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天子的内心深处

第675章 天子的内心深处

这其中,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那就是……人性!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放眼天下,为官者,又有几人是真正一心为民?

哪怕是后世,那个信息极其发达的时代,都避免不了官吏的作威作福,官僚主义,更别说这个时代了。

任何一个政策,哪怕是再好的善政,都可以很容易的变成官吏从百姓身上刮油的渠道。

官吏与百姓接触得越多,压榨百姓的机会就越多!

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至理。

而无为而治,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官员与百姓有太多接触,尽可能的减少人性作恶之机会。

而现如今的大恒,中枢大政府体制,底层权利下沉,显然与无为而治的小政府体制完全背道相驰。

朝廷,什么都能管,什么都想管!

如此,虽意味着,朝廷政策,能直达最基层,也能轻而易举的调动这天下所有力量。

但同时也意味着,底层的官员,与百姓接触的机会,也极多极多!

甚至,百姓的方方面面,都在底层官员的掌控之中。

而非以往,皇权未下乡之前,权利被局限在了县城一级,里甲制度虽有,但既非官,也非吏,其意义,与现如今清一色的官,显然完全不同。

堵胤锡之奏,就是其核心,就是在于此,如今之大恒,显然……管得太宽了。

里甲改制,土地财税改制,督学教育改制,及国有钱庄商行体系等等,权利下降至基层,百姓的生,老,病,死,要么,就有朝廷的权利管控,要么,就有朝廷的政策扶持,其中一切,都与官,脱不开关系。

堵胤锡之奏,并无偏颇,严格而言,更像是一份述职报告,以奏本之形式,诉其这些年在最基层与无数百姓接触的所见所闻,利弊所在。

其中很现实的一个问题,就是朝廷之命下达,无论是好与坏,所经手之官,绝大部分,不是想如何将朝廷之命完成,而是如何在其中能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利益。

天子抿了抿嘴唇,沉吟片刻,才缓缓出声:“将近几年,三法司查办涉及官员的名单,皆拿过来。”

“奴才遵命。”

二德子领命,挥了挥手,几名宦官便随着他快步而去。

天子孤身端坐,靠在椅背上,双眸微眯,手指,有一下没一下的在大腿上缓缓敲击着,思绪,也随之纷飞。

政策,都分利弊。

利远大于弊,可以盖过弊带来的坏处,便可执行。

而大恒的大政府体制与小政府体制对比,便是利大于弊。

这其中的弊,无疑是自古以来官场,亦或者说人的劣根性,根本难以以避免。

但这个弊,又不得不去解决,哪怕解决不了,也必须压制。

天子也在底层挣扎过,很清楚,底层的权利,哪怕再怎么不起眼,哪怕只是一个最低级的官,对草头百姓而言,也是不可高攀的天!

这一点,在这个官本位的社会,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亦或者未来,都很难扭转。

天子思绪流转之际,很快,一大摞名册,便摆在了天子桌案之上。

望着这厚厚的一摞名册,天子也不禁皱了皱眉,他要的,只是名册,可非案情卷宗!

仅仅是名册,就如此厚厚的一摞,可想而知,这些年,大恒查办的官员人数,多到了一个什么程度!

“这是从什么时候起的?”

天子皱眉问。

二德子赶紧回道:

“回禀陛下,从昭武元年起的。”

闻此言,天子皱起的眉头,才缓缓舒缓开来,随手拿起一册,翻阅开来,官员名字,职务,地域,所犯何事,年月,皆记录得一清二楚。

时间一点一点的流逝,天子也是一页一页的翻阅着,知道殿外暮色已临,天子才放下了最后一本名册卷宗。

很是显然,落马的官员,都离不开一个“利”字。

官与官,官与商,官与农……

整个天下,都被各种各样的利益脉络笼罩覆盖着。

同样显而易见的是,被查的,永远只是少部分,而这少部分,都还只是微不足道的人。

没有源自朝廷中枢的大变,利益脉络中那些位高权重者,永远都不会被查。

当然,当地位权利高到一定程度,在乎的,已经不是单纯的“利”了,而是名与利!

就如天子本身,他会在乎单纯的利嘛?

显然不会。

朝廷的重臣们,亦是如此,单纯的利,对他们而言,已经没了任何意义。

当位极人臣,主宰天下之政,在乎的,就是施展抱负,主政天下,名留青史。

可要做到这一点,单靠一人之力,自然不可能,就如天子只靠自己,也不可能建立大恒,为了稳定大恒,天子有再大的抱负,对他的根基……武勋,也向来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朝廷重臣们,自然也是如此,为了在朝廷立足,为了施展抱负,其背后,必然有一连串错综复杂的派系利益存在。

对自身派系利益,也必然会睁只眼闭只眼,也必然会有所包庇!

这同样也是不可违逆的必然。

“呼……”

随手将这一卷名册合上,天子长吐一口气。

来此世,从踏上这天下至尊之位,从前的李修,便已死去,现在的他,从心理,到身理,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大恒开国之君,昭武帝!

到了如此地步,他唯一的念想,就是让这个民族的百姓,过得好一些,让这个民族,避免后世的悲惨,让这个民族,在未来,也能傲然的屹立世界之巅,依旧是毋庸置疑的天朝上国。

只有这样,民族的自信心,便会永存,崇洋媚外,便永远都不会出现,****,那更是不可能。

在唯一的念想之下,堵胤锡之奏,算是戳到了天子的内心深处。

六朝之事,只为门户私计。

天下之人,也皆为利而动。

太多的根深蒂固,天子的很多政策,都是在违逆人心大势,是在牺牲掌握绝大部分资源权利的少数人利益,来造福没有资源权利的大多数百姓。

哪怕这个人心违逆,只是违逆了少部分人的人心,天下绝大部分百姓的人心,是顺从且认同天子之策。

但……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民,指的从来就不是最底层的百姓。

自古至今,一次又一次王朝更替,哪怕大多数都是走民不聊生,由百姓掀起,但最终,能得天下的,又有几个百姓?

那新天下之中,又有多少是旧天下作威作福者?

为政策决策主导的,也从来不是百姓,哪怕,为政策主导决策的,是百姓出生,但……人的想法,是会随着屁股的位置而变的。

背叛之事常有,但背叛阶级者,太少太少。

他在,尚能勉强支撑,若有一日,他不在了,哪怕大恒依旧按照他铺设的道路而行,但其内在,必然会变质……

……

(本章完)

第140章 李自成,高迎祥第167章 兵临京城第17章 成长第1章 锦衣卫第311章 人心惶惶,国势飘摇第494章 孰轻孰重?第157章 咫尺之距第38章 踪迹现第564章 拉拢分化第714章 恶心第598章 顺者昌,逆者亡!第159章 战!第443章 举步维艰第552章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第216章 跪伏第118章 战争第153章 重镇第83章 历史的分岔第105章 缺陷第370章 改天换日第205章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第554章 内忧之重!第12章 牢笼之战第423章 谁先坐不住?第317章 一个消息带来的改变!第317章 一个消息带来的改变!第389章 默契第26章 锦衣卫!第480章 最后的告别第220章 莽古尔泰的明悟第277章 深宫妇人第595章 民以食为天 3500第624章 顺藤摸瓜第459章 道路之争!(3400)第177章 镇北侯府第456章 皇子皇女第179章 赏功罚过第313章 维护利益第332章 朝鲜第496章 落后就要挨打!4600第690章 山海之幸第721章 商第529章 官与商第72章 街面上第412章 下广宁,破宁远,陷锦州!第340章 密谋第501章 密折第34章 安排第490章 最后一次机会第11章 小培元方第151章 历史的重演与不同。第392章 再临大同第39章 上门第256章 辽东的虎头蛇尾。第295章 若天子未曾驾崩……第155章 第一百五十四 贼子……何其多也!第692章 堵胤锡第340章 密谋第574章 风水轮流转第259章 透风交底第279章 诛李修,清君侧!第393章 战前第646章 一切皆在京城东城区。第695章 辽省大开发第555章 风暴来袭第694章 替代第727章 第七百三十三 作用第509章 终定!第455章 迎驾刺杀第7章 药房见闻第559章 身死!第533章 皇子第477章 两头不是人第445章 抽丝剥茧 4000+第417章 离开第709章 不可擅动第516章 教育,国之根本!第694章 替代第127章 议李修第166章 规划第207章 天子的默认第85章 传信王觐见第689章 时间不够第625章 正者无敌!第489章 狂信徒第98章 几笔水墨?第659章 起因第65章 再遇第170章 内忧外患第203章 国之重器第531章 时不与我,徒之奈何!第2章 生死第508章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第388章 北疆军备第719章 倭国第106章 备战第531章 时不与我,徒之奈何!第139章 安塞第589章 西夷与内廷 3000第156章 长驱直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