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2章 科举教育

天还没有亮,四面八方的士子都涌向了城南科举大营。

科举大营是半个月前搭建而成的军营,围栏周长达二十里,俨如一座小县城,科举大营又细分成十个区,也就有十座大门。

每个考生必须找对自己的分区,甲区、乙区、丙区等等,考券上都会明确标注,比如一名士子的考劵上写着:丁区七营十五帐二十号。

考券就是准考证,唯一的凭证。

这个时候首先要找到丁区,有一个很大的牌子竖起大门上方,里面有灯光映照,几里外就能看到一个‘丁’字。

必须坐马车过去,走路要几里,到了丁区,车夫就会大喊:“丁区到了,丁区的士子下车。”

你跳下马车走向大门,首先要严格搜身,只能带考劵进去,士兵会给你一个小木牌,小木牌上有号码,是考卷号,因为要考三天,最后考官要把三天的卷子归纳在一起,由于名字都用纸条糊住了,那就只能用考卷号来归纳。

为什么考卷号不写在准考证,而要临时发放?

因为不能让士子事先知道考卷号,否则和审卷官串通,就很容易作弊了,审卷官就能通过考卷号找到熟人的卷子,给个高分。

进了大营,就看见一排红灯笼,一眼望不见头,其实只有二十个大红灯笼,灯笼上有营号,你需要找到七营。

找到并走进了七营,你就会看到无数大帐篷,其实上只有二十五座帐篷。

你终于找到自己的十五帐,走进去,发现里面摆着三十张坐榻,坐榻上有桌案,最后找到二十号桌案,这就是你的位子了。

但先别急着坐下,要和左上角的考生信息核对一遍,名字考号一致,才能放心坐下。

这时天还没有亮,大帐内光线比较暗,但也只能安安静静坐着等候,没有什么蜡烛照明,大营严格控火,万一不小心点燃大帐,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这个时候也可以进行一些准备了,每张桌案上有个小篮子,篮子里有笔和砚台,还有一个小碗,等会儿会有士兵过来,给每个小碗注入大半碗墨汁。

不需要士子们研墨,很多士子都有书童,一般都是书童负责研墨,万一这些士子不会研墨,弄的满桌子狼藉,就麻烦了。

这时大帐内都坐满了,三十名考生全部都到齐,每个人都在耐心等待,只有士兵来回走动,给桌上的小碗里加注墨汁。

“咚—咚—咚—”

低沉的钟声敲响了,十座营门缓缓关闭了,考官和辅助士兵都就位了,每座大帐有两名辅助士兵,负责给士子们加注墨汁,中午送一顿饭,或者带路去茅厕等等。

天渐渐亮了,这时考卷已经送到了每一座大帐内,考官开始分发考卷和草稿纸,士兵给每张桌上送来糊名纸条和一碟浆糊,碟子里还有一根牙签,用来抹匀浆糊。

考官上宣读考试纪律,士子则在忙碌地写名字,写考号,还要在左上角写上卷号,等墨迹干了,再用纸条把名字和考号糊住。

这些考生都参加过县试和州试,又参加过无数次模拟考试,考场的规则以及糊名的技巧都掌握了,一个个虽然忙碌,但都有条不紊。

“咚—咚—咚—”

钟声再一次敲响,考题已经送来了,考官和士兵迅速发到每个士子的桌上,所有考生都开始紧张审题。

第一天考试,进士科、明经科和算学科都一样,都是考贴经,进士科和明经科的考题完全一样,但算学科要简单很多,算学科的难度在第三天的数学上。

贴经就是给你一个开头和结尾,中间空白的大段经文要你自己填入,其实就是靠背诵,一共十道题,七道经题,三道文学题。

其实说难也不是很难,没有超出考试范围,比如文学题肯定出自《文选》,这是梁朝的昭明太子所编著,选了很多古代优秀的诗文。

经文题肯定出自官方指定的大经、中经和小经,其中《礼记》、《左传》为大经;《诗经》、《周礼》和《仪礼》为中经;《易经》、《尚书》、《公羊传》和《毂梁传》为小经。

除此之外,所有的考生都要能兼通《孝经》和《论语》。

十年寒窗,学的就是这些东西,李邺想改革的,也是这些东西。

随着第三次钟声敲响,所有考生都开始全神贯注提笔写了起来。

科举在紧张地进行,与此同时,政事堂圆厅内,九名相国和副相加上太上皇李岱,众人正在一起讨论教育改革问题。

李岱虽然是太上皇,但他坐在圆厅内,又和昔日的同僚们呆在一起,他感到无比的轻松惬意,这才是他梦寐以求的生活啊!

整天呆在兴庆宫里,闷都要闷死了,虽然他还要负责教授两个孙子,但还是让他郁郁寡欢。

好在儿子体谅他,让他负责大唐的教育,李岱一下子找到了人生的快乐,他做了一辈子的官,官场生活已经深入他骨髓。

教育也是所有官员们最关注的国本大计,甚至连兵部尚书独孤烈也很关心,他更关心兵学,作为兵部尚书,武学和演武堂都是他管辖的范畴,两者还略有不同,武学是从良家子弟中选拔优秀武学人才,演武堂是在职将领的进修学院。

独段秀实也一样关心,他现在就在筹建兵工学院,自从亲眼目睹了箭雷的威力后,段秀实越来越着迷火器和坚船利炮,他隔三差五就会跑去军器监,他对各种火器都很精通。

这时,李岱咳嗽几声,圆厅内安静下来,李岱笑道:“先说几句题外话,回到政事堂我就像回家一样,大家都是我的老伙计、老同僚,今天中午我请大家去丹凤酒楼吃饭。”

众人都大笑,李岱这才道:“天子的意思,我们要从蒙学抓起,七岁开始读书,我们要让所有的孩子都读书,包括女童,女童可以去读女校,不用学地多精深,但至少能读书写字,蒙学读一年,小学读五年,所有大唐的孩子都必须读完小学,女童可以读三年,然后自己可以在家里学习。”

韦见素点点头,“天子的想法很好,只要朝廷财政能支撑,我们一定支持!”

在教育问题上,所有政事堂官员都出奇一致同意,虽然办女校大家意见不一,不过只读三年,问题也不大,这个面子要给天子。

刘晏道:“我估算了一下,每年开支大概在五十万贯左右,我们把矿税收起来,加上地方酒税有充裕,基本上就能解决问题,关键是给读书人也找到了一条生计,可以去蒙学和小学做教授,每个月能收入三四贯钱,旱涝保收,很不错了。”

“但女童那边得用女教授!”萧华提醒道。

刘晏点点头,“这个肯定的,其实大户人家有才学的女子很多,只要她们肯出来做事,师资就没有问题了。”

张立笑着补充道:“可以在各个坊内办学,就在家门口读书,这样也方便。”

这时,李岱又道:“还有一个问题朝廷要立法解决,很多底层百姓把家里的女儿八九岁就送去大户人家做丫鬟挣钱了,女孩子做侍女挣钱补贴家里,我不反对,但八九岁太小,朝廷应该有规定,绝不允许雇十二岁以下孩童做工,要用法律来禁止,违者要严惩重罚,这样女童读了蒙学和三年书后,去大户人家做事也来得及。”

裴遵庆迟疑一下道:“上皇,我们想得容易,但执行起来恐怕比较难,一般女孩十五六岁就要出嫁了,十二岁才出去做工,我估计大部分人家都不会执行。”

李岱笑了笑道:“大家都知道让女孩儿读几年书有好处,她将来教育出来的孩子才会更加优秀,我们并不强求所有的燕雀都变成鸾凤,但我们要给那些有眼光有远见的父母一个机会,朝廷给了机会,自己能不能抓住,就看各自的造化了。”

第1034章 疫情爆发第416章 非职之责第290章 祖孙夜话第532章 又见张平第604章 如约而至第279章 峡谷血战(下)第333章 朝会之争(一)第5章 临危担当第281章 怛城决战(二)第88章 复赛前夕第1093章 云州计划第1135章 猛药民用第1431章 初次送茶第698章 南城决战(二)第1075章 国丈张立第1103章 棉花妙用第605章 司竹之变(上)第423章 大战来临第1009章 关键突破第1085章 诡异之处第1098章 长远计划第1170章 太后交易第1158章 韦公之策第1249章 战略陷阱第1410章 两军对峙第424章 草原大战第605章 司竹之变(上)第320章 意外来客第32章 前因后果第1155章 渑池之战第397章 人约黄昏(五)第23章 讨要说法第869章 一念之间第1180章 投名之状第292章 黄雀在后第733章 选择大义第924章 为利而来第1310章 登州查案第517章 血脉相连第35章 入会终试(二)第565章 全军覆灭第1114章 接见官员第1158章 韦公之策第1350章 散兵诱敌第340章 分家之初第1414章 货币改制第168章 千里追杀(三)第1174章 迫在眉睫第9章 扑朔迷离第1340章 按兵不动第1001章 酒楼小议第469章 以牙还牙第1249章 战略陷阱第187章 收买人心第642章 江夏战备第1158章 韦公之策第1141章 皇宫惊变第569章 长安兑钱第587章 重玄之变(上)第391章 贵妃求诗第114章 比武较箭(下)第883章 突袭洛阳第1039章 两个方案第1120章 狡兔三窟第205章 天子宣召第86章 弟兄纷争第868章 心中不甘第800章 初尝败绩第94章 押宝祖父第1244章 云中报警第1400章 中原灾起第425章 兵临咸海第778章 附骨之疽第850章 杀入河北第679章 内应张平第921章 清君之侧第1133章 面试机会第111章 雪中送炭第1276章 将计就计第62章 大赛前夕第343章 未尽之志第1363章 深秋行动(上)第835章 酒楼遭辱第1038章 料敌在先第176章 杀人事件第185章 利益交换第898章 不速之客第331章 一针见血第396章 人约黄昏(四)第72章 不得要领第324章 队友姓猪第1280章 清理宗室第1359章 南诏解决第645章 关键人物第34章 入会终试(一)第1057章 再回安西第119章 杀人救人第1284章 家族未来第294章 知情泄秘第1262章 秘密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