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牵挂

走近一看,居然是史君毅、石载和戚肩。

“回京一别,今日才又相见啊。”我作揖招呼,“三位怎么不进去?”

“知道明先生不在家,自然当在门口恭候。”史君毅说得客气。

我把三人介绍给韦白,韦白又有家眷在场,不便多说,匆匆回去了。我请三位进屋,也责备老张怠慢了客人。

“老爷,我可是请他们进去坐的,是他们怎也不肯。”老张委屈道。

我知道这是史君毅等人给我面子,笑了笑,道:“来我这里还凭的多礼,下次若我不在,进来坐坐又妨碍了什么?”

老褚大概已经睡下了,侍女又睡偏房,家里也没点灯。史君毅左右看了看,道:“大人真是清廉,连个下人也不请吗?”我道:“并非我清廉,实在是没有贪墨的资本,呵呵。”

我招待他们在厅里坐下,让老张帮着烧些茶。

“戚肩,你现在在谁的帐下?”我一直将戚肩当弟弟看待,自然也最关心他。

“先生,史将军抬举我在他帐下做了个兵尉。”戚肩还是当年的孩子神气。我看了看史君毅。史君毅明白我的意思,说道:“戚肩还算不错,刀马娴熟,从小就在北疆学会了的。我让他当兵尉,倒也还震得住那些兵油子。”

“莫非先生不信我吗?”戚肩还不是大人,有了不悦也不会藏在心里。

我笑着摇了摇头,道:“我只是想,史将军让你这么早就担着百来条人命,太欺负你了。”戚肩听了,腼腆地笑着。我转过话题,问起石载的伤势。石载挺胸道:“有劳先生记挂,末将早就伤愈了,也不知是哪个王八羔子说老子重伤,其实真的只是皮肉伤罢了。”我知道他是嘴硬,当日他被抬回大营,我给他扎的针他都不知道。

“伤好了就好,石将军多多休息,好得透些。”我又问史君毅,“听说史将军升了中护将军,正组建神武军呢,想来公务繁忙吧?”史君毅没有答我,使了个眼色给石载。石载想来知道我故意引开话题,只好开口道明来意:“明大人,末将等愿随明大人出征高济平倭。”

我当日也颇多犹豫,现在给他这么一说,倒不知如何回绝。沉吟片刻,我道:“石将军可算是将才难得,只是这次皇上只准我领五万兵马,实在是没有空额了。”石载嘴角一抿,道:“先生可配副将?”我一想也是,石载授的是安前将军衔,品秩不低,让他做副将刚好弥补我统军经验不足之缺,而且也免了他上马接敌。“石将军言之有理,明某明日启奏圣上,让石将军做副将。”我道。

不料石载连连摆手:“末将何德何能,怎能得此高位?末将是想推荐史将军的。史将军年过不惑便已经做到了八中征,是我朝最年轻的八中征将军,担此重任,可说众望所归。”我愣了一下,看向史君毅:“只是如此太委屈将军了,而且兵部不是在组建神武军吗?”史君毅笑道:“能在先生帐下有何委屈?当日先生从八品,在下正三品尚觉得天经地义。现在先生正五品,在下只是从二品,岂不更加理所当然?至于神武军云云,乃是庸将所为,不能在沙场斩将夺旗,便是给了我大司马也不做的。”

“哈哈,史将军赤胆忠心,若是史将军不弃,明日明某就递折子。只是如此一来,恐怕将军就成了光杆将军了。还有刚才石将军所言……”我犹豫道。石载咧开嘴,笑道:“既然有了主将副将,总得有亲卫队吧。我飞骑营兵尉以上官长,皆愿做先生亲卫。”

我算了算,若是这一百十一人的亲卫队,不知算不算赖皮。

“先生,戚肩还是想来给你当个亲兵。史将军他欺负我,让我小小年纪便担着百来条人命。”戚肩居然撒娇道。我沉下脸,正色道:“戚肩,列兵能升兵尉,要斩级百颗,你当是闹着玩的?”戚肩见我认真,不敢再玩笑,道:“先生,戚肩做了兵尉带了兵才知道,原来我对战阵懂得太少,听那些老兵讲讲故事是一回事,提着人家的脑袋又是一回事。所以戚肩还是想回来,跟着先生,也能多学些东西。”

我朝十五岁便可入伍,戚肩十七八了,也算不得小,不少什长也是这个年龄,而且做到什长就说明名下记着五十颗脑袋。不过我还是心软了,答应他明日就搬来我这里,继续当我的亲兵。

史君毅他们走时已经将近子时,韦白还是来了。“这么晚还没歇息?”我问他。韦白拎了拎手里的酒,道:“子阳即将远征,特来送行。”我勉强笑道:“小弟后日便要誓师出征了,实在不敢多饮,我们兄弟就聊聊吧。”韦白欣然点头。

当夜,我和韦白聊到天明时分,从修身到治国,无一不谈怎么也聊不够。一直到我听见街上人声又起,才沉沉睡了过去。

等我醒来时,日当中天,却软绵无力。老张在厅里看到我,给了我三封拜帖,本以为是那些无聊官员送的,却见其中一封字迹清秀,倒像出自女子的手笔。拆开一看,原来是怡莉丝的手信,没有多少言语,只说自己在京城开了家酒楼,切莫挂念云云。另祝我远征平安,凯旋而归。

元宵那日,圣上出了皇榜,通告天下:倭奴无礼,我大越起兵争伐。现在大概连街头的孩子们也开始流行起打倭奴的游戏了。我也是誓师之日方才知道,史君毅居然还是皇亲,从未听他说过,我拿着圣旨问他时,他才吞吞吐吐道他是皇太后的侄子。我嘴上没说,心里还是告诫自己,以后多称“学生”,少道“本官”。

石载的百十骑兵成了我的亲卫,算是我平倭军品秩最高的一曲。听说只有辎重营统领刘钦对我中军多了百十匹战马有些微词,我当然也不会去追究,只要入了高济他能按时供给粮草便算是立了大功。

朝中几个有点交情的文官比如韦白和管叔桐等人也都出城送我,只是他们身为文官不能参加誓师,便在京师北面的十里亭摆了酒。管叔桐送了一首诗,韦白在崇文馆的同僚贺隐贞虽是第一次相见,却以一曲《武王操》相送,悲壮之声播闻三里。

韦白原本有事没事便要写诗,此番却几次投笔,最后只拿出一个红结给我绑在翠绿如意上当了坠子,道:“这是你嫂嫂昨日去清风观里求来的,愚兄不信鬼神,却望他们能庇佑子阳箭矢之中安然无恙。你也要记挂着我们这些亲朋好友啊。”

我当然诺诺,本想放言多则一年,少则半载即归,又咽了下去。戚肩等人抬我上了大车,我索性放下帘子,不看他们。

〖行行复行行,与君生离别。

相去万里远,天涯各一方。

道路阻且长,会面宁可知?

胡马啸北风,越鸟巢南枝。

盼君思故土,莫恋他乡金。

浮云蔽白日,黑水起太阴。

一朝归途坦,劝君莫迟疑。

行前夫复言,垂泪衣衫湿。〗

众人的歌声渐远渐轻。

我鼻子突然有些酸,摸着那个红绳织出来的如意结,想起第一次随军远征的情形,有种再世为人的感叹。

“此战归来不复战,笑将金袍换紫袍。”辛去疾第三次征林南归来时曾作此句,本以为刀兵入库马放南山,染血的金甲可换庙堂的紫衣,他却不知前路等他的是八百里金牌快马,命他转战阴山,终于死在沙场之上。

我比这位齐朝宿将又如何?

第十三章 李浑第十四章 陷阱第二章 老丈第十二章 七月流火第一章 燕州云州第一章 破落第十六章 平西三策第十五章 失败的空城计第二十三章 珐楼城之歌第三十四章 圣驾回师第三十三章 翰林待诏郎第三十一章 破敌第三十章 老兵第三十章 老兵第五章 离间第三十五章 面圣第十九章 军心第三十八章 弹劾第二十九章 叛出第七章 蛮使第十章 元宵第五章 测字第二章 拜师第四章 回京慢第二章 忍辱负重第十二章 七月流火第六章 交心第二十三章 民心第二十八章 玉龙将军第二十章 圣上来了阳关第七章 金城第七章 元平六年第九章 双雄第四章 报复第十一章 往事如血第五章 内乱第一章 死牢里的老人第九章 双雄第十四章 推心置腹第八章 回京受审第四章 乱起第十九章 祸福不测第三十八章 弹劾第十二章 七月流火第三十七章 朝会第三十九章 阴谋第二十四章 珐楼城之插曲第三十三章 翰林待诏郎第三十九章 阴谋第四章 回京慢第二十二章 前方有伏兵第七章 蛮使第十八章 出关西征第十二章 七月流火第十二章 进退第二十五章 珐楼城之丧钟第三十九章 阴谋第二十七章 名将难成第十六章 京观第五章 测字第三十七章 朝会第四章 乱起第二十三章 珐楼城之歌第十五章 失败的空城计第四章 报复第十二章 七月流火第三十八章 弹劾第二十七章 骑兵!重骑兵!第二十一章 祸不单行第五章 家人第十六章 京观第七章 金城第二十三章 珐楼城之歌第一章 燕州云州第八章 从戎第九章 三部会审第二十九章 白云蔽金阁第二十八章 玉龙将军第十八章 死村第二十一章 祸不单行第二十二章 擒将第八章 从戎第十二章 七月流火第七章 元平六年第二十一章 辎重第十一章 清君侧第五章 内乱第二十一章 辎重第九章 受令第二章 忍辱负重第八章 对攻第十九章 祸福不测第三章 燕云经营相公第七章 隐兵第十四章 陷阱第八章 阳关第二十六章 城外的敌军第三十章 老兵第十章 阴差阳错第二十六章 熊庆州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