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戍堡示警

第496章 戍堡示警

毕思琛负手在大堂上来回踱步,他当然不会满足土皇帝,他其实是粟特胡人,骨子里就不认同大唐,他的梦想是割据安西和北庭重建毕国,毕国也曾是粟特国之一,已经消亡了,重建毕国就是每一个毕国人的愿望。

如果割据安西成为毕国,自己就是毕国的开国皇帝,就在他向着美梦努力的时候,李邺要来了,自己该怎么办?

这时,管家在堂下禀报,“老爷,康司马来了!”

毕思琛点点头,“让他进来!”

不多时,康怀顺匆匆走上后堂,躬身行礼,“参见主帅!”

康怀顺也是粟特人,康国人,他一直全力支持毕思琛割据安西建国。

大家可能很奇怪,怎么会有这么多粟特人?

这其实就和粟特人的经商以及旅居习性有关,粟特人要长途跋涉贩卖货物,他们必须在丝绸之路的沿途有补给点、货物储存点、还要有安全庇护点。

所以他们首先就会寻找重要的交通节点,在节点处定居下来,并不断迁徙聚居,这样就会在当地形成粟特人族群。

第一个节点就是碎叶,所以碎叶有大量粟特人生活,然后在安西和北庭也有好几个节点,安西的龟兹、若羌和疏勒,龟兹的商业十分发达,和粟特人在这里聚居有关。

南线若羌四城中的三城都是粟特人所建,不过西海线被切断后,现在若羌的粟特人已经不多了,很多粟特人都迁到了龟兹。

至于疏勒,它的名字就是粟特的音译。

然后是北线的高昌,以及河西走廊的敦煌和张掖,这些都是粟特人的节点,有大量粟特人聚居,尤其是张掖,它是粟特人的故乡,那里的粟特人特别多,安禄山、史思明、安思顺都来自张掖。

所以安西军中有很多粟特将领,一点都不奇怪。

历史上,毕思琛后来成为安禄山的手下大将,也就很顺理成章了,他们都是粟特人。

当然,并不是所有粟特人都有反骨,像中唐名将李抱玉和李抱真,他们其实也是粟特人,来自张掖名门安氏,听这个名字就知道是粟特安国人。

毕思琛知道康怀顺这时候到来,必然是有重要消息,他连忙问道:“发生了什么事?”

康怀顺急道:“于阗那边传来消息,且末和若羌那边的吐蕃军队被一支来历不明的唐军全歼了。”

“什么?”

毕思琛大吃一惊,他急问道:“王滔怎么会知道?”

要知道于阗镇到且末城相隔一千多里,王滔得到消息,必然已经发生很久了。

“是且末那边的商人过来告诉他的。”

说到这,康怀顺小心翼翼道:“大帅,恐怕就是李邺的军队,只能是他。”

“当然肯定是他!”

毕思琛心中着实烦躁,“可庆王明明告诉我,李邺只有一千军队随行,一千军队怎么可能歼灭几千吐蕃军队?他手中一定还有其他军队,哪里来的?”

毕思琛之前的计划便是,在半路上埋伏一支军队,将李邺和他的一千军队全歼,然后打着李邺的名头拥兵自立。

现在忽然发现李邺可能不止一千军队,而他又没有后备计划,他心中当然着急。

康怀顺想了想道:“大帅,会不会是河西军,高仙芝派军队给他。”

“不可能!”

毕思琛断然否认,“高仙芝可没有权力把河西军派到安西来,只有天子才有这个权力,如果有诏书,庆王一定会告诉我,再说高仙芝那个人你不是不知道,心眼就跟针尖一样,就算天子诏令他给李邺一支军队,他也会千方百计找理由推脱。”

康怀顺迟疑一下道:“那么就还有一种可能,李邺就是靠手中的一千军队干掉了若羌和且末的两千吐蕃军,卑职觉得有这个可能,吐蕃分兵太散,被李邺各个击破。” 毕思琛缓缓点头,“你说得有道理,根据我们得到的情报,七屯城、蒲桃城和弩支城各三百人,典合城五百人,且末城八百人,如果他不去尕斯草原,那么他确实可以率一千军将五座城的吐蕃军各个击破。”

康怀顺没有吭声,他在等待毕思琛做出最后决定。

毕思琛负手走了几步,心一横道:“无毒不丈夫,按照原计划行动,让他死在半路!”

李邺队伍抵达蒲昌海后,又折道向西,尽管天气寒冷,但他们在尕斯草原缴获了几百顶皮帐和大量羊皮等战利品,到夜里,士兵都可以睡在皮帐篷内,身下是柔软舒适的老羊皮,裹着厚厚的毯子,肚子里有油水,士兵们都不再寒冷。

赤河沿岸有很多枯死的胡杨,士兵们就用这些枯死的胡杨烧烤羊肉,每天都能吃得满嘴流油。

一路上吃得好,睡得香,行军比之前的艰辛好了十倍不止。

这天傍晚,军队抵达一座唐军戍堡,叫做老胡杨戍堡,戍堡属于焉耆军镇管辖,有十名士兵,由一名火长率领。

李邺下令全军原地休息,他带着十几名士兵前来视察这座戍堡。

十名士兵列队迎接节度使的到来,火长是一名汉人,年约二十五六岁,看起来十分机灵。

“你叫什么名字?哪里人?”

“回禀节度使,卑职叫傅新,籍贯是河西酒泉,但卑职生在安西,父母都在焉耆镇务农。”

这是一位长征健儿的后代,李邺点了点头,又走进戍堡看了看,唐军士兵的条件还是比较艰苦,睡觉的羊皮都很破烂了,吃的也是粗面,戍堡一共三层,一楼是养马,二楼是宿舍,三楼顶上是眺望塔,平时有士兵站岗。

李邺随即命令给十名士兵每人两张羊皮和两张毛毯,又给每个士兵五只冻羊和一斤盐,还给他们每人一套新的日用品,包括木桶、盆子、杯子、炊具等等,士兵们都欢喜异常。

火长傅新着实感动,他迟疑一下上前道:“节度使,有件事卑职要汇报!”

“什么事?”

傅新一指前方道:“前面三十里外的凤凰谷有一支唐军,主将是陈奉忠。”

李邺一怔,前面怎么会有一支唐军?

“军队有多少人?”

“卑职只知道有支唐军,具体多少人不清楚,昨天上午有人来找卑职,给了卑职几两银子,说只要东面有唐军到来,立刻去通知他们。”

李邺的脸色变得有点难看了,凤凰谷他知道,一处很险要的山谷,赤河从山谷中穿流而过,峡谷大约有十几里长,传闻有人在看到凤凰而得名。

在安西和北庭,这种峡谷很常见,到处都能看到,但它正好位于丝绸之路上,这里就成为一处土匪抢掠商队的好地方,峡谷两头一堵,里面商队插翅难飞。

所以安西军才决定在这里设一座戍堡,能给往来的商队提个醒。

李邺当然知道凤凰谷出现唐军是什么意思,这是毕思琛要伏击自己了。

他一定以为自己只有一千军队,在山谷内把自己和手下全部杀死,神不知鬼不觉。

李邺点点头,“我知道了,感谢火长的及时告知!”

火长又掏出十两银子,惭愧道:“这就是他们给我的银子,节度使那么关心我们,卑职不能做昧良心的事情。”

李邺接过银子,又让人取来五十两银子,递给他,“三十两是奖励伱的忠心,另外二十两分给弟兄们,让他们给家里好好过一个年。”

傅新鼻子一酸道:“卑职代表弟兄们感谢使君厚爱!”

(本章完)

第412章 收保护费第1102章 公共交通第628章 家宅密道第1144章 太后临朝第555章 返回河西第376章 王母之石第222章 收拾残局第739章 释疑解惑第493章 激战且末(上)第1141章 皇宫惊变第407章 讨价还价第680章 再抵长安第346章 抵达郃阳第991章 关陇支持第118章 勇闯敌穴第161章 斩将夺宝第884章 半渡而击第958章 短兵相接第553章 整编掌权第609章 金风玉露第74章 新房新家第77章 遭遇悍妇第883章 突袭洛阳第105章 道家玄学?第451章 黄雀在后第1208章 固若金汤第556章 惊悉谋反第249章 再出奇兵第159章 灵武郭帅第178章 棋手交割第1000章 迁都消息第548章 大祸临头第852章 保存实力第674章 火攻蓝田第762章 洗兵之计第895章 延州事件第456章 浑水时局第520章 再爆内幕第1055章 西海春色第561章 弃权谈判第196章 再获遗留第756章 降唐反唐第939章 宝应元年第849章 东败西成第7章 奇货可居第1193章 钱塘夜战第1161章 洛阳新政第846章 家有丑事第305章 李岱新官第947章 上皇驾崩第59章 锦囊妙计第1189章 江南沈氏(中)第1023章 太子之忧第977章 等级制度第536章 千金马骨第896章 萧关警告第812章 独孤抉择第151章 山谷避难第858章 吐蕃动静第49章 林家药铺第637章 粮草机会第247章 杀将立威第1023章 太子之忧第382章 新年朝会第514章 世事难料第554章 抢先下手第84章 欺人太甚第1190章 江南沈氏(下)第310章 嫉恨如狂第1163章 泼天富贵第190章 精准狙击第545章 密潜长安第480章 终成良缘(下)第1199章 紧急事态第1175章 居心叵测第1223章 除夕纳妾第44章 另类出城第37章 入会终试(四)第184章 传递信号第972章 寿宴趣事第863章 知微见著第646章 斩首行动第888章 史系覆灭第234章 石屋闻警第1057章 再回安西第814章 回纥可汗第521章 初探桥陵第698章 南城决战(二)第973章 结个亲家第448章 特别办案第1217章 战略建议第90章 淘汰复赛(上)第420章 官复原职第469章 以牙还牙第754章 战略误判第483章 困局难解第1075章 国丈张立第414章 一响贪欢第458章 动机渐明第768章 被迫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