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重返南京

肖天健离京之后,沿运河南下,一路看到随着大明的覆亡之后,运河沿线的局势也在迅速的安定下来,而且在沿线大中军加大清剿之后,运河上的航运安全也基本上可以得到保障了。

另外沿途先前被淤塞的一些河段,各地的大中军官员们也正在召集民夫进行清淤疏浚,如此一来,使得运河航运恢复很快,一路南下,可以见到大批南方的漕船首尾相连,正在沿着运河北上,将大量的物资源源不断的运入到了北方,就连一些江淮一带的商贾,也从中看到了商机,开始着手雇船,将一些南方的物资朝着北方贩卖,以此来获取利润,这对于肖天健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虽然这些年来,肖天健没少抢jie一些商贾,甚至于抄家灭门的也不在少数,但是肖天健却并没有想过,就此将天下富商以及地主一网打尽,一个国家的兴荣,单凭小农经济是不成的,商业对于国家的繁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虽然他在起兵造反的时候,抢过不少的商贾,可是那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毕竟他要维持那么多兵马的运转,先期不靠着抢jie,也无法生存下来,更何况他抢一些大商贾的时候,也没有什么罪恶感,在这个时代大商贾的背后,无不站着一个甚至是一群的达官贵人,他们的财富积累起来可以说是通过的罪恶手段才完成的,现如今肖天健拿来造反,所以并不算过分。

但是对于小商小贩,他却还是尽可能的给予保护的,凡是他每下一城之后,抢jie基本上都是有目标有组织的,很少出现对于普通百姓抑或是小商小贩的事件,而且每下一城只要稍微稳定下来之后,他都要鼓励商贩立即恢复经营,并且还尽量的给予一些扶植,让商业和手工业恢复的快一些。

而这个时代决不能小看这些小商小贩的能力,他们之中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抓住机会,迅速的捞到第一桶金壮大起来,这些人的能力不容小觑,他们可以加大各地的物资的流转,并且通过他们的经营,将手工业也同时带动起来,将一些社会上的闲散劳力给吸纳掉,除了可以让大中朝收取税金之外,隐性的收获更大,那就是可以尽快的使一些失去土地的闲散人员,找到吃饭的门路,彻底的安稳下来。

而且肖天健从最初发展起来的时候,便很注意土地的政策,一方面他通过抄没达官贵人以及皇亲国戚的土地,来将这些社会的蛀虫社会的身体上除掉,使得土地可以回转到普通百姓手中,这样除了获取了民心之外,还安置了大量失地的农民,使之回到了土地上,重新固定下来,控制住了他们的流动性,恢复了社会安定,同时也使得各地遭受天灾战祸而受到重创的农业经济可以得以快速的恢复,因为战祸而撂荒的土地迅速的被复耕,为人们提供越来越充足的粮食供应。

这一点从他控制河南之后的这三四年年时间便可以看出来,虽然小冰川时期的气候影响还存在,河南还是会时不时的出现旱灾抑或是涝灾,可是在他的治理之下,河南却基本上再也没有出现大乱抑或是饿殍遍地的情况,原来大面积撂荒的土地,被迅速的通过各种方式,发放到了因为天灾人祸流离失所的农民手中,于是整个河南境内各地的农业都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再加上高产量的地瓜和高产耐旱玉米的推广种植,特别是自从去年之后,河南所产的粮食不但满足了河南境内百姓的所需,还开始产生出了大批盈余,大大的支持了前刑天军的需要。

而湖广更不用说了,本来湖广就受到小冰川时期的影响比较小,土地相对于河南要肥沃许多,再加上气候也算是比较风调雨顺,人口也相对于比较密集,所以自从两年前大中军控制了湖广之后,湖广的农业恢复比起河南更是好的许多,这一次大中军北伐,所耗费的粮食,便主要出自湖广一带,要不是湖广的话,大中军这一次如此规模的北伐行动,根本就无法成行,而且这还不算,湖广河南所富裕出的粮食,不但满足了大中军的需要,另外还大批北运,缓解了饱受战祸的北方粮荒,对于肖天健拿下北京之后,得以迅速恢复北方安定,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然南直隶一带也本来就相当富庶,粮食产量也相当不低,只要社会稍微安定下来之后,中国那些勤恳到了极点的农民们,便会立即焕发出巨大的生产力,不用怎么去鼓动他们,他们便会自发的迅速的投身到属于他们的农田之中,所以别看南直隶肖天健控制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南直隶一带的农业经济恢复的速度,却比起河南还要快出几倍,从今年夏收开始,粮食便恢复了自给自足,不再需要湖广一带的支持了。

至于去年末大中军控制的浙江北部,自不用说了,那里本来就是中国最富庶的地方,遭受战祸也相对于河南、湖广、南直隶以及北方诸省都要少的多,再加上大中军攻占浙江北部的时候,官军没有做坚决抵抗,使得战祸对于这一带的破坏被压到了最低的程度,所以根本谈不上什么恢复,只要当地百姓正常的生产,就不会出现太多的问题。

所以肖天健这一路上乘船顺运河南下,虽然走的很急,可是还是看到了运河两岸,正在以一种飞一般的速度,从战乱之中恢复过来,而且沿途他还得知,进入九月之后,山东全境在刁正率军的进攻之下,已经全部被大中朝控制,也就是说到了这个时候,整个北方除了关外以外,已经全部被大中朝控制,肖天健已经基本上对于北方没有后顾之忧了。

而且刁正在完成对山东全境的控制之后,也已率麾下部分精锐部返回河南,准备要跟随刘宝进入陕西对李自成进剿了。

肖天健得知消息之后,立即下旨对刁正进行了一番嘉勉,以资鼓励。

就这么肖天健一路顺运河南下,终于在半个月之后,率领着羽林卫和刘耀本的近卫第二师回到了他出发时候的南京城中。

南京各部诸臣提前得知了肖天健奏凯回师的消息,文武百官汇聚在了南京城北的码头,隆重的将肖天健迎入到了南京城之中。

随着这一次北伐战事的落幕,肖天健这个大中开国皇帝的声望可以说是如日中天一般,耀眼的让人不敢仰视,他身为大中皇帝,不辞劳苦冒着巨大的风险,亲自率军御驾亲征,不但一举将大明王朝覆灭,而且还成功的将建奴堵回到了关外,仅仅用了不到四个月的时间,便平定了北方,如此武功,虽然不敢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是也足矣彪炳于世了。

所以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现如今对于他们的这个肖大皇帝无不佩服的是五体投地,同时大中朝的属民,也无不到处传诵着肖天健的功绩。

如果肖天健这一次仅仅是覆亡了大明王朝的话,那么对于他来说,恐怕还不至于让天下人为之侧目,但是肖天健这一次北伐,最主要的功绩,却是在山海关彻底击败了建奴大军,这对于这些曾经的大明子民们来说,才是真正让他们开始对大中朝归心的动因。

这天下百姓,这么多年来,为了北方的建奴,承受了沉重的负担,大明为了对付建奴,不断的又是加辽饷,又是加练饷,令天下百姓苦不堪言,最终也导致了大明王朝的覆亡,可是现如今大中朝新立尚不足一年时间,皇帝肖天健御驾亲征之下,居然一举便扭转了几十年来,汉人拿建奴毫无办法的劣势,一举将凶顽的建奴给打了个落花流水。

这是何等的功劳呀!虽然这一次北伐的些仗基本上都是大中军诸军兵将们打的,但是老百姓们才不会这么想呢!在老百姓眼中,这一次大中军北伐能打的这么漂亮,肯定都是皇上的功劳,所以在肖天健乘船返回南京城的时候,不但文武百官在码头上列队相迎,就连南京城一带的数万百姓们和士绅商贾们,也都闻讯纷纷赶到了南京城北一带,在大道两旁夹道欢迎肖天健这个武功天下的新皇和跟随他出战的将士们,彻底的让肖天健和随行兵将们体验到了什么才叫箪食壶浆。

随着肖天健下船之后,以吕维祺为首的礼部官员,主持了一次宏大的庆祝仪式,并且为肖天健准备了一辆六匹马拉的黄金色龙辇,请肖天健乘坐龙辇回南京城中。

肖天健虽然不喜奢华,但是对于礼部的这番安排,却从善如流,完成了仪式之后,便在诸臣的簇拥之下,走上了这辆龙辇。

中国古代重礼,礼是分等级的,同时也是身份的象征,吕维祺为首的礼部为肖天健准备这样的礼仪,也是为了肖天健的身份着想,现如今肖天健的身份已经不是当初的土匪头子了,而是已经成了登临天下的一国之君,自然不能马虎,特别是这种礼仪,也是彰显肖天健功绩的一种宣传,在这个时候,肖天健即便是再怎么不在乎,也不能拂了诸臣的一番心意。

而且这一次他返回南京城,也正又是一次宣扬他功德的时机,下一步他要做很多事情,如果不能在民间和朝中建立起足够的威严,恐怕会对他下一步要做的许多事情造成一些困扰,所以肖天健当然也不会浪费这样的机会,大步走上了这辆象征着皇帝身份才能乘坐的龙辇,一挥手道:“回城!”

数百羽林卫这一次也没有再像以前那样低调,这一次礼部为肖天健准备了全套的皇帝仪仗,所以羽林卫们在码头上临时全部更换了全新仪仗,本来以礼部的意见,还为这些羽林卫准备了全新的衣甲,但是肖天健却没有同意让羽林卫更换全新的衣甲,就穿着他们这半年来,一直穿着的那些衣甲,随同他一同回城。

诸臣都是聪明人,马上便明白了肖天健的意思,立即撤掉了那些为羽林卫们准备好的衣甲,就让羽林卫穿着这些饱经风霜的衣甲,打着全套的仪仗,气氛隆重的护送着肖天健的龙辇,缓缓的朝着南京城走去。

路旁的百姓们,被警戒的官兵们拦在了道路两旁,当看到旗幡招展的皇帝仪仗出现在眼前的时候,无数百姓都一眼便看到了这些身穿着陈旧甚至有些破烂的衣甲的羽林卫们,同时也看到了这些走在前面开道的羽林卫们,一个个都带着满脸的风霜,但是每个人身上,却都散发着一种彪悍的气息,作为肖天健的羽林卫,无不是从军中千挑百选出来的精锐之士,每个人可以说都饱经战火历练,才能成为肖天健的近卫,所以当这些羽林卫们身着这些破旧的衣甲,以肃穆的姿态展现在百姓面前的时候,所带给老百姓的冲击,绝对要远超过他们换上一身新衣新甲时候的那种感觉。

这也令所有前来迎接肖天健的百姓们明白了一件事,他们的皇帝陛下绝非是做做样子,舒舒服服的去北方走了一遭的,单从这些羽林卫身上的衣甲便可以看出,他们这一次北伐遭了多大的罪,吃了多少的苦,甚至于有人还在个别羽林卫身上的甲胄上,看到了一些刀枪的痕迹。

于是老百姓们更是震惊了,连羽林卫身上都有这样的伤痕,那么不用想,他们的皇帝陛下肯定也是身先士卒的亲临了最危险的战场,于是无数百姓立即感动了起来,想想他们的这个皇帝,为了天下苍生,能做到这一点,他们今后还愁过不上安稳日子吗?

于是无数百姓在看到肖天健的龙辇出现在羽林卫后面的时候,无不诚心诚意的呼啦啦的跪在了地上,纷纷开始山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肖天健端坐于半敞开的龙辇之中,同样他也没有换上礼部为他准备的新制的龙袍,而是继续穿着他从北方回来路上穿的那套短打扮的黄色绣着团龙图案的劲装,腰间还习惯性的悬着一把宝刀,实在可以说是威风八面,不怒自威,令所有人都在看到他之后,都不得不连连发出由衷的慨叹,有此皇帝,天下太平必将就在眼前了!

(整个人都因为牙床伤口的剧痛,有点晕乎乎的,这一章码的很没有感觉!抱歉了!)

第52章 双峰寨第126章 老友来朝第93章 溃逃第145章 投靠者第62章 军情第32章 巨寇一斗谷第93章 侦查第10章 定四川第205章 永历的解决第62章 城门1第186章 多喜临门第47章 卢象升的无奈第91章 杀奴第72章 烦恼第79章 依旧不休第117章 盆满钵满第133章 名儒第9章 战略失误第167章 游击战术第75章 是否君子第183章 杞县会战1第183章 贵客临门第4章 北伐第96章 逼上梁山第111章 难兄难弟第149章 羡慕第57章 决胜2第100章 山海关之役6第124章 屠杀第76章 便宜可捞第96章 山海关之役2第22章 小试牛刀第44章 转送民众第241章 奴酋的鬼胎2第93章 援军分至第18章 后勤的麻烦第10章 宿命?第72章 得胜还师第51章 残酷的开始第15章 较量第230章 失望第127章 胶着酣战第185章 海贸集团公司第41章 内丘之战2第76章 革左五营第128章 悬赏第42章 万人敌第86章 磨刀霍霍第161章 死耗到底第29章 守财奴第213章 出乎意料的战果第48章 喜峰口第108章 高肃怠工第200章 四面楚歌第29章 挑衅第171章 入福建第169章 攻营第164章 风声鹤唳第18章 行赏第50章 忠烈之臣第40章 缺才第123章 北方战区第96章 道与不道第9章 事败第179章 不是办法的办法第89章 挥师南下第26章 胜利会师第214章 飞速发展第56章 倒霉的多尔衮第89章 挥师南下第217章 皇长子第24章 油尽灯枯第96章 石井村之困第75章 通州会战2第170章 尸山血海第110章 赌约第4章 北伐第111章 杀俘第47章 蛇鼠一窝第165章 完胜第119章 官道口决死战2第14章 切磋第197章 猪油蒙心第97章 紧锣密鼓第56章 决胜1第155章 撞破第121章 内讧第42章 极其无耻第120章 不知死活第33章 忠臣之“死”第177章 猫哭耗子第148章 突袭垣曲第106章 追悔莫及第192章 光复锦州第116章 奉旨抄家第122章 三段击第149章 济生堂第198章 铸币第88章 何去何从第32章 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