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有劲没处使

第145章 有劲没处使

新帝登基,建元崇祯,本是新朝新气象之时,历代新天子登基,皆是如此。

可眼下的这位由一介藩王继位天子的崇祯帝,却是远远超出了朝堂百官的预料。

自那一封由天子心腹李修所奏之后金之论,被群臣反驳之后,天子就彻底陷入了沉寂。

当然,这种沉寂,是让人说不出坏话的沉寂。

毕竟,若说天子不理朝政,沉迷享乐,似乎又不是如此,这天子除了党争激烈那一个月,其余时间,大小朝从不缺席,群臣奏本也皆是亲自审阅。

至于享乐……如今的后宫,除了近来张皇后张罗选拔的几位秀女,也未曾听说过这天子沉迷于哪个女色之上。

只不过,自建元崇祯以来,天子就从未就朝政之事,表达过丝毫属于天子的意见。

那一封封奏本之上,最多的莫过于“可”之一字。

如此,亦是让群臣暗地里猜测议论不停,当然,共识也早已形成,那就是这位新天子被那一次后金之论的风波给惊到了。

至于是好是坏,目前还看不出来,但,就眼下的天子所为,无疑极为符合士大夫心中的圣天子垂拱而治之形象。

故而,天子虽不理事,朝堂党争不休,江山一片混乱,但朝野竟是一片称赞,隐隐还有圣天子临朝的滔天赞美。

这一切的一切,自然清晰的被朱由检看在眼中。

而朱由检如此作为,自然是少不了李修的隐晦提点。

在经过那一场奏本风波后,李修对让朱由检立马掌握朝政大权的心思,就淡了许多。

与其现如今耗费精力,去和那满朝的老狐狸勾心斗角,稍有不慎还被反手一刀,还不如让朱由检安安静静的,看清楚这满朝官员的本质,明悟谁堪用,谁不堪用,再去图谋其他。

或者说,韬光养晦,再至厚积薄发,一鸣惊人。

朝堂纷争不休,这天下,亦是如火如荼的演变着。

事实上,明末的天灾,也绝非是从崇祯继位后才大范围的爆发,小冰河时期的危害,从万历年间便彻底显现。

然后就一直处于一个蔓延加剧的状态,直直崇祯年间,达到一个巅峰。

如此大范围且人力无法抵挡的天灾,莫说一个濒临倒塌的末年王朝,就算是放在后世,一个统治机构健全的后世国家,也得闹出大乱子。

故而,如今北方天灾席卷的各地,亦是一片混乱。

完全可以预想得到,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大明北方各地,将会深陷在一个死循环之中。

那就是剿贼镇压,死灰复燃,再剿贼镇压……

就好比如今延安府的剿贼之战,再无余力去赈济安置百姓的情况下,李修也只能选择性的去牺牲一些本来可以好好活着的人。

不然的话,前脚刚释放,后脚活不下去,被人一鼓动,再叛,亦是毫无心理压力。

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悲哀。

搞笑的事,一直在上奏朝堂,抨击李修破坏剿贼大局的杨鹤,用尽各种刁钻角度上奏抨击,但却唯独忽视了这一点。

这自然不可能是他看不到,而是他一旦上奏,将此事捅到了明面上,那得罪的,可就不是李修一人了。

灾民需要安置,钱粮从哪里来,他杨鹤能解决钱粮问题?

他解决不了,他也知道,朝堂的老爷们,也解决不了。

毕竟,朝廷国库每年就那么一点钱粮,光供应朝堂六部都不够,难道为了区区灾民去加税?

加百姓的税,那就会被人戳脊梁骨,这可污了名声,清高的老爷们可不会去做。

去收士绅豪商的税?

这是屁话。

谁敢开这个口,这满朝的老爷们,定要让他知道花儿为什么这么红。

既然都解决不了,那就装作没有这事呗,掩耳盗铃,大家都会做。

而杨鹤,自然无比清楚这一点,甚至,他身为三边总督,手握三边重兵,却对贼寇行招抚之事,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这一点。

毕竟,一打仗,军饷粮草,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朝廷出兵,收复了沦陷的县府,那灾民安置,可就摆在了明面上,这又是一个无底洞,一个不好,又闹出乱子,那可就是他杨鹤的责任了。

还不如给个名头,招抚了事,待到手中有粮了,或者天灾过去,把这些贼寇搓圆搓扁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

只是现在,谁也不会想到,这几十上百年难得一遇的天灾,会在日后,成为常态,并且迅速蔓延扩散至整个天下。

如此之世态,故而,也常让李修有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荒谬之感。

事实上,这场剿贼之战,按他最初的预想,那自然是如秋风扫落叶一般,横扫整个陕西。

可现如今,随着战事的持续,朝廷的不作为,打到现在,他也有些力不从心了。

尽管之前在真定府,利用朱由检数次从内帑中拨下的巨额银两,为勇卫营攒下了充实的家底,但,也耐不住陕西这个巨坑!

延安府三州十六县,被吴瑄盘踞的,达到了十一个县。

如今,勇卫营收复的,已然达到了七县之多,其余村镇更是数不胜数。

可战事绵延至今,朝廷竟还没有派出一官一吏来治理,当然,这自然不是朝廷有意放任,事实上,不管是京城的朝堂诸公,还是陕西巡抚,皆是无比之重视。

毕竟,牧民之官空悬,小半个延安府军政大权皆被李修一手掌握,无异于藩镇之祸,这一点,朝堂的大老爷们可看得无比清楚。

但奈何,愿意去延安府这穷地方当官的,本就少之又少,再加之如今陕西民乱沸腾,谁都怕死,毕竟,谁也不想上任没多久,脑袋就被挂了旗杆。

强行派去,直接挂印而去的也不是没有。

而且,如今延安府吴瑄一部虽接**定,但屡次大胜之下,也导致了如今这七县之地,溃败的残敌亦是数不胜数。

如今勇卫营重心,自然不在这些残敌之上,这也就导致了,这七县之地,虽被收复,但可一点都不安稳,甚至,就在数天之前,朝廷就有一前来上任的知县,被一伙草寇给劫了,那知县,至今都生死不知。

如此种种原因之下,也就导致了各地官员体系,迟迟难以完善,也就导致了李修的不少精力,亦是被这些琐事牵制。

再加之不时还要面对各种明枪暗箭,就好比这次那知县生死不明,李修不用想都知道,那杨鹤,定是少不了一封弹劾奏折。

朝堂之上,又是少不了一阵风波。

如此种种束缚,明里暗里各种黑手不断,李修总算是体会到了,什么叫有劲没地使。

也总算明白,一个纯粹的武人,一个在朝堂没有丝毫根基的武人,一个非文官体系出生的武人,在这文官当道的时代,要有多么的无奈。

(本章完)

第194章 本侯给你一个机会第89章 影响第38章 踪迹现第631章 由己度人第608章 无形的道德标准 3000第212章 债多了不愁第71章 动荡第417章 离开第310章 时势造英雄第603章 水陆第222章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第180章 京营第381章 局势第166章 规划第233章 悔恨与现实第129章 心灵的蜕变第525章 平地一声惊雷!第639章 辽省与风暴第576章 旧与新第99章 辽东军镇第162章 大明!万胜!第310章 时势造英雄第6章 技能进阶第8章 破虏刀!第198章 辽东的新篇章第214章 拉开帷幕!第541章 传统的新学第474章 擦屁股第12章 牢笼之战第326章 少有一致的目的第571章 又岂能心甘情愿第146章 陕西安定?第615章 故为昭烈第204章 他又岂能拒绝天子?第123章 后续第110章 后金第164章 捷报抵京第377章 海洋第275章 文人的手段第697章 人口之复杂第363章 南苑定心第366章 成王败寇 (中)第199章 武院第223章 态势的变化第371章 昭昭日月,武运昌隆!第324章 娶妻生子第675章 天子的内心深处第453章 驭民统治!第437章 捷报第475章 分封之念第362章 第三百五十九 暴风雨的前夕第261章 摊牌第597章 挑衅第674章 大政府与小政府第534章 南攻北守!第262章 天大的幸事第70章 源自天启四年的剧变第38章 踪迹现第333章 王死国亡!第231章 惊天剧变第134章 心知肚明第647章 都城第509章 终定!第37章 药房第13章 破虏刀,提升!第1章 锦衣卫第484章 舆论话语权第363章 南苑定心第677章 福不双至,祸不单行!第220章 莽古尔泰的明悟第380章 海外第655章 开始第725章 西北边关第495章 李修已死,唯剩昭武帝!2600第254章 局势第423章 谁先坐不住?第149章 回京难第323章 可笑至极的虚无缥缈!第123章 后续第227章 漠南大捷壮人心第36章 鲁密铳第230章 这一天!第140章 李自成,高迎祥第716章 朝鲜第642章 农与商,文与武第244章 国公府第723章 代价第337章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第95章 白莲余孽第653章 纸钞之利!第577章 农与商第480章 最后的告别第120章 一战功成第216章 跪伏第528章 大不了回家种地…第359章 京城朝议第596章 蛋糕的分配 3000第13章 破虏刀,提升!第42章 找上门第63章 破格晋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