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纷杂局势

这些降兵前面说过,其中一部分人就地整编,留下成了大中军留守兵马,负责保护运河一线的安全,保护大批北上的船队的安全,随着他们越来越朝北行进,他们的补给线也越拉越长,等他五月中旬抵达天津卫外的时候,整条大运河补给线已经绵延出了数千里之多,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支持这么多兵马的军事行动,每天消耗掉的物资都是天文数字,而这些物资除了山西、河南部分走旱路向北运送之外,其中绝大部分都要走水路北运,每天从扬州发出的漕船,几乎都有几百条之多,才能保障前面的军队衣食无忧。

这样大规模的运输补给,即便是让后世的人想想都会觉得有点头大,更何况在这个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治安基本靠狗的年代呢?所以虽然肖天健这些年来积攒了点私房钱,可是也有点架不住这样折腾。

而肖天健当初也低估了维护运河沿线的难度,所以前期有点准备不足,以至于四月间运河上的漕船时常遭到溃兵抑或是大股匪盗的洗劫,除了损失不少物资之外,还影响到了一些船民,使得不少船民不敢再驾船北上替大中军运送物资。

后来肖天健不得不在路上拖延了一些时日,从各地抽调了一批兵马,沿途加强对运河两岸的防御,另外边走边打,还改编了不少明军降兵,令其分块分区清剿辖区内的溃兵流匪,这才使得运河上的行船安全开始得到了保障,减少了被袭击的次数,另外他还调派水师部分兵将,随船队一起行动,护送船队北上,每支船队里面安排一些武装人员押运,另外每条船队里面编入一两条装载了不少轻型火炮的战船,护送船队,这才遏制住了一些湖匪水盗猖獗的劫掠大中军的物资船队。

可是换来的则是运输成本的剧烈增加,改编的这些降兵,无疑也要消耗相当多的粮食,既然他们已经摇身变成了大中军的一员,肖天健自然是不会再让他们自己解决吃饭问题了,所以从南方运送上来的粮食物资,其中很大一部分都被这些新编的兵马给消耗掉了。

所以对于肖天健的大中朝来说,刚刚立国,便立即发动一次这样大规模的战事,对于他们君臣来说,压力之大无疑是显而易见的。

另外肖天健集结兵力北上,无疑也造成了后方的空虚,一些明朝的地方官员和军将,也在肖天健挥师北上之后,开始在南方蠢蠢欲动,试图利用这个天赐之机,重新夺回一些地盘,在四月中旬,肖天健得到留镇南京的石冉的报告,说逃到赣州的方国安,在赣州集结起来了近四万明军,号称十万大军,又开始北上,试图恢复江西失地,兵锋指向了时下已经被大中朝控制的南昌府,石冉已经调集南部留守兵力,南下抚州府一带,去对付方国安这路人马了。

肖天健得知之后,下旨令兵部发令,令留镇湖广的罗汝才也调集湖广境内第三镇留守兵将,进击江西吉安府,从侧面牵制方国安所部,为石冉分担一下方国安所部此次北上的压力,总之北方此刻正是关键时刻,南方作为大后方,这个时候不能出什么大问题。

这也是肖天健这段时间没有能快速进兵到山海关的主要原因,太多事情牵扯到要让肖天健分心,使得他不得不一边领兵作战,还要分心关注着后方的大事。

除了方国安率兵北上试图恢复明朝的地盘之外,李自成那边也不消停,肖天健处理李自成称帝之事,不太明智,导致了李自成彻底和他们大中朝反目成仇,先是试图进攻河南,但是却在潼关被范胜所败,吃了大亏,接着高杰投降大中朝,更是让李自成愤怒不已。

虽说李自成失去理智,但是最终还是被他手下群臣劝服,考虑到他的实力和肖天健的实力相差太远,而大中军又太过凶悍,以他的实力,真的跟大中军彻底撕破脸,别看现在大中军主力北上,但是留守的那些兵将也不是吃素的,仅仅是潼关的那个范胜所领的几千大中军人马,就足够他喝一壶了。

所以李自成在潼关惨败之后,暂时缩回了西安,掉头开始朝西活动,率领麾下兵将也效仿肖天健来了个所谓的御驾亲征,四月之后,利用陕西群龙无首以及官军主力尽数崩溃的时机,一路上顺利的攻下了平凉府、巩昌府等地,将陕西西部的大块区域给控制到了他的手中,于是李自成便又有点飘飘然了起来。

在五月之后,他又想起肖天健对他的侮辱,居然派出了手下留守汉中的大将高一功,想要趁着大中军已经北上的机会,还是想从大中军身上捞一把,这一次他没有敢再选潼关对大中朝的地盘下手,而是把目光放在了郧阳方向,派人打听说大中军在郧阳一带兵力不多,于是便想令高一功率兵突袭郧阳,自郧阳一带进入湖广,打通通道,使得他可以挥师进入湖广,夺占这块中国时下的鱼米之乡。

高一功奉命领了两三万大顺军出发,气势汹汹的便扑向了郧阳府,打算将郧阳府一鼓而破,便挥师襄阳城下。

可惜的是他李自成想到的,大中军这边的人也都想到了,更何况郧阳作为湖广和四川、陕西的咽喉之地,又岂能不重视呢?所以别看郧阳因为人口少,留镇的大中军兵力不多,这段时间尚在逐步的朝着郧阳府一带移民填充,但是这里作为重要的战略要地,当然不会让无名之辈来负责镇守。

负责镇守襄阳府和郧阳府的不是旁人,正是肖天健麾下的大将赵卫华也就是之前的那个赵二驴。

赵二驴因为和李栓柱素有间隙,在肖天健拿下湖广之后,逐步的便将赵二驴和李栓柱调配开,虽然赵二驴还是李栓柱的副手,但是却不怎么再在李栓柱手下做事了,而是受肖天健所托,以第三镇副总都统的身份,常驻襄阳,负责镇守襄阳、郧阳等地,肖天健给赵二驴的一个重要的任务,便是在这里盯住被他放养在陕西的李自成,防止李自成有朝一日跟他们反目之后,自郧阳入湖广。

所以在很早的时候,肖天健便已经卡死了潼关和郧阳这两个和陕西连通的重要的关口,早在北面有陕州,南面有郧阳,都留守有相当的兵力,始终防备着李自成这支恶狼。

现如今李自成也终于和肖天健反目,成了势不两立的对手,肖天健北上,又岂能不先安排好对付这只饿狼的事情呢?

于是高一功很不幸,等他领兵进抵郧阳的时候,赵二驴也早已得知消息,提调了襄阳、承天府的兵马,包括地方预备营在内的一万余兵将,赶在高一功进抵郧阳府城下的时候,赵二驴的兵马也已经到了武当山埋伏了起来。

虽然赵二驴手中仅有四个战兵营的兵力,但是他却控制了六个预备营,和半个重炮营(两个连的兵力),按照赵二驴的部署,郧阳府城中留守了一个战兵营两个预备营的兵力,死守郧阳府城,先是吸引了高一功以重兵攻打郧阳府城,而他则率领主力,在武当山一带陈驻,远远的看着高一功率部攻打郧阳府城。

高一功领兵猛攻郧阳城三天不克,士气也就自然而然的衰落了下去,赵二驴趁着这个时候,才突然率领主力杀出了武当山,直扑高一功所部的后背,高一功这才知道上当了,被赵二驴领兵一股击破,打的高一功是落荒而逃,领残兵败将逃回了汉中。

可是等高一功逃回汉中的时候,才发现汉中他们的老巢也被一路大中军的人马抄了,原来入川之后的李栓柱先是拿下了重庆府和成都府两地之后,这段时间逐步的扫荡了四川北部的保宁府,现在李自成跟他们大中朝反目成仇了,李栓柱岂能还跟他客气,这边高一功率兵一出汉中府,他便获得了消息,派出了三千精锐人马,日夜兼程出了保宁府趁着汉中大顺军兵力空虚,杀入到了汉中府境内,在汉中府大肆搞了一通破坏,连毁李自成在汉中的两场粮仓,还放火烧毁了李自成的不少后勤物资,几乎把李自成这两年来在汉中一带经营起来的老本给抄了个底掉。

等高一功带着残兵败将逃回汉中府的时候,这三千大中军的兵将也已经搞足了破坏,裹挟了大量的物资细软,撤回到了保宁府。

高一功闻听之后气的是火冒三丈,领残兵败将又追入到了保宁府,结果在保宁府境内,被他所追击的大中军利用地形优势,又给使劲的阴了一把,用埋设的地雷,炸翻了不少大顺军兵将,连高一功手下的一个重要的将官都被当场炸死,高一功慌忙后撤,结果又被大中军撵着屁股好一通追杀,等高一功跑回汉中的时候,几乎都快成了光杆司令。

高一功见势不好,觉得汉中恐怕是守不住了,正打算收拾一下家当,朝西安府跑,但是这个时候大中军却主动后撤,收缩了兵力,并没有趁势攻下汉中府。

其实这个时候肖天健已经意识到了他对于李自成的事情处置有所不当,眼下北方建奴的事情还没有解决,他便自大的去惹怒了李自成,虽然他有信心收拾李自成,但是他要同时跟明朝、建奴、李自成三股势力为敌,显然是有点力不从心,于是他在北上的途中,便开始检讨他这段时间决断中的失误,决定暂时不跟李自成大打出手为好。

于是他便着令兵部发令,暂时各地守将对于李自成采取守势,不主动跟李自成争抢地盘,要是李自成的人主动挑衅的话,便狠狠的将他们打回去,但是暂时仅限于击退他们,不许各地主将主动去抢李自成的地盘,以免逼得李自成狗急跳墙,这个时候集中所有的大顺军,和大中军决战,毕竟李自成手下好歹也有十来万兵马,虽然这十来万人马在大中军眼中多是乌合之众,但是如果李自成现在豁出去拼老命的话,收拾他还是要牵扯到不少的大中朝的兵力和精力,眼下肖天健并不愿出现这样的情况。

于是这才有李栓柱和赵二驴两败高一功,但是却并没有趁机攻占汉中的原因,使得高一功提心吊胆的在汉中府一带观望了几天,得知了大中军已经退去的消息,这才打消了高一功逃往西安府的念头。

高一功一场大败下来,让李自成彻底看清楚,他根本不是肖天健的对手,虽然肖天健现在正忙于北上将大明掀翻,并且抵御建奴入关,但是留下的实力,也不是他李自成可以撼动的,非但如此,这些留守的大中军,甚至有能力将他的老巢给抄了,所以李自成得知高一功兵败的消息之后,也冷静了下来,和宋献策等谋臣商议之后,宋献策等人也认为,眼下他们最重要的是扩大地盘,而不是去跟大中军争个胜负,在他们看来,中国很大,虽然大中军占领了河南、山西、四川、湖广等地,但是西面却还辽阔得很,他们大可不必跟大中军争,先赶紧朝西去抢地盘,今后一旦大中军要跟他们算总账,西安府一带肯定是保不住的,所以他们提前要争取占据更西一些的地盘,实在不行,就跑的远一点!

于是李自成在高一功郧阳兵败之后,暂时也彻底打消了继续趁大中军北上从肖天健手中捞便宜的想法。

(我晕呀!这两天改成了一更,胡噜呼噜大人居然打赏了八十八块八毛八,真是让我惭愧呀!另外还要鸣谢信离和wangzw二位兄弟,你们的支持让我汗颜呀!今天只好来个四千字的章节吧!略表一下谢意,无以为报,下本书写出更好看的书,来报答弟兄们的厚爱!)

第32章 脱离第132章 屋檐之下唯有低头第188章 进展顺利第132章 时不我待冒雨强攻第102章 锦州第134章 朝议3第46章 火中取栗第89章 挥师南下第45章 明挖墙角2第40章 皇太极的算计第187章 大裁军第14章 切磋第214章 危及洛阳第157章 石雷初显威第118章 虚实难定第40章 告慰苦主第84章 聪明反被聪明误第60章 鞑子避战第48章 调戏第49章 互通有无第53章 两强之战(9)第91章 少年营第70章 遮断第215章 降将建功第181章 断然拒绝第56章 水坝第165章 完胜第153章 问题第6章 阴沟翻船第102章 王家祯的抉择第41章 激战山海关第103章 祖宽之忧第62章 整顿矿点第129章 向东是大海第78章 噩耗第167章 游击战术第224章 势如破竹第30章 悍勇知县第32章 打上门来第198章 比拼脚力第55章 直扑中军第203章 处处受阻第229章 宝船旧址第25章 铁骨破军第215章 非议第53章 两强之战(9)第87章 请辞第230章 失望第22章 长枪直刺初显威第49章 隐真示假第197章 猪油蒙心第184章 丁督师的反扑第18章 义无反顾第186章 摘桃第146章 册封朝鲜王第62章 整顿矿点第40章 收心第67章 步骑对阵2第128章 两个小朝廷第47章 尔虞我诈第120章 当场揭穿第56章 倒霉的多尔衮第16章 剑指中原第59章 还归第72章 得胜还师第222章 忠臣勇将第37章 陇州之战4第233 登基.双喜临门第141章 中华之危第145章 明清和议第215章 非议第52章 危局第67章 步骑对阵2第67章 怒而还师第133章 掌控阳城第84章 丧家之犬第29章 守财奴第19章 官兵如匪第8章 都是尿惹的祸第149章 兵围古城镇第130章 雄兵攻城第39章 总结第68章 不得消停第11章 忠臣赴死第116章 血色江水第168章 先捏软柿子第226章 班底2第100章 突然袭击第3章 重编2第182章 示之以弱第204章 首战第62章 城门1第80章 忆苦思甜第103章 南下南下第62章 整顿矿点第70章 再生一计第197章 猪油蒙心第54章 肉盾第8章 侥幸成功第136章 曹操来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