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奏捷

罗立虽然进行了一次反击,但是也并没有因为胜利便被冲昏了头脑,率军追杀了一阵之后,将大批建奴溃兵逐离了关城之后,看到有两营建奴骑兵试图拦截他们,便主动放弃了追击,列阵在关外好一番炫耀武力之后,大摇大摆的领兵缓缓退回到了西罗城之中。

而阿济格和多铎眼看着这支刑天贼如此嚣张,却也都知道他们现在麾下兵马士气极为低落,在接应了那些溃败下来的兵马之后,根本没敢对罗立所率的这支追兵做出什么进攻的举动,而是远远的拉住缰绳,眼睁睁的看着罗立率兵在他们面前炫耀武力一番之后,又缓缓的撤回到了西罗城之中,这才各自丧气的带兵回了他们的大营。

在战场上失败者是没有权利打扫战场的,战场的控制权只属于胜利一方,所以作为失败方,损失要远超过胜利一方是一个定理,建奴遭此大败,屁都不敢再放,便夹着尾巴灰溜溜的逃了回去,大批伤兵和奴兵的尸体都被丢到了关下的战场之中,同时被遗弃的还有大批的橹车、云梯、鹅车、壕车等攻城器具甚至于一些火炮、兵器、甲胄等等,总之建奴军这次败得太惨了,凡是出来带的东西,差不多近半都丢给了大中军。

罗立率部后撤的时候,当然是不会客气,看着天色渐晚,他领兵坐镇关下,连夜调来兵马和大批的助战民壮,甚至于连吴襄麾下的明军也出来了一大批,开始打着火把打扫战场,他们放火烧毁了所有被建奴遗弃在战场上的那些攻城器具,将武器、甲胄、火炮等物收拢一下,运回了关内,当兵的则在关外砍掉那些建奴兵尸体的人头,轻伤的建奴剥光了绑回去,重伤的则当尸体处理,直接剁掉脑袋。

至于建奴大军那边,多尔衮虽然是咬牙切齿,远远的看着大中军一方在关下打扫战场,但是却没敢准手下将领的请战,派他们去袭扰大中军打扫战场的行动,他真的是害怕了,大中军奇计百出,而且能打能杀,他再也经不起失败了,今日一战他几乎耗尽了手中的实力,再也承受不起损失了,现如今能战的也只剩下他和多铎这两白旗的两万兵将了,要是再损失的话,那么他们三兄弟在大清国之中的地位便彻底完了,所以他只能这么干瞪眼,看着大中军一方耀武扬威,却再不敢去招惹他们了。

整整一个晚上,关外战场中的那些建奴好不容易打造出来的各种攻具,都在烈烈燃烧,如同一个个巨大的火把,将山海关外面照的通亮,大批大中军兵将以及助战民夫还有山海关明军兵将的身影在战场上来回走动,一边是不断传出的建奴伤兵濒死的惨叫声,一边却是胜利者们的欢声笑语。

吴襄这一下算是彻底服了,可以说是对大中军的兵将们服的是五体投地,他在事后才知道,阎重喜已经在开战不久之后,便受伤退出了战场,指挥这一战的乃是新来这里的罗立,于是他不得不叹服,这些大中军的大将们,一个比一个不好惹,在他眼中阎重喜和王承平这些大将已经是非常厉害了,现在来了个姓罗的,却比起他们丝毫不差,打仗不要命不说,还“善于用计”,以主动放弃西罗城为陷阱,一下便坑杀了两千多建奴军,这样的功劳如果放在他们明将身上的话,铁定便是绝世之功,这些年来,明军在对付建奴的作战之中,罕有大捷,斩首百级以上的战功便屈指可数,超过斩首百级便是大捷,斩首几十级,也算是大捷了,许多明将所谓的报捷,基本上只有十几个甚至于几个建奴的人头,充其量也就是领兵以超优势的兵力,围住了一些抢掠之后喝大了的建奴,杀了几个喝大了的建奴,便厚着脸皮兴高采烈的朝上峰报捷。

看看人家大中军来了这里,这些天来,在关下干掉的建奴军起码过万了,可是这些大中军的将军们,却一个个好像不以为然一般,根本就不怎么当成回事,这让不少明军兵将们实在是汗颜到了极点,吴襄还哪儿有半点再瞧不起大中军兵将的想法呀!

经过一夜时间的打扫战场之后,战果很快统计了出来,这一天的激战下来,大中军和明军“共同”毙伤奴军近五千人,俘获奴兵近千,这还不算开始的时候被建奴抢回去的那些死伤的奴兵数量,如果加上那些奴兵的数量的话,多尔衮这一天下来,损失的兵马便接近了一万左右。

而守军方面则损失只有不到一千人,其中阵亡者也就是四百余人,其余的都是伤者,其中大部分人是轻伤,经过妥善的救治之后,不少人很快还能归队,这些归队的伤员,今后无疑便都成了悍卒,军中绝对的骨干,所以称之为大捷大大捷是毫不过分的,就着他们尚且还不知道,这一仗下来,他们居然干掉了建奴军汉军镶黄旗旗主刘之源,汉军镶蓝旗梅勒章京李率泰、汉军正红旗梅勒章京马光辉,如果他们知道干掉了这几个敌将的话,还不知道怎么高兴呢!

直到过了两三天时间,他们才从俘虏口中,得知了他们不但击杀这么多奴兵,居然还干掉了奴军一个旗主,两个副旗主,罗立的嘴都笑的歪到了耳朵边了。

这一战下来,吴襄和罗立等人都判定,短时间之内建奴是已经无力再对山海关一带发动新的大规模攻势了,接下来就等皇太极亲自领兵上来了,所以短时间之内,山海关是处于安全的状态之中了。

对此大捷,山海关一带的军民无不欢欣鼓舞,奔走相庆,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飞向了四面八方。

但是此战大中军损失也不算轻,弹药物资消耗非常大,光是各型火炮便干废了十几门,弹药基数消耗了一个半,另外最大的损失便是阎重喜的受伤,阎重喜虽然没有直接中炮,但是脑袋被疾飞的石头砸中,伤的也很严重,被救下去之后,整整昏迷了两天时间才逐渐苏醒,而且伴随着剧烈的呕吐头疼,很显然是严重脑震荡,短时间之内是没法再指挥作战了,但是阎重喜一醒过来稍微恢复了神智,便立即询问战事情况,得知了他们获得大捷的消息之后,他这才放心下来,将麾下第一镇军的兵将移交给了罗立暂时统领,交代完之后,才被人送往了永平府疗伤。

在这一仗打下来之后,特情处的人还给罗立提了一个建议,请罗立从斩获的建奴人头之中,分出了一批,送给了吴襄,这倒不是为吴襄分润在大中朝之中的什么功劳,主要是先让吴襄以此糊弄住京师那边大明皇帝朱由检所用。

对于这些建奴的人头,罗立才不稀罕呢!刑天军从初见起,便不以人头论功,而是自由一套论功的办法,所以也不会出现在战场上抢人头,最终导致失败的事情,也不会相互之间争抢敌人的脑袋,内部出什么矛盾。

现在特情处让他们拨一批建奴的人头给吴襄,糊弄大明皇帝朱由检,罗立才不在乎呢!于是当即便拨了两千颗人头给吴襄,让吴襄拿去办事用了。

剩下的那些割下的鞑子人头,罗立干脆便下令在关下用它们筑了一个京观,以此来羞辱震慑建奴方面。

吴襄很感激大中军这边为他的家人安危考虑,连声称谢之后,下令派人用大车装了这些建奴兵的人头,立即运往了京师,以此向朱由检奏捷夸功,这些鞑子的人头可是都是清一色实打实的建奴兵的人头,虽然其中大部分为建奴的汉军旗汉兵的人头,但是这些汉兵也早已剃发,留的是鞑子的金钱鼠尾,照样也算是鞑子兵的人头,一旦运入京师的话,料想京师之内朝野顿时会引起震动,大明对建奴这么多年来,还绝少一次性斩获这么多鞑子人头,吴襄仅凭这一批鞑子的人头,恐怕就能算是大明眼下的第一将了。

守军在山海关取得了如此大胜不久,喜峰口一带便也传来了消息,周遇吉率兵在喜峰口果真挡住了建奴另一支人马叩关,并且在喜峰口同样杀敌甚多,逼得阿巴泰和豪格不得不放弃攻打喜峰口,掉头转向寻找下一个破关之地,但是传来这个消息的同时,报信之人也同时送来了周遇吉在喜峰口力战身亡的消息,这个消息不仅令人扼腕叹息,一边是佩服周遇吉的忠烈,另一边则是感慨建奴的厉害。

这两地的消息,几乎可以说是同时传入到了大明的京师之中,京师之中的朝野本来都处于一种极度的恐慌和绝望情绪之中,在得知了这两个消息之后,民心不由得大振了起来,不少京师的百姓奔走相庆,传诵着这两场大捷,就连已经是心如死灰一般的朱由检,在听闻了这两个消息之后,也不由得精神一振,当即便跑到了太庙又是烧香又是磕头,告慰列祖列宗在天之灵,声称他这个不肖子孙,虽然将天下没有治理好,但是近日却获得了大捷,斩杀了无数建奴,这个时候的大明朝廷之中,文武百官早已不再对朱由检说实话了,他们明知大明已经快完了,这会儿是专挑好话说,大概是同情朱由检,也可能是自我安慰,总之他们都按照吴襄的说法,称此山海关大捷,乃是吴襄所打,朱由检也已经无法分辨其中的真伪,内心的自尊心作祟之下,他也把脑袋一蒙,干脆就选择性的相信,这件事是真的,甚至于他还对内侍说,大明有吴襄在,搞不好可以重振起来,不过这也只是他们一小撮人的一厢情愿罢了。

但是民间传说的版本却就和朱由检听到的不同了,不知从什么途径,有人将山海关这一仗的细节详细的描述了一番,大赞大中军的勇猛,说此次山海关大捷,虽然吴襄出力也不小,但是主要还是靠着人家大中军来打的,甚至有人还绘声绘色的描述了当天战事的惨烈情况,好像是身临其境了一般。

民间的百姓也不都是傻子,他们自有更宽泛的听闻小道消息的渠道,各种乱糟糟的信息之中,他们自会做出他们自己的分析,大明百姓都知道明军的水平如何,这么多年来,关宁军即便是在鼎盛时期,也从未打过这样漂亮的大胜仗,现在时至今日,大明早已是日薄西山,吴襄又是贬斥多年,在家闲居的将领,现在朝廷实在无人可用,才令他复起出镇山海关,凭着他的手段,当年明军尚兵强马壮的时候,他吴襄还当过逃将,现在怎么也不可能在山海关对数量远超他们几倍的建奴大军,打出这样的大捷。

所以有心人稍微分析一下,便可以得到这么一个结论,那就是此次山海关大捷,根本就不是吴襄打的,而是现如今跟吴襄同处于山海关一带的大中军打的,有不识时务的言官对此事嗤之以鼻,上书朱由检,驳斥这次吴襄取得山海关大捷的事情,直斥吴襄乃是盗领了大中军的功劳,其实吴襄早已暗中已经私通了大中朝,请朱由检罢了吴襄的山海关总兵之职,派人去将他逮回京师论罪。

可是这些个不开眼的言官的话,根本也是在放屁,现如今朝廷已经基本上失去了对京城之外的地方控制权,对于军队的控制能力也已经弱到了极点,不管吴襄这次是不是冒功,他眼下都是一个手握重兵之人,已经不是朝廷轻易能动的人了。

有人自会想起吴襄还有家眷在京师之中为质,可以用吴襄的家眷来控制他,但是朝廷这会儿完全是投鼠忌器,手头上根本没有可用之兵了,不管吴襄那边的实情如何,朝廷都不敢轻易的这会儿去动吴襄了,毕竟吴襄现在明里还打的是大明的旗号,一旦逼急了吴襄的话,他随时都可以倒戈投降大中朝,现在他吴襄多少还能为朝廷捞一点面子,一旦惹急了他的话,朝廷最后一块遮羞布恐怕都也要被剥去了,所以朱由检这会儿对这些言官的话,只当是放屁,不但没有敢动吴襄,还派人去为吴襄府上的家眷们送了一些赏赐,以此来表明,他其实是相当信任吴襄的,希望吴襄能领兵镇守住山海关,不要投降大中朝那边,他就谢天谢地了。

(兄弟可是带病工作呀!胃炎居然能导致发烧吗?全身酸痛,指头都不想动了!精神可嘉呀!今日鸣谢一醉人和信离二位朋友的打赏!)

第73章 以杀立威第13章 谋主第12章 火牛冲阵第100章 天命之人第164章 风声鹤唳第201章 虎大威之败第96章 逼上梁山第28章 永宁第26章 孤胆第107章 卧式钻床第93章 溃逃第49章 两强之战5第81章 殊途同归第60章 决死一搏第44章 自杀式阻击新书快讯第9章 事败第97章 绝非君子第48章 调戏第82章 收获红利第157章 石雷初显威第59章 决胜4第194章 作战沙盘第139章 海军第一战第14章 卧虎在侧第81章 轻下一城第157章 袭破潞安第118章 虚实难定第117章 官道口决死战1第99章 决战之地第167章 游击战术第82章 波涛汹涌第115章 山外之乱第89章 余家坳血案第100章 赏功罚过第149章 赐鞭第102章 虚情假意第2章 重编1第51章 石桥攻防战第146章 都是被逼的第23章 逼上梁山第48章 兵至大石桥第29章 转变第81章 驱降攻城第124章 恶少第193章 退一步海阔天空第119章 背叛第92章 弃卒第89章 集兵山海关第24章 油尽灯枯第22章 小试牛刀第84章 熬硝制药第12章 八队闯将第38章 强盗遇上强盗第141章 中华之危第170章 背叛第132章 胁迫投诚第103章 祖宽之忧第32章 援军已至第78章 李过之惑第127章 胶着酣战第74章 投名状第20章 大军压境第55章 直扑中军第195章 当头棒喝第155章 来而勿忘非礼也第119章 背叛第63章 祸水东引第154章 货币第28章 撤退第158章 小施惩戒第117章 未战先衰第34章 阉臣高起潜第162章 不幸言中第45章 山西范家第170章 背叛第207章 奇袭安庆府第37章 陇州之战4第191 方向第74章 诱惑第31章 民心初稳第9章 震撼第41章 骑战2第168章 中计现身第90章 缩头乌龟第29章 守财奴第105章 美女秘书团第50章 两强之战6第154章 货币第241章 奴酋的鬼胎2第176章 休整第60章 石桥攻防战、震怒第33章 兵临城下第72章 崩溃第31章 舌头第38章 扩大战果第68章 兵还洛阳第65章 任重道远第167章 游击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