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权利的任性

第617章 权利的任性

陕西,米脂。

自前明天启年间,陕西便已成灾情重地,而米脂,则是首乱之地,后虽多次平定,但也屡次定而再乱。

直到前明靖武初年,天子定陕西,开启对陕西大地的强硬治理,陕西大地才逐渐归于安宁。

米脂,因多年动乱,几近荒废,则是被列为了赈济重地,后工程赈灾之策起,亦是对经过米脂境内的无定河进行修缮河道,修筑水库提升蓄水能力。

当然,最重要的,是借此工程,吸纳米脂县极其附近县村的灾民。

从工程开启,便吸纳了灾民五万有余,随着时间流逝,如今的米脂境内,亦是容纳了有近十万灾民。

迁徙之根本规则,则是将因天灾绵延,难以维持自给自足之地,才是迁徙的首选。

而陕西,如凤翔,米脂等地,自然便是第一批次迁徙的政策实施之地。

按朝廷拟定的迁徙之策,将在陕西动员近九十万灾民,迁徙至辽省。

随后,则是山东,河北等地,迁徙约六十万灾民,也是至辽省。

整个北方暂定的迁徙之策,预计在三年之内,共计将迁徙一百五十万各省灾民,至辽省各地。

而米脂这个糜烂之地,则是迁徙的首选之地,从米脂迁徙近五万灾民,再从凤翔迁徙三万余灾民,共计近八万,迁徙至辽省。

则为第一批次的迁徙规划。

整个暂定迁徙之策完成,若天灾依旧绵延,那北方各省,预计还会有近两百万难以自给自足,需要朝廷赈济的灾民。

而这些灾民,则囊括在朝廷定下的渗透之策中。

即对西北之地的稳步推进,逐步开发,以及对河套之地的渗透,乃至收复。

皆需要汉民的存在,来维持统治的稳定。

只不过,这一项政策,不同于迁徙之策完完全全由朝堂主导,而是需要军政相配合,甚至需要以军事进展而随之变化。

当然,目前的重心所在,自然还是这项迁徙之策。

在朝廷迁徙大策贯彻下来后,曾经因工程赈灾之策,而形成了固有工程秩序的米脂,已然是初显混乱。

工程赈灾,首要目的在于汇聚灾民,维持稳定秩序。

如此之下,一处处工地,几乎就是等同一个个军营,汇聚灾民,分编设组,由上之下,层层管理。

如此秩序,只要监督得力,朝廷钱粮供给充足,灾区稳定自然是必然。

而现如今迁徙之策下达,这个稳固的秩序自然也随之而被破坏。

涉及数万人的背井离乡,显然不是一件容易之事。

时至正午,烈日高悬,已然接近竣工的米脂无定格修缮筑堤工程营地,随着迁徙之策的下达,往日井井有条的秩序已然告破。

已经持续了年许的安宁告破,灾民百姓们大都是难掩惊慌之色。

对底层的百姓而言,善政也好,苛政也罢,不管什么事情,一旦涉及他们,他们都没有丝毫的选择权。

只能被动的等待着未知的命运降临,是福是祸,都只能迎头撞上去。

这迁徙之策,亦是如此。

对这米脂的灾民家家户户而言,或许唯一的信心,就是对当今天子的信任,平定了乱世,又多年赈济,给了他们生路,且常派出御史官员来巡查,来看他们的生活如何,来抓起杀掉欺压他们的官吏……

但,再怎么信任,谁又愿意背井离乡,而且还是那么遥远的背井离乡。

纵使抵达那传说中的辽省,能有好生活,但谁又知道,这么遥远的路途,又会发生怎样的意外?

对绝大多数百姓而言,或许终其一生,都未曾出过本县。

从米脂到辽省,有多远,千里之遥?还是数千里之遥?都没有丝毫区别……

“至各家给户劝说,将朝廷的迁徙政策讲清楚!”

“告诉百姓们,天子爱民如子,不会亏待任何人的……调集了充足的粮食,派了军队护卫,又调集了很多大夫……”

“辽省那边,也都安排好了,去了,就免费分农具种子,分田地,分口粮,每个村都会安排耕牛……”

营地中,一群官员行于营地之中,堵胤锡手握名册,皱眉吩咐着。

说到最后,堵胤锡似是想到了什么,看向眼前的众官员:“记住,尽量劝说,非必要,绝不可能强行……”

话说一半,却是戛然而止,堵胤锡摇了摇头,随即看向身旁跟随的一名将领,拱手道:

“还请李将军约束好将士们,这些百姓们,都不容易。”

长河营千户孙明点了点头:“堵大人放心,咱和弟兄们也都是苦寒人家出来的,懂得分寸的。”

“麻烦了。”

堵胤锡勉强挤出笑容,众官员及随行将士,亦是朝营中各处而去。

望着诸官员将士离去,堵胤锡眸中亦是难掩忧虑,从工程之初,被派来到这任监正督管工程,到现如今工程结束,直接转为此工程地遣民负责之官。

近两年时间,不分昼夜忙碌,曾经的书生气消磨殆尽,对此地的一草一木,所有官员将领,乃至许多百姓,他都可谓是了如指掌。

正是因为太了解,他才有太多忧虑。

人性本恶,权利更是会肆意扩大这份恶。

小民的恶,小官的恶,最终,都肆意的落在所有灾民百姓之上。

大恶也好,小恶也罢,在这任职近两年,他已经见过无数次。

唯一庆幸的是,新朝初立,一切鼎泰革新,天子晓民生疾苦,多施仁政善政,且对人性及权利的恶,多有了解,也多有针对性的政策,在稳固的秩序下,将一切都压缩在一个有限的程度。

这两年,他身旁的同僚官员,换了几十个新面孔,驻守在此的千户百户总旗等将领,也换了好几茬,这些换了的人,做了的恶,最终,都及时报应在了他们自己身上。

而这,还是在营地层层管理带来的稳固秩序之下所产生的恶,一旦开始迁徙,秩序必然告破,也难以形成稳定秩序。

那人性的恶,权利的恶,必然会十倍百倍的显露而出,监督的难度,也必然会增加十倍百倍。

权利作恶的成本,也必然十倍百倍的降低。

一增一减……

堵胤锡环视着这一座座简陋的民居,那一个个难掩对未来迷茫的面孔清晰映入眼帘。

堵胤锡不知道,数万百姓,最终能抵达辽省的有多少。

但他可以肯定的是,一旦开始迁徙,漫漫数千里路途,绝对有相当一部分,能够在大恒的赈济之下活得好好的百姓,死或伤在这路途之上。

其中又绝对会有相当一部分,死伤的原因,会是因为权利的作恶,权利的任性……

……

(本章完)

第670章 大棒甜枣第124章 压迫与束缚第64章 藏经阁第85章 传信王觐见第119章 睁眼瞎话第494章 孰轻孰重?第64章 藏经阁第337章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第276章 属于李修的官商一体第414章 梦魇第215章 战略目的第128章 终达所愿第279章 诛李修,清君侧!第470章 英雄人物 (3400)第618章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第253章 政治童话及辽东第336章 汉之州牧,唐之节度!第300章 猎人第393章 战前第684章 天津第292章 让人绝望的僵持拉锯第83章 历史的分岔第506章 局限第663章 盛世之雏形第596章 蛋糕的分配 3000第271章 各方期待与忧虑第526章 新年第105章 缺陷第222章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第456章 皇子皇女第240章 文武,地位!第294章 一百天第165章 总督京蓟第497章 坐井观天第208章 辽镇堪用否?第157章 咫尺之距第343章 演变第131章 封赏准备第49章 审讯第616章 明史……本纪第231章 惊天剧变第247章 希望尔等,好自为之!第145章 有劲没处使第602章 教训第264章 太后第555章 风暴来袭第85章 传信王觐见第218章 大明,不会再有下一个镇北侯了!第278章 安宁与动乱第2章 生死第488章 算数之道 3000第170章 内忧外患第608章 无形的道德标准 3000第227章 漠南大捷壮人心第64章 藏经阁第224章 决战第510章 四皇子第138章 破城第252章 朕!第556章 要,出大事了!第162章 大明!万胜!第553章 浑水摸鱼?3500第157章 咫尺之距第184章 犯者……斩之!第593章 教育第229章 饮马辽河第186章 人之常情!第551章 内忧外患,群魔乱舞第733章 利弊第327章 改革大策。第526章 新年第638章 山海第495章 李修已死,唯剩昭武帝!2600第215章 战略目的第426章 虎头蛇尾第172章 自刎第327章 改革大策。第679章 突如其来的念头第569章 明第580章 纯粹且完整!第662章 发展第345章 秦公有后第22章 伏击与被伏击第367章 成王败寇 (下)第545章 火药桶第496章 落后就要挨打!4600第29章 客栈第688章 笑话第671章 财富流通第50章 输不起!第85章 传信王觐见第650章 货币第590章 杀猴给鸡看第594章 社学第548章 天倾之局再现!顾宪成第58章 战后第81章 事了第255章 有失有得第658章 草原第145章 有劲没处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