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章 锦衣卫

第701章 锦衣卫

“陛下说了,今夜不逗留休整,直接赶赴辽阳。”

李若链策马上前,看向一旁勇卫营都指挥使黄陵。

对这一任勇卫都指挥使,李若链算不上熟悉。

尤其是自御前营建立后,他对禁军的关注,自然就集中在御前营之上,谁能想到,天子出行,随行护驾者,竟非是御前营,而是勇卫营。

这一点,李若链显然没有预料到。

待到反应过来后,显然就已经迟了。

他自然清楚,锦衣卫的地位,在很早以前,就有所变化。

虽还是天子禁军序列,但在前明之时的诸多锦衣卫职能,都被剥夺。

如祭祀典礼诸多礼仪大事,在以往,皆是锦衣卫为首要护卫,亦是锦衣卫地位的象征。

当下,这些职能,早已不属于锦衣卫。

哪怕是情报一项,锦衣卫的职能,也被划分。

东厂有实无名,但其势力,早已随着内廷所属的那覆盖天下的商行钱庄而彻底覆盖整个天下。

总参情报部有名有实,且还有诸多武勋支撑,财力人力皆不缺,天时地利人和也不缺一样。

大恒疆域之外,与锦衣卫,已经没有丝毫关系。

大恒内部,还有“东厂”虎视眈眈。

且,李若链很清楚,往日一直伴天子驾前的御前营,为何这一次未曾随驾而行。

大恒的御前营,就是前明的锦衣卫!

天子亲军,执仪仗礼仪,专祭祀大事,这是御前营替代的锦衣卫职能。

同时,御前营还有着如东厂那般有实无名的情报体系,这一点,虽说极其隐秘,李若链估计,满朝文武,察觉到的,也没几个。

甚至连他,若非机缘巧合,也难以察觉。

但事实上,就是如此。

御前营,就是一个有实无名的锦衣卫。

如此,御前营留于京,靖国公坐镇于京,其中意味着什么,无疑很是清晰。

其中详情,他也不敢打探太多。

同样清楚的一点,那就是锦衣卫,也绝非他的一言堂。

盯着他的,盯着锦衣卫的,也绝对不在少数。

当年魏忠贤批示的一场死士培训,成就了大恒,同样,也成就了锦衣卫……

当下的锦衣卫,亦或者说,当下的他,似乎经过处在了一个极其尴尬的地步。

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一切,都由不得他操纵丝毫,他的一切,一举一动,皆在天子掌控。

要他进,就得进,要他退,就得退,要他死,就得死……

时至如今,他也只希望,能够继续维持住锦衣卫,他自己,能够安安稳稳的直到告老致仕。

能够到这一步,加上他这些年的苦劳,以及与朝中文武的人脉联系,也足以保他李家数代兴盛了。

而这一切的前提,那就他这个锦衣卫指挥使,能够安稳直至致仕。

这一点,就连他自己,也没信心。

之前诸多内乱,已然让天子对锦衣卫,对他李若链,产生了极其严重的信任危机。

那东厂,御前营的出现,这方面的原因,必然不在少数。

他之所以还能存在,无非就是天子还在顾及往日之情份。

若司职再出错,这情份,还能维持多久,显然就是一个未知数了。

“行,我去安排。”

黄陵点了点头,也没有与李若链多言。

禁军将帅,最大的禁忌,就是与外臣有过多联络。

文也好,武也罢,哪怕与京军,也是完完全全的两个体系。

这一点要是弄不清楚,那黄陵也到不了勇卫营都指挥使这个位置。

此时暮色已临,风雪漫天之间,火光闪烁,车队缓缓前行,

天子虽是微服,但随行护驾者,自然不在少数。

勇卫数百铁骑,锦衣卫百余锐士。

如此军力,莫说还是在大恒境内,就算是在草原,也足以面对大多数意外情况了。

舟车前行,天子也未曾歇息,桌面政事倒也未曾处理,天子透过车窗,望着车外昏暗的风雪之景,俨然一夜无眠。

时至翌日正午之时,天子之驾,才堪堪抵达辽阳府。

辽省的天气,亦是说变就变,本还风雪交加,似转眼便已烈阳高照。

白茫茫的天地,再加上刺眼之烈阳,入目之处,俨然有种难言的不真实之感。

天子依旧是在地图上随意选了一村落,便下令让车队朝其驶去。

李家村,位于辽阳府知河县,村落七十八户,共四百五十三口人。

天子桌案之上,这一本户籍黄册,俨然将天子此行的目的地之情况,记录得一清二楚。

只不过,这一次,村中之景,较之以往,却俨然有些不同。

“秋收,应该已经过了吧?”

相隔老远,天子看着村中官吏收粮之景,皱眉问道。

“回禀陛下,农税收取时间,一般都在秋收之后至年末这一段时间……”

一旁李若链立马回道。

天子眉头一挑,却也明显来了兴趣。

每年朝廷汇总的数据,是农税商税年年新增,但具体到基层,这税,如何收,收取的程序为何,天子还没有亲眼见过。

“都在这侯着,你们几个跟朕去。”

天子摆了摆手,便走下马车,翻身上马,便策马而去。

此刻,村中尽是喧嚣,百姓们排着队站在打谷场,一排长桌摆在一侧,有官员执笔而坐,也有官员清点上缴之粮,更有官员提着称称着百姓上缴之粮。

天子几人突然到来,在这人群汇聚的喧嚣之际,也没有引起丝毫波动。

“朕记得,文宣司,每年都有至基层宣传朝廷农商之策的任务吧?”

望着这喧嚣之景,天子似是想起了什么,突然问道。

“回禀陛下,每年都安排了。”

李若链抱拳应声。

天子点了点头,大恒的农税之策,很是简单。

没有其他的任何苛捐杂税,对百姓而言,就只有一个,那就是田亩税!

按亩征税,亩产多少,由朝廷拟定。

而这个亩产的数据,则是由朝廷统计历年田产数据,得出一个平均数值而定。

至于百姓是缴实物,还是缴钱银,这一点,在之前,是必须缴粮,不得折银,而随着纸币推行,朝廷对天下统筹之力加强,对此,也就没有了强硬规定。

要缴粮,就按朝廷制定的田亩地产数量,按比例缴税,要折钱代替,那就按朝廷粮行收购粮食的价格折钱代替。

当然,其他没有任何硬性规定,但这个钱,却必须是大恒纸币,金属货币一律不允许作为税款缴纳。

如此之政策,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让政策尽可能的简单易懂,文宣司每年宣传,也是让政策尽可能的让每个百姓都明白,都能懂。

只有如此,官员上下其手的区间,也就才更小。

……

(本章完)

第620章 江南第708章 禁忌第592章 国之根本第147章 两个选择第343章 演变第529章 官与商第490章 最后一次机会第607章 必然!第400章 末将无能,对不住陛下啊……第278章 安宁与动乱第140章 李自成,高迎祥第87章 朱由检第513章 朱元璋的心态第585章 云贵土司第336章 汉之州牧,唐之节度!第603章 水陆第169章 奇景第484章 舆论话语权第610章 子嗣第719章 倭国第319章 不可阻拦,放其撤退!第367章 成王败寇 (下)第72章 街面上第302章 传首天下!第278章 安宁与动乱第528章 大不了回家种地…第236章 以不变,应万变!第78章 统军治兵第531章 时不与我,徒之奈何!第195章 量身打造的剧本第255章 有失有得第438章 未来可期第651章 大恒纸币第708章 禁忌第153章 重镇第446章 皇权下乡的可能性。第582章 精英教育 3000第192章 财富与迷茫第174章 朝堂的新篇章第728章 重中之重第399章 战争的天平第469章 真正的内心第452章 白龙鱼服 (4000+)第491章 仁与苛第125章 退一步海阔天空第218章 大明,不会再有下一个镇北侯了!第68章 少年第554章 内忧之重!第266章 东风已起第304章 蒙古叩边第134章 心知肚明第655章 开始第724章 三代之治第102章 十万大军第241章 封赏朝议第39章 上门第68章 少年第507章 一个意志,一个声音第96章 武学的悲哀第332章 朝鲜第466章 滑天下之大稽!第614章 最好的统治者第654章 确定第641章 天子目的第664章 错综复杂第35章 城中第53章 碰撞第622章 进退皆两难第103章 难民第551章 内忧外患,群魔乱舞第424章 一个月第547章 风起澎湖第168章 人心第332章 朝鲜第743章 可悲,莫过于此第292章 让人绝望的僵持拉锯第103章 难民第326章 少有一致的目的第496章 落后就要挨打!4600第680章 定下第511章 一县之景。第398章 苍天无眼!第53章 碰撞第78章 统军治兵第719章 倭国第310章 时势造英雄第562章 大同战事 3000第148章 一口大黑锅第662章 发展第451章 造化弄人第424章 一个月第54章 战第404章 风起第298章 可以站着亡,不能跪着生!第651章 大恒纸币第161章 置之死地而后生第88章 文武百官第141章 将对将第254章 局势第319章 不可阻拦,放其撤退!