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会钻营

钻营算计,或许在刘文才、秦原等人的眼里,张进趁着这机会,向赵知县和吴学谕提出这继续去衙门进修的请求,是太会钻营了吧,有人不喜,有人皱眉,有人依旧笑着不以为意。

也确实,张进此时确实算是在钻营算计了,只是这也不能说张进品行就不端了,毕竟他也只是个穷酸秀才的儿子,这穷酸秀才的儿子想要上进,除了正儿八经的凭实力考科举之外,可不就要凭着那颗玲珑心思钻营算计了吗?不钻营算计,哪里就能够上进呢?毕竟天下掉馅饼的好事可不多!

而且,不说张进会钻营算计吧,就是赵知县和吴学谕也同样是会钻营算计的,比如这栽培张进他们科举,在科举上做出点成绩来给上官王知府看,吸引王知府的目光,这岂不也是一种钻营了?

还有,以前还有许许多多的文人士子为了出仕做官,向权贵高官们卖弄诗文,投帖报效,这岂不也是一种钻营?

所以说,会钻营并不是什么坏事,也不是什么难听的贬义词,每个人想着要上进,难免心里都要有一本账,都要学会去钻营,否则天上真不会掉馅饼的,还恰好落在你脚边,等着你弯腰去捡了!

此时,那赵知县虽然有些醉了,但到底是在官场上做了多年官的人,他自是明白张进这时候是在钻营了,但他并不讨厌这种钻营,因为在官场上他自己也在钻营,寻找上进的机会,甚至他有些欣赏张进的这种钻营,心底里认为这种钻营却是张进上进的体现。

再加上,赵知县对张进的印象一直都很好,他也觉得张进为了求学和科举这样钻营,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他并不感到反感厌恶。

不过呢,赵知县也并没有一口就答应下来了,而是微眯着眼打量了一番张进,又是扫了一眼神情满含期待的方志远、朱元旦、董元礼等人,就是笑道:“怎么?你们这刚考完了童子试,成了小秀才,就又想着要为乡试做准备了?这却是早了点吧,啊?哈哈哈!”

张进则是从容笑道:“大人,读书人科举为业,如今我们虽然刚刚通过童子试而已,但以后总是要下场考乡试的,如此一来,早早准备着岂不比临时抱佛脚来的好?”

“再说,我们石门县举人都没几个,还都在外地为官了,我们想请教都没机会上门去请教,这能有机会多多听两位大人教诲,又与刘兄他们一起交流学习,却也是难得了!”

“所以,学生却是斗胆向大人做此请求,想着能够再去衙门跟着两位大人学习了,还请两位大人成全!”

说完,张进略微低头躬身,对赵知县和吴学谕保持尊敬,那赵知县和吴学谕二人相视一眼,却是眼里都露出了笑意。

赵知县就是哈哈笑道:“张进,你们能够有这上进的心思,我和吴学谕又如何能够不答应?我身为石门县的父母官,一县知县,自也是希望我们石门县能多出几个人才的!也罢!你们既然都有这心思,那就都来吧,还是和之前一样,每半月来衙门一趟吧,我们一起学习交流一番就是了!”

闻言,张进、方志远、董元礼等人都是大喜过望,忙一个个都是起身施礼道:“多谢两位大人栽培!”

见状,吴学谕笑吟吟地点头,赵知县又笑着抚须道:“好了!都坐下吧!以后又在一块学习交流,你们可不要偷懒才是啊!”

张进等人忙道:“自是不敢偷懒!大人说笑了!”

赵知县笑道:“那自是更好了!这读书科举最不能懈怠的,十年、二十年的苦读,总是能有些收获的!你们都坐下说话!”

闻言,张进等人就是又坐了下来,这时那朱元旦却没跟着众人一起落座,而是迟疑了一瞬,就是小心地探问道:“两位大人,不知我能否也跟着去衙门听两位大人的教诲?”

这朱元旦和张进、方志远、董元礼他们可不一样,他之前可没有在县衙里进修过,和赵知县、吴学谕两位大人也不熟,只是照过几次面而已,也不知道赵知县这话中的“你们”包不包括他,所以他才有这么一问。

那赵知县看了他一眼,几次照面对他的印象也不坏,就也是点头笑道:“你要是愿意来,也一起来吧!人多交流起来也热闹,也总能跟着学到点什么!”

朱元旦顿时面露喜色,躬身施礼谢道:“那多谢两位大人了!”

赵知县哈哈笑道:“不必如此!快起身吧!你们都是好学生,能够顺利通过童子试之后,依旧不骄不躁,想着刻苦用功,存着上进之心,这已是很不错了,我心里也是高兴!来!我们举杯干一杯,就为你们这份难得的上进心!哈哈哈!”

众人闻言,自又是斟满了酒水,端起了酒杯来,各自示意了一番,仰头一饮而尽,一杯酒就又是下肚了。

之后,张进、方志远、赵知县等人就又是说笑闲聊了起来,筵席上推杯换盏的,一杯又一杯酒水下了肚。

不知不觉间,那外面天上的太阳就是向西偏移了,两桌酒席也是杯盘狼藉,赵知县和吴学谕喝酒最多,已是醉醺醺的了,张进等人喝的也是有些迷糊,这筵席到了此时,也该散了,也就这样散了,众人起身各自踉跄地下了二楼,出了酒楼的门,各自回了各自的家了。

孙师爷扶着赵知县、吴学谕回了县衙,刘文才、秦原和王宣等蹭席的秀才也是告辞离开了,最后张进、方志远、朱元旦他们各自相视一眼,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又是都笑了起来。

总而言之,这今天的筵席虽然出了一点意外状况,没料到刘文才、秦原他们也在县衙了,多了这么多蹭席的人,但最终结果还是不错的,总算是宾主尽欢了,也没出什么大差错。

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还争取到去衙门继续进修的机会,这对他们来说也算是意外的收获了,能够多听听赵知县和吴学谕这样科举过来人的教导,对他们来说也总是好的。

第十三章 宅斗第四百七十七章 拜孔圣第三百九十二章 冤枉人第八十章 商议(三)第八十章 聪明巧妙的张娘子第两百一十三章 少儿不宜的船戏第四百一十五章 去还是不去?第七十三章 狠心?第两百二十五章 离开第二十一章 成年人成熟的代价第四百七十二章 昂扬斗志第三百七十二章 了无痕迹第三百九十章 各自散了第三百四十一章 京城居,更不易第四百六十章 圣贤说的我也说的第三十章 可恨之人也有可怜之处第五十五章 讨论第三十七章 张秀才超强的责任心第八十九章 继续赶路第三百七十三章 慈父严母第七十一章 请求第四百四十五章 羡慕嫉妒第三百八十九章 显赫的家世第二十五章 无疾而终的初恋第一百六十四章 再次落脚广福寺第十九章 又收一学生第四百一十九章 兄弟争产第五百零五章 生活能力第两百六十二章 痴迷第八十九章 继续赶路第四十九章 八卦吃瓜第八十八章 故地重游第五百零九章 杨修第二十章 熟人?第一百四十八章 现实功利的张进第二十五章 无疾而终的初恋第两百九十六章 见色忘友第四百九十九章 牵挂第四百三十四章 告知和提点第两百三十章 值得一交的朋友第两百四十六章 卫家的腌臜事儿第十四章 闲话第三十四章 改变第五百四十九章 为科举正名第一百二十二章 知错能改第两百三十五章 冷淡第一百九十七章 有人被考哭了!第二十九章 朱元旦是庶长子第一百八十八章 轻轻一吻第两百六十九章 两地情思第七十二章 会钻营第两百九十章 担心错了人第四百四十九章 同室同寝第两百八十七章 不明所以第一百一十一章 诗词终是小道第七章 点评和不喜第四百八十七章 面对面的考较第三十二章 水到渠成第四十三章 苦读第五十三章 情商很低的王秀才第五百五十章 齐先生还书第一百一十二章 夜谈第四十七章 考试时间第三百四十章 茶话会第三十七章 出城第三百四十六章 晚上第三百六十章 意外得知第三百九十一章 禀报消息第两百四十七章 后继无人第三百九十章 各自散了第两百二十二章 八卦闲聊第三百九十五章 书信安人心第三百一十七章 劝告第五百四十八章 伤心事第一百五十五章 看人观行第一百三十九章 谈话第两百六十五章 《玉妃秘史》第一百五十八章 起早第十六章 蹉跎了岁月第三百零二章 招生考试临近第一百五十三章 搪塞第四百九十二章 招人告示第一百八十二章 醒悟第五百三十六章 真题考卷第六十章 缘故第三百二十一章 欣赏第三百二十章 动机目的第三百章 待客第四百零四章 忠孝的本意第一百四十二章 汇报第四百九十六章 以人为本第四百六十五章 书院万岁!第三十四章 改变第一百零一章 轻视第六十七章 蹭席第三百一十六章 忧国忧民第一百六十三章 府试第一场第四百九十九章 牵挂第一百九十五章 表现不佳第一百七十二章 好友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