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章 谈判开始

独孤明沉吟一下道:“西部局势你岳父是最清楚的,他建议你先取河西,站稳脚跟后再攻陇右,或者朔方,你要有计划,要有策略,关键是要走出第一步,伱有考虑过吗?”

李邺点点头,“我打算先借用汉中一年,以汉中为后勤根基,沿着西连云栈道去陇西。”

独孤明也点点头,“借用汉中倒是可以,我们在汉中呆过,山清水秀,气候温和,确实是养精蓄锐之地,当然比不了荆襄,但要比西北苦寒之地要好得多,目前秦州还在朝廷手中,那边集结了大量难民,崔光远目前就是秦州刺史,你可以在那边得到兵源补充,立足于秦州,打通渭州和金州,距离凉州就只有一步之遥,所以接下来的谈判很重要了。”

李邺微微笑道:“我们很多人都想先夺取陇右,主要从汉中出去,就是陇右了,去河西太远了一点。”

独孤明冷笑一声道:“那是你们不了解情况,吐蕃军的上军、中军和下军你们知道吗?陇右是吐蕃防范的重中之重,最精锐的十余万吐蕃本土军就部署在陇右,中军以吐谷浑人为主,部署在河西放牧,下军则以少量吐蕃将领和大量河洮汉人整编而成,部署在朔方种小麦。

当然,你可以攻打朔方,但朔方军是唐军的主力,你攻下朔方也是给朝廷做嫁衣,因为你不是朔方节度使,我们做事讲究名正言顺,你是陇右、河西节度使,那么你在和朝廷的谈判中,可以提一切有关河西和陇右要求,朝廷都可能答应。但如果你提朔方的要求,朝廷上下都会认为你贪得无厌,所以我们劝你取河西,河西确实要比陇右容易得多。”

下午,李邺又再次召集高层将领和文官商议大计。

去西北抗击吐蕃已经成为共识,但有几个细节问题必须梳理清楚,偏偏这几个问题又是最关键的。

第一个便是军队家眷问题,数万家眷生活在襄州和邓州,已经安定下来,再让他们迁去西北,他们是否愿意?

李邺沉吟良久道:“我考虑了很久,还是让家眷们自己选择,愿意跟我们走,土地我们会给予三倍的补偿,终身免其赋税,士兵想退伍留下来,我们不勉强,如果士兵愿意跟我们走,家眷留下,也完全可以,如果将来家眷再来投奔,我们还是同样给予三倍的土地补偿。

其次,我想用汉中作为我们的缓冲之地,家眷都暂时留在汉中,一旦我们在河西站稳脚跟,我们再把家眷接过去,这一点是重中之重,必须和朝廷争取,最少一年,最多三年。”

这时,裴琇举手道:“殿下,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荆襄籍士兵,有多少荆襄籍士兵愿意跟我们去陇右河西?”

目前江汉有十五万大军,其中超过一半是荆襄籍士兵,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如果把军队强行带过去,会不会造成大量逃兵事件,严重动摇军心?这一点大家都没有底。

李邺摇摇头道:“军队本来就是以服从为天职,只愿在自己家乡从军,那就不是合格军人,在这个方面,我觉得不用瞻前顾后,当然,我们也要进行宣传,要告诉士兵们,我们去陇右河西,是去抗击吐蕃,收复汉家江山,事实也是这样。”

“如果实在不愿意去,爆发了大规模抗议逃亡呢?”裴琇又追问道。

李泌微微笑道:“这就是极端情况了,一般在此之前就会有很多征兆,不满、流言、怠训、逃亡等等,如果突然出现大规模抗议,而事先一点征兆都没有,这里面一定有预谋、策划、串联,出现这种情况,相信殿下一定不会手软。”

李邺也道:“各位要明白一点,我们西迁不是一两天就解决,而是会延长很长一段时间,逐步西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准备,所以我们也有足够的时间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现在我们只是敲定原则和方向,至于细节,暂时不要考虑那么多。”

众人便把讨论的方向转移到原则问题上,众人一致决定,先派出斥候探子去了解陇右和河西的情况,只有掌握切实的情报,才能决定他们到底选择河西还是陇右?

同时决定了第二个原则,尽量带十五万大军前往陇右河西,如果实在不愿去,那么也不勉强,允许士兵退伍返乡。

两天后,太常卿李瑀率领由二十名官员组成的谈判团队以及三百名士兵抵达了襄阳。李泌代表节度使李邺迎接谈判团队的到来,并将他们安排住进了贵宾馆。

但让李泌始料不及的是,谈判副使之一竟然是内侍监令程元振,这显然是天子李亨不太相信李瑀,派程元振来监视整个团队。

程元振是宦官集团的第三号人物,前面是李辅国和鱼朝恩,程元振是李辅国的副手,对李辅国忠心耿耿,当然也深得天子李亨的信任。

程元振来襄阳的第一件事,就是撤销了不称职的监军冯延环,将他狠狠臭骂一顿,拖下去打三十棍,带回去再严惩。

处置了冯延环,程元振便带着几名宦官游山玩水去了,看似漫不经心,但这正是程元振的狡猾之处。

程元振还带了十几名天玑楼武士,天玑楼是李辅国创立的秘密团体,专门执行天子李亨交代的各种监视任务,里面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由李辅国心腹手下俱文珍统领。

目前监视李岱的护卫和侍女,就属于天玑楼管辖。

程元振游山玩水去了,表面上放松了对谈判团队的监控,但实际上,十几名天玑武士监视着所有人的一举一动,当然,大家并不知道护卫士兵中混有天玑武士。

次日上午,就在贵宾馆,李泌也带着十几名官员和李瑀进行了第一次谈判,李邺也参加了谈判开启。

由李瑀宣读天子旨意,改封李邺为岐王,岐王地位在唐朝可不低,属于二等亲王,前任岐王是李隆基的兄弟李范,他儿子改封陕王后,岐王这个爵位就空出来了。

李邺的鲁王属于三等亲王,和吴王、卫王、淮王、虢王、汴王、郑王、陇王、宋王、永王等等同为一级。

升为二等亲王算是进一步,岐王和越王、吴王、韩王、陕王、薛王、代王、宁王等等一样。

但岐王还不是核心亲王,核心亲王又叫一等亲王,是唐、秦、雍、晋、齐、魏、赵、楚、蜀、汉等十大亲王组成。

同时封李邺为陇右节度使兼河西节度使,节制河西、陇右诸州,统领陇右、河西十五万大军,并敦促李邺尽快辞去江汉节度使和山南东道观察使之职。

这也是朝廷的无奈之处,不敢强行罢免李邺的职务,所以才要谈判,要是别人,就直接免去了,哪里还需要什么督促?

另外,十五万大军只是一个空壳,名额而已,允许李邺组建不超过十五万人的军队。

让李瑀松一口气的是,李邺欣然接受了任命和新的王爵,剩下的事情就是怎么辞去江汉节度使和山南东道观察使之职。

宣读完旨意后,李邺领旨离去了,双方随即开始了第一轮谈判。

第70章 约法三章第546章 借刀杀人第1223章 除夕纳妾第1221章 一级戒备第445章 寻找破绽第224章 抵达龟兹第1118章 七份密旨第1006章 添丁进口第785章 一网打尽第836章 兄弟阋墙第457章 易水楼街第544章 再回长安第1130章 科举取士(上)第860章 意外之喜第449章 捷足先登第498章 里应外合第1171章 江淮来人第98章 花明柳暗第84章 欺人太甚第769章 重大失误第180章 再次上场第100章 釜底抽薪第453章 内应确定第64章 出线之战(中)第126章 坊门遇袭第481章 突闻警讯第873章 渑池大战(下)第1153章 李岱失踪第106章 有失有得第128章 内乱之根第456章 浑水时局第783章 罗家突破第1225章 顺藤摸瓜第789章 父子血脉第103章 危机再现第212章 祸水西引第676章 狡兔三窟第212章 祸水西引第1033章 两军遭遇第803章 不留隐患第719章 洛阳阴云第215章 河西裴氏第356章 修仙姑母第260章 新官上任第196章 再获遗留第1015章 关中僵局第922章 崇高威望第32章 前因后果第1072章 权宦小鞋第756章 降唐反唐第1119章 八仙过海第795章 大斗拔谷第1107章 研制成功第1129章 进展汇报第546章 借刀杀人第736章 谈判僵局第64章 出线之战(中)第1022章 两个方案第1165章 心怀侥幸第795章 大斗拔谷第544章 再回长安第359章 酒馆小叙第132章 还是要恳请书友们支持啊!第269章 秘藏之银第204章 出线一战第1187章 合纵抗唐第496章 戍堡示警第185章 利益交换第47章 家有难经第116章 鱼死网破第1116章 张家报道第355章 乔迁新居第535章 改变风格第749章 洮州激战(上)第613章 意外发现第278章 峡谷血战(上)第1186章 凶神之死第450章 刺客身份第656章 拦路抢劫第1041章 偷袭黎阳第1143章 懦夫有用第1196章 视察泉州第1095章 转换思路第918章 中间之人第441章 递交辞呈第944章 颠覆规则第1014章 有备无患第235章 波斯骑兵第419章 遭遇夜战第700章 南城决战(四)第1136章 犀利武器第816章 迎头痛击第841章 惊闻真凶第1152章 父子交心第284章 初步善后第338章 武瑛现踪第269章 秘藏之银第639章 巡视汉阳(上)第230章 勇夺险堡(下)第103章 危机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