,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少有的在一种利益面前,走到了一起。

多尔衮一败之后,连续三天时间都没有再发动对山海关的猛攻,一方面他要休整一下被打惨的汉军旗和蒙古八旗的兵将,重新调动起他们的士气,另外一个他也知道,大中军和明军勾结起来之后,山海关已经不像起初那样兵力单薄了,他再想轻取山海关已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了,所以他就干脆等皇太极领兵前来,一起商议下一步攻入关内的办法,另外就地开始打造各种攻城器具,并且派人到周边将那些没有来得及逃入关内的百姓抓起来,驱赶着他们为建奴军干活。

可怜关外尚有十几万汉民没有来得及逃入关内,这一下他们可就惨了,被如狼似虎的建奴骑兵们圈住,像是驱猪赶羊一般的带到了山海关外建奴大营一带,稍有不从这些鞑子便立即刀枪相向,女人要为建奴做饭补衣,还要满足建奴兵将的兽欲,男人则全部成为苦力,为建奴做苦工,伐木搬运土石,帮建奴准备攻关的器具,每日吃的是猪狗不如,还要时时刻刻的遭到建奴们的毒打和杀戮,整个关外到处都是哀鸿一片,汉人百姓的尸体遍地可见。

趁着这个机会,大中军和吴襄麾下的明军也争分夺秒的加固修葺那些炮损的城墙关隘,大批百姓也热火朝天的帮忙运送各种御守器具登城,赶制各种守具,如狼牙拍、夜叉擂、防箭用的捱牌、木立牌等物,源源不断的开始被造出来并且运至城头。

而大中军之中除了火炮和火枪之外,还有一种非常厉害的守城武器,那就是他们这些年来日益成熟的霹雳炮,也就是装填了粒状黑火药的原始手榴弹,这些东西也纷纷被运至了各处,配发到了诸军手中。

皇太极是在四月二十七这一天,率领了十数万建奴大军,浩浩荡荡的抵达了山海关以北之地,多尔衮、多铎、阿济格等诸将立即便接住了皇太极,现如今皇太极身为大清皇帝,出行的排场是非常大的,虽然是出战之中,但是全套的排场和行头却都不少,代表着他皇帝身份的大纛远远的便能看到,令人知道他大清皇帝的到来。

()

第177章 困兽之斗第164章 兵饷制第5章 密道第25章 李闯重振第3章 重编2第135章 平西之战第199章 误打误撞第45章 山西范家第155章 撞破第219章 倒戈第14章 损失惨重第206章 剑指台湾第57章 石桥攻防战7第20章 禽兽不如第143章 曹文耀的异常第44章 标枪第110章 紫禁城第28章 定策第114章 违纪第10章 不快第40章 告慰苦主第130章 困兽第27章 小事一桩第218章 美洲第9章 战略失误第91章 杀奴第92章 不宣而走第159章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第15章 寻仇第9章 战略失误第6章 交易第107章 伏兵四起第85章 善后第108章 白旗第129章 妖言惑众第109章 劝降第13章 单刀赴会2第166章 吴三桂第49章 路遇同行合兵一处第219章 倒戈第67章 马贼第220章 轻取外城第137章 验收第62章 标枪逞威第227章 大中国第197章 交易第76章 便宜可捞第156章 蛇之七寸第190章 再返北京第47章 蛇鼠一窝第167章 游击战术第80章 进展神速2第33章 暗箭2第26章 胜利会师第59章 火药困局第49章 隐真示假第48章 调戏第16章 合兵入关第73章 斥候的对决2第63章 喜讯连连第175章 据城死守第27章 兜头凉水第199章 梁家庄阻击战第174章 好消息第217章 龙币发行第164章 风声鹤唳第141章 血腥善后第68章 风水炮手第213章 降下帷幕第49章 满门尽屠第78章 兵围开封第2章 胡萝卜加大棒第71章 抛车第104章 兵围承天府第237章 大阅兵4第62章 军情第53章 分兵向西第60章 石桥攻防战、震怒第62章 军情第60章 弃城第48章 前途未卜第54章 两强之战10第176章 援军无望唯有突围第150章 金银开道各取所需第140章 火箭弹第211章 中转站和桥头堡第211章 乘胜追击第64章 城门3第128章 两个小朝廷第158章 穷追败寇第90章 巡逻队第142章 为何而战第194 格杀令第21章 临阵脱逃者杀第181章 “名将”陨落第49章 官军阻路第24章 言而有信第99章 夜袭2第120章 不知死活第128章 悬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