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玄学说

那个时候,我突然也是想起了穆隐到底在唱什么歌。

一首葬歌。

我立马开了我的鬼眼,看到了我的四周全部是阴魂。不仅如此,这些阴魂就好像是在跟着什么人一起走着。想起来穆隐唱着的是葬歌时,我算是突然想起来这些阴魂为什么会跟着我们走了。

我们继续走下去,到底的地方就是阴阳交界地。我不知道穆隐到底是想要干什么,如果将这些阴魂待到阴阳交界处的地方,我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我相信穆隐想出来的,反正不是好事。

我继续跟在穆隐身后,我想要知道他到底在闹什么名堂。不过穆隐就好像是没有任何会关注我的意思,继续唱着他的葬歌朝着前面走去。

等我们所有人又一次回到了那个天地都是同样昏暗的地方。我见到那些阴魂在穆隐的指导下,全部朝着那扇青铜门跑去。它们接二连三地撞向青铜门,就好像是要非要砸开这扇门才可肯罢休一般。

穆隐站在门口,满脸愁容看着面前的大门。就好像他是知道最后会将这些阴魂如此利用,不过他的愁容不是为了这些阴魂而展开。而是为了那扇大门。

我还记得上一次进入这扇大门,是嬴政用我和董卿子的七窍玲珑心才能打开。而这一次,穆隐就准备用这样的办法打开这扇门?我不得不怀疑这种办法是否有用。

所有的阴魂一个接着一个撞到门上,等到他们刚一撞上去,等待他们的便是灰飞烟灭。我看得出穆隐的表情渐渐从忧愁变成了紧张,我不知道如果这样的办法打不开这扇门,我们还有什么样的办法可以打开。

阴魂散发出的阴气让我十分不舒服,不仅仅是我,就连我爸他们也是皱着眉头,看得出来也是在强忍着那阴气。所有圈子里的人自然是对这些东西有着强烈的反抗,阴气,谁喜欢啊?除了阴魂还能有谁喜欢?

我看得出我们所有人都是在强忍,不就是为了穆隐那破办法?当我见到那扇青铜门慢慢打开后,别提我有多么激动了。本小说手机移动端首发地址:

而穆隐就好像干完了一件大事,他软绵绵地躺在地上一动不动。|我不得不怀疑,他是不是死了?穆隐躺在那儿,我们所有人都不敢上去问他到底是怎么了。

“穆林,你给我过来。”等穆隐躺够了,他便是叫了我一声。

我不解地走过去,陪着穆隐蹲下问道:你是想要干什么?你别告诉我就这样你就要死不活了啊?是那些阴魂去撞开的门,不是你打开的。

穆隐没有理我,而是问了我一句:什么是玄学?

我算是真的觉得穆隐绝对是脑子傻了,现在是连我们学的东西他都不知道了。我摸了摸穆隐的额头,不烫啊。很正常。

“你回答我就醒了……我现在脑子有些乱……”我看得出穆隐的眼神有些迷离,就好像是有需要什么东西集中他的精力才行。

我本来还想在和穆隐随便说一下,可是我是真害怕穆隐会出什么事,索性没有心情和他闹着玩了。

“玄学的历史来源有两说,不过我们比较圈子里比较赞成第一种,故事要追溯到四千六百多年以前。

话说盘古开混沌天地,女娲娘娘炼五色石补天之后,我们的祖先--黄帝公孙轩辕在一个不可思议的情形下诞生了……

后蚩尤作乱,黄帝得天神相助,授以天书破蚩尤妖术,擒杀蚩尤统一天下。传说中的天神就是九天玄女--女娲娘娘。黄帝平息战乱以后,命仓诘造字,将九天玄女所授天书内的各种秘术记载下来,此书就是后来被江湖人视若瑰宝的《金篆玉函》。

黄帝留下来的秘籍,在周朝被姜太公在昆仑山得到,他利用秘籍上的方术助周伐纣,使周朝有八百年的统治。

战国时又传到鬼谷子--王禅老祖手中。他将秘术传给徒弟--苏秦、张仪、孙膑、庞涓,而使其徒成为当时赫赫有名的将相之才。

到了汉朝,张良于黄石公处得秘籍,旺汉四百年。《金篆玉函》就这样在神奇的方式下一代一代的传承,到了三国时代传到诸葛亮手中,辅备夺得三分天下。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期间虽然也有得到《金篆玉函》者,但大都不全,如诸葛亮得到是道术,郭璞、杨筠松得到的是堪舆术(阴阳风水)。在宋朝得到《金篆玉函》的是一代鸿儒,著作等身的旷世学士朱熹。迨及明朝,刘基(字伯温)得到《金篆玉函》,助朱元璋创立大明江山,后全身而退。《金篆玉函》经过四千年的流传,期间内容有散佚增删,或有分歧而产生了很多流派。大致分为:山、医、命、卜、相,统称为玄学五术。”

“玄学的发展你还记得吗?”穆隐继续问道。

“正始玄学以王弼、何晏为代表,为玄学发展的第一阶段,由汉末才性问题的讨论演进到玄学本体论的范围。何晏、王弼等祖述老庄,用道家思想解释《周易》。时人注重《老子》、《庄子》和《周易》,称为“三玄”,是魏晋玄学家最喜谈论的著作。他们以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无”是世界的本体,“有”为各种具体的存在物,是本体“无”的表现。王弼还从哲学上探讨自然与名教(一般指以正名分、定尊卑为主要内容的封建礼教和道德规范)的关系,宣称名教出于自然,尊卑名分是自然的必然结果,应当反映自然。”

“竹林玄学以嵇康、阮籍为代表,为玄学发展的第二阶段。在哲学上嵇、阮与向秀利用了王弼体系的内在矛盾分别发展了王弼“崇本息末”与“崇本举末”的思想,使正始时期的玄学向两个方面发展。

嵇康、阮籍作为竹林名士,主要活动时期应在司马氏当政时期,嵇、阮崇尚自然,认为“自然”乃是宇宙本来的状态,是一个有规律的和谐的统一整体,其中没有任何矛盾冲突。而人类社会又是自然的一部分,也本应是一个无利害冲突的和谐整体。他们认为名教破坏了这种和谐状态,因此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非汤武而薄周孔”。对司马氏集团以名教掩饰政治上的腐败极为不满,否认自然与名教一致。向秀与嵇、阮相反,认为自然与名教不相矛盾,用“称情”、“得性”解释“自然”,提出“有生则有情,称情则自然”的主张,认为人的欲望与自然“不得相外”。在有无关系上承认有一个“不生不死”的生物之本作为万有生生化化的根据,但引进了“自生”、“自化”的概念,成为玄学发展中从王弼的贵无向裴頠、郭象的崇有过渡的中间环节。”

“西晋玄学以裴頠、郭象为代表,构成玄学发展的第三阶段。这一时期,玄学仍朝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嵇、阮“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由贵无派发展到极端,使当时一些名士如阮瞻、王澄、谢鲲等人,继承嵇、阮思想中颓废的一面,嗜酒极欲,追求表面形迹上的放达。这种放浪形骸的拙劣模仿完全窒息了玄学贵无派在思想上的创造力,使它走向没落。二是沿着向秀的思想发展为裴頠和郭象的崇有论哲学。裴頠,裴秀之子,作《崇有论》,指斥时弊,批评“越名教而任自然”的风气,重新肯定名教的作用。哲学上提出“至无者无以能生,始生者自生也”的观点,反对在万有之外去寻找事物的本体,认为万物是“自生而必体有”,没有别的东西作为其存在的根据,从而完成了从贵无向崇有的过渡。郭象进一步发展了裴頠的崇有论思想,提出“无不能生有”、“物各自造而无所待焉”等新的命题,并在万物“自生”说的基础上提出“独化”的概念,把崇有论推向极端。”

“东晋玄学以张湛为代表,为玄学发展的第四个阶段。这时司马氏政权南迁,社会矛盾尖锐复杂,进一步导致思想上的空虚。因此超生死、得解脱的问题便成为玄学的中心内容。张湛注《列子》,综合崇有、贵无学说,提出“群有以至虚为宗,万品以终灭为验”的思想,把世界和人生视为瞬息万变,稍纵即逝,虚伪无常,主张采取“肆情任性”的纵欲主义人生观,把玄学引入了绝境。这在政治上反映了门阀士族的没落。东晋以后,玄佛合流,般若学各宗大都以玄学语言解释佛经。”

这些理论可以算是入门最简单的东西,我不知道为什么今天穆隐要我全部说出来。四种玄学的发展,可以说是我们在场的所有人都知道的问题。我不知道穆隐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

“在场的大部分人自家师承的发展,都是和这四个玄学有着莫大的联系。不过和我们穆家……倒是没有半点关系了。”穆隐依旧是毫无形象地躺在地上说道。

“我们学的东西和这四大玄学都有着莫大的联系,我们穆家怎么会可能和这四大玄学没有关系?”我倒是不明白穆隐这话里的意思了。

“玄学,共有五个。穆家,是属于最后一个玄学的。”。

第156章 三个月第一百四十四章第124章 黑竹沟第154章 穆桂英第121章 该走了第69章 莫高窟第115章 阴与阳第29章 遇生人第12章 三人行第63章 中间人第151章 想起来第79章 青铜鼎第37章 遇河第137章 不同路第65章 过门神第83章 立场定第54章 有些事第72章 斩兽台第129章 父子情第68章 有线索第160章 阎王爷第46章 鬼船夫第79章 青铜鼎第19章 过去式第28章 做准备第72章 斩兽台第54章 有些事第154章 穆桂英第138章 生与死第48章 无师承第53章 背叛者第73章 黑白颠第137章 不同路第34章 秦始皇第14章 谈合作第39章 心与情第2章 无心人第151章 想起来第57章 被虐了第69章 莫高窟第36章 毒中毒第40章 凤凰蛊第156章 三个月第67章 中招了第28章 做准备第137章 不同路第3章 进盗洞第66章 这是命第128章 那个人第60章 去南寺第25章 进村子第164章 真与假第64章 召阴决第138章 生与死第124章 黑竹沟第36章 毒中毒第99章 明朝初第155章 剩余的第134章 放下之第155章 剩余的第121章 该走了第79章 青铜鼎第121章 该走了第27章 教徒弟第34章 秦始皇第93章 鬼城里第32章 三人行第26章 黑竹沟第39章 心与情第58章 因果缘第12章 三人行第90章 平静面第69章 莫高窟第164章 真与假第89章 人品好第140章 进幽都第24章 又出发第112章 心中事第133章 逃离中第29章 遇生人第36章 毒中毒第89章 人品好第124章 黑竹沟第139章 玄学说第10章 封灵觉第86章 哈瑞娅第42章 分道走第34章 秦始皇第103章 黑非白第90章 平静面第118章 幻觉吗第37章 遇河第22章 槐树村第155章 剩余的第126章 又来袭第72章 斩兽台第101章 命换命第138章 生与死第80章 玲珑心第155章 剩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